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华嫡秀 作者:尧日生
关于架空背景
凑点字数
小说背景:
虽然是架空背景文,可是总有一个参考。
本人钟爱魏晋时代,纵观历史,中国古代自宋朝后,文人越发拘泥呆板,像魏晋名士那样的豪迈不羁几乎不见。
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於流俗、甚至不同於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
风度不仅仅是、个人文化素质与神状态在言谈与仪表上的反应,对於一定的社会阶层来说,风度集中体现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集中塑造了他们的社会形象。
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而且深深影响著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从而构成了这一时代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等人,正好反映了魏晋名士的时代神。
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切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这是在魏晋玄学的大背景下出现的,魏晋玄学的形成改变着士大夫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时尚、价值观念。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其外在特点是:颖悟、旷达、真率,代表人物是:陶渊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等。
此外想说的是,关于女子。
封建社会对于女子一向是严苛的,可是也是随着统治者,卫道者对女子长期压制,才渐渐变得越发拘谨。
其实在汉代,女子改嫁、甚至离婚也是有的。
据史料记载,在汉代,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庶民百姓,人们的贞节观念相对后世来说比较淡薄,女人有自择佳偶、再嫁他人的自由和权力。
原因是当时生产力不发达,再之自然环境卫生条件差,人口稀少,统治者也极力鼓励民间多生育,尤其兵荒马乱时,女人再嫁乃平常不过之事。
例如,汉景帝的王皇后原来已嫁给金王孙,并生过女儿,后来被当时尚为太子的景帝看中,不久便被封为了美人。王皇后的父亲王仲去世以后,王皇后的母亲又嫁给了姓田的人,生下了田蚡。另外,士宦家再嫁的情况也有很多,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后,她的妻子误以为他已经死了,就再嫁他人了。在普通的百姓中,女人改嫁更是常见,据《汉书·陈平传》记载,“卢牖富人张负,有女孙,五嫁夫辄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最后,张负“以女孙予陈平”。丧夫五次的妇女都可再嫁,说明当时社会对女人再婚的事情还是支持的,并不像后世那些封建社会里不近人情。
稍懂得些历史常识的人都清楚,班昭的《女诫》和刘向的《列女传》,皆都成书于汉代,其在历史上的影响力,不愧是“规范中国妇女两千多年德行贞节的两大范本”。尽管我们说,这些书提倡男尊女卑、禁锢女自由,存在很多弊端,给后世的女地位逐步降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它们同时出现在贞洁观还比较宽松的汉代,就颇有些意思了。
寡妇再嫁,在汉代也被认为是合理的事情。
譬如,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初嫁平阳侯曹时,曹死后再嫁大将军卫青;汉宣帝的女儿敬武公主初嫁富平侯张临,再嫁临平侯赵钦,赵钦死后,又嫁给高阳侯薛宣;汉元帝妻冯昭仪之母初嫁冯昭仪父,再嫁郑翁;汉桓帝刘志的邓皇后之母初嫁邓香,再嫁梁纪等等。由此可见,寡妇再嫁犹如家常便饭。
因为寡妇不愁再嫁,所以当时女子要求离婚的现象也很普遍。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家贫,卖柴为生,常担柴道中,诵书歌讴,“妻羞之,求去”,“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后来前妻与其夫家一同上坟,见朱买臣依然饥寒,还曾经“呼饭炊之”。朱买臣之妻敢于主动提出离婚,这在汉代以后的封建社会里是难得一见的。所以大诗人李白曾有《妾薄命》一诗云:“雨落不上天,覆水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当时不单盛行寡妇再嫁和离婚,还有女追男、甚至追求有妇之夫的现象。汉光武帝刘秀,其大姐湖阳公主新寡,刘秀有心试探其意向。公主说:“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表示对大臣宋弘的爱慕。刘秀当即愿意撮合,为此专门接见了宋弘,让大姐坐在屏风后面,刘秀问宋弘:“都说人一尊贵就会换朋友,一富裕就会**子,这也是人之常情吧?”宋弘道:“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失望地告诉其姐:“此事没戏矣。”虽然宋弘明确拒绝了公主的“单相思”,但湖阳公主敢于主动追求有妇之夫的行为,足以反映当时女的社会地位与社会风气。
可见汉代女人居然如同两千年后的现代女,可以无拘无束地谈恋爱、找对象,这一点儿着实让后人佩服,不难看出汉代民众的自主神和开放意识!而如今,仍有一些满脑瓜封建意识的人,对妇女的离婚、再嫁说三道四甚至横加干涉,他们连古人都不如矣。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奇怪。现实中往往是缺少什么,才会提倡什么;泛滥什么,才会禁止什么。也许正是因为汉代初期,人们对女的贞洁观并不看重,并不在意,故而一些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就挺身而出,拿自己的现身说法或研究成果,倡导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伦理观念。于是乎,班昭的《女诫》和刘向的《列女传》应运而生,大行其道,受到统治者欢迎。
有学者指出,汉代是儒家礼教形成的重要时代,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政治制度以及社会风习均发生变化。但一般来说,制度变革快捷,而以“礼”化民乃至风习约之,那就缓慢得多。我们知道,即使有了教化的书乃至法律的支持,到形成一定的社会观念并为人们遵从且固化于人心,那也是汉代以后几百年的事了。
事实上,汉代的婚恋观确实比较人化,无论男女各方既有结婚自由,也有离异自由,甚至是再娶或改嫁的自由。不像宋明以后礼法甚重,仅把女子压得抬不起头来。只要翻开《汉书》,我们会发现许多再嫁之例:如西汉朱买臣因其赤贫,其妻提出离婚一事。女子尚有自主婚配的自由,再嫁也该不复困难才是。特别是蔡邕之女文姬的故事,影响很大。文姬初为卫仲道妻,卫死无子,回至娘家,后值兴平之乱被匈奴左贤王掳据为妻,并怜爱之,居十二年,生下二子,后来曹念邕无嗣,以重金赎蔡文姬归汉,并嫁给当时的名士董祀为妻,董祀与之恩爱甚笃。
这种例子不仅在汉代史料记载中屡见不鲜,在当时的文学作品描绘里也常有发现。汉乐府诗中,有篇《上山采蘼芜》写到: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此诗讲述的故事,故夫故妇是如何离异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二人对答中,我们仍可以品味出这对离异夫妻还是有感情的,只是今非昔比:不仅劳燕分飞,且都另组家庭了,但诗词语气的克制和对旧情的追忆,却让人分明感受到了他们的心理活动。试想,这一对离异夫妇,在故妇采蘼芜下山的途中相遇,能坦然叙述起旧情、关心起离异后彼此的生活,且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内心的遗憾和情感,如此看来,离异之举,在汉代乃属正常,并且民风世俗也都能宽坦以待,习以为常,足见当时观念之一斑。
需要说明的是,汉代女子虽并不被所谓的贞洁观所束缚所限制,但她们并不会心猿意马、三心二意,而是执着热烈、大胆率真地追求丰富的情感世界、美满生活。在《白头吟》一诗写道:“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这显然是汉时女子的理想追求,也正因为如此,她们才敢逾越尚未成熟的礼法,才能表达“我欲与君相知”的渴望。由此可知,汉代女子的爱情观、家庭观、贞洁观并不愚昧落后,颇有现代之风。
当然,我们分析问题,必须看全面看大局。汉代的这种状况并不意味着当时的女人皆很自由。西汉董仲舒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之于天”,奠定了纲常名教的基本理论,在“夫为妻纲”成为三纲之一时,女人受到的束缚肯定愈来愈重。只是由于习俗观念的转变,与礼法政策的贯彻之间总会有一段时间差,儒家标榜的“从一而终”原则还远未在民间立刻得到普遍认同和接受,才因此有了汉代比较常见的女人自由再嫁局面。
文中出现的官职:
驸马都尉
由来
“驸马”,就是皇帝的女婿,公主的丈夫,为什么要这样叫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秦王朝。他自称始皇帝。他经常出巡,每次出巡都前呼后拥,声势浩大。
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张良会同大力士阻击秦始皇,只击中副车。这一下使秦始皇吃惊不小。因此,在以后的巡游中,他乘坐的车辆常有变换,同时安排了许多副车。他还特地设了一个替身来掩人耳目,借以表明皇帝在“副车”上。从此以后,历代皇帝出巡时,都仿
效秦始皇的做法,亲自选定一个替身,而这个替身又大都是自己的女婿。因为女婿是皇室的人,不会损害皇帝的威仪和尊严,而且女婿总比其他人可靠。若万一发生意外,女婿又是外姓,死了也不过是一牺牲品,皇子是绝对不会去乘“副车”的。这样,由于皇帝的女婿常作为替身乘坐在副车上,跟随皇帝出巡各地,后来,人们就将皇帝的女婿称为“驸马
驸马都尉
从西汉到东汉,“驸马”与帝婿无关,据权威典籍所载,“驸马”一词系由“驸马都尉”演化而来。
驸马都尉一作副马都尉,顾名思义,是掌副车之马的一种官职。什么是副车呢?
其义有二。一是指古代帝王外出时的从车。《史记·留侯世家》中说张良为给韩国报仇,不惜重金收买了一个壮士,命他用大铁锤“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副车之数有多少呢?司马迁的《史记》索引认为有三十六乘,这么多车子需要有一个头领统管,所以,要置副车(马)都尉。副车的另外一个意思是指清代的分试副榜贡生。《称谓录》“今以举人为公车,其以副车称副榜,固其所也。”与驸马有关的“副车”显然用的是其第一种含义。
在西汉时,驸马都尉一职多由宗室、外戚及公侯之子孙担任,鲜有由帝婿担任着。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把两汉的公主及丈夫官职罗列如下,以便说明:
西汉
鲁元公主,其夫张敖,赵王世子;馆陶公主,其夫陈午,党邑侯陈婴孙;昌平公主,其夫周胜之,绛侯周勃子;平阳公主,先嫁曹寿(官平阳侯),后嫁卫青(官大将军);南公主,其夫彭申,封张侯;鄂邑公主,其夫王充,封盖侯;卫长公主,其夫乐大,封五利将军;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均早夭,无夫;夷安公主,其夫姓名不可考,封昭平君;江都公主,其夫岑娶,封乌孙王;汉公主(楚主),其夫有三,1岑娶、2翁靡、3狂生,均封乌孙王;阳邑公主,其夫张建,封博城侯;平阳公主,其夫夏侯颇,无职。
东汉
新野公主,其夫邓晨,无职;湖阳公主,其夫胡珍,封骑都尉;宁平公主,其夫李通,封固始侯;舞阳公主,其夫梁松,封延陵侯;馆陶公主,其夫韩光,无职;郦邑公主,其夫丰,无职;获嘉公主,其夫冯柱,无职;沁水公主,其夫邓乾,封高密侯;浚仪公主,其夫王度,封鞅侯;鲁阳、乐平、成安、武德四公主未嫁;平邑公主,其夫冯由,封黄门侍郎;安、修武、共邑三公主未嫁;临颖公主,其夫贾建,封即墨侯;闻喜公主未嫁;舞阳公主,其夫邓褒,封少府;城公主未嫁;濮阳公主,其夫耿良,封好畴侯;舞阳、冠军、汝阳三公主未嫁;阳安公主,其夫伏完,封不其侯;内黄公主,其夫宝穆,无职。
给事黄门侍郎
官名。
西汉时郎官给事于黄门(门)之内者称黄门郎或黄门侍郎。东汉合并黄门侍郎与给事黄门之职,设给事黄门侍郎,为侍从皇帝左右之官,传达诏命。献帝时曾改为侍中侍郎,旋复原名。魏、晋时尚系侍从官。齐、梁以后,因执掌诏令,备皇帝顾问,地位逐渐提高。隋炀帝除去“给事”二字,为黄门侍郎,参见“中书侍郎”。
《后汉书·献帝纪》:“初令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李贤注:“《汉官仪》曰:‘给事黄门侍郎,六百石,无员。掌侍从左右,给事中使,关通中外。’应劭曰:‘黄门侍郎,每日暮向青琐门拜,谓之夕郎。’《舆服志》:‘禁门曰黄闼,以中人主之,故号曰黄门令。’然则黄门郎给事黄闼之内,故曰黄门郎。本既无员,於此各置六人也。”。
关于架空背景在线阅读
关于架空背景
-
关于架空背景
凑点字数
小说背景:
虽然是架空背景文,可是总有一个参考。
本人钟爱魏晋时代,纵观历史,中国古代自宋朝后,文人越发拘泥呆板,像魏晋名士那样的豪迈不羁几乎不见。
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於流俗、甚至不同於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
风度不仅仅是、个人文化素质与神状态在言谈与仪表上的反应,对於一定的社会阶层来说,风度集中体现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集中塑造了他们的社会形象。
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而且深深影响著人们的心理与行为,从而构成了这一时代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等人,正好反映了魏晋名士的时代神。
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切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这是在魏晋玄学的大背景下出现的,魏晋玄学的形成改变着士大夫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时尚、价值观念。构成魏晋风流的条件是:玄心、洞见、妙赏、深情,其外在特点是:颖悟、旷达、真率,代表人物是:陶渊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等。
此外想说的是,关于女子。
封建社会对于女子一向是严苛的,可是也是随着统治者,卫道者对女子长期压制,才渐渐变得越发拘谨。
其实在汉代,女子改嫁、甚至离婚也是有的。
据史料记载,在汉代,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庶民百姓,人们的贞节观念相对后世来说比较淡薄,女人有自择佳偶、再嫁他人的自由和权力。
原因是当时生产力不发达,再之自然环境卫生条件差,人口稀少,统治者也极力鼓励民间多生育,尤其兵荒马乱时,女人再嫁乃平常不过之事。
例如,汉景帝的王皇后原来已嫁给金王孙,并生过女儿,后来被当时尚为太子的景帝看中,不久便被封为了美人。王皇后的父亲王仲去世以后,王皇后的母亲又嫁给了姓田的人,生下了田蚡。另外,士宦家再嫁的情况也有很多,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后,她的妻子误以为他已经死了,就再嫁他人了。在普通的百姓中,女人改嫁更是常见,据《汉书·陈平传》记载,“卢牖富人张负,有女孙,五嫁夫辄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最后,张负“以女孙予陈平”。丧夫五次的妇女都可再嫁,说明当时社会对女人再婚的事情还是支持的,并不像后世那些封建社会里不近人情。
稍懂得些历史常识的人都清楚,班昭的《女诫》和刘向的《列女传》,皆都成书于汉代,其在历史上的影响力,不愧是“规范中国妇女两千多年德行贞节的两大范本”。尽管我们说,这些书提倡男尊女卑、禁锢女自由,存在很多弊端,给后世的女地位逐步降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它们同时出现在贞洁观还比较宽松的汉代,就颇有些意思了。
寡妇再嫁,在汉代也被认为是合理的事情。
譬如,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初嫁平阳侯曹时,曹死后再嫁大将军卫青;汉宣帝的女儿敬武公主初嫁富平侯张临,再嫁临平侯赵钦,赵钦死后,又嫁给高阳侯薛宣;汉元帝妻冯昭仪之母初嫁冯昭仪父,再嫁郑翁;汉桓帝刘志的邓皇后之母初嫁邓香,再嫁梁纪等等。由此可见,寡妇再嫁犹如家常便饭。
因为寡妇不愁再嫁,所以当时女子要求离婚的现象也很普遍。据《汉书?朱买臣传》记载,朱买臣家贫,卖柴为生,常担柴道中,诵书歌讴,“妻羞之,求去”,“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后来前妻与其夫家一同上坟,见朱买臣依然饥寒,还曾经“呼饭炊之”。朱买臣之妻敢于主动提出离婚,这在汉代以后的封建社会里是难得一见的。所以大诗人李白曾有《妾薄命》一诗云:“雨落不上天,覆水难再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当时不单盛行寡妇再嫁和离婚,还有女追男、甚至追求有妇之夫的现象。汉光武帝刘秀,其大姐湖阳公主新寡,刘秀有心试探其意向。公主说:“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表示对大臣宋弘的爱慕。刘秀当即愿意撮合,为此专门接见了宋弘,让大姐坐在屏风后面,刘秀问宋弘:“都说人一尊贵就会换朋友,一富裕就会**子,这也是人之常情吧?”宋弘道:“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刘秀失望地告诉其姐:“此事没戏矣。”虽然宋弘明确拒绝了公主的“单相思”,但湖阳公主敢于主动追求有妇之夫的行为,足以反映当时女的社会地位与社会风气。
可见汉代女人居然如同两千年后的现代女,可以无拘无束地谈恋爱、找对象,这一点儿着实让后人佩服,不难看出汉代民众的自主神和开放意识!而如今,仍有一些满脑瓜封建意识的人,对妇女的离婚、再嫁说三道四甚至横加干涉,他们连古人都不如矣。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奇怪。现实中往往是缺少什么,才会提倡什么;泛滥什么,才会禁止什么。也许正是因为汉代初期,人们对女的贞洁观并不看重,并不在意,故而一些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就挺身而出,拿自己的现身说法或研究成果,倡导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伦理观念。于是乎,班昭的《女诫》和刘向的《列女传》应运而生,大行其道,受到统治者欢迎。
有学者指出,汉代是儒家礼教形成的重要时代,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政治制度以及社会风习均发生变化。但一般来说,制度变革快捷,而以“礼”化民乃至风习约之,那就缓慢得多。我们知道,即使有了教化的书乃至法律的支持,到形成一定的社会观念并为人们遵从且固化于人心,那也是汉代以后几百年的事了。
事实上,汉代的婚恋观确实比较人化,无论男女各方既有结婚自由,也有离异自由,甚至是再娶或改嫁的自由。不像宋明以后礼法甚重,仅把女子压得抬不起头来。只要翻开《汉书》,我们会发现许多再嫁之例:如西汉朱买臣因其赤贫,其妻提出离婚一事。女子尚有自主婚配的自由,再嫁也该不复困难才是。特别是蔡邕之女文姬的故事,影响很大。文姬初为卫仲道妻,卫死无子,回至娘家,后值兴平之乱被匈奴左贤王掳据为妻,并怜爱之,居十二年,生下二子,后来曹念邕无嗣,以重金赎蔡文姬归汉,并嫁给当时的名士董祀为妻,董祀与之恩爱甚笃。
这种例子不仅在汉代史料记载中屡见不鲜,在当时的文学作品描绘里也常有发现。汉乐府诗中,有篇《上山采蘼芜》写到: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此诗讲述的故事,故夫故妇是如何离异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从二人对答中,我们仍可以品味出这对离异夫妻还是有感情的,只是今非昔比:不仅劳燕分飞,且都另组家庭了,但诗词语气的克制和对旧情的追忆,却让人分明感受到了他们的心理活动。试想,这一对离异夫妇,在故妇采蘼芜下山的途中相遇,能坦然叙述起旧情、关心起离异后彼此的生活,且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内心的遗憾和情感,如此看来,离异之举,在汉代乃属正常,并且民风世俗也都能宽坦以待,习以为常,足见当时观念之一斑。
需要说明的是,汉代女子虽并不被所谓的贞洁观所束缚所限制,但她们并不会心猿意马、三心二意,而是执着热烈、大胆率真地追求丰富的情感世界、美满生活。在《白头吟》一诗写道:“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这显然是汉时女子的理想追求,也正因为如此,她们才敢逾越尚未成熟的礼法,才能表达“我欲与君相知”的渴望。由此可知,汉代女子的爱情观、家庭观、贞洁观并不愚昧落后,颇有现代之风。
当然,我们分析问题,必须看全面看大局。汉代的这种状况并不意味着当时的女人皆很自由。西汉董仲舒提出“王道之三纲可求之于天”,奠定了纲常名教的基本理论,在“夫为妻纲”成为三纲之一时,女人受到的束缚肯定愈来愈重。只是由于习俗观念的转变,与礼法政策的贯彻之间总会有一段时间差,儒家标榜的“从一而终”原则还远未在民间立刻得到普遍认同和接受,才因此有了汉代比较常见的女人自由再嫁局面。
文中出现的官职:
驸马都尉
由来
“驸马”,就是皇帝的女婿,公主的丈夫,为什么要这样叫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秦王朝。他自称始皇帝。他经常出巡,每次出巡都前呼后拥,声势浩大。
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张良会同大力士阻击秦始皇,只击中副车。这一下使秦始皇吃惊不小。因此,在以后的巡游中,他乘坐的车辆常有变换,同时安排了许多副车。他还特地设了一个替身来掩人耳目,借以表明皇帝在“副车”上。从此以后,历代皇帝出巡时,都仿
效秦始皇的做法,亲自选定一个替身,而这个替身又大都是自己的女婿。因为女婿是皇室的人,不会损害皇帝的威仪和尊严,而且女婿总比其他人可靠。若万一发生意外,女婿又是外姓,死了也不过是一牺牲品,皇子是绝对不会去乘“副车”的。这样,由于皇帝的女婿常作为替身乘坐在副车上,跟随皇帝出巡各地,后来,人们就将皇帝的女婿称为“驸马
驸马都尉
从西汉到东汉,“驸马”与帝婿无关,据权威典籍所载,“驸马”一词系由“驸马都尉”演化而来。
驸马都尉一作副马都尉,顾名思义,是掌副车之马的一种官职。什么是副车呢?
其义有二。一是指古代帝王外出时的从车。《史记·留侯世家》中说张良为给韩国报仇,不惜重金收买了一个壮士,命他用大铁锤“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副车之数有多少呢?司马迁的《史记》索引认为有三十六乘,这么多车子需要有一个头领统管,所以,要置副车(马)都尉。副车的另外一个意思是指清代的分试副榜贡生。《称谓录》“今以举人为公车,其以副车称副榜,固其所也。”与驸马有关的“副车”显然用的是其第一种含义。
在西汉时,驸马都尉一职多由宗室、外戚及公侯之子孙担任,鲜有由帝婿担任着。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把两汉的公主及丈夫官职罗列如下,以便说明:
西汉
鲁元公主,其夫张敖,赵王世子;馆陶公主,其夫陈午,党邑侯陈婴孙;昌平公主,其夫周胜之,绛侯周勃子;平阳公主,先嫁曹寿(官平阳侯),后嫁卫青(官大将军);南公主,其夫彭申,封张侯;鄂邑公主,其夫王充,封盖侯;卫长公主,其夫乐大,封五利将军;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均早夭,无夫;夷安公主,其夫姓名不可考,封昭平君;江都公主,其夫岑娶,封乌孙王;汉公主(楚主),其夫有三,1岑娶、2翁靡、3狂生,均封乌孙王;阳邑公主,其夫张建,封博城侯;平阳公主,其夫夏侯颇,无职。
东汉
新野公主,其夫邓晨,无职;湖阳公主,其夫胡珍,封骑都尉;宁平公主,其夫李通,封固始侯;舞阳公主,其夫梁松,封延陵侯;馆陶公主,其夫韩光,无职;郦邑公主,其夫丰,无职;获嘉公主,其夫冯柱,无职;沁水公主,其夫邓乾,封高密侯;浚仪公主,其夫王度,封鞅侯;鲁阳、乐平、成安、武德四公主未嫁;平邑公主,其夫冯由,封黄门侍郎;安、修武、共邑三公主未嫁;临颖公主,其夫贾建,封即墨侯;闻喜公主未嫁;舞阳公主,其夫邓褒,封少府;城公主未嫁;濮阳公主,其夫耿良,封好畴侯;舞阳、冠军、汝阳三公主未嫁;阳安公主,其夫伏完,封不其侯;内黄公主,其夫宝穆,无职。
给事黄门侍郎
官名。
西汉时郎官给事于黄门(门)之内者称黄门郎或黄门侍郎。东汉合并黄门侍郎与给事黄门之职,设给事黄门侍郎,为侍从皇帝左右之官,传达诏命。献帝时曾改为侍中侍郎,旋复原名。魏、晋时尚系侍从官。齐、梁以后,因执掌诏令,备皇帝顾问,地位逐渐提高。隋炀帝除去“给事”二字,为黄门侍郎,参见“中书侍郎”。
《后汉书·献帝纪》:“初令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李贤注:“《汉官仪》曰:‘给事黄门侍郎,六百石,无员。掌侍从左右,给事中使,关通中外。’应劭曰:‘黄门侍郎,每日暮向青琐门拜,谓之夕郎。’《舆服志》:‘禁门曰黄闼,以中人主之,故号曰黄门令。’然则黄门郎给事黄闼之内,故曰黄门郎。本既无员,於此各置六人也。”。
关于架空背景在线阅读
关于架空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