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徐卫还是有些过于自大了,要知道有的是临门一脚就换人的,知府在门外自是听到了几人闲聊的声音,徐卫这个人也是他最不看好的。
    他心里其实很认同兄终弟及的,再者端王真的对那皇位无意吗?甘心做那没有实权的太上皇吗?谁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
    诸位久等了,本官处理了一点事情,来的有些晚了。
    不晚,不晚,刚刚好。
    徐卫对这知府,那就不用说了,闻言立马起身笑着说道,毕竟要是能得到他的举荐,到时候也更稳一些。
    本官今年就要告老还乡了,在这为官二十余年,顺风顺水的,也要感谢诸位的配合。
    大人客气了,这都是应该的,您这一走,我们日后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这个朝廷自会安排的,今年的赋税我看了看,比起去年大有长进啊,你们也都辛苦了。
    知府说完后拿起茶杯喝了口茶,随后放下茶杯,看着下首的五人。
    明日起,诸位就赶紧回去忙吧。
    是。
    这话一出,徐卫有些不高兴,他可是准备了好东西还没拿出来呢,不过看这样子估计也不要,既如此那就算了。
    他就算不举荐他,也不会说他不好,不给他拉后腿就好。
    魏明回去后,立马下属的官员准备好,明日一早就启程回去,这一来一回的,虽走的是官道,日夜兼程,可也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了。
    见天还没黑,魏明拿了些银钱出去,准备给家里那些孩子们买点县里没有的,他首先去的书肆,最后给家里的孩子们的一人挑了一个毛笔,这东西也实用,府城的也比县里的好。
    随后又去一旁的布庄买了布料,准备给宋卉当礼物,这段日子也确实辛苦这个弟妹了。
    第二日一早,他就启程回去了,眼下已经入夏了,天气也热了起来。
    魏杨收到唐玥寄的那件信,已经是半个月后,他在北方读书,离京城本来就近,跟先生请好假后,收拾了东西立马就启程往京城去。
    到了京城已经到五月中旬了,按照信上的地方先去了客栈,老板娘随后告诉了魏杨唐玥临走的时候留的地址,他这才找到了家里人。
    爹,娘,大嫂安好。
    见儿子风尘仆仆的赶来,刘氏立马起身让他进去梳洗,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也够了,成亲后,到时候魏杨回去读书,他们则是直接回容县。
    总算回来了,老子为了他的亲事跑了这么远,花了那么多银钱。
    魏粮最近总是念叨这个事情,唐玥和刘氏有些无语,但也没说什么,你花都花了,眼下说也没了啊,再者这莫琴是个好女子,刘氏觉得这银钱花得值。
    成家立业,往后你可要加倍努力读书。
    娘,你放心。
    这回一定要争气,一定要考上,跟你大哥一样也有个一官半职的,也好有俸禄。
    魏杨看了一眼自家亲爹,闻言点了点头,之前魏粮看魏明和魏杨都是一样的,但沁云那事出了之后,他就对小儿子不怎么满意了。
    觉得他贪图美色,还搞点家里损失了银子,魏杨也是出门赶考,人家就没带这么个女子回来。
    院内已经简单装饰过,到处都挂着红布,喜房也都装饰好了,莫家的嫁妆也送过来了,足足一百二十八抬,还有嫁妆单子。
    魏粮和刘氏不认字,是唐玥念给她们的,之前送的聘礼也都带了回来,而且还不算在这嫁妆内。
    这一百二十八抬嫁妆,没有一个虚的,嫁妆单子足足三大张纸,知道女儿是远嫁,莫夫人并未给陪嫁铺子田地这些,给的银钱布料金银首饰是最多的,这些都是塞得满满的。
    嫁妆送来的时候摆满了整整一个院子,刘氏都震惊了,唐玥还好,她是读过书的,也知道大户人家嫁女都是这样的。
    她也得好好的攒钱,等日后女儿出嫁的时候,不论嫁给谁都要给一份丰厚的嫁妆才好,这样女儿在婆家也有底气。
    刘氏在跟唐玥去几家铺子看过之后,最终决定自己亲自动手给魏杨做喜服,中衣什么的她来做,但外面肯定是得买现成的,毕竟她的手艺也比不得那些好的绣娘。
    很快就到了成亲这天,一大早的魏杨就出发去迎亲,女儿是低嫁,莫夫人也并未把婚礼办得很高调,只请了有血缘关系的和走的近的亲戚来,在家热闹热闹就好。
    到了吉时,看着女儿入了花轿,这一刻,莫夫人忍不住抹了抹泪,今儿这一出门,往后在见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好了,走吧,你给丫头准备的足够她一辈子吃喝不愁了。
    看不到花轿,二人才转身进屋,莫夫人闻言点了点头。
    儿媳妇第一天见婆婆是要敬茶的,婆婆也要给礼,唐玥陪着刘氏挑了很久,最后刘氏挑了一对碧玉钗给这儿媳妇。
    魏粮准备的则是一匹锦缎,当然也是刘氏提前给准备好了,唐玥则是送了一对玉石镯子给莫琴。
    三日过后,几人就出发回去了,这回回去还要带着这么多的嫁妆,只能租大船了。
    魏杨则是去读书,跟他们走的也不是一条路。
    初次坐船,莫琴有些不适,但刘氏和唐玥都很照顾她,过了几天熟悉了,也就没那么难受了。
    --

章节目录

夫君重生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公子羽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公子羽橙并收藏夫君重生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