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雁知她又伤感了,笑道:“姑娘又多心了,咱们自己不为自己做主,指望谁呢?”
黛玉听了,唇畔扬起一抹笑意。
到了年下,桑青夫妇打发人送了年礼过来,并叫家人代替给两位老人磕头,越是年下,桑隆越是不敢轻易离营,唯恐鞑子趁机作乱,故过年的只有黛玉和桑母两人,并家里十几个丫头婆子下人,虽然不够热闹,倒还清净。
桑母笑道:“咱们家就咱们娘儿两个过年,稍嫌冷清了些。”
黛玉忙笑道:“我倒觉得好,清净。”
她素来是喜散不喜聚,每逢荣国府此时,她都思念家乡父母,暗愧不能给祖宗上香,故对荣国府的热闹都不甚在意,何况她身娇体弱,也经不起闹腾。
桑母道:“好孩子。”
说人拿了一个荷包给黛玉作压岁钱,又散了压岁钱金银锞子给下面丫头婆子下人等,除了桑母身边贴身的两个大丫头和黛玉身边的两个嬷嬷外,雪雁是头一个得的,入手沉甸甸的分量十足,守岁完酒席散回去打开一看,竟然是十二个梅花式的小金锞子。
黛玉只看了一眼,道:“你为我掏心掏肺的,伯母看在眼里呢!”
投桃报李,她也赏了桑家下人,每人一个荷包,荷包里装着十个笔锭如意的银锞子。
刚过完了年,周鸿率领五万大军主动出击,大败鞑子五万大军,灭一万人,俘虏了两万人,其中有好几个敌军将领,雷霆手段,毫不手软,令鞑子闻风丧胆,暂时不敢轻举妄动。
朝廷嘉奖的旨意到来之际,已是上元佳节了。
雪雁说给黛玉听时,对于周鸿的举动暗暗叫好,道:“难怪那些文臣一个个地讽刺姑爷自甘堕落,难登大雅之堂呢,他们顾忌着天朝礼仪,非得展示什么天朝之仁慈,要将俘虏放回去,被姑爷一句话拒绝了,圣人偏听进了姑爷的折子。”
黛玉既为周鸿欢喜,又不觉有些担心,问道:“拒绝什么了?他做了什么?”
雪雁笑道:“鞑子几次三番铩羽而归,兼之表大爷和姑爷坐镇山海关,他们是过不来了,大大小小数十战,折损了不少人,故上书议和归顺,并请求通商互市,那些文臣自觉高人一等,不仅上书请圣人同意,还为了显示圣人的胸怀,建议圣人下旨吩咐姑爷让俘虏吃好喝好不能受委屈,然后以珠宝绫罗财物重赏鞑子归顺之心,将俘虏放回。咱们姑爷却不同意,说年年劳民伤财,捍卫山海关,死伤无数,岂能因为一份归顺之书,就将这些前事抹掉?到那时,本朝岂不是既死伤了人,又浪费了国库银子,还损失大笔赏赐?”
黛玉点头道:“从国事上来说,他考虑的有道理。后来呢?他有什么主意?”
对于周鸿的手段,雪雁佩服得五体投地,愈加觉得此人是黛玉良配,笑道:“姑爷上了折子,说让鞑子拿大笔牛马财物来赎,将有将的价儿,兵有兵的价儿,若是不赎也使得,那就将这些俘虏赶去开荒种田去,横竖附近的土地肥沃,正愁无人开荒呢!”
听得黛玉立即道:“这样倒好,为国为民两相宜。只是,名声怕要更差些了罢?自古以来文人相轻,那些人讽刺怒骂,未尝只是为此,怕还有周大学士的缘故在其中。”
雪雁却道:“姑娘曾说过,咱们又不是为名声活着,自己心里无愧于天地就行了。”
黛玉微微一笑,不知不觉将圣人如何处置的话问出了口。
雪雁道:“冬天里有好几处闹了雪灾,人心惶惶的,圣人正为国库空虚没有银子赈灾而发愁,姑爷上的折子解决了燃眉之急,如何不应?故已颁了旨意与鞑子,若是不赎,那就将俘虏悉数赶去开荒种地。这道旨意一下,满朝哗然。”
黛玉点头不语,半日方道:“文人的脾气我最是明白不过了,他恐怕在朝中孤掌难鸣,尤其眼下上皇犹在,最是仁厚听从老臣的话,驳回了圣意该当如何?”
雪雁低头想了想,道:“旨意已经送到鞑子那里,想来上皇没有阻拦住圣人。”
黛玉叹道:“那就不好了,上皇和圣人在朝政上生了嫌隙,只怕会将怒气撒在他头上。我说呢,眼下如此大捷,他为何不进京献俘,想来是因为这个,圣人不叫他进京,也是为了保他,怕就周大人还在京城里,会被上皇惦记着呢!”
雪雁听了,也不禁十分忧心。
黛玉忽然问雪雁道:“都说旁观者清,若是周大人没有想到这一层如何是好?”
雪雁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哪个官员的仕途不是起起伏伏?深觉黛玉说的有理,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上皇和圣人只怕已经开始角逐这场权势之争了,只是不知道有多少官员被波及,道:“要不,我一会子借送东西之机,去见姑爷一面,悄悄将这话说了?咱们主仆两个女孩儿家,私下议论朝政的事儿可不能告诉第三人知道,因为传话也不能经过第三人。”
黛玉果断道:“你去罢,只是你能见到他?”
雪雁一面想着送什么东西,一面答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总得试试才知道。”
她收拾好了许多伤药补品等物,找到桑母道:“姑娘说,过了正月就该回去了,这些伤药和补品带走倒累赘,何况前儿一场大战,军营里伤亡甚重,姑娘叫我收拾了,请太太送过去,不拘给谁,也算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
黛玉听了,唇畔扬起一抹笑意。
到了年下,桑青夫妇打发人送了年礼过来,并叫家人代替给两位老人磕头,越是年下,桑隆越是不敢轻易离营,唯恐鞑子趁机作乱,故过年的只有黛玉和桑母两人,并家里十几个丫头婆子下人,虽然不够热闹,倒还清净。
桑母笑道:“咱们家就咱们娘儿两个过年,稍嫌冷清了些。”
黛玉忙笑道:“我倒觉得好,清净。”
她素来是喜散不喜聚,每逢荣国府此时,她都思念家乡父母,暗愧不能给祖宗上香,故对荣国府的热闹都不甚在意,何况她身娇体弱,也经不起闹腾。
桑母道:“好孩子。”
说人拿了一个荷包给黛玉作压岁钱,又散了压岁钱金银锞子给下面丫头婆子下人等,除了桑母身边贴身的两个大丫头和黛玉身边的两个嬷嬷外,雪雁是头一个得的,入手沉甸甸的分量十足,守岁完酒席散回去打开一看,竟然是十二个梅花式的小金锞子。
黛玉只看了一眼,道:“你为我掏心掏肺的,伯母看在眼里呢!”
投桃报李,她也赏了桑家下人,每人一个荷包,荷包里装着十个笔锭如意的银锞子。
刚过完了年,周鸿率领五万大军主动出击,大败鞑子五万大军,灭一万人,俘虏了两万人,其中有好几个敌军将领,雷霆手段,毫不手软,令鞑子闻风丧胆,暂时不敢轻举妄动。
朝廷嘉奖的旨意到来之际,已是上元佳节了。
雪雁说给黛玉听时,对于周鸿的举动暗暗叫好,道:“难怪那些文臣一个个地讽刺姑爷自甘堕落,难登大雅之堂呢,他们顾忌着天朝礼仪,非得展示什么天朝之仁慈,要将俘虏放回去,被姑爷一句话拒绝了,圣人偏听进了姑爷的折子。”
黛玉既为周鸿欢喜,又不觉有些担心,问道:“拒绝什么了?他做了什么?”
雪雁笑道:“鞑子几次三番铩羽而归,兼之表大爷和姑爷坐镇山海关,他们是过不来了,大大小小数十战,折损了不少人,故上书议和归顺,并请求通商互市,那些文臣自觉高人一等,不仅上书请圣人同意,还为了显示圣人的胸怀,建议圣人下旨吩咐姑爷让俘虏吃好喝好不能受委屈,然后以珠宝绫罗财物重赏鞑子归顺之心,将俘虏放回。咱们姑爷却不同意,说年年劳民伤财,捍卫山海关,死伤无数,岂能因为一份归顺之书,就将这些前事抹掉?到那时,本朝岂不是既死伤了人,又浪费了国库银子,还损失大笔赏赐?”
黛玉点头道:“从国事上来说,他考虑的有道理。后来呢?他有什么主意?”
对于周鸿的手段,雪雁佩服得五体投地,愈加觉得此人是黛玉良配,笑道:“姑爷上了折子,说让鞑子拿大笔牛马财物来赎,将有将的价儿,兵有兵的价儿,若是不赎也使得,那就将这些俘虏赶去开荒种田去,横竖附近的土地肥沃,正愁无人开荒呢!”
听得黛玉立即道:“这样倒好,为国为民两相宜。只是,名声怕要更差些了罢?自古以来文人相轻,那些人讽刺怒骂,未尝只是为此,怕还有周大学士的缘故在其中。”
雪雁却道:“姑娘曾说过,咱们又不是为名声活着,自己心里无愧于天地就行了。”
黛玉微微一笑,不知不觉将圣人如何处置的话问出了口。
雪雁道:“冬天里有好几处闹了雪灾,人心惶惶的,圣人正为国库空虚没有银子赈灾而发愁,姑爷上的折子解决了燃眉之急,如何不应?故已颁了旨意与鞑子,若是不赎,那就将俘虏悉数赶去开荒种地。这道旨意一下,满朝哗然。”
黛玉点头不语,半日方道:“文人的脾气我最是明白不过了,他恐怕在朝中孤掌难鸣,尤其眼下上皇犹在,最是仁厚听从老臣的话,驳回了圣意该当如何?”
雪雁低头想了想,道:“旨意已经送到鞑子那里,想来上皇没有阻拦住圣人。”
黛玉叹道:“那就不好了,上皇和圣人在朝政上生了嫌隙,只怕会将怒气撒在他头上。我说呢,眼下如此大捷,他为何不进京献俘,想来是因为这个,圣人不叫他进京,也是为了保他,怕就周大人还在京城里,会被上皇惦记着呢!”
雪雁听了,也不禁十分忧心。
黛玉忽然问雪雁道:“都说旁观者清,若是周大人没有想到这一层如何是好?”
雪雁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哪个官员的仕途不是起起伏伏?深觉黛玉说的有理,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上皇和圣人只怕已经开始角逐这场权势之争了,只是不知道有多少官员被波及,道:“要不,我一会子借送东西之机,去见姑爷一面,悄悄将这话说了?咱们主仆两个女孩儿家,私下议论朝政的事儿可不能告诉第三人知道,因为传话也不能经过第三人。”
黛玉果断道:“你去罢,只是你能见到他?”
雪雁一面想着送什么东西,一面答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总得试试才知道。”
她收拾好了许多伤药补品等物,找到桑母道:“姑娘说,过了正月就该回去了,这些伤药和补品带走倒累赘,何况前儿一场大战,军营里伤亡甚重,姑娘叫我收拾了,请太太送过去,不拘给谁,也算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