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现在所写的文章,说到底也只是在辨析‘赤子’一词的来历而已。此前有前辈提出‘赤子’之‘赤’从‘尺’,赤子就是一尺之子,即是初生的婴孩——杨宜君并不赞同这个,‘赤’从‘尺’最早的佐证是汉《西岳石阙碑》,而出现‘赤子’一词的文章,在前秦时是很多的。
再者,‘一尺’的实际长度虽然历朝都有不同,但无论是先秦,还是秦汉,都差初生婴儿太远了!
杨宜君认为,‘赤子’之‘赤’,应该是赤色的引申义!赤色是至明至亮之色,引申便有洞然昭若的意思——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曰‘赤’,而初生婴孩全身□□,便是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紫鹃来提醒的时候,杨宜君这篇文章已经写的差不多了。听她说话,只道:“莫急,片刻就得了,再等等。”
好容易搁笔,伺候笔墨的晴雯便替杨宜君收拾写好的文章、清洗毛笔、归整书卷。而另一边紫鹃抱来出门穿的衣裳,搭在小榻一边,请红妃去换。
“娘子总是这般,学问上比男子还要用心...别家的小娘子,多是贪玩儿的,便是不贪玩儿,也多做女红针指。”紫鹃倒没有说杨宜君这样做不对,主要是知道宜君的脾气,她身边的人都不会说那种话。
“奴婢也识得几个字,娘子写的这些字都是认得的,可合在一起,就不知娘子是何意了。这就是娘子过去所说的佶、佶屈聱牙吧?也只有娘子这般喜爱故纸堆的,才弄得明白了。”
“这可不是喜爱。”宜君点了一句,却没有多说。训诂学,甚至大而化之地说,许多世人高看的学问,杨宜君这里都是平平。她不觉得这很有意思,只不过不讨厌罢了。
她之所以花了心思在那些事上,一则是她擅长,对于自己擅长的事,人都会愿意花些精力,然后享受成就感的。二则,这也和宜君的目的有关...她到底生活在这个世界,她看得平平,可有的人很看重呢!
她若只是写些诗词,写的再好,在一些人眼里也只是小女儿游戏,难登大雅之堂。
杨宜君想要别人认可自己,想要自己说的话有人听,想要‘实现自身价值’,这就需要敲门砖。在她真正能做什么之前,她得按照现有的‘规则’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她在《大公报》上也陆陆续续发表了不少文章了,其中多和训诂学有关,兼有诗词——因为这些不太容易触碰到‘大丈夫’们敏感的神经,不然她直接纵论天下大事的话,恐怕无论说什么,人都只当是她胡言乱语了。
而训诂学又是不可否认的正经学问,这上面得到认可的话,也算是进入主流了。
最近她正攒稿子,打算多写几篇训诂相关的文章,连带着过去那些,然后总编成一部《正义杂说》。
因为这个原因,她最近出门的次数锐减,连谢嬷嬷都有些担心她了——长辈就是这样,孩子太活泼了,会觉得调皮,想要拘着些。可要是往常在家呆不住的孩子一下再不出门了,也会心里忧虑。
所以,城中大户人家娘子们组织马球会,宜君这边答应了去,紫鹃这些人倒是比平常还积极些,只催着她早去。
堂妹杨蔷和杨宜君约好了结伴去马球会,宜君这边将将换了适宜出门打马球的着装,杨蔷后脚就来了。两姐妹都骑了马,一路打马去了城外的一个马球场——其实城内也有马球场,但城外的话,可以玩儿的更尽兴。
杨宜君就是那种走到哪里都会成为人群焦点的人,她来了之后,不管喜不喜欢她,很多人都和她打招呼说话。另一些不打招呼的人,也会下意识看她...她人就在那里,其他人就是觉得没法不看她。
这样堂皇的姿态,让被众人拥簇的杨丽华一下黑了脸。
宜君今天梳了利索的单髻、戴了透额罗,发髻上不用簪环,只有红色绣带与发针等绾发。身上则穿了一件缥色圆领男装袍子,行走间看得见雪白的裤腿,以及脚上那双鹿皮小靴。英姿飒爽,一些不待见宜君的人也偷看她扮相,想着回去学一样的。
宜君这时就站在马球场场边,一边伸手叫婢女绑紧袖口,一边与杨蔷说话。
今日打马球,杨蔷和大多数小娘子一样,就是个看客。杨宜君则不同,她的马球技艺不让男子,这种场合她要么不来,来了就是要出场的。
打马球的规矩,两队对抗,一队一般为五人到十人,今天这一场便是一边七人。
在开场前,杨丽华心念一动,在几个‘跟班’耳边耳语了一回。这几个跟班脸色微变,显然是一件难事,但因为习惯听从杨丽华的关系,无一人说‘不’。于是,又过了一会儿,她们在场中巡睃了一回,散开来,各自与一两个相熟的女孩子耳语去了。
杨宜君对此一无所知,今次的马球赛对于她来说就是一场没什么难度的游戏而已。等到比赛开始,她便与其他球手一起争将那颗彩绘七宝球,球杖十分利落。
马球是一种很有技术难度的体育活动,在高速的移动中,要控制住一颗小小的实心球——对于很多人来说,光是做到和马儿配合默契就很难了,更别提进一步在马上持杖打球!
而杨宜君向来是个中好手,在一众围观的小娘子的惊呼中,她截住了那只彩绘七宝球,俯下身子,同时又仰起脸来观察四周。她确定自己在密集的人马中看到了一条通往球门的走道,机会转瞬即逝,她果断出手击球!
--
再者,‘一尺’的实际长度虽然历朝都有不同,但无论是先秦,还是秦汉,都差初生婴儿太远了!
杨宜君认为,‘赤子’之‘赤’,应该是赤色的引申义!赤色是至明至亮之色,引申便有洞然昭若的意思——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曰‘赤’,而初生婴孩全身□□,便是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紫鹃来提醒的时候,杨宜君这篇文章已经写的差不多了。听她说话,只道:“莫急,片刻就得了,再等等。”
好容易搁笔,伺候笔墨的晴雯便替杨宜君收拾写好的文章、清洗毛笔、归整书卷。而另一边紫鹃抱来出门穿的衣裳,搭在小榻一边,请红妃去换。
“娘子总是这般,学问上比男子还要用心...别家的小娘子,多是贪玩儿的,便是不贪玩儿,也多做女红针指。”紫鹃倒没有说杨宜君这样做不对,主要是知道宜君的脾气,她身边的人都不会说那种话。
“奴婢也识得几个字,娘子写的这些字都是认得的,可合在一起,就不知娘子是何意了。这就是娘子过去所说的佶、佶屈聱牙吧?也只有娘子这般喜爱故纸堆的,才弄得明白了。”
“这可不是喜爱。”宜君点了一句,却没有多说。训诂学,甚至大而化之地说,许多世人高看的学问,杨宜君这里都是平平。她不觉得这很有意思,只不过不讨厌罢了。
她之所以花了心思在那些事上,一则是她擅长,对于自己擅长的事,人都会愿意花些精力,然后享受成就感的。二则,这也和宜君的目的有关...她到底生活在这个世界,她看得平平,可有的人很看重呢!
她若只是写些诗词,写的再好,在一些人眼里也只是小女儿游戏,难登大雅之堂。
杨宜君想要别人认可自己,想要自己说的话有人听,想要‘实现自身价值’,这就需要敲门砖。在她真正能做什么之前,她得按照现有的‘规则’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她在《大公报》上也陆陆续续发表了不少文章了,其中多和训诂学有关,兼有诗词——因为这些不太容易触碰到‘大丈夫’们敏感的神经,不然她直接纵论天下大事的话,恐怕无论说什么,人都只当是她胡言乱语了。
而训诂学又是不可否认的正经学问,这上面得到认可的话,也算是进入主流了。
最近她正攒稿子,打算多写几篇训诂相关的文章,连带着过去那些,然后总编成一部《正义杂说》。
因为这个原因,她最近出门的次数锐减,连谢嬷嬷都有些担心她了——长辈就是这样,孩子太活泼了,会觉得调皮,想要拘着些。可要是往常在家呆不住的孩子一下再不出门了,也会心里忧虑。
所以,城中大户人家娘子们组织马球会,宜君这边答应了去,紫鹃这些人倒是比平常还积极些,只催着她早去。
堂妹杨蔷和杨宜君约好了结伴去马球会,宜君这边将将换了适宜出门打马球的着装,杨蔷后脚就来了。两姐妹都骑了马,一路打马去了城外的一个马球场——其实城内也有马球场,但城外的话,可以玩儿的更尽兴。
杨宜君就是那种走到哪里都会成为人群焦点的人,她来了之后,不管喜不喜欢她,很多人都和她打招呼说话。另一些不打招呼的人,也会下意识看她...她人就在那里,其他人就是觉得没法不看她。
这样堂皇的姿态,让被众人拥簇的杨丽华一下黑了脸。
宜君今天梳了利索的单髻、戴了透额罗,发髻上不用簪环,只有红色绣带与发针等绾发。身上则穿了一件缥色圆领男装袍子,行走间看得见雪白的裤腿,以及脚上那双鹿皮小靴。英姿飒爽,一些不待见宜君的人也偷看她扮相,想着回去学一样的。
宜君这时就站在马球场场边,一边伸手叫婢女绑紧袖口,一边与杨蔷说话。
今日打马球,杨蔷和大多数小娘子一样,就是个看客。杨宜君则不同,她的马球技艺不让男子,这种场合她要么不来,来了就是要出场的。
打马球的规矩,两队对抗,一队一般为五人到十人,今天这一场便是一边七人。
在开场前,杨丽华心念一动,在几个‘跟班’耳边耳语了一回。这几个跟班脸色微变,显然是一件难事,但因为习惯听从杨丽华的关系,无一人说‘不’。于是,又过了一会儿,她们在场中巡睃了一回,散开来,各自与一两个相熟的女孩子耳语去了。
杨宜君对此一无所知,今次的马球赛对于她来说就是一场没什么难度的游戏而已。等到比赛开始,她便与其他球手一起争将那颗彩绘七宝球,球杖十分利落。
马球是一种很有技术难度的体育活动,在高速的移动中,要控制住一颗小小的实心球——对于很多人来说,光是做到和马儿配合默契就很难了,更别提进一步在马上持杖打球!
而杨宜君向来是个中好手,在一众围观的小娘子的惊呼中,她截住了那只彩绘七宝球,俯下身子,同时又仰起脸来观察四周。她确定自己在密集的人马中看到了一条通往球门的走道,机会转瞬即逝,她果断出手击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