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会犯错,这一点她理解。作为准太子妃,管家不行,她是万万不能容忍的。
    当年的赫舍里氏赶鸭子上架,也是从头学起,也没见出那么大的纰漏。
    太皇太后把自己的想法给康熙一说,原以为康熙会震怒,哪知对方却笑了。
    皇祖母,朕何时说石家丫头是太子妃了?
    太皇太后一惊,皇上的意思?
    朕从头到尾都没说要封石氏为太子妃。他特意咬重封这个字。
    他承认,当初确实看中了石氏,也有意培养。毕竟石家的地位太特殊。
    大清是满人的天下不假,人数上还是汉人居多。想要江山稳固,在重点培养满人能臣的基础上,还必须拉拢汉人。让他们以为满汉平等。
    这其中,石家又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但太子妃一位何其重要,那是未来的大清国母,是天下女子的表率,他自然要慎重在慎重。
    说直白点,石氏一直在他的观察之中,若能让他满意,日后定然赐婚太子做太子妃;若不能那就指婚给胤礽做福晋。
    二福晋和太子妃看似都是胤礽的嫡妻,实际上地位千差地别。
    太皇太后颔首,随后她又蹙起眉头,若只当个二福晋,石家那边
    石家乃满族瓜尔佳氏,石延柱当年为大清也立下赫赫战功,他又是前朝降将之一。牵一发而动全身,太皇太后很担心他们会因此不满。
    这个问题孙儿也想过,那群降将里并非只有石文炳一人出色,朕完全可以在他们之中选一汉女赐入太子东宫。
    论揣摩人心,康熙甚有心得。石文炳到底是满人血统,支持一个满人贵女哪有自己的女儿上位好?若给太子选一个汉女出身的侧福晋,不,哪怕是庶福晋,那群人也能乐疯。
    汉人讲究嫡长,太子可是正经的嫡出,他们能不支持太子?
    别人都以为皇上对此事无动于衷,殊不知他得知此事,第一时间就让梁九功去找户籍名册。
    他把自康熙九年到康熙十八年出生的满洲贵女都列了个名单,打算在从中找出几个附和条件的,加以培养。
    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早期那五位开国大臣之后。即:费英东、额亦都、和和理、扈尔汉和安费扬古。
    额亦都的孙女大小钮祜禄氏一为他过世的继后孝昭皇后,一位被封为贵妃。
    不过钮祜禄家已经连着出了一位皇后和贵妃,肯定不适合在指婚给太子做太子妃。中宫皇后出自一家本就是忌讳。不然他也不会对蒙古如此防备。
    和和理的后人便是彭春,彭春深得他信任,家风也不错。他原本打算把彭春的女儿留给老三。
    老三本就跟太子亲近,石氏又跟彭春夫人有亲,刚好亲上加亲,一同辅佐太子。
    彭春的三个女儿他都有所了解,前两个自不必说,皆为庶出。三女菀凝倒是嫡出,身份比之石氏只高不低。可菀凝太过娇憨,根本当不了太子妃一职。
    还有佟佳扈尔汉,他额娘出身的佟家与之同族,他亲表姐如今已经是皇贵妃。就算他愿意太皇太后和宗室也未必会同意。
    剩下的就是费英东一脉和安费扬古了。
    费英东同样姓瓜尔佳,就是鳌拜那老匹夫的亲叔叔。
    他当初没考虑他家跟没考虑董鄂家一样,是不喜鳌拜所致。平心而论费英东一系战功赫赫,其势力不比石家小。
    费英东儿子多,其世系适龄的曾孙女就有五人之多。
    再就是安费扬古了。
    安费扬古姓觉尔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只不过觉尔察并非满洲大姓,而安费扬古又出自下五旗的镶蓝旗。吹毛求疵的康熙直接忽略了他家。
    除了上述五家,当然还有其他贵女。每一个都出自满洲大姓,每一个都能被康熙挑出毛病来。
    太皇太后不免有些好笑,哀家到没看出来石家女在你心里的地位那么高?
    所有人都有毛病,却看中了石氏,不是地位高是什么?
    康熙缓缓摇头,那倒不是,胤礽是孙儿看着长大的,不论是谁,朕总觉得配他不上。石家丫头不过是矮个子里拔高的,勉强入了眼罢了。
    他说的那是以前,现在石雅娴弄了这么一出还闹的整个京城都知道了,康熙当初对她多满意现在就多厌恶。
    不过是石家还有用,他明面上不发作罢了。
    说完石家,太皇太后又提起七格格,不过一个王府庶出格格,竟然赶在哀家的地盘上嚣张,当真放肆。哀家知道因着先皇和岳乐手里的权势,你不好处置他,但总不至于不能处置一个王府格格吧?
    还有那明尚,哀家久居深宫都听说过他的丰功伟绩。
    丰功伟绩四个字用在明尚身上,当真是讽刺。
    提起明尚,康熙面色不虞,他道:今天的事儿朕也听说了,岳乐家那丫头针对彭春福晋倒也不全因为石氏。
    明尚目无法纪公然违背他的旨意,更在大庭广众之下殴打朝廷命官。这件事恰好被嫉恶如仇的彭春遇上,两人当即发生了口角。彭春眼里容不得沙子,最看不上仗势欺人之辈,当即参了明尚一本。
    如此可不就被七格格给记恨上了。
    --

章节目录

[清穿同人]清穿三福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恋竹小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恋竹小妖并收藏[清穿同人]清穿三福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