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攻打夏国,也不过就是一个幌子,不论能不能成功,袁征是决不能留下了。如今正好就有个把柄递到他手上,齐皇恨不得直接拿着这个由头去发落袁征,却还有不长眼的人,非得跑到他跟前求情。
    简直是不知死活。
    求情的人越多,齐皇的忌惮心也越重。
    不过,他最后还是没有将袁征怎么样,军中还需要一位元帅,袁征是最好的选择,一时半会儿也找不来旁人替代他。不过信任竟然瓦解了,齐皇便不会让袁征继续掌控军队,是以他又派了两位监军前去。
    同样是皇亲出身,同样在身份对袁征拥有绝对的压制力。
    齐皇甚至下了死命令,让袁征务必在一个月之内,攻下临淮关!
    袁征接到这道旨意的时候,眉头皱的能夹死一只苍蝇,他试图解释:如今咱们也不知道夏国那边究竟还有没有武器,若是在贸然加派人手、强行攻城,只怕不妥。
    有何不妥?梁毅夺过圣旨,让宣旨的太监退下,他来说,此次派兵来此本就是为了攻城,如今袁大帅一拖再拖,究竟意欲何为?
    袁征直起腰,目视对方:强行攻城只会平白无故折损兵将,难道他们的命就不是命?
    就算战死沙场也是为国立功。当军人的,怎可贪生怕死。
    贪生怕死?他们只是不想做无谓的牺牲。袁征道。
    梁毅嘴角露出嘲弄的笑:这么说来,袁大帅是不要抗旨了?
    被齐皇拍过来的梁皇叔知道梁毅的意思,也附和了一句:若是抗旨的话,还得请袁大帅亲自回京同圣上解释。不过这仗还是得打的,城也是得攻的,您若不想来,自有咱们替您来。圣上早就料到您会抗旨不遵,所以特意交代我们,不必强留。您若是想走,现在就可以走。
    梁毅往后退了一步:请吧。
    袁征进退两难。
    若是回京,要面对的便是问罪处罚,说不定还要累及家人。可若是不回去,接了这道圣旨,又得立马出掉各地的兵力,集中攻城。可问题是,袁征这回都已经有些怕了,这些将士的性命齐皇不在乎,他在乎。
    他麾下的兵实在禁不住这样无休无止的折腾。
    到最后,袁征还是没有走。因为他觉得,若是自己走了军营中的情况只怕会更糟。
    三皇子有勇无谋,新来的几个皇室中人更是只会纸上谈兵,若是叫他们号令军队,别说一月了,不出半月,这百万军师便会被他们给玩垮。
    这个不是嘻嘻,是几十万活生生的人命。
    袁征只能捏着鼻子接下这道圣旨。
    梁毅见状,又免不了一顿嘲讽:早这样不就行了,这般推诿有什么意思?
    袁征忍了。
    他告诉自己,如今两军对垒,一切以战事为重。等到战事结束他再来一齐清算对错。这些人咄咄逼人,可他也不是什么好欺负的。
    袁征应下了攻城,却对调兵一事犹豫再三。他又想起那个顾姓年轻人当初跑来他营帐里头说的那些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没到最后一刻,袁征也不清楚他们齐国究竟是螳螂还是黄雀。
    万一这时候又起了什么波澜,那他们将各地驻守的士兵抽调到这里,对齐国来说便是致命一击。
    不过袁征的顾虑并不重要,因为翌日,齐皇便亲自下旨,抽掉了西北的部分士兵,援助袁征一行,企图一举攻进夏国。
    齐皇的想法很简单,一百万不行那就来两百万,他就不信了,夏国这个骨头还这么难啃?要是真这么厉害的话,也不会挤十年都蜗居在那片小地方了。
    调兵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更改不得。
    袁征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气得一整日都没吃好饭。瞧瞧,这就是他效忠的朝廷,这就是他忠心的君王!袁征不求他能像个明君一样,可好歹也带点脑子吧?
    这般瞻前不顾后的蠢事,究竟是怎么做出来?若是这会儿边境出了动乱,有他们受的!
    可袁征却又不能不管。事已至此,摆在他面前唯一的一条路就是速战速决,尽可能快地攻破临淮关,取走夏国国土,然后让这些士兵再重回边境,好生镇守疆土。
    于是乎,这两日间,王从武他们明显的感受到齐国试探的意思越来越明显了。
    这几次的试探,夏国这边应对的也不错,萧瑾甚至在城墙上看到弓箭手一箭射中敌军时,忽然来了灵感,让工匠不眠不休,连夜给他做出了一个三弓床弩。
    这弩又叫床子弩,是萧瑾从前在一本旧书上看到的,体型巨大,射程远,杀伤力极强。
    就连张崇明看到,也是眼前一亮,不由得对萧瑾刮目相看。他开始相信之前的那个火炮的确是小皇帝做的了。
    弩是好弩,守城的时候威力也极为巨大。若是数量够的话,便是没有火炮他们也撑得住。可问题是,他们人手不足,时间不足,绕是紧赶慢赶也没得极做出多少个。
    带头的那个工匠面对萧瑾时都有些泣不成声:草民有罪。只是时间太短了,草民带着人手不眠不休地做工,也就只做了这么几十台来,实在是无颜面见圣上。
    萧瑾摸了摸这几架新弩,让人赶忙送到前线,又亲自扶起对方:不怪你们,你们也都尽力了。
    --

章节目录

穿到古代搞基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一七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七令并收藏穿到古代搞基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