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觉得高宾堪当此任?”
    独孤信听到李泰这么说,又饶有兴致的开口问道。
    其实他跟李泰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心中也是颇有尴尬。之前在招揽李泰的时候,他还在自信满满的指点江山,只道北州潜力不大,李泰在那里经营恐怕会徒劳无功,不如早早放弃、跟随自己前往陇右。
    可是如今接着东朝大军围攻玉璧城、内部空虚之际,李泰率军自北州渡河东去、直捣晋阳,立下奇功。而他在陇右的权势却即将遭夺,对比之下可谓是差距明显。
    如果当时李泰缺乏主见、真的听了他的,可能这一次他们翁婿俩都要被连窝端了,更没有侨置的西河郡这样一个安慰奖。
    “是的,高宾的确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李泰倒是没有独孤信那么乱七八糟的心思,闻言后便点头说道:“前在陇右时,我与高司马虽然共事时短,但对其妥善料理军政庶务的精明干练却是印象深刻。若得其人坐镇彼境,我与丈人皆可无忧。”
    他之所以选择高宾,当然不只是因为其人乃是高颎的爸爸,本身的能力也有长足体现,作为独孤信的二府司马、陇右的重要官员,能将军政事务都处理的井井有条,也的确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起码李泰当下一众下属们,也很难挑选出一个能力可以全方面胜过高宾的人选。
    同时将高宾委任为这西河郡的郡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独孤信权势被剥夺的失落感,虽然陇右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但在陕北则又有了一个新希望。
    “既然如此,那我择日便着高宾去你府上听事。他才力虽然足堪使用,但北州毕竟是你长久经营的事业,内里必然是有唯你才可言透说清的玄机,当面传授之后才能保证任事不出差错。”
    独孤信闻言后便又点头说道,心中却也难免有些伤感,等到宇文导正式前往秦州上任,他的事权自然是大大缩减下来,也不再需要那么多下属听命,强留在自己身边,也是耽误他们各自前程。但幸在他们接下来还有李泰这个选择可以追随,倒也不算彻底的离散于外。
    聊完了正事之后,独孤信又询问李泰是否愿意陪他喝上一杯。
    李泰自知这种大权骤失的滋味绝不好受,多少人因为不愿面对而孤注一掷的行险一搏,到最后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为免老丈人情绪失落之下转为偏激,自是舍身相陪,来上个一醉方休。
    本该是一派喜乐的新年春节,由于几个老男人接连遭遇变故,搞得李泰这个年过的也不够爽快,乏甚滋味的一转眼就转过年来。而今年因为留在了长安过年,走亲访友的活动自是免不了,顺便将新年三月的婚期向亲友们通知一番。
    两三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随便干点什么一眨眼就过去了。
    李泰本以为可以享受一段难得的悠闲时光,在长安城混到结完婚再离开,但他却没有想到,转过年来就又有新的官职任命下达:大行台将他任命为大行台尚书并后军大都督,即日起跟随仪驾返回华州台府领事。
    对于这种连婚假都不给一个的行为,李泰倒是很想抵触一番,但终究还是骗不过自己内心,乐呵呵的领受下来。
    大行台尚书是仅次于长史、司马和左右丞的台府属官,而这几个高级别职位多数不领实事,只是作为表示与台府关系亲近的加官,比如于谨便担任大行台长史,但本身并不在台府坐堂上班。
    因此大行台尚书便等于是霸府最高一个级别的官职,苏绰在被累死的时候,便担任着大行台度支尚书。
    李泰在被任命为大行台尚书的时候,还有一个兼领的加官为太府卿,而太府司职营造器物等事务。在朝的加官就暗示了他在台府中将要分管的职务,多半就是军资器械后勤有关。
    至于后军大都督,则就是太府中军中的编制军职。过去这下半年,宇文泰虽然没有亲率大军渡河迎战高欢,但也对霸府六军进行了一番调整,新年之后便正式做出了各种更改。
    台府所掌管的军队不再称以六军,而是统称为中外军。中军便是原六军,当然如今编制和规模又有增扩,外军就是诸州郡乡团武装了,包括豫西河东那些当地豪强各自所拥部曲。
    中军大都督以李弼、宇文导分领,由此也看出宇文泰的险恶用心。
    宇文导即将西去陇右担任秦州刺史与陇右大都督,逐步取代独孤信,如今则先加以中军大都督衔,这显然也是为了下一步将陇右军队同样纳入霸府直领当中,全面剥夺独孤信的势力。
    中军之下又分前后左右四面大都督,各自节统一部华州霸府周边诸军,李泰所担任的后军大都督便是其中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前军大都督达奚武、左军大都督豆卢宁以及右军大都督贺兰祥。
    达奚武自然不必多说,虽然算不上资历最老的武川乡党,但也绝对是战功赫赫的宿将,同时也颇得大行台看重。豆卢宁旧年跟随李弼一起率领侯莫陈悦旧部归降大行台,并在之后一系列战事当中屡立战功。
    至于贺兰祥则是宇文泰的外甥,且在诸同辈中受宇文泰重视的程度应该仅次于宇文导,就连宇文护与尉迟迥兄弟都颇有不及。
    李泰虽然也功勋卓着,单单奔袭晋阳并大胜而归这一件事情便值得大大夸耀,可是跟这三人并列四面大都督,则就还多多少少有点勉强。
    但宇文泰将他任命为当中其一,当然也是有着自己考量。
    两名中军大都督与四面大都督可以说是如今霸府中军最高级别的统帅,可以看到六个人没有一个是出身武川。
    这说明在宇文泰心里,无论有意也好、无意也罢,他都在澹化那些武川乡党们在他新组建的武装力量中直接的存在感和影响力。就连若干惠这个参与到六军重建中的小老弟,在中军形成后都被委任为虽大却空的外军大都督。
    刨除一批出身武川的将领,李泰资历虽然薄弱,但功勋也是挺能打的。而且他还有一个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红啊,言之当下北方第一流量都不为过,当然很快就得退位让贤给他大侄子高澄了。
    中军新进建成不久,除了保证足够的给养和训练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士气与信心的营造。而在这方面,谁又能比得上刚刚踹翻了东魏晋阳老巢的李泰现身说法更有效果?
    虽然说眼下东魏国力仍然远远胜过了西魏,但是这些士卒们根本不需要了解这些。他们只需要知道东魏就是一个一戳就破的纸老虎,国中有人能够轻松将他们干倒。
    如果是正常年景,李泰显然是不够资格担当如此重任,但因赶上了这一波流量红利,起码在如今中军这些新编士卒们眼中,应该是要比其他三人还要更加风光显赫的,担任后军大都督必然也得是实至名归!
    对于李泰居然能得如此高授,独孤信也是惊诧不已。侨置西河郡这件事,他是可以拍着胸口说若非自己,李泰绝难享此待遇。但是在台府之中文武俱得高授,这显然就超出了他的影响力范畴。
    宇文泰都敢于在霸府中军之中一个武川老乡不用,更不会看在独孤信的面子上而授予李泰如此重要的职位,显然是因为在其心目中李泰是配得上这样的待遇,所以才作此加授。
    虽然心里有些酸熘熘的,独孤信倒也不在这种事情上耍情绪,只对李泰说道:“大行台对你如此赏识看重,若是不加勤事回报,委实有负恩用。至于户中诸事,自有亲长代劳主持,放心就任,临期再返即可。”

章节目录

北朝帝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衣冠正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衣冠正伦并收藏北朝帝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