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宠妃,首饰衣服也得自己出材料,尚功局只不过是不收工本费而已...当然,有的妃子正受宠呢,尚功局巴结还来不及,主动送东西尚且要花心思,更别提人家自己来尚功局定做东西了,材料什么的少收,甚至不收,就没什么了。
眼下就是妃嫔们排着队让尚功局打造首饰衣服,首饰就不必说了,虽然自家都有首饰,但眼下要见官家了,还是得新做一些新鲜别致的啊。
至于衣服,虽说身边的宫女也多能做女红,理论上说,缝制不用绣花的衣裳并不会比尚功局的宫女差到哪里去。但实际上可是差远了!如果说专门训练没用,那尚功局训练宫女女官缝纫织绣之事,那是为什么?闲的没事做了吗?
“尚寝局也终是抖擞起精神来了...”说起这个,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一边脸红一边笑。
她们到底是新人女官,若是宫女出身的还好些,若是宫外征召来的,那都是十几岁的清白小娘子,谈起这些自然有些不自在。
尚寝局有司设、司舆、司苑、司灯四司,其中司舆掌管舆辇、伞扇、羽仪等仪仗之物——其实杨宜君一直不太懂这司舆到底算是怎么回事儿,管的东西不是与尚服局的司仗重了么?不过仔细又一想,又觉得这没什么。大户人家管着琐碎东西的下人也常有重合的,比如这个管餐具,那个管银器,是不是有物件既是餐具,又是银器?
类似的问题,宫廷中肯定也有。至于说发现了问题,然后对局司进行裁撤、合并什么的,那是不太可能的。除非是重大问题,不然这种事都是‘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已经在那里的编制,还想收回去?那岂不是要少掉一份利益,一份权能了?
不行,真的不行。
司舆之外,司苑负责园苑之事,直白点儿说就是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的种植归她们管。这倒是个正经活儿,只是杨宜君怎么也想不通这一司归在尚寝局是个什么道理,和尚寝局挨着么?
还有司灯,掌灯烛膏火。用灯用火在宫里宫外都是大事,寻常富户还要用丫鬟专管着吹灯灭火呢,宫中为了防着火患,这点上就更加重视了。然而,说到归到尚寝局,也没什么道理啊!
最后是司设司——尚寝局算是一司独大的典型了,其他局,别说是尚功局这种四司都很强的了,就是尚宫局有司记司、司言司二司力压,那也是‘双雄会’。只有尚寝局,整个其实就是围绕着‘司设’来的。
司设司名义上说,掌管的是帷帐、茵席、洒扫、长设之事,看起来很普通,实际往深里想一想,不就是皇帝临幸之前和临幸之后要做的一些事么?
尚寝局中心位,实至名归。
从去岁秋收时节官家离开之后,尚寝局除司设司之外的三司倒还好,司灯、司苑的事儿,官家在不在都是一样做的。司舆司的活儿少了一点儿,但太后偶尔还能用上司舆司,也就不算没事做。
唯有司设司,真的闲的发霉了......
而司设司还是尚寝局当之无愧的中心,这种清闲就越发难以忍受了!也难怪这回官家回宫,大家一边高兴,一边也抱怨劳累,只有尚寝局,哪怕劳累,也是精神抖擞,满心欢喜的。
主要是官家一不在,司设司存在的意义都没有了。不像别的局司,还能运转,还有要做的事。
天子回宫,如何大摆仪仗,有着这样那样的典礼、宴会、仪式要做且不去说,总之就这样忙忙乱乱了一个多月,六局二十四司才算是歇了一口气。然而这会儿还没歇够呢,杨宜君就听说了一件让她怔忡的事。
“掖廷有一批宫婢进来呢,听说是蜀宫女眷。”蔡淑英沾了带她的掌闱的福,这种消息永远是最灵通的。
“蜀宫女眷?”杨宜君下意识重复了一遍。
“对啊...蜀地已经平了,蜀王原本要押送来京的,结果蜀王自己自尽了,这也好,省的将来为难呢...不过蜀王后宫还有很多宫人,其中宫女都叫放往民间嫁人了。宦官没处去,便叫去织坊做工。只有那些蜀宫后妃、公主、太妃,不能轻易安排,被平蜀的将军送到了京里。”
成都多的是官营织造坊,让着些宦官去那里做事,也是个路子。
“大娘娘发话了,那些蜀国的太妃们年纪都大了,便叫她们有子女的子女领回去,没有子女的就落发出家。至于妃子、公主什么的,只叫掖廷安排就是了。”
妃子、公主安排进掖廷,就是叫做宫婢了...这倒不是赵娥故意羞辱,而是唐末之后乱世,各方势力你来我往,胜利者得到女眷之后习惯如此安排,一般不会重新放回民间的。
眼见得天下有逐渐统一之势,但人们的很多思维方式,还是乱世式的。
“蜀国王后也在掖廷了?”杨宜君问道。
“该是如此才对...”蔡淑英当然不会特别问一句蜀国王后有没有一起安排在掖廷:“杨姐姐怎么了,怎么打听起蜀国王后来了?”
杨宜君想了想,觉得这事儿也瞒不过。她进宫的时候,身份什么的都是入档了的,就算大家一时没有联想到,后头也会知道的。所以当下索性自己说了:“蜀国王后出身播州杨氏,乃播州侯嫡女。”
“播州杨氏...是唐末时太原杨氏入播......”蔡淑英也是个博览群书的才女了,不然不会被征召入宫,最后还被留下了。所以杨宜君一说播州杨氏,杨氏,加上播州,她慢慢就想起了唐末故事。
--
眼下就是妃嫔们排着队让尚功局打造首饰衣服,首饰就不必说了,虽然自家都有首饰,但眼下要见官家了,还是得新做一些新鲜别致的啊。
至于衣服,虽说身边的宫女也多能做女红,理论上说,缝制不用绣花的衣裳并不会比尚功局的宫女差到哪里去。但实际上可是差远了!如果说专门训练没用,那尚功局训练宫女女官缝纫织绣之事,那是为什么?闲的没事做了吗?
“尚寝局也终是抖擞起精神来了...”说起这个,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一边脸红一边笑。
她们到底是新人女官,若是宫女出身的还好些,若是宫外征召来的,那都是十几岁的清白小娘子,谈起这些自然有些不自在。
尚寝局有司设、司舆、司苑、司灯四司,其中司舆掌管舆辇、伞扇、羽仪等仪仗之物——其实杨宜君一直不太懂这司舆到底算是怎么回事儿,管的东西不是与尚服局的司仗重了么?不过仔细又一想,又觉得这没什么。大户人家管着琐碎东西的下人也常有重合的,比如这个管餐具,那个管银器,是不是有物件既是餐具,又是银器?
类似的问题,宫廷中肯定也有。至于说发现了问题,然后对局司进行裁撤、合并什么的,那是不太可能的。除非是重大问题,不然这种事都是‘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已经在那里的编制,还想收回去?那岂不是要少掉一份利益,一份权能了?
不行,真的不行。
司舆之外,司苑负责园苑之事,直白点儿说就是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的种植归她们管。这倒是个正经活儿,只是杨宜君怎么也想不通这一司归在尚寝局是个什么道理,和尚寝局挨着么?
还有司灯,掌灯烛膏火。用灯用火在宫里宫外都是大事,寻常富户还要用丫鬟专管着吹灯灭火呢,宫中为了防着火患,这点上就更加重视了。然而,说到归到尚寝局,也没什么道理啊!
最后是司设司——尚寝局算是一司独大的典型了,其他局,别说是尚功局这种四司都很强的了,就是尚宫局有司记司、司言司二司力压,那也是‘双雄会’。只有尚寝局,整个其实就是围绕着‘司设’来的。
司设司名义上说,掌管的是帷帐、茵席、洒扫、长设之事,看起来很普通,实际往深里想一想,不就是皇帝临幸之前和临幸之后要做的一些事么?
尚寝局中心位,实至名归。
从去岁秋收时节官家离开之后,尚寝局除司设司之外的三司倒还好,司灯、司苑的事儿,官家在不在都是一样做的。司舆司的活儿少了一点儿,但太后偶尔还能用上司舆司,也就不算没事做。
唯有司设司,真的闲的发霉了......
而司设司还是尚寝局当之无愧的中心,这种清闲就越发难以忍受了!也难怪这回官家回宫,大家一边高兴,一边也抱怨劳累,只有尚寝局,哪怕劳累,也是精神抖擞,满心欢喜的。
主要是官家一不在,司设司存在的意义都没有了。不像别的局司,还能运转,还有要做的事。
天子回宫,如何大摆仪仗,有着这样那样的典礼、宴会、仪式要做且不去说,总之就这样忙忙乱乱了一个多月,六局二十四司才算是歇了一口气。然而这会儿还没歇够呢,杨宜君就听说了一件让她怔忡的事。
“掖廷有一批宫婢进来呢,听说是蜀宫女眷。”蔡淑英沾了带她的掌闱的福,这种消息永远是最灵通的。
“蜀宫女眷?”杨宜君下意识重复了一遍。
“对啊...蜀地已经平了,蜀王原本要押送来京的,结果蜀王自己自尽了,这也好,省的将来为难呢...不过蜀王后宫还有很多宫人,其中宫女都叫放往民间嫁人了。宦官没处去,便叫去织坊做工。只有那些蜀宫后妃、公主、太妃,不能轻易安排,被平蜀的将军送到了京里。”
成都多的是官营织造坊,让着些宦官去那里做事,也是个路子。
“大娘娘发话了,那些蜀国的太妃们年纪都大了,便叫她们有子女的子女领回去,没有子女的就落发出家。至于妃子、公主什么的,只叫掖廷安排就是了。”
妃子、公主安排进掖廷,就是叫做宫婢了...这倒不是赵娥故意羞辱,而是唐末之后乱世,各方势力你来我往,胜利者得到女眷之后习惯如此安排,一般不会重新放回民间的。
眼见得天下有逐渐统一之势,但人们的很多思维方式,还是乱世式的。
“蜀国王后也在掖廷了?”杨宜君问道。
“该是如此才对...”蔡淑英当然不会特别问一句蜀国王后有没有一起安排在掖廷:“杨姐姐怎么了,怎么打听起蜀国王后来了?”
杨宜君想了想,觉得这事儿也瞒不过。她进宫的时候,身份什么的都是入档了的,就算大家一时没有联想到,后头也会知道的。所以当下索性自己说了:“蜀国王后出身播州杨氏,乃播州侯嫡女。”
“播州杨氏...是唐末时太原杨氏入播......”蔡淑英也是个博览群书的才女了,不然不会被征召入宫,最后还被留下了。所以杨宜君一说播州杨氏,杨氏,加上播州,她慢慢就想起了唐末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