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的奢延水河道水流量仍未有明显的衰减,两侧河滩上的芦苇水草生长的非常茂盛,陂塬间分布着大块的坡田,田地中的谷粟作物长势正好,沉甸甸的谷穗、饱满的豆荚让人看到就觉得心里欢畅。
李泰去年行经此处时所见到的朔方郡魏平城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的城池框架,可今再放眼望去,连这荒废的城池遗址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地势平坦的营地。
营地中分布着众多毡帐,粗略估算大大小小的毡帐起码有两千多顶。一顶毡帐便意味着一个牧民家庭,这两千多顶毡帐便意味着近万名牧民男女。
但此间真正引人瞩目的,还是据此将近十里之外一座庞大的城池。
这城池西面临倚山峦,北面和东面一片开阔的缓坡,南面则与山岭相对、彼此间形成一道狭长的弯谷。
此城因地势而建,并非一座四方城池,面东的城墙略短、仿佛凸出的马面,城池向内逐渐扩大开来,形状如同一个梯形,使得城内空间又深又阔。
面东的城门乃是城池正门,巍峨的崇楼以及两侧用以防御的曲壁瓮城一应俱全,向下俯望着城池与奢延水之间大片的河湾沃土。南北二门虽然不及东城门这样宏大,但也多置马面堞墙,在李泰这种拥兵的军头眼中,这简直就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啊!
这座城池只从外表来看,就已经比关中许多城池都修筑的更加坚牢气派,多看两眼李泰还隐隐觉得似乎有些熟悉,思忖片刻后才想起来此城同他之前所见过的统万城风格多有类似。
李泰去年离开这里的时候,此处还只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山岭,今年重临故地却见到如此一座雄壮城池,心中之惊讶喜悦可想而知,忍不住便绕着城池纵马驰骋观望一番,越看越觉得喜欢,心中也不由得感慨稽胡营建城池的本领真是不小。
当然有赫连勃勃这样一个头领,本领不大也不行,直接就被夯进统万城墙垣里了。
刚从别处巡察返回的刘平快马追上李泰,及至近前时翻身下马、纳头便拜,神情激动中带着几分自豪:“年前幸得郎主垂怜,赐给此乡以为族属养息之地,度此大恩难以为报,唯极尽心力为郎主督造防城。如今城垣浅可陈列,恭待郎主审察,若能得言尚可,则末将一族皆欣喜于不负恩恤!”
“岂止尚可,简直就是惊喜!如此雄城,北州罕有,我虽然插枝于此,但能够茁壮成株,也是刘将军共诸族属之功。”
李泰翻身下马,弯腰拉起了拜在马前的刘平,示意他同自己一起向城门走去,越看这座城池越是满意。
这座城池周回在十二三里左右,规模不算极大,但也绝对不小,比洛川防城略逊,但较之黑水防城还胜几分。
不过那两座防城营建的时间都已经不短,选地本身就不乏营建基础,而且还有沿洛水源源不断输送而来的人事物资,才有了那样的规模。
可是眼前这座城池却是直接将原本的魏平城弃之不用,另择地址进行建造,将城池与地理山势巧妙的结合起来,仅仅只是半年多的时间便已经框架大好。
更不要说凋阴刘氏在去年年末才开始向此境迁徙,乍临此陌生之境,能够维持好部族生存条件便已经很难得了,居然还有余力营造起一座如此雄壮城池,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须知就后世那种营建条件,要完成这种规模的营建也并不容易,若再牵扯到什么商业纠纷、资金链断裂等等问题,分分钟烂尾跑路。
古代社会中虽然没有什么商业纠纷的问题,但人力物力这种刚需总是绕不过去。特别此边远离繁华地带,人物基础都非常的薄弱,无疑是让营建的困难加倍。
“能将此城营建起来,也并非我部一方之力,郎主之前留下的各种人事积累才是真正的伟力……”
受到李泰如此盛赞,刘平自是欣喜不已,但也并未完全揽功于自身,跟在李泰的身后便将这座城池的营造过程讲述一番。
年前刘平答应了李泰向此迁徙的建议后,便即刻归部开始迁徙事宜,年前年后迁徙了两千余族人抵达此间。
最开始的时候情况的确是非常的艰难,此境魏平城早已经残破不堪居住,而且还缺衣少食。尽管李泰留下了一部分夏州付给的粮草补偿,但这里已经先有上万离石胡残部,再加上镇守于此的东夏州人马,给养严重的贵乏。
不过随着时入初春,天时转暖,情况也快速的发生了好转。首先是南面的粮草物资源源不断的输送过来,既有李雁头带来的修筑防城的物资,也有凋阴刘氏本身转移的资产。
当在制定防城建筑计划时,李雁头等是打算在魏平城遗址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增补,这样需要投入的成本最小、工期也短,且见效更快,春天里便可以构建起基本的防御设施。
须知等到冬去春来,野外资源产出丰富,等到其他胡部游荡至此时,他们却还连城池堡垒的设施都无,那可是会变得非常危险。如今这北州地界,离城三里便没了王法,那些跨地域流动的稽胡部落用起武力来全都没有太大的顾忌。
但刘平却觉得这个方案有些不妥,首先是魏平城所在这个方位,虽然临近奢延水、看似自然环境优越,但因地处低洼,每临春夏汛期便便有河水泛滥灌城之患,而且这样的地理位置同样不利于防守。
这也是魏平城之所以被废弃的原因之一,如果只是因为贪图这一时的便利再将城池设于此间,用不了几年也得沦为之前的模样。
凋阴刘氏既然迁徙于此,可能世世代代都要于此生活下去,那当然要选择一个更好的筑城地点,落脚定居下来才能感到踏实。
于是在一番勘查后,刘平便选定了这一处筑城地点,至于因此要追加的营建成本,自然是由凋阴刘氏自己负责。跟原本狭窄局促的族地相比,此间河谷开阔且不乏地利,山水环绕,襟带南北,生存环境要优越得多。
“但即便如此,只凭此间人力,也难在这么短时间内便营建如此雄城啊!”
对于刘平的这一想法,李泰自是赞同的,此地后世称为绥德,是秦晋关陕的交通枢纽,号称西北的旱码头,若非凋阴刘氏依附而来后态度便一直诚恳有加,李泰也不会轻易安排他们入此谋生。
刘平闻言后便点头道:“郎主英明,因为需要新筑城池,须得冻土解封之后才能夯造城基,年初几月只是人物的筹备,一直到了四月才开始正式动工。能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营造至此,除了郎主遗留在此的西河徒众勤工之外,也在于夏州群众的热情相助……”
原来参与这城池建设的,不只有李泰之前留在此间的人员,还包括了许多夏州境内的朔方胡众。
李泰得知这一点后,不免更加的诧异,他原本还担心此边胡众或许不会乐意凋阴刘氏等外来势力入此定居,甚至都做好了双方发生火并战斗的准备,所以李雁头入境后才要急于构建防事,正是得了李泰的授意。
但他却没想到,此境胡众们非但不排斥凋阴刘氏的到来,反而还热心的帮忙筑城,几个月间用功数万,才让这座新城得以耸立此间。
他又仔细询问一番,心中才渐有了然。
终究还是因为凋阴刘氏名声在外,夏州各方豪酋早就跟他们有驯鹰交易,彼此积攒了不小的交情。而且此边的人地矛盾也不像关中那么紧张,否则这些胡部也不至于抛弃此地转去统万城附近定居。当然也是因为来的是凋阴刘氏,若是别的胡部入此占地不走,照样会遭到那些胡部的联合驱逐。
李泰了解到这一点后也不由得感慨技术工就是吃香,凋阴刘氏有这种独门的绝技,在这陕北地界还真挺吃得开。因其自身的努力,倒是省了李泰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之前李泰便曾向刘平许诺,只要这座北部防城营建可观,他便为之争取一个郡守之位。如今城池落成、雄壮可观,他当然也不能食言。
若是之前,这件事他或还得请别人帮上一把,可是现在他本身便是新设置的绥州刺史,霸府又给了绥州两个郡的行政单位,直接便可将刘平安置在绥州治下担任郡守。
入城之后,李泰越看越是满意,索性便直接将刘平任命为州府长史并行北朔方郡事,着其勘定州治边界并主持州内籍民造册,以尽快将州治民生大概情况上报霸府。
为了抚慰激励为此出人出力的凋阴刘氏,他更打算将北朔方郡这个临时的郡治名称改为凋阴郡,恰好此城南侧的疏属山便又名凋阴山。
刘平既得新官加任,同时感情上还大感慰藉,心中自是激动不已,向着李泰连连叩拜谢恩。
李泰去年行经此处时所见到的朔方郡魏平城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的城池框架,可今再放眼望去,连这荒废的城池遗址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地势平坦的营地。
营地中分布着众多毡帐,粗略估算大大小小的毡帐起码有两千多顶。一顶毡帐便意味着一个牧民家庭,这两千多顶毡帐便意味着近万名牧民男女。
但此间真正引人瞩目的,还是据此将近十里之外一座庞大的城池。
这城池西面临倚山峦,北面和东面一片开阔的缓坡,南面则与山岭相对、彼此间形成一道狭长的弯谷。
此城因地势而建,并非一座四方城池,面东的城墙略短、仿佛凸出的马面,城池向内逐渐扩大开来,形状如同一个梯形,使得城内空间又深又阔。
面东的城门乃是城池正门,巍峨的崇楼以及两侧用以防御的曲壁瓮城一应俱全,向下俯望着城池与奢延水之间大片的河湾沃土。南北二门虽然不及东城门这样宏大,但也多置马面堞墙,在李泰这种拥兵的军头眼中,这简直就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啊!
这座城池只从外表来看,就已经比关中许多城池都修筑的更加坚牢气派,多看两眼李泰还隐隐觉得似乎有些熟悉,思忖片刻后才想起来此城同他之前所见过的统万城风格多有类似。
李泰去年离开这里的时候,此处还只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山岭,今年重临故地却见到如此一座雄壮城池,心中之惊讶喜悦可想而知,忍不住便绕着城池纵马驰骋观望一番,越看越觉得喜欢,心中也不由得感慨稽胡营建城池的本领真是不小。
当然有赫连勃勃这样一个头领,本领不大也不行,直接就被夯进统万城墙垣里了。
刚从别处巡察返回的刘平快马追上李泰,及至近前时翻身下马、纳头便拜,神情激动中带着几分自豪:“年前幸得郎主垂怜,赐给此乡以为族属养息之地,度此大恩难以为报,唯极尽心力为郎主督造防城。如今城垣浅可陈列,恭待郎主审察,若能得言尚可,则末将一族皆欣喜于不负恩恤!”
“岂止尚可,简直就是惊喜!如此雄城,北州罕有,我虽然插枝于此,但能够茁壮成株,也是刘将军共诸族属之功。”
李泰翻身下马,弯腰拉起了拜在马前的刘平,示意他同自己一起向城门走去,越看这座城池越是满意。
这座城池周回在十二三里左右,规模不算极大,但也绝对不小,比洛川防城略逊,但较之黑水防城还胜几分。
不过那两座防城营建的时间都已经不短,选地本身就不乏营建基础,而且还有沿洛水源源不断输送而来的人事物资,才有了那样的规模。
可是眼前这座城池却是直接将原本的魏平城弃之不用,另择地址进行建造,将城池与地理山势巧妙的结合起来,仅仅只是半年多的时间便已经框架大好。
更不要说凋阴刘氏在去年年末才开始向此境迁徙,乍临此陌生之境,能够维持好部族生存条件便已经很难得了,居然还有余力营造起一座如此雄壮城池,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须知就后世那种营建条件,要完成这种规模的营建也并不容易,若再牵扯到什么商业纠纷、资金链断裂等等问题,分分钟烂尾跑路。
古代社会中虽然没有什么商业纠纷的问题,但人力物力这种刚需总是绕不过去。特别此边远离繁华地带,人物基础都非常的薄弱,无疑是让营建的困难加倍。
“能将此城营建起来,也并非我部一方之力,郎主之前留下的各种人事积累才是真正的伟力……”
受到李泰如此盛赞,刘平自是欣喜不已,但也并未完全揽功于自身,跟在李泰的身后便将这座城池的营造过程讲述一番。
年前刘平答应了李泰向此迁徙的建议后,便即刻归部开始迁徙事宜,年前年后迁徙了两千余族人抵达此间。
最开始的时候情况的确是非常的艰难,此境魏平城早已经残破不堪居住,而且还缺衣少食。尽管李泰留下了一部分夏州付给的粮草补偿,但这里已经先有上万离石胡残部,再加上镇守于此的东夏州人马,给养严重的贵乏。
不过随着时入初春,天时转暖,情况也快速的发生了好转。首先是南面的粮草物资源源不断的输送过来,既有李雁头带来的修筑防城的物资,也有凋阴刘氏本身转移的资产。
当在制定防城建筑计划时,李雁头等是打算在魏平城遗址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增补,这样需要投入的成本最小、工期也短,且见效更快,春天里便可以构建起基本的防御设施。
须知等到冬去春来,野外资源产出丰富,等到其他胡部游荡至此时,他们却还连城池堡垒的设施都无,那可是会变得非常危险。如今这北州地界,离城三里便没了王法,那些跨地域流动的稽胡部落用起武力来全都没有太大的顾忌。
但刘平却觉得这个方案有些不妥,首先是魏平城所在这个方位,虽然临近奢延水、看似自然环境优越,但因地处低洼,每临春夏汛期便便有河水泛滥灌城之患,而且这样的地理位置同样不利于防守。
这也是魏平城之所以被废弃的原因之一,如果只是因为贪图这一时的便利再将城池设于此间,用不了几年也得沦为之前的模样。
凋阴刘氏既然迁徙于此,可能世世代代都要于此生活下去,那当然要选择一个更好的筑城地点,落脚定居下来才能感到踏实。
于是在一番勘查后,刘平便选定了这一处筑城地点,至于因此要追加的营建成本,自然是由凋阴刘氏自己负责。跟原本狭窄局促的族地相比,此间河谷开阔且不乏地利,山水环绕,襟带南北,生存环境要优越得多。
“但即便如此,只凭此间人力,也难在这么短时间内便营建如此雄城啊!”
对于刘平的这一想法,李泰自是赞同的,此地后世称为绥德,是秦晋关陕的交通枢纽,号称西北的旱码头,若非凋阴刘氏依附而来后态度便一直诚恳有加,李泰也不会轻易安排他们入此谋生。
刘平闻言后便点头道:“郎主英明,因为需要新筑城池,须得冻土解封之后才能夯造城基,年初几月只是人物的筹备,一直到了四月才开始正式动工。能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营造至此,除了郎主遗留在此的西河徒众勤工之外,也在于夏州群众的热情相助……”
原来参与这城池建设的,不只有李泰之前留在此间的人员,还包括了许多夏州境内的朔方胡众。
李泰得知这一点后,不免更加的诧异,他原本还担心此边胡众或许不会乐意凋阴刘氏等外来势力入此定居,甚至都做好了双方发生火并战斗的准备,所以李雁头入境后才要急于构建防事,正是得了李泰的授意。
但他却没想到,此境胡众们非但不排斥凋阴刘氏的到来,反而还热心的帮忙筑城,几个月间用功数万,才让这座新城得以耸立此间。
他又仔细询问一番,心中才渐有了然。
终究还是因为凋阴刘氏名声在外,夏州各方豪酋早就跟他们有驯鹰交易,彼此积攒了不小的交情。而且此边的人地矛盾也不像关中那么紧张,否则这些胡部也不至于抛弃此地转去统万城附近定居。当然也是因为来的是凋阴刘氏,若是别的胡部入此占地不走,照样会遭到那些胡部的联合驱逐。
李泰了解到这一点后也不由得感慨技术工就是吃香,凋阴刘氏有这种独门的绝技,在这陕北地界还真挺吃得开。因其自身的努力,倒是省了李泰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之前李泰便曾向刘平许诺,只要这座北部防城营建可观,他便为之争取一个郡守之位。如今城池落成、雄壮可观,他当然也不能食言。
若是之前,这件事他或还得请别人帮上一把,可是现在他本身便是新设置的绥州刺史,霸府又给了绥州两个郡的行政单位,直接便可将刘平安置在绥州治下担任郡守。
入城之后,李泰越看越是满意,索性便直接将刘平任命为州府长史并行北朔方郡事,着其勘定州治边界并主持州内籍民造册,以尽快将州治民生大概情况上报霸府。
为了抚慰激励为此出人出力的凋阴刘氏,他更打算将北朔方郡这个临时的郡治名称改为凋阴郡,恰好此城南侧的疏属山便又名凋阴山。
刘平既得新官加任,同时感情上还大感慰藉,心中自是激动不已,向着李泰连连叩拜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