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页
直到白轻舟递了折子给皇上,自请去新余担任太守。
庐城也处在边境线,但因为庐城附近的水流湍急,北狄人又不擅长水性,故而北狄进攻庐城的次数比较少。
白轻舟在庐城三年,颇有建树,现在自请去新余,倒是解决皇上一大难题,当即就同意了。
当天江云康回承安侯府时,他也收到白轻舟的来信。
这段日子,白轻舟和江云康一直保持书信往来,故而收到白轻舟的信,江云康并没有意外。
只是看完信上的内容后,江云康陷入了沉思。
第98章
白轻舟在信中言辞恳切, 他知道江云康在京城有大好前程,若是就此去了新余,前途不可知。
但大丈夫应当为国为民, 他觉得江云康更适合去干实事,而不是留在京城。
信中,白轻舟也只是建议和恳求, 希望江云康能和他一起去新余。
看望白轻舟的信,江云康并不意外。
这段日子, 他也确实有想过这个事。
但就像白轻舟信中写的一样,去了新余便是前途未卜, 若是干好了,便能留名史书。可没有干好,随时都可能脑袋落地。
独自沉思一晚,江云康暂时下不了决心,打算先放两天,等自己冷静一点,再做决定。
次日江云康去上值时, 可以明显感受到皇上松了口气。
新余太守既定,便了却皇上一件烦心事。和任命诏书一起离开京城的, 还有送去新余的军粮。
得知朝廷送粮去新余,江云康也为新余的军士们松口气。
有了粮食,才能撑过这个冬日。
这日他下值时, 恰好遇到贤王从和文渝从角门出来, 便先和贤王行礼问安。
“三郎不必多礼,方才本王还和文渝说到你。”贤王笑容和蔼, “我听说, 你和白轻舟都是师从木须吧?”
“回王爷, 是的。”江云康道。
“木须不错,是个有想法的先生。”贤王看着江云康,目光停了一会,好似在犹豫,“三郎最近和同僚们可好?”
“都好。”江云康为官后有些敏感,听贤王提到同僚,正要打听是不是有事,贤王却有事先走。
等和文渝上了马车后,江云康才问文渝,“你怎么和贤王走到一块?”
“路上遇见,他说正好顺路,我也就只能跟着一块出来。”文渝道。
“三郎,你最近真的还好吗?”
“真挺好,你为何这么问我?”江云康想到贤王方才没说完的话,问,“文师兄,你有事就直接说,我们又不是外人。”
“贤王方才提了一嘴孟宏麟和公孙良,说看他们最近关系不错,想来你们关系都很好。”但文渝知道,江云康和孟家关系一般,只是面上点头打个招呼的感情。甚至好几次,他听到孟宏麟和别人说,江云康就是走运才有今日,根本比不上江云帆。
“我是觉得,贤王突然这么说,怕是在提醒什么。”文渝担忧道。
江云康和公孙良关系一般,平日没有矛盾,也没过多来往。
“他们不是同窗,也没有姻亲,你这话倒是提醒我了。”江云康对孟宏麟的印象并不好,赵姨娘多次和林氏说过,孟家人常提醒嫡母和大哥提防他。
难不成,是孟宏麟在和公孙良打听他的事?
事实上,孟宏麟和公孙良套近乎,确实是为了打听江云康的事。
在江云帆答应胡家的婚事后,次日孟氏就亲自回娘家,和胡氏说了这个事。
同时,她也拖娘家帮忙打听下江云康在朝中如何。
孟家人也更想看江云帆更好,孟宏麟便找到了公孙良。
贤王会说到这个事,应该是有意的。
贤王这个人,比起恭王和太子的心思都要深,不经意间的示好,最容易收买人心。
像江云康这种常伴皇上左右,消息也是最灵通的,若是能够拉拢江云康,对贤王多有益处。
但贤王绕了个圈子,选择和文渝说,再通过文渝的嘴去传话。
贤王的手段,江云康有些佩服。
不过越是这样,他越发害怕会牵扯到越多的事情。
得了贤王的提醒后,江云康后来特意让人留意了一下公孙良,发现公孙良确实和孟宏麟有来往,便多留了个心眼。
而没过两日,便有人拿林家为筏子,参他官商勾结,给林家便利。
会知道这个事,是他上值时,皇上正好看到参他的折子,便叫他出来回话。
折子上写着,江云康利用自己的权力,给林家大开便利,让林家挣了个盆满钵满。
“回皇上,这个罪名,微臣不认。”江云康站在堂下,目光紧盯着汉白玉地砖,“微臣入翰林院不到三个月,不说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就是林家,早十年前便钱财颇丰,根本不需要微臣的这点微薄之力。”
皇上也懂这一点,故而这会只是叫江云康出来问话,而不是凶着问罪,听江云康语气淡定,便把手中的折子随手丢到一边,“你说得对,林家早就发家,等你这会,也没多大用处。”
“不过朕很好奇,你父亲怎么给你找了林家当亲家?好歹是侯府出身,也该找个正经人家的姑娘才是。”说这话时,皇上的语气是不加掩饰的轻蔑。
江云康的眸光暗了暗,“回皇上,当年父亲外出遇险,是岳父救了父亲,故而才报恩结亲。家中娘子很是贤惠,在微臣屡次不中时,也一再支持微臣。相识于微末,这会也当不离不弃。”
--
庐城也处在边境线,但因为庐城附近的水流湍急,北狄人又不擅长水性,故而北狄进攻庐城的次数比较少。
白轻舟在庐城三年,颇有建树,现在自请去新余,倒是解决皇上一大难题,当即就同意了。
当天江云康回承安侯府时,他也收到白轻舟的来信。
这段日子,白轻舟和江云康一直保持书信往来,故而收到白轻舟的信,江云康并没有意外。
只是看完信上的内容后,江云康陷入了沉思。
第98章
白轻舟在信中言辞恳切, 他知道江云康在京城有大好前程,若是就此去了新余,前途不可知。
但大丈夫应当为国为民, 他觉得江云康更适合去干实事,而不是留在京城。
信中,白轻舟也只是建议和恳求, 希望江云康能和他一起去新余。
看望白轻舟的信,江云康并不意外。
这段日子, 他也确实有想过这个事。
但就像白轻舟信中写的一样,去了新余便是前途未卜, 若是干好了,便能留名史书。可没有干好,随时都可能脑袋落地。
独自沉思一晚,江云康暂时下不了决心,打算先放两天,等自己冷静一点,再做决定。
次日江云康去上值时, 可以明显感受到皇上松了口气。
新余太守既定,便了却皇上一件烦心事。和任命诏书一起离开京城的, 还有送去新余的军粮。
得知朝廷送粮去新余,江云康也为新余的军士们松口气。
有了粮食,才能撑过这个冬日。
这日他下值时, 恰好遇到贤王从和文渝从角门出来, 便先和贤王行礼问安。
“三郎不必多礼,方才本王还和文渝说到你。”贤王笑容和蔼, “我听说, 你和白轻舟都是师从木须吧?”
“回王爷, 是的。”江云康道。
“木须不错,是个有想法的先生。”贤王看着江云康,目光停了一会,好似在犹豫,“三郎最近和同僚们可好?”
“都好。”江云康为官后有些敏感,听贤王提到同僚,正要打听是不是有事,贤王却有事先走。
等和文渝上了马车后,江云康才问文渝,“你怎么和贤王走到一块?”
“路上遇见,他说正好顺路,我也就只能跟着一块出来。”文渝道。
“三郎,你最近真的还好吗?”
“真挺好,你为何这么问我?”江云康想到贤王方才没说完的话,问,“文师兄,你有事就直接说,我们又不是外人。”
“贤王方才提了一嘴孟宏麟和公孙良,说看他们最近关系不错,想来你们关系都很好。”但文渝知道,江云康和孟家关系一般,只是面上点头打个招呼的感情。甚至好几次,他听到孟宏麟和别人说,江云康就是走运才有今日,根本比不上江云帆。
“我是觉得,贤王突然这么说,怕是在提醒什么。”文渝担忧道。
江云康和公孙良关系一般,平日没有矛盾,也没过多来往。
“他们不是同窗,也没有姻亲,你这话倒是提醒我了。”江云康对孟宏麟的印象并不好,赵姨娘多次和林氏说过,孟家人常提醒嫡母和大哥提防他。
难不成,是孟宏麟在和公孙良打听他的事?
事实上,孟宏麟和公孙良套近乎,确实是为了打听江云康的事。
在江云帆答应胡家的婚事后,次日孟氏就亲自回娘家,和胡氏说了这个事。
同时,她也拖娘家帮忙打听下江云康在朝中如何。
孟家人也更想看江云帆更好,孟宏麟便找到了公孙良。
贤王会说到这个事,应该是有意的。
贤王这个人,比起恭王和太子的心思都要深,不经意间的示好,最容易收买人心。
像江云康这种常伴皇上左右,消息也是最灵通的,若是能够拉拢江云康,对贤王多有益处。
但贤王绕了个圈子,选择和文渝说,再通过文渝的嘴去传话。
贤王的手段,江云康有些佩服。
不过越是这样,他越发害怕会牵扯到越多的事情。
得了贤王的提醒后,江云康后来特意让人留意了一下公孙良,发现公孙良确实和孟宏麟有来往,便多留了个心眼。
而没过两日,便有人拿林家为筏子,参他官商勾结,给林家便利。
会知道这个事,是他上值时,皇上正好看到参他的折子,便叫他出来回话。
折子上写着,江云康利用自己的权力,给林家大开便利,让林家挣了个盆满钵满。
“回皇上,这个罪名,微臣不认。”江云康站在堂下,目光紧盯着汉白玉地砖,“微臣入翰林院不到三个月,不说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就是林家,早十年前便钱财颇丰,根本不需要微臣的这点微薄之力。”
皇上也懂这一点,故而这会只是叫江云康出来问话,而不是凶着问罪,听江云康语气淡定,便把手中的折子随手丢到一边,“你说得对,林家早就发家,等你这会,也没多大用处。”
“不过朕很好奇,你父亲怎么给你找了林家当亲家?好歹是侯府出身,也该找个正经人家的姑娘才是。”说这话时,皇上的语气是不加掩饰的轻蔑。
江云康的眸光暗了暗,“回皇上,当年父亲外出遇险,是岳父救了父亲,故而才报恩结亲。家中娘子很是贤惠,在微臣屡次不中时,也一再支持微臣。相识于微末,这会也当不离不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