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研究完成,重大成果!S干涉波,理论已经很清晰!
这次制造的对称线圈结构,使用的并不是β-cwy-137材料,而是常规的常规β-fcw-041。
β-fcw-041颗粒性材料用于制造高倍率的强湮灭力场。
材料的性态也是很特殊的。
研究组决定使用β-fcw-041,也是以理论出发讨论出来的结果,当然做决策的还是王浩,β-fcw-041材料拥有特殊的特性,它的超导半拓扑结构外层,也可以理解为结构的离子键的性态很强劲,所以才能制造出高倍率的强湮灭力场。
“这种特殊性,能够制造出一种全新的辐射波,我们认为这种波会对于s+和s-波,甚至是s波,产生作用……”
王浩说着补充道,“当然,一切还要看实验结果。”
对称线圈还没有制造出来,但因为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实验组上下都对此非常期待。
对称线圈是由军方的工厂负责制造,从发过去设计图到制造完成运送过来,总计花费了半个月时间。
这还是速度很快了。
对称线圈的结构相对很复杂,内部一些微小的结构都要手动来制造,而且标准要求还非常高,制造难度是非常高的。
半个月时间过去了。
军方的工厂送来了三个制造好的对称线圈。
实验组立刻进行了检测。
王浩也参与了检测工作,他发现有一個线圈并不合格,其他两个也只刚符合标准,他选出质量最好的线圈,让实验组安装到设备上。
之后又重新安排了检测以及调试,设备的准备才算是完成了。
黄明昆团队也在同步工作。
他们负责配合实验组布置重力检测装置。
到现在,前方30公里范围,每隔100米就有一个重力检测装置,横向也放置了三到四个,有的位置放置的更多。
到此,一切准备已经就绪。
所有人都开始期待实验了,何毅和钱宏宇直接负责实验,做对称线圈的检测过程中,他们已经开启过几次设备,只不过有一部分构造没有接通,无法制造出引力场而已。
现在是完全开启设备,对于结果还是很期待的。
何毅站在了设备的旁边,他弯下腰低头朝里面扫了一眼对称线圈的位置,朝着王浩说道,“已经没问题了,随时可以开始。”
王浩点头,“那就开始吧。”
他说着就和其他人一起去了控制室。
在何毅的指挥下,设备很快就被开启。
各个位置的重力检测装置,也不断给控制室发送的实时数据,控制室内的人却凝住了眉头。
海伦和丁志强各自占了一台电脑。
他们的电脑也能够看到数据,可结果不断收到的转化信号,却没有一个反馈检测到引力场数据。
“、、……”
“全都是。”
“你那里有吗?”海伦朝着丁志强的电脑屏幕看了一眼,也根本不用对方回答了。
王浩凝住了眉头,开口道,“我这边也没有……难道没有制造出来?”
他已经有了答案,“肯定制造出来了,只不过没有检测到。”
丁志强疑惑道,“难道又是在空中?”
“不对!”
王浩直接站了起来,到现在已经过了五分钟,电脑上都没有数据也就说明根本检测不到了。
他走出了控制室,朝着何毅喊了一声,“让黄教授派人到远处去看看。”
他指的远处是30公里外。
实验组布置的检测装置只覆盖了30公里范围,若是制造距离再远一些就检测不到了。
黄明昆没有派人过去,反倒是返回了基地。
他从外面走了过来,摇头道,“王院士,三十公里外很难过去,二十五公里位置有一座小山头,再往远处也没有路。”
“坐直升机吧,我去看看。”
黄明昆马上让人安排了直升机,基地内有三架直升机随时待命。
王浩让钱宏宇跟着一起过去,他和其他人一起耐心的等在实验基地。
直升机飞向远方。
很快。
钱宏宇就在对讲机里呼喊起来,“我们看到了!很大一片,都被压低了,还有几棵树也倒了!”
“你们看不到吧,场面真是很宏伟……”
“我拍几张照!”
何毅赶忙问道,“距离多远?”
“大概在33公里左右,范围……不好估计,但我感觉好像比上一次冲击的角度要大。”
“什么叫……角度大?”
何毅不明白。
其他人也弄不懂钱宏宇的意思,钱宏宇坐在直升机上,对讲机都是呼呼的风声,也根本听不清楚。
他们也只能等着直升机回来。
过了大概有半个多小时,黄明昆和钱宏宇一起返回了实验基地,他们的表情明显带着兴奋和激动,给其他人看了拍摄的照片和视频。
钱宏宇则解释了‘角度大’的意思,“就是,角度大。”
“上一次实验,中心圈外的影响范围,是一个很明显的扇形,把两侧的边连接在一起大概也只有10度~15度范围。”
“这次不一样。你们看看照片也知道,夹角应该有30度。”
王浩看着手里的照片。
上面能明显看到被压低地面的范围,他预估着扇形两边的夹角也在30度左右,比上一次实验的角度可要大太多了。
他们一起去了会议室。
大家都看着照片做着讨论,“这次实验释放距离远了很多,直接达到了33公里,而上一次只有5公里多。”
“范围并没有大多少,中心圈直径也只有300米不到。”
“后续冲击的方向没有变化,后续影响距离在2公里3公里之间。”
“也就是说,有变化的是释放距离,直接增加了六倍,另外,就是后续影响的范围,角度增大,覆盖范围增大了一倍不止。”
“要说,释放距离大大增加是出乎意料,但是后续影响的方向并没有变化……”
王浩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他们给设备添加一个对称线圈,目的在于控制引力场后续影响范围的方向,根本没有想到会大大增加释放距离,也没有想到会增加后续影响范围的面积。
这两个结果都是意外的。
有额外的收获,而且是大大增加释放距离,当然是好消息,但也让他们对于引力场的原理更加摸不到头脑,甚至都弄不懂对称线圈的作用了。
“如果再进行调整,并进行对称线圈的设计,好像也找不到方向。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会增加释放距离。”
“有什么办法能够做线性实验吗?”
王浩拧着眉头仔细思考着,还没有等其他人回答就继续说道,“我有个想法。如果我们的理论没有错误,对称线圈本身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辐射波,并影响到引力场……”
“那么是否可以把对称线圈独立出来?这样就能够灵活的调整功率,或者说调整这种辐射过的强度,再看看实验结果。”
这个想法说出来就得到了一致认可。
之前他们想的都是同一个设备结构来制造引力场,但实际上,若是对称线圈能够制造出一种特殊的波,那么完全就可以独立出来。
对称线圈,本来就是后续添加的装置。
实验组确定把对称线圈独立出来以后,很快想到了具体做法,第一就是把原有设备的对称线圈拆除,但并不是真的拆除,只是用一根超导材料的导线,把对称线圈两边的线路连接在一起。
另外,就是用电路连接另外一个对称线圈,并放置在原有对称线圈的前方。
这个方案提出来,还是有人质疑的,因为两个线圈的位置进行了调整。
新的线圈比原来的线圈位置靠前。
王浩则是敲定了方案,他确定新的方案不会对结果造成太大的影响,“当然,影响还是会有的,也许会让制造出的引力场靠前或靠后,但总要比改变原有装置布局好的多。”
“这个结果是可控的,而且,我们本来会在实验中移动线圈的位置。”
在确定了新的实验方案以后,实验组就对于设备进行了检测和改造,也把另外一个标准合格的线圈利用起来,接通了电源准备进行实验。
实验还是第二天进行的,主要还是因为要对于引力场强度、范围进行详细的测算。
当对称线圈单独运行以后,就可以自由的调整功率,实验就可以进行线性的变化,把新的线圈调整到同一功率以后,实验开启就发现,他们制造出了同样的引力场。
前一天,黄明昆已经派人在固定的位置放置了几台重力检测设备。
在实验开始的时候,黄明昆还在直升机上观察地面,并看到了明显的异常景象,也马上用对讲机做了报告。
控制室里。
王浩看着重力检测装置发过来的数据,随后交代道,“增大对称线圈的功率!”
何毅发布了指令。
虽然没有大片重力检测装置,但黄明昆以肉眼还是能看到实验效果,他发现引力场后续影响的范围明显增大,影响范围两侧本来没有异常的区域,也逐渐地面下陷的现象,而且范围还在不断的扩大。
当范围扩大到超过九十度的时候,黄明昆忽然听到了地面传来一阵响动。
他带着惊讶左右看看,并没有发现异常。
这时,就听对讲机里传来一声惊呼,“这里是3号,3号,在中心区域后方出现了大片地面塌陷!”
3号,也就是3号直升机,他们总计有三架直升机升空观察,三号就在最后面飞行。
“后方?”
黄明昆直接愣住了,他马上汇报说道,“王院士,刚才三号汇报说,中心区域后方出现地面塌陷……”
“我已经看到了……”
此时,控制室里一片惊呼。
三架直升机都携带着摄像设备,摄像设备拍摄地面的精度比不上肉眼,但若是地面发生什么重大情况,还是能够清晰看到的。
此时此刻,就是重大情况。
引力场中心区域后方忽然出现了大片的地面塌陷,同样也是扇形的范围,扇形两边形成的夹角大概在10度到15度之间,也就是说,后续影响范围和第一次实验的结果差不多,只是方向直接调转到了一百八十度。
这个场面实在太惊人了。
“怎么会变成后方呢?方向直接调转了180度?太神奇了吧。”
“刚才的时候是正前方,扇形区域快形成一个半圆了,这里就能确定,扇形区域的范围和对称线圈的功率直接相关。”
“所以说功率达到一定程度,影响方向就会直接调转过来……”
“这样总结是有道理的。”
“所以说……”
王浩非常认真的说道,“我们成功了!实验成功了!我们通过对称线圈控制了后续影响的方向。”
“同时也利用对称线圈,大大增加了释放距离,以及大大增加了后续影响范围……”
“呼啦~~~”
其他人也跟着激动的欢呼起来。
……
第二次实验取得了重大成功。
实验中很明确的发现,对称线缺功率增大会让后续影响范围大大增加,同时,功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续影响的方向就会发生跳转。
在s+和s-波理论以及对称线圈的辐射波影响理论下,可以拓展的内容就实在太多了。
同时,理论也能够以此来完善。
王浩也非常确定这一点,他的任务灵感值已经增大到了93点。
93点,距离100点已经很接近了。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连续进行实验,并进行各种检测得到更多的数据,同时,根据实验的结果来完善理论。
等任务完成以后,就能拥有完善的引力场技术理论,并可以以此来指导技术提升。
很快。
时间又过了一个星期。
这一个星期时间里,无论是实验组还是理论组都有非常大的收获。
王浩也完成了研究任务,也对于引力场技术原理有了非常清晰的认知,他在会议上对技术理论进行了总结--
“原理已经很明确了。”
“引力场技术,也就是制造控制空间s波的技术。s+和s-波,达到一定频度的时候,能够交汇在一起形成s波。”
“s+和s-波的频度是非常巧妙的,只有达到一个很特殊的值,才能满足形成s波的条件,所以我们在实验中就发现,实验结果不可控。”
“当功率有了些许提升,制造出的引力场距离并不是线性的,不是一点儿点儿的增加的……”
“这就是我们最开始被卡主的地方。”
“对称线圈,能够产生一种特殊的辐射波,我把它定义为s干涉波……”
“s干涉波,或许是起到了一定的中和作用,能够影响到s波制造,让释放距离、强度,和功率之间具有线性的相关性。
“同时,s干涉波的强度能够直接影响到‘引力冲击范围’,当强度达到一定数值的时候,就会让引力冲击范围直接发生调转……”
β-fcw-041颗粒性材料用于制造高倍率的强湮灭力场。
材料的性态也是很特殊的。
研究组决定使用β-fcw-041,也是以理论出发讨论出来的结果,当然做决策的还是王浩,β-fcw-041材料拥有特殊的特性,它的超导半拓扑结构外层,也可以理解为结构的离子键的性态很强劲,所以才能制造出高倍率的强湮灭力场。
“这种特殊性,能够制造出一种全新的辐射波,我们认为这种波会对于s+和s-波,甚至是s波,产生作用……”
王浩说着补充道,“当然,一切还要看实验结果。”
对称线圈还没有制造出来,但因为做了很长时间的研究,实验组上下都对此非常期待。
对称线圈是由军方的工厂负责制造,从发过去设计图到制造完成运送过来,总计花费了半个月时间。
这还是速度很快了。
对称线圈的结构相对很复杂,内部一些微小的结构都要手动来制造,而且标准要求还非常高,制造难度是非常高的。
半个月时间过去了。
军方的工厂送来了三个制造好的对称线圈。
实验组立刻进行了检测。
王浩也参与了检测工作,他发现有一個线圈并不合格,其他两个也只刚符合标准,他选出质量最好的线圈,让实验组安装到设备上。
之后又重新安排了检测以及调试,设备的准备才算是完成了。
黄明昆团队也在同步工作。
他们负责配合实验组布置重力检测装置。
到现在,前方30公里范围,每隔100米就有一个重力检测装置,横向也放置了三到四个,有的位置放置的更多。
到此,一切准备已经就绪。
所有人都开始期待实验了,何毅和钱宏宇直接负责实验,做对称线圈的检测过程中,他们已经开启过几次设备,只不过有一部分构造没有接通,无法制造出引力场而已。
现在是完全开启设备,对于结果还是很期待的。
何毅站在了设备的旁边,他弯下腰低头朝里面扫了一眼对称线圈的位置,朝着王浩说道,“已经没问题了,随时可以开始。”
王浩点头,“那就开始吧。”
他说着就和其他人一起去了控制室。
在何毅的指挥下,设备很快就被开启。
各个位置的重力检测装置,也不断给控制室发送的实时数据,控制室内的人却凝住了眉头。
海伦和丁志强各自占了一台电脑。
他们的电脑也能够看到数据,可结果不断收到的转化信号,却没有一个反馈检测到引力场数据。
“、、……”
“全都是。”
“你那里有吗?”海伦朝着丁志强的电脑屏幕看了一眼,也根本不用对方回答了。
王浩凝住了眉头,开口道,“我这边也没有……难道没有制造出来?”
他已经有了答案,“肯定制造出来了,只不过没有检测到。”
丁志强疑惑道,“难道又是在空中?”
“不对!”
王浩直接站了起来,到现在已经过了五分钟,电脑上都没有数据也就说明根本检测不到了。
他走出了控制室,朝着何毅喊了一声,“让黄教授派人到远处去看看。”
他指的远处是30公里外。
实验组布置的检测装置只覆盖了30公里范围,若是制造距离再远一些就检测不到了。
黄明昆没有派人过去,反倒是返回了基地。
他从外面走了过来,摇头道,“王院士,三十公里外很难过去,二十五公里位置有一座小山头,再往远处也没有路。”
“坐直升机吧,我去看看。”
黄明昆马上让人安排了直升机,基地内有三架直升机随时待命。
王浩让钱宏宇跟着一起过去,他和其他人一起耐心的等在实验基地。
直升机飞向远方。
很快。
钱宏宇就在对讲机里呼喊起来,“我们看到了!很大一片,都被压低了,还有几棵树也倒了!”
“你们看不到吧,场面真是很宏伟……”
“我拍几张照!”
何毅赶忙问道,“距离多远?”
“大概在33公里左右,范围……不好估计,但我感觉好像比上一次冲击的角度要大。”
“什么叫……角度大?”
何毅不明白。
其他人也弄不懂钱宏宇的意思,钱宏宇坐在直升机上,对讲机都是呼呼的风声,也根本听不清楚。
他们也只能等着直升机回来。
过了大概有半个多小时,黄明昆和钱宏宇一起返回了实验基地,他们的表情明显带着兴奋和激动,给其他人看了拍摄的照片和视频。
钱宏宇则解释了‘角度大’的意思,“就是,角度大。”
“上一次实验,中心圈外的影响范围,是一个很明显的扇形,把两侧的边连接在一起大概也只有10度~15度范围。”
“这次不一样。你们看看照片也知道,夹角应该有30度。”
王浩看着手里的照片。
上面能明显看到被压低地面的范围,他预估着扇形两边的夹角也在30度左右,比上一次实验的角度可要大太多了。
他们一起去了会议室。
大家都看着照片做着讨论,“这次实验释放距离远了很多,直接达到了33公里,而上一次只有5公里多。”
“范围并没有大多少,中心圈直径也只有300米不到。”
“后续冲击的方向没有变化,后续影响距离在2公里3公里之间。”
“也就是说,有变化的是释放距离,直接增加了六倍,另外,就是后续影响的范围,角度增大,覆盖范围增大了一倍不止。”
“要说,释放距离大大增加是出乎意料,但是后续影响的方向并没有变化……”
王浩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他们给设备添加一个对称线圈,目的在于控制引力场后续影响范围的方向,根本没有想到会大大增加释放距离,也没有想到会增加后续影响范围的面积。
这两个结果都是意外的。
有额外的收获,而且是大大增加释放距离,当然是好消息,但也让他们对于引力场的原理更加摸不到头脑,甚至都弄不懂对称线圈的作用了。
“如果再进行调整,并进行对称线圈的设计,好像也找不到方向。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会增加释放距离。”
“有什么办法能够做线性实验吗?”
王浩拧着眉头仔细思考着,还没有等其他人回答就继续说道,“我有个想法。如果我们的理论没有错误,对称线圈本身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辐射波,并影响到引力场……”
“那么是否可以把对称线圈独立出来?这样就能够灵活的调整功率,或者说调整这种辐射过的强度,再看看实验结果。”
这个想法说出来就得到了一致认可。
之前他们想的都是同一个设备结构来制造引力场,但实际上,若是对称线圈能够制造出一种特殊的波,那么完全就可以独立出来。
对称线圈,本来就是后续添加的装置。
实验组确定把对称线圈独立出来以后,很快想到了具体做法,第一就是把原有设备的对称线圈拆除,但并不是真的拆除,只是用一根超导材料的导线,把对称线圈两边的线路连接在一起。
另外,就是用电路连接另外一个对称线圈,并放置在原有对称线圈的前方。
这个方案提出来,还是有人质疑的,因为两个线圈的位置进行了调整。
新的线圈比原来的线圈位置靠前。
王浩则是敲定了方案,他确定新的方案不会对结果造成太大的影响,“当然,影响还是会有的,也许会让制造出的引力场靠前或靠后,但总要比改变原有装置布局好的多。”
“这个结果是可控的,而且,我们本来会在实验中移动线圈的位置。”
在确定了新的实验方案以后,实验组就对于设备进行了检测和改造,也把另外一个标准合格的线圈利用起来,接通了电源准备进行实验。
实验还是第二天进行的,主要还是因为要对于引力场强度、范围进行详细的测算。
当对称线圈单独运行以后,就可以自由的调整功率,实验就可以进行线性的变化,把新的线圈调整到同一功率以后,实验开启就发现,他们制造出了同样的引力场。
前一天,黄明昆已经派人在固定的位置放置了几台重力检测设备。
在实验开始的时候,黄明昆还在直升机上观察地面,并看到了明显的异常景象,也马上用对讲机做了报告。
控制室里。
王浩看着重力检测装置发过来的数据,随后交代道,“增大对称线圈的功率!”
何毅发布了指令。
虽然没有大片重力检测装置,但黄明昆以肉眼还是能看到实验效果,他发现引力场后续影响的范围明显增大,影响范围两侧本来没有异常的区域,也逐渐地面下陷的现象,而且范围还在不断的扩大。
当范围扩大到超过九十度的时候,黄明昆忽然听到了地面传来一阵响动。
他带着惊讶左右看看,并没有发现异常。
这时,就听对讲机里传来一声惊呼,“这里是3号,3号,在中心区域后方出现了大片地面塌陷!”
3号,也就是3号直升机,他们总计有三架直升机升空观察,三号就在最后面飞行。
“后方?”
黄明昆直接愣住了,他马上汇报说道,“王院士,刚才三号汇报说,中心区域后方出现地面塌陷……”
“我已经看到了……”
此时,控制室里一片惊呼。
三架直升机都携带着摄像设备,摄像设备拍摄地面的精度比不上肉眼,但若是地面发生什么重大情况,还是能够清晰看到的。
此时此刻,就是重大情况。
引力场中心区域后方忽然出现了大片的地面塌陷,同样也是扇形的范围,扇形两边形成的夹角大概在10度到15度之间,也就是说,后续影响范围和第一次实验的结果差不多,只是方向直接调转到了一百八十度。
这个场面实在太惊人了。
“怎么会变成后方呢?方向直接调转了180度?太神奇了吧。”
“刚才的时候是正前方,扇形区域快形成一个半圆了,这里就能确定,扇形区域的范围和对称线圈的功率直接相关。”
“所以说功率达到一定程度,影响方向就会直接调转过来……”
“这样总结是有道理的。”
“所以说……”
王浩非常认真的说道,“我们成功了!实验成功了!我们通过对称线圈控制了后续影响的方向。”
“同时也利用对称线圈,大大增加了释放距离,以及大大增加了后续影响范围……”
“呼啦~~~”
其他人也跟着激动的欢呼起来。
……
第二次实验取得了重大成功。
实验中很明确的发现,对称线缺功率增大会让后续影响范围大大增加,同时,功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续影响的方向就会发生跳转。
在s+和s-波理论以及对称线圈的辐射波影响理论下,可以拓展的内容就实在太多了。
同时,理论也能够以此来完善。
王浩也非常确定这一点,他的任务灵感值已经增大到了93点。
93点,距离100点已经很接近了。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连续进行实验,并进行各种检测得到更多的数据,同时,根据实验的结果来完善理论。
等任务完成以后,就能拥有完善的引力场技术理论,并可以以此来指导技术提升。
很快。
时间又过了一个星期。
这一个星期时间里,无论是实验组还是理论组都有非常大的收获。
王浩也完成了研究任务,也对于引力场技术原理有了非常清晰的认知,他在会议上对技术理论进行了总结--
“原理已经很明确了。”
“引力场技术,也就是制造控制空间s波的技术。s+和s-波,达到一定频度的时候,能够交汇在一起形成s波。”
“s+和s-波的频度是非常巧妙的,只有达到一个很特殊的值,才能满足形成s波的条件,所以我们在实验中就发现,实验结果不可控。”
“当功率有了些许提升,制造出的引力场距离并不是线性的,不是一点儿点儿的增加的……”
“这就是我们最开始被卡主的地方。”
“对称线圈,能够产生一种特殊的辐射波,我把它定义为s干涉波……”
“s干涉波,或许是起到了一定的中和作用,能够影响到s波制造,让释放距离、强度,和功率之间具有线性的相关性。
“同时,s干涉波的强度能够直接影响到‘引力冲击范围’,当强度达到一定数值的时候,就会让引力冲击范围直接发生调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