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页
双方的关系好似一下子降到了冰点,颇有点银货两讫的意思。
就连桑度都以为之前是他误会了,自家族侄女和瑞王并没有关系,不然也不会这么久没有一点往来。
接到了恩赏的圣旨,桑度等人此行算是圆满完成,又花了一点时间,和四皇子派来的人顺利完成了交接。
顺便他还当了一回中间人,桑家在姑苏盘踞百年,姑苏大小势力都有接触,在桑家获得圣旨嘉奖后,也有人忍不住心动了。
桑度接到他们的来信,特意和四皇子的人提了一次,得到同意后,就做了中间联络人。
姑苏是产粮大户,今年又有好年景,即便搭上来的只有七八家,可他们既然有了这想法,也就舍得花银子,因此,虽然在朝中被卡了脖子,四皇子还是很快地就收集到了足够的粮食。
更甚至在双方沟通过后,粮食直接运往灾区,一对一精准救灾。
桑度和桑家其他族人,在中间出了一份力,来往于京城和黄淮地区,算是把善事做到了实处。
而这段时间,诚哥儿和谚哥儿一直住在县主府,有两个小家伙在,桑语觉得日子快活了一点,至少没有那些无所事事了。
桑语拿起了课本,一是教导两个小家伙,让他们不在大人忙的时候,落下了学业,二也是为了试探自己的底线,看她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还懂多少本不该懂的东西。
没花费多长时间,桑语就搞清楚了,她的学问很扎实,懂得非常多。
没错,是她自己,而不是原主。
原主纵然从小进学,又天资聪颖,可她是个姑娘,又身体不好。
桑疾给她安排的课程,除了《弟子规》,《幼学琼林》,《千家诗》等启蒙书籍外,只通读了一遍四书五经,并没有深入了解。
然后原主读了史书,桑家家训,读史可以明智,所以桑家无论男女,都是要读史书的,最后是女四书。
没错,即便桑家这么开明,原主还是要读女四书,以及针线,管家等女子需要学的内容。
桑语理清了原主的记忆后,再对比自己会的,就知道差异有多大。
她精通琴棋书画礼御射,诗酒茶,调香,雕刻等等等等,学问上,她精研四书五经,会写八股文,能诗会诵,这真是有够奇特的。
所以她给两个小家伙上课绰绰有余,她甚至还能教他们到中进士为止。
桑语一手教案,一手教鞭,给两个小家伙讲历史故事。
历史可以是深奥的学问,也可以是浅显的知识,只要里面的道理不变味,那换一个小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也没什么大不了。
诚哥儿和谚哥儿就很喜欢听她讲故事,每次都目不转睛,炯炯有神。
说完了《公羊传》里的一则小故事,桑语停下来,都听懂了吗?
两个小家伙连连点头,眼睛里闪耀着星星,奶声奶气的道,听懂了。
那么,请桑城重复一遍。桑语放下手,笑着坐下。
诚哥儿大大方方站起来,开始复述,和桑语讲得有八分相似,最后还说了自己的理解,虽然有点偏差,但能独立思考,已经非常不错了。
桑语纠正了他一些小错误,就笑眯眯地让他坐下,开始询问谚哥儿,谚哥儿你呢,可以复述吗?
姐姐,你应该叫我桑谚,谚哥儿奶声奶气的道。
那么,你是不是也该叫姐姐夫子?桑语笑着道。
夫子姐姐,谚哥儿会。谚哥儿从善如流,只是白白嫩嫩的包子脸,一点也看不出严肃的样子,而是可爱极了。
好的,那么现在请桑谚复述。桑语忍着笑道。
谚哥儿毕竟还小,记忆力比不上哥哥,但复述的内容前面是对的,后面就有点混乱了。
桑语纠正了他后面的错误,再让他重复一遍,就有九成正确了。
可见这两个孩子都是聪明的,如果桑家的孩子都像他们一样聪慧懂事,那难怪族长迫不及待地现在就开始铺路了。
讲完故事,桑语看了一眼时间,差不多快到午餐时间了,上午一共上了两节课,一节每个时辰,也就是一小时。
一节读蒙书,一节讲历史,虽然是以故事的形式,但要让两个孩子都记住,也耗费了不少精力。
桑语让人带两个小家伙下去用膳,午休过后,谚哥儿可以玩耍一会儿,诚哥儿就要开始练字了。
他已经五岁了,练字不能麻烦,即便现在写不好,也得养成习惯。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桑语养孩子养得兴起,桑度等人就回来了。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黄淮那边已经平稳下来,桑度他们的任务也完成了,回京后打算接上诚哥儿和谚哥儿回姑苏。
桑语有点不舍,好不容易来一趟京城,度叔不多待一段时间吗?这些天你们一直忙,都没有好好逛过京城。
桑度摇摇头,都已经深秋了,再过段时间就要入冬了,天冷了出门,我怕两个孩子受不住。
桑语有点遗憾,但也没说什么,让管家为他们准备行礼,以及给桑家族人的礼物。
这期间有很多都是给两个小家伙的,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桑语还挺喜欢他们的。
--
就连桑度都以为之前是他误会了,自家族侄女和瑞王并没有关系,不然也不会这么久没有一点往来。
接到了恩赏的圣旨,桑度等人此行算是圆满完成,又花了一点时间,和四皇子派来的人顺利完成了交接。
顺便他还当了一回中间人,桑家在姑苏盘踞百年,姑苏大小势力都有接触,在桑家获得圣旨嘉奖后,也有人忍不住心动了。
桑度接到他们的来信,特意和四皇子的人提了一次,得到同意后,就做了中间联络人。
姑苏是产粮大户,今年又有好年景,即便搭上来的只有七八家,可他们既然有了这想法,也就舍得花银子,因此,虽然在朝中被卡了脖子,四皇子还是很快地就收集到了足够的粮食。
更甚至在双方沟通过后,粮食直接运往灾区,一对一精准救灾。
桑度和桑家其他族人,在中间出了一份力,来往于京城和黄淮地区,算是把善事做到了实处。
而这段时间,诚哥儿和谚哥儿一直住在县主府,有两个小家伙在,桑语觉得日子快活了一点,至少没有那些无所事事了。
桑语拿起了课本,一是教导两个小家伙,让他们不在大人忙的时候,落下了学业,二也是为了试探自己的底线,看她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还懂多少本不该懂的东西。
没花费多长时间,桑语就搞清楚了,她的学问很扎实,懂得非常多。
没错,是她自己,而不是原主。
原主纵然从小进学,又天资聪颖,可她是个姑娘,又身体不好。
桑疾给她安排的课程,除了《弟子规》,《幼学琼林》,《千家诗》等启蒙书籍外,只通读了一遍四书五经,并没有深入了解。
然后原主读了史书,桑家家训,读史可以明智,所以桑家无论男女,都是要读史书的,最后是女四书。
没错,即便桑家这么开明,原主还是要读女四书,以及针线,管家等女子需要学的内容。
桑语理清了原主的记忆后,再对比自己会的,就知道差异有多大。
她精通琴棋书画礼御射,诗酒茶,调香,雕刻等等等等,学问上,她精研四书五经,会写八股文,能诗会诵,这真是有够奇特的。
所以她给两个小家伙上课绰绰有余,她甚至还能教他们到中进士为止。
桑语一手教案,一手教鞭,给两个小家伙讲历史故事。
历史可以是深奥的学问,也可以是浅显的知识,只要里面的道理不变味,那换一个小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也没什么大不了。
诚哥儿和谚哥儿就很喜欢听她讲故事,每次都目不转睛,炯炯有神。
说完了《公羊传》里的一则小故事,桑语停下来,都听懂了吗?
两个小家伙连连点头,眼睛里闪耀着星星,奶声奶气的道,听懂了。
那么,请桑城重复一遍。桑语放下手,笑着坐下。
诚哥儿大大方方站起来,开始复述,和桑语讲得有八分相似,最后还说了自己的理解,虽然有点偏差,但能独立思考,已经非常不错了。
桑语纠正了他一些小错误,就笑眯眯地让他坐下,开始询问谚哥儿,谚哥儿你呢,可以复述吗?
姐姐,你应该叫我桑谚,谚哥儿奶声奶气的道。
那么,你是不是也该叫姐姐夫子?桑语笑着道。
夫子姐姐,谚哥儿会。谚哥儿从善如流,只是白白嫩嫩的包子脸,一点也看不出严肃的样子,而是可爱极了。
好的,那么现在请桑谚复述。桑语忍着笑道。
谚哥儿毕竟还小,记忆力比不上哥哥,但复述的内容前面是对的,后面就有点混乱了。
桑语纠正了他后面的错误,再让他重复一遍,就有九成正确了。
可见这两个孩子都是聪明的,如果桑家的孩子都像他们一样聪慧懂事,那难怪族长迫不及待地现在就开始铺路了。
讲完故事,桑语看了一眼时间,差不多快到午餐时间了,上午一共上了两节课,一节每个时辰,也就是一小时。
一节读蒙书,一节讲历史,虽然是以故事的形式,但要让两个孩子都记住,也耗费了不少精力。
桑语让人带两个小家伙下去用膳,午休过后,谚哥儿可以玩耍一会儿,诚哥儿就要开始练字了。
他已经五岁了,练字不能麻烦,即便现在写不好,也得养成习惯。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桑语养孩子养得兴起,桑度等人就回来了。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黄淮那边已经平稳下来,桑度他们的任务也完成了,回京后打算接上诚哥儿和谚哥儿回姑苏。
桑语有点不舍,好不容易来一趟京城,度叔不多待一段时间吗?这些天你们一直忙,都没有好好逛过京城。
桑度摇摇头,都已经深秋了,再过段时间就要入冬了,天冷了出门,我怕两个孩子受不住。
桑语有点遗憾,但也没说什么,让管家为他们准备行礼,以及给桑家族人的礼物。
这期间有很多都是给两个小家伙的,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桑语还挺喜欢他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