皇帝疑问道:难道多给点赏钱,再用诛九族威慑,百姓就会自发去缉拿陆朗了?别忘记,他不但在西州声望如日中天,而且因为击败北戎,在除了西州的其他郡县,声望也不低啊。
梁珩微微一笑:父皇,您有没有想过,为何西州军和西州百姓,都对陆朗死心塌地?
为何?
西州军对陆朗唯命是从,那是因为陆朗擅于笼络人心,又是他们统帅,陆朗在西州苦心经营六年,西州军自然对他马首是瞻,至于西州百姓,在陆朗去西州之前,西州常被北戎滋扰,掳掠牲畜和百姓甚多,陆朗去之后,加固城墙,日夜派人巡逻,又屡次大败北戎,从此百姓不必恐惧被北戎滋扰,对西州百姓来说,父皇您太遥远了,而陆朗却近在咫尺,六年来一直保护他们家宅平安,所以西州百姓,自然对陆朗感恩戴德。
皇帝听后,频频点头:你这话,的确有几分道理,那你又为何觉得你广发告示,提高赏金,严刑威慑,百姓就会告发陆朗?别忘了,除了西州,他也是其他郡县百姓心中的英雄。
梁珩笑道:父皇,西州百姓对陆朗忠心,那是因为西州广受北戎滋扰,可是,青州呢?桑州呢?其余九州十八郡呢?这些地方,百姓可连北戎人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对他们来说,陆朗在西州大败北戎,只是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太平时,陆朗的确是他们口中的大英雄,是让他们可以骄傲自豪啧啧称奇的谈资,但深究起来,陆朗大败北戎,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难道会让他们饭桌上加块肉?还是会让他们少交银钱赋税?这不像西州百姓,和他们有切身利益。如今朝廷说陆朗是勾结北戎的反贼,那他就是反贼,百姓,是最好煽动,也是最好蒙骗的,试问,谁会冒着诛灭九族的风险去收留陆朗?又有谁会不心动那万金的诱惑?父皇,儿臣敢说,假如现在将陆朗绑缚上刑场,那被煽动认为他勾结北戎的百姓,能扑上去生啖其肉,渴饮其血。
皇帝摸着胡须,若有所思地点着头:珩儿,人心种种,你倒摸的很是清楚。
梁珩道:父皇,儿臣跟在您身侧,耳濡目击了二十多年,不过学到点皮毛罢了。
皇帝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比父皇强。他话锋一转:只是,你放了太多精力在女人身上,难道万里江山,还比不上一个死了多年的萧宝姝?
梁珩低头不语,皇帝叹了一口气,又道:萧宝姝死了六年了,你还是不娶妻,甚至连个妾室都不纳,这又何必呢?朕觉得林相大女儿知书达理,有意将她指你为妃。
梁珩苦笑一声,道:父皇,儿臣心意已定,请您不必再说了。
你啊~皇帝叹气:说到怎么缉拿陆朗,你就能侃侃而谈,对于百姓心理的一番剖析,也甚是精彩,但怎么说到你婚事,就避而不谈了呢?难道你一辈子都不想娶亲了?
梁珩定了定,道:父皇,我暂时不想考虑娶亲的事情,请您再给我多些时日吧,当务之急,还是平定西州叛乱为重。
皇帝见他坚拒娶亲,也不想再过多逼他了,至少梁珩现在还年轻,未到三十岁,也许再多给他些时日,他或会想通吧。
当务之急,的确是平定西州叛乱。
虽然皇帝对梁珩念念不忘萧宝姝,以致于经常饮酒误事,对此有诸多不满,但无可否认,他的几个儿子中,梁珩最为聪明,就比如他今天的一番话,言及陆从风虽对西州百姓有大恩,但却对其余郡县百姓无小利,所以他断定陆朗在回西州的路上,无人敢帮他,皇帝思忖之后,也深以为是,更对梁珩关于人心的一番揣摩点头称道,须知君王者,必要善于攻心,他当年就是笃定煦衍太子至仁至孝,绝对不会违抗先帝命令拒不回京,才放心大胆的布局,一举在仙阳镇斩杀了煦衍太子,顺便将他妻儿杀了干净,这才彻底扫清了登上帝位的最大障碍。
皇帝于是道:珩儿,缉拿陆朗之事,就全权交与你处理。
梁珩拱手:是,父皇。
-
皇帝将追捕陆从风等人的任务全权交给了梁珩,梁珩也夸下海口,一月之内,必会带陆从风人头回来见皇帝。
而梁珩不但提高赏金,广发告示,而且还命人散布谣言,说陆从风在西州六年,之所以磨磨蹭蹭不攻打北戎,是因为他一直和北戎大王有所勾结,借此从朝廷手中要钱要粮,朝廷这几年提高赋税,也是为了养这五十万西州军,而北戎大王意外死后,北戎内乱,陆从风眼见没好处可以捞了,这才假模假样去攻打北戎,其实这场仗,在六年前,就应该结束了,结果拖了六年,耗费了无数钱粮,最后陆从风还摇身一变,成为大梁的大英雄,这可真是可笑。
所以这陆从风,简直是世上第一欺世盗名之辈。
等到陆从风入京邀赏,皇帝慧眼如炬,识破了他的诡计,将他下狱,他居然还胆敢越狱,甚至还密令西州军在西州造反,这群乱臣贼子,简直人人可诛!
百姓被梁珩煽动,再加重金悬赏,这一招的确有些作用,陆从风等人逃亡路上,无人敢收留,甚至有不少百姓组成民兵,漫山遍野,去西州必经之路搜捕陆从风,只为了那万两黄金的赏金,陆从风等人逃的是狼狈不堪,几次差点遇险,但还好都躲了过去。
--
梁珩微微一笑:父皇,您有没有想过,为何西州军和西州百姓,都对陆朗死心塌地?
为何?
西州军对陆朗唯命是从,那是因为陆朗擅于笼络人心,又是他们统帅,陆朗在西州苦心经营六年,西州军自然对他马首是瞻,至于西州百姓,在陆朗去西州之前,西州常被北戎滋扰,掳掠牲畜和百姓甚多,陆朗去之后,加固城墙,日夜派人巡逻,又屡次大败北戎,从此百姓不必恐惧被北戎滋扰,对西州百姓来说,父皇您太遥远了,而陆朗却近在咫尺,六年来一直保护他们家宅平安,所以西州百姓,自然对陆朗感恩戴德。
皇帝听后,频频点头:你这话,的确有几分道理,那你又为何觉得你广发告示,提高赏金,严刑威慑,百姓就会告发陆朗?别忘了,除了西州,他也是其他郡县百姓心中的英雄。
梁珩笑道:父皇,西州百姓对陆朗忠心,那是因为西州广受北戎滋扰,可是,青州呢?桑州呢?其余九州十八郡呢?这些地方,百姓可连北戎人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对他们来说,陆朗在西州大败北戎,只是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太平时,陆朗的确是他们口中的大英雄,是让他们可以骄傲自豪啧啧称奇的谈资,但深究起来,陆朗大败北戎,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难道会让他们饭桌上加块肉?还是会让他们少交银钱赋税?这不像西州百姓,和他们有切身利益。如今朝廷说陆朗是勾结北戎的反贼,那他就是反贼,百姓,是最好煽动,也是最好蒙骗的,试问,谁会冒着诛灭九族的风险去收留陆朗?又有谁会不心动那万金的诱惑?父皇,儿臣敢说,假如现在将陆朗绑缚上刑场,那被煽动认为他勾结北戎的百姓,能扑上去生啖其肉,渴饮其血。
皇帝摸着胡须,若有所思地点着头:珩儿,人心种种,你倒摸的很是清楚。
梁珩道:父皇,儿臣跟在您身侧,耳濡目击了二十多年,不过学到点皮毛罢了。
皇帝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比父皇强。他话锋一转:只是,你放了太多精力在女人身上,难道万里江山,还比不上一个死了多年的萧宝姝?
梁珩低头不语,皇帝叹了一口气,又道:萧宝姝死了六年了,你还是不娶妻,甚至连个妾室都不纳,这又何必呢?朕觉得林相大女儿知书达理,有意将她指你为妃。
梁珩苦笑一声,道:父皇,儿臣心意已定,请您不必再说了。
你啊~皇帝叹气:说到怎么缉拿陆朗,你就能侃侃而谈,对于百姓心理的一番剖析,也甚是精彩,但怎么说到你婚事,就避而不谈了呢?难道你一辈子都不想娶亲了?
梁珩定了定,道:父皇,我暂时不想考虑娶亲的事情,请您再给我多些时日吧,当务之急,还是平定西州叛乱为重。
皇帝见他坚拒娶亲,也不想再过多逼他了,至少梁珩现在还年轻,未到三十岁,也许再多给他些时日,他或会想通吧。
当务之急,的确是平定西州叛乱。
虽然皇帝对梁珩念念不忘萧宝姝,以致于经常饮酒误事,对此有诸多不满,但无可否认,他的几个儿子中,梁珩最为聪明,就比如他今天的一番话,言及陆从风虽对西州百姓有大恩,但却对其余郡县百姓无小利,所以他断定陆朗在回西州的路上,无人敢帮他,皇帝思忖之后,也深以为是,更对梁珩关于人心的一番揣摩点头称道,须知君王者,必要善于攻心,他当年就是笃定煦衍太子至仁至孝,绝对不会违抗先帝命令拒不回京,才放心大胆的布局,一举在仙阳镇斩杀了煦衍太子,顺便将他妻儿杀了干净,这才彻底扫清了登上帝位的最大障碍。
皇帝于是道:珩儿,缉拿陆朗之事,就全权交与你处理。
梁珩拱手:是,父皇。
-
皇帝将追捕陆从风等人的任务全权交给了梁珩,梁珩也夸下海口,一月之内,必会带陆从风人头回来见皇帝。
而梁珩不但提高赏金,广发告示,而且还命人散布谣言,说陆从风在西州六年,之所以磨磨蹭蹭不攻打北戎,是因为他一直和北戎大王有所勾结,借此从朝廷手中要钱要粮,朝廷这几年提高赋税,也是为了养这五十万西州军,而北戎大王意外死后,北戎内乱,陆从风眼见没好处可以捞了,这才假模假样去攻打北戎,其实这场仗,在六年前,就应该结束了,结果拖了六年,耗费了无数钱粮,最后陆从风还摇身一变,成为大梁的大英雄,这可真是可笑。
所以这陆从风,简直是世上第一欺世盗名之辈。
等到陆从风入京邀赏,皇帝慧眼如炬,识破了他的诡计,将他下狱,他居然还胆敢越狱,甚至还密令西州军在西州造反,这群乱臣贼子,简直人人可诛!
百姓被梁珩煽动,再加重金悬赏,这一招的确有些作用,陆从风等人逃亡路上,无人敢收留,甚至有不少百姓组成民兵,漫山遍野,去西州必经之路搜捕陆从风,只为了那万两黄金的赏金,陆从风等人逃的是狼狈不堪,几次差点遇险,但还好都躲了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