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字挂在书房里,书房啊,以后他是不必去了。看着就别扭。
父皇赐的这两个字,不像是在夸赞他,倒像是在点拨他似的。是在提醒他,你要时刻记着“忠孝”二字。
“快起吧”,皇上笑道,“你做得好,便该得奖赏。别拘束着了,回去继续自在喝酒去。”
容菀汐听着皇上的这一番话,觉得十足尴尬。好像这父子二人之间,除了翻来覆去的客套话之外,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其实私下里,皇上对太子还是不错的。只是因为今日有几位重臣在场,尤其是有镇国公府的人在,皇上是故意不多说什么嘱咐或是提点的话的。
“老三,这一次你辅佐你大哥有功,朕看到你这么有出息,心里欢喜得很呢。朕赏了你大哥,自然也要赏赐你。只是这御赐的金匾是没有啦。这样吧,朕赐你一个亲王的名号。明日朕便昭告天下,封你为宸亲王。你看如何啊?”皇上笑道。
宸王诚惶诚恐地上前去,跪在阶下,叩首道:“儿臣尚需历练,这亲王之名太重,以儿臣现在的能力,实难担当。儿臣以为,儿臣还需跟着大哥多多进益,再历练个两三年,或许就能担得起了。”
“这……”皇上故作为难,笑道,“朕刚刚说了,做得好,就该赏。只是朕这边,实在没有什么金匾之类的东西给你,想来想去,也就是这个名号还妥当一些……”
皇上故意放缓了语调儿,看向在座的四位重臣。
“你却说自己担当不起……这可如何是好……”
宸王垂首,不语。
皇上也不说话,只是将目光落在那四人身上。看起来是无意的,但谁都知道,皇上的目光,不可能是无意间落在他们身上的。
这时候,皇上是想要看他们的表态。
“宸王殿下,恕下官多嘴”,赵太师起身向宸王施了一礼,笑呵呵地开口,“殿下去岁巡视江淮已是为陛下立了大功,今年又同太子殿下一起督办三淮河道,又立了大功。殿下小小年纪,就有这般建树,难道不该受此封赏吗?下官以为,殿下若是自谦不受,可是要让天下人误会陛下赏罚不分明了。”
赵太师的表态,其实是在在场之人的意料之中的。赵太师是皇上那边的人,如今皇上的意思是说,要封赏宸王,他自然会第一个站出来说赞成之语。
但他这态度表明的,却是不尴不尬。因为他的女儿是要嫁给太子的人,明面儿上,他就是太子的人。所以此时,他支持皇上封赏宸王,并不表明他支持宸王,而是表明他支持皇上,以皇上的意思为尊。
在赵太师表态的过程中,另外两个需要表态的人,早就在心中迅速盘算上了。
“是啊,殿下真是太谦虚了。殿下受封亲王,乃是民心之所向、臣心之所向,殿下要是拒之不受,可是风国万民的损失哪。”赵太师话音刚落,秦羽就笑道。
这话接得,听起来有些匆忙,紧赶着似的。
秦羽刚刚仔细在心中盘算了一番,觉得其实这一番试探,皇上要看的,主要就是他的态度。因为就算镇国公那边不愿意让宸王受封亲王,有皇上的意思摆在这儿、赵太师的逢迎跟着,而且又是在宫宴上,并非朝堂论辩,他是不好表现出反对的意思来的。
而长乐侯那边呢,就只是一个空爵位的侯王而已,他是站在谁那边的,其实根本不重要。
皇上叫长乐侯来,主要用意是在那蔡妙容。至于看他的立场,只是顺带着的。长乐候有的只是世袭爵位和在朝堂上的人脉,没什么实权。他的态度,最多也就只能代表,朝堂上的一些平日里和太子走得近的闲散官的态度。
但此时长乐候和他的处境,却是一样的。如果想要表明支持宸王,就一定要在镇国公表态之前,先表现出态度来。若是在镇国公表态之前劝说宸王接受受封,那就表明了他们不是***、也可以说,不是镇国公党。
而如果是在镇国公表明态度之后表明……你不是镇国公党,皇上也要认为你是镇国公党。
长乐侯府一直和太子走得很近,长乐侯到底要站哪一边,他是不清楚的。他只知道,为了撇清和太子、和镇国公府的关系,他必须马上表态。迟了,等镇国公开口,接下来的解释可是麻烦。
听到秦羽这么急着表态,太子却并未什么不悦之感。只是嘴角一勾,倒像是一副看好戏的样子。
看到秦羽如此迅速地表态,长乐侯却是并未紧跟着说。
如果这时候他先于镇国公说了劝宸王受封的话,可就表明他要站在宸王那边、做宸王党。他一直和太子走得比较近,这一次皇上想要看看他们各自都支持谁,明着逼他们表态,他岂能表示是宸王那边儿的?
皇上只是想要看一看人心所向,却并不是要废太子、问他们同意不同意。他傻么?要是这时候表态支持宸王,日后太子登基,不得第一个办他?
皇上现在所看的态度,并非是最终废太子、或是废镇国公时所需要的态度。
就算他是镇国公这边的,一旦皇上除掉了镇国公、甚至于连带着废了太子,他只需要第一时间表明自己效忠皇上的决心不就行了?现在急着表什么态?
但是秦羽不同,秦羽无论是和太子还是和宸王,走得都不近。所以这时候表态,就算他不站在太子那边,也不会有什么额外的损失。可是他呢?他若是现在表态,或许等不到太子登基的时候,镇国公府那边,不日就会办他。
--
父皇赐的这两个字,不像是在夸赞他,倒像是在点拨他似的。是在提醒他,你要时刻记着“忠孝”二字。
“快起吧”,皇上笑道,“你做得好,便该得奖赏。别拘束着了,回去继续自在喝酒去。”
容菀汐听着皇上的这一番话,觉得十足尴尬。好像这父子二人之间,除了翻来覆去的客套话之外,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其实私下里,皇上对太子还是不错的。只是因为今日有几位重臣在场,尤其是有镇国公府的人在,皇上是故意不多说什么嘱咐或是提点的话的。
“老三,这一次你辅佐你大哥有功,朕看到你这么有出息,心里欢喜得很呢。朕赏了你大哥,自然也要赏赐你。只是这御赐的金匾是没有啦。这样吧,朕赐你一个亲王的名号。明日朕便昭告天下,封你为宸亲王。你看如何啊?”皇上笑道。
宸王诚惶诚恐地上前去,跪在阶下,叩首道:“儿臣尚需历练,这亲王之名太重,以儿臣现在的能力,实难担当。儿臣以为,儿臣还需跟着大哥多多进益,再历练个两三年,或许就能担得起了。”
“这……”皇上故作为难,笑道,“朕刚刚说了,做得好,就该赏。只是朕这边,实在没有什么金匾之类的东西给你,想来想去,也就是这个名号还妥当一些……”
皇上故意放缓了语调儿,看向在座的四位重臣。
“你却说自己担当不起……这可如何是好……”
宸王垂首,不语。
皇上也不说话,只是将目光落在那四人身上。看起来是无意的,但谁都知道,皇上的目光,不可能是无意间落在他们身上的。
这时候,皇上是想要看他们的表态。
“宸王殿下,恕下官多嘴”,赵太师起身向宸王施了一礼,笑呵呵地开口,“殿下去岁巡视江淮已是为陛下立了大功,今年又同太子殿下一起督办三淮河道,又立了大功。殿下小小年纪,就有这般建树,难道不该受此封赏吗?下官以为,殿下若是自谦不受,可是要让天下人误会陛下赏罚不分明了。”
赵太师的表态,其实是在在场之人的意料之中的。赵太师是皇上那边的人,如今皇上的意思是说,要封赏宸王,他自然会第一个站出来说赞成之语。
但他这态度表明的,却是不尴不尬。因为他的女儿是要嫁给太子的人,明面儿上,他就是太子的人。所以此时,他支持皇上封赏宸王,并不表明他支持宸王,而是表明他支持皇上,以皇上的意思为尊。
在赵太师表态的过程中,另外两个需要表态的人,早就在心中迅速盘算上了。
“是啊,殿下真是太谦虚了。殿下受封亲王,乃是民心之所向、臣心之所向,殿下要是拒之不受,可是风国万民的损失哪。”赵太师话音刚落,秦羽就笑道。
这话接得,听起来有些匆忙,紧赶着似的。
秦羽刚刚仔细在心中盘算了一番,觉得其实这一番试探,皇上要看的,主要就是他的态度。因为就算镇国公那边不愿意让宸王受封亲王,有皇上的意思摆在这儿、赵太师的逢迎跟着,而且又是在宫宴上,并非朝堂论辩,他是不好表现出反对的意思来的。
而长乐侯那边呢,就只是一个空爵位的侯王而已,他是站在谁那边的,其实根本不重要。
皇上叫长乐侯来,主要用意是在那蔡妙容。至于看他的立场,只是顺带着的。长乐候有的只是世袭爵位和在朝堂上的人脉,没什么实权。他的态度,最多也就只能代表,朝堂上的一些平日里和太子走得近的闲散官的态度。
但此时长乐候和他的处境,却是一样的。如果想要表明支持宸王,就一定要在镇国公表态之前,先表现出态度来。若是在镇国公表态之前劝说宸王接受受封,那就表明了他们不是***、也可以说,不是镇国公党。
而如果是在镇国公表明态度之后表明……你不是镇国公党,皇上也要认为你是镇国公党。
长乐侯府一直和太子走得很近,长乐侯到底要站哪一边,他是不清楚的。他只知道,为了撇清和太子、和镇国公府的关系,他必须马上表态。迟了,等镇国公开口,接下来的解释可是麻烦。
听到秦羽这么急着表态,太子却并未什么不悦之感。只是嘴角一勾,倒像是一副看好戏的样子。
看到秦羽如此迅速地表态,长乐侯却是并未紧跟着说。
如果这时候他先于镇国公说了劝宸王受封的话,可就表明他要站在宸王那边、做宸王党。他一直和太子走得比较近,这一次皇上想要看看他们各自都支持谁,明着逼他们表态,他岂能表示是宸王那边儿的?
皇上只是想要看一看人心所向,却并不是要废太子、问他们同意不同意。他傻么?要是这时候表态支持宸王,日后太子登基,不得第一个办他?
皇上现在所看的态度,并非是最终废太子、或是废镇国公时所需要的态度。
就算他是镇国公这边的,一旦皇上除掉了镇国公、甚至于连带着废了太子,他只需要第一时间表明自己效忠皇上的决心不就行了?现在急着表什么态?
但是秦羽不同,秦羽无论是和太子还是和宸王,走得都不近。所以这时候表态,就算他不站在太子那边,也不会有什么额外的损失。可是他呢?他若是现在表态,或许等不到太子登基的时候,镇国公府那边,不日就会办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