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研究院是林一当初为了利用熊厂的技术储备支持万里出行的业务发展而提议的,也是双方的蜜月期李罗宾给与的帮助之一。
    现在合作还在继续,不过打车大战结束之后它的地位有所下降,因为万里出行已经不必再依靠熊厂了。
    所以研究院的研究方式也相应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相对偏“务实”的方向,即解决业务问题,渐渐转为偏“务虚”的方向,即探索未知领域的技术可能性。
    玩儿这个是很烧钱的。
    尽管林一向投资人许下了盈利的承诺,为此砍掉了那些只出不进的业务线,但这个研究院还得以保留。
    林一虽然在精简业务的时候要求管理层把自己当成一家出租车公司,但不会不清楚作为一家it企业的技术重要性。
    何况这也不是万里出行一家的,熊厂在里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陆琦适时地说道:“刚才我提到熊厂重新回到技术驱动的道路上,我的主要设想,也是从硅谷开始我一直以来的愿景,就是人工智能的真正落地。”
    “在我看来,这不是好莱坞大片里面那种刻意营造的科幻感,而是很有可能在不久之后的近未来,就成为现实的快要成熟的果实。”
    “熊厂要抓住这个难得一遇的浪潮,并且在其中起到引领的作用,从而使我们回到科技行业舞台的最中央。”
    “我称之为all in ai,全押。”
    “这也基本得到了罗宾的认可。”
    “具体来说,出行领域是我们认为最有想象力,最具可操作性的场景之一,是我们决不能放弃的必争之地。”
    “所以呢,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双方在这上面的合作。”
    “我的意思是,考虑把我们原本的联合研究院提升到更高的层级,并且研究目标直接定位到自动驾驶技术。”
    林一从陆琦干脆利索地切割熊厂在o2o战场的剩余资产,就知道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拥抱“all in ai”这条路。
    虽然陆琦本人在熊厂呆不到两年,但以林一后来者的观察来看,他也没有给熊厂留下什么不得了的遗产。
    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熊厂还没有拿出颠覆性的ai产品。
    精确到未来六年。
    不过林一也没有随便拒绝,不光是考虑到对方刚刚支持过自己的面子,或者眼馋熊厂在国内一流的技术储备。
    他一直在想,下一步要怎么走。
    说实话站在眼下这个时间节点,林一上辈子得到的经验能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样的机会不多了。
    与其说向他揭示应该往哪里走,不如说更多地提醒他哪里是个深坑。
    比如共享单车。
    电动车可以搞,这也是为数不多可以直接拿来用的重要结论了。
    但是以万里出行如今的家大业大,其实可以做的事情是很多的,他已经不能完全依赖那些来做决策了。
    陆琦的提议,是个机会。
    熊厂想搞ai,或者说搞自动驾驶,为什么要拉上林一呢?
    因为他有数据。
    而且在自动驾驶这项技术的整个故事里,它就不是为私家车准备的,在商用场景下显然能发挥更大的威力。
    也就是说,双方有天然的契合点,走到一起是件彼此都受益的事情。
    唯一的问题是,熊厂要主导。
    这跟之前的技术扶贫不是一回事,熊厂既然把这个当成自己的核心战略,当然不能像上次一样,让林一找了个自己人来当首席科学家。
    林一考虑再三,还是答应下来了。
    因为就算没有熊厂,万里出行自己也是要做这方面的尝试的,跟熊厂合作肯定是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方式。
    “我很赞成陆博士的想法,如果那一天真的能够早日到来,那么我们共同追求的智慧出行的目标就会真正实现。”
    “不过除了刚才说的那些之外,我还有一点别的建议。”
    陆琦对于林一的合作非常满意,对他来说相比于心心念念的人工智能,之前讨论的怎么处置外卖业务反而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了。
    林一又不是熊厂的人,不可能不求回报地支持熊厂的复兴大业,所以有条件也是应该的。
    如果他真的一无所求,李罗宾和陆琦的第一反应绝对不是林一这小子仗义,而是自己有没有什么地方算漏了。
    “你说。”
    “是这样,前段时间万里出行已经下定决心要自己造车,这事儿你们应该知道,我也跟罗宾专门沟通过。”
    林一当时讲的时候主要是为了寻求作为股东的熊厂支持,完全没想到他们今天聊的事情。
    “电动车相比于燃油车一个重要的领先优势,就是方便它的智能化,甚至有人说电动化都只是为了实现智能化而点开的一个前置条件而已。”
    “我的想法是,这次合两家之力搞出来的自动驾驶团队,虽然定位很高但未必能一步就走那么远。”
    “我们可以逐步地把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下发到实际的载体,也就是万里出行即将推出的量产车上,让他们去接受道路和时间的检验。”
    “我相信你们投入这么多心血,绝对不是为了搞出一个实验室里的玩具,所以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
    李罗宾跟陆琦交换了一下眼神,更熟悉的前者笑道:“你的电动车应该连图纸都没有吧,还说什么量产车?”
    林一郑重地表示:“一定会有的,而且不会等太久。”
    “你们应该相信,一家用三年时间消耗上百亿美元的弹药,赢下了这场打车大战的人有足够的效率。”
    小小地装了个逼,李罗宾和陆琦当然都不会当回事,不过林一的提醒也不无道理。
    他们搞自动驾驶是要装到车上去的,这事儿交给万里出行似乎也是两便。
    “我觉得可以。”
    于是暂且先这么定了下来。
    当然,这是熊厂和万里出行双方都非常重视的一次合作,他们仨只是碰了一个意向而已。
    作为各自未来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细节等待他们去碰撞跟磨合。
    对林一来说,这是他第一次不依靠已经被验证过的经验,对万里出行的未来发展下的注。
    这样一来,他考虑了很久的三步走战略也逐渐成型了。
    短期之内,是拿“共享单车”当幌子,暗度陈仓实现盈利和上市。
    中期也就是可预见的近未来,在即将爆发的新能源浪潮中分走一杯羹,占据一席之地。
    远期,就看熊厂主导的自动驾驶技术是否能够落地,即使失败也有助于林一造车的智能化水平。
    一个无法忽略的隐患是,如果这个场景真的实现了的话,那么万里出行以后会不会受制于熊厂呢?
    至少那个时候,万里出行应该不是林一仅有的筹码了。
    第590章 互不侵犯条约
    林一跟熊厂聊的兹事体大,但是别的事情就用不着拖拖拉拉了。
    那天之后,很快有媒体报道了饿了吗的张旭濠到访万里出行京城总部,林一出面接待,双方进行了友好磋商,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意向云云。
    都是狗屁。
    林一跟张旭濠能有啥合作的?
    后者到京城主要是和熊厂就外卖业务的合并事宜进行谈判,顺便到中间人林一这边为他的牵线搭桥表示感谢。
    林一也就顺手利用了一把,搞出了一个小新闻,完全就是给某人专供的。
    两家公司的合作余地确实很小,以至于媒体都不能胡编乱造,只好从他们俩当初一起上过《青年报》开始,强行介绍他们多年来交情深厚,相互砥砺。
    那报道写的林一自己都想笑。
    且不说当初他们是啥关系,林一现在能跟张旭濠看起来处得还不错,除了同有a厂作为老板之外,主要原因是没有什么直接的利益冲突。
    否则的话,林一相信他们俩都会毫不迟疑地捅彼此一刀。
    总之,这个新闻发出去之后没有激起一点儿波澜,直到饿了吗合并熊厂外卖的消息正式公布。
    聪明人的反应就是快,林一的手机马上就响了。
    “喂?”
    “饿了吗跟熊厂的事情,是你撮合的?”
    “也不能这么说,主要是双方都有合作的意向,我在中间充其量只是发挥了一点儿微不足道的小小贡献。”
    “我们聊聊。”
    林一的故作谦虚没有让王星产生什么误会,直接提出了见面,林一也没有拒绝。
    不过这回,就不是他去见王星了,而是让那家伙自己过来找他。
    见着人之后,林一还特别嘚瑟地带着王星在万里出行现在的总部大楼晃悠了一圈,落座之后不忘炫耀道:
    “当初每团收购我的随便外卖网的时候,我对你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办公室豪华,比我们当初窝在学校地下室里面要强多了。”
    “那场谈判我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去的,但你甚至没有露面,隔着屏幕答应了我2000万美元的要价。”
    “不过也得谢谢你,要是没有你给的启动资金,也不会有我的第二次创业,今天你也不会坐在这里,都是缘分啊。”
    “怎么样星哥,今天你觉得万里出行的总部比每团如何?”
    他还贴心地补充道:“其实论办公环境我们在临安的那个总部更加豪华舒适,改天带你去见一见。”
    王星对于他的装腔作势有点无语,林一当然不是那么无聊的人。
    “我来这儿并不是参观你的办公室的,如果你想发泄一下之前对我积蓄已久的不满,请继续。”
    “可以等你结束之后,我们再说正事儿。”
    唉,这就没意思了。
    王星既然不配合自己的演出,林一也就没有自嗨下去了,他往椅背上一靠。
    “行,那聊呗。”
    “除了饿了吗跟熊厂外卖的合并,你还给我挖了什么坑,现在还没有公布出来的吗?”
    林一神秘一笑:“这要看你今天来,是不是带了什么诚意了。”
    那意思就是没有。

章节目录

平凡之路2010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万里不独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万里不独行并收藏平凡之路2010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