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嗣略想了一下,心中一寒,“也许是绍皇弟和贺夫人,他们是最不希望我得龙恩的人。”
“嗯。”熙宝点了点头,没有露出认可的神色,又问,“如果范围缩小到你的府邸了?谁最有利?”
“……”
他的太子府里!?
拓跋嗣瞬间一愣,一时没有答上话。眼里波光流动,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嘴唇微动了动,最终却没有说出。
不会的,一定不会是她?
他几次动唇,答案就在嘴边,却始终没有说出来。
熙宝的视线从他的脸上转移,并没有逼迫他回答,目的达到后就岔开了话题,“再过三个月就是你父皇的生辰了,陛下身体不好,近几年也不爱热闹了。多半会摆个家宴,大家聚一聚,开心一下就行。”
皇后到底只是提醒他一下,并没有强逼到底,抓着李依依不放。拓跋嗣心头一松,思绪瞬间就跟了上去,“母后放心,儿臣一定会送出既得体又让父皇开心的礼物。”
还有三个月的时间,现在提这事会不会有点早?
母后难道别有用意?拓跋嗣暗想着。
熙宝点了点头,说道,“嗯,这是其一。”
果然!
拓跋嗣心头一凛,“母后还有其他吩咐?”
“今年的家宴就让婉儿来准备吧。”熙宝断然下令,牡丹步摇在她发间轻晃,光泽温润,“等她出了月子,还有两个月可以准备,应该足够了。”
难怪要提前这么久说,母后竟然选择让杜婉儿办宫里的家宴,分明有重用的意思。
拓跋嗣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做出了判断——后宫里的浑水不是好淌的,杜婉儿固然聪慧,却也涉世未深,做事难免有个疏漏。倒时被有心人拿了把柄,难免要发难。
“这……她才不过刚当上太子妃,未经历过什么事,父皇生辰这么大的家宴,恐怕难以办妥。还请母后再操劳一年,等到明年婉儿熟练了宫里的各项事务规矩,再让她办也不迟。”
拓跋嗣的顾虑熙宝不是没有想过,可是她总觉得上天给她的时间不多了,有些事情得尽快去做,趁她还在,趁拓跋珪还在。
何况,拓跋玉儿的离逝给了熙宝很大的教训,孩子还是不能溺爱的。拿刀守护孩子,终不如教孩子自己握刀。
“你的顾虑有道理,可母后想了许久,觉得应该尽早放手。你是魏国未来的皇帝,她生下皇孙,必然是未来的皇后。”往事突然浮现在熙宝的脑海,想想自己这一路跌跌撞撞,不免垂目叹息,“你父皇前两日偶感了风寒,一直难以治愈,身体是越来越差了。往后的每一个冬天,对他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每每看到他难受,母后的心里总会惶恐不安。”
“母后多虑了,父皇是魏国的开国皇帝,一代圣贤明君,定能长命百岁的。”
熙宝轻笑,甚至有些自嘲,“孩子,跟母后还说什么客套话了,一个称职的太子,就该为国家早做打算。”
“我……”拓跋嗣被这么一说,反而有些惭愧,难以应答。
“正是因为是开国皇帝,所以才难以长生。他的手上沾了太多的鲜血……”熙宝张开了自己的手掌,当年浴血奋战的场景又映入眼帘,良久才叹息,“我也是。”
“母后……”
平心而论,拓跋嗣能感觉到眼前容颜倾城的传奇女子,绝非倾慕权欲的贪婪之辈;相反,她是忧国忧民的良贤之人,是精益之才的绝世人物。
魏王和他的皇后,到底是谁成就了谁,这说不清楚。
但唯一可以认定的是,慕容皇后绝对是值得敬重的皇后,她这一生或许对不起某些因她而死的人,但绝对对得起魏国,对得起所有活着的人。
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成为母后那样的人。拓跋嗣暗想着,不经意的叹了口气。
而这个细小的举动被熙宝收进眼底,她知道孩子们过得累,不免有些心疼,“算了,能有这样的结局,已经算是上天厚爱了。你也不用推迟了,回去就跟婉儿商量一下家宴的事。她很聪明,多找几个人指点一下,必然会置办妥当的。”
看着母后发丝里隐隐暗藏的几缕白发,拓跋嗣不再推迟,答应道,“是,嗣儿代太子妃谢过母后。”
“嗯,也该到你父皇吃药的时间了,我得去盯着他。”
说着,皇后便站起了身,除了朝政里的大事,这芝麻大的小事,她也要担心。如此事无巨细的管理着,能不操劳疲惫么?
拓跋嗣关切道,“这种事让侍女服侍就行了,母后还是多休息吧。”
熙宝固执的挥了挥手,笑着半是讽刺半是抱怨道,“你父皇人是老了,脾气反倒见长了,跟个孩子似的,非要我盯着。”
拓跋嗣突然莞尔。这世上能将开国皇帝当做孩子哄的,大概也只有皇后一人了。
熙宝皱了皱眉,护短一样的说道,“傻笑什么?是笑你父皇老了、痴呆了吗?”
拓跋嗣连连摇头,目光纯澈,“儿臣的笑并非嘲笑,而是羡慕父皇与母后多年来伉俪情深,历经多少风雨磨难,依旧恩爱如昔。”
如此听来,熙宝不由得也跟着笑起,在晓精的搀扶下向外走去,末了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再好的感情也是需要用心维持的,回去多关心关心婉儿。别得了新人的貌美如花,就忘了旧人的长情陪伴。”
拓跋嗣心中一动,对着熙宝的背影行了一礼,“母后的话,儿臣铭记在心。”
再抬首,皇后已经走到院外了。拓跋嗣又紧跟了出去,然后立在庭院里,目送着一代传奇女子,如寻常老妻般,急切的向自己的丈夫奔去。
都道帝王家室多无情,可凡事总有例外的……
从丹微宫出发,到议事殿、后花园、鸾凤殿、万合宫等等任何一个可以找到拓跋珪的地方。即便已经是异常熟悉、走过千万便的道路、长廊,熙宝如今走来,依旧怀着一颗期待相见的心。
长廊拐角处,一位绿衣长裙的侍女端着一碗汤水恰巧与熙宝相遇,随即行了一礼。
未靠近,就味到一股浓重的苦涩味道。
“嗯。”熙宝点了点头,没有露出认可的神色,又问,“如果范围缩小到你的府邸了?谁最有利?”
“……”
他的太子府里!?
拓跋嗣瞬间一愣,一时没有答上话。眼里波光流动,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嘴唇微动了动,最终却没有说出。
不会的,一定不会是她?
他几次动唇,答案就在嘴边,却始终没有说出来。
熙宝的视线从他的脸上转移,并没有逼迫他回答,目的达到后就岔开了话题,“再过三个月就是你父皇的生辰了,陛下身体不好,近几年也不爱热闹了。多半会摆个家宴,大家聚一聚,开心一下就行。”
皇后到底只是提醒他一下,并没有强逼到底,抓着李依依不放。拓跋嗣心头一松,思绪瞬间就跟了上去,“母后放心,儿臣一定会送出既得体又让父皇开心的礼物。”
还有三个月的时间,现在提这事会不会有点早?
母后难道别有用意?拓跋嗣暗想着。
熙宝点了点头,说道,“嗯,这是其一。”
果然!
拓跋嗣心头一凛,“母后还有其他吩咐?”
“今年的家宴就让婉儿来准备吧。”熙宝断然下令,牡丹步摇在她发间轻晃,光泽温润,“等她出了月子,还有两个月可以准备,应该足够了。”
难怪要提前这么久说,母后竟然选择让杜婉儿办宫里的家宴,分明有重用的意思。
拓跋嗣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做出了判断——后宫里的浑水不是好淌的,杜婉儿固然聪慧,却也涉世未深,做事难免有个疏漏。倒时被有心人拿了把柄,难免要发难。
“这……她才不过刚当上太子妃,未经历过什么事,父皇生辰这么大的家宴,恐怕难以办妥。还请母后再操劳一年,等到明年婉儿熟练了宫里的各项事务规矩,再让她办也不迟。”
拓跋嗣的顾虑熙宝不是没有想过,可是她总觉得上天给她的时间不多了,有些事情得尽快去做,趁她还在,趁拓跋珪还在。
何况,拓跋玉儿的离逝给了熙宝很大的教训,孩子还是不能溺爱的。拿刀守护孩子,终不如教孩子自己握刀。
“你的顾虑有道理,可母后想了许久,觉得应该尽早放手。你是魏国未来的皇帝,她生下皇孙,必然是未来的皇后。”往事突然浮现在熙宝的脑海,想想自己这一路跌跌撞撞,不免垂目叹息,“你父皇前两日偶感了风寒,一直难以治愈,身体是越来越差了。往后的每一个冬天,对他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每每看到他难受,母后的心里总会惶恐不安。”
“母后多虑了,父皇是魏国的开国皇帝,一代圣贤明君,定能长命百岁的。”
熙宝轻笑,甚至有些自嘲,“孩子,跟母后还说什么客套话了,一个称职的太子,就该为国家早做打算。”
“我……”拓跋嗣被这么一说,反而有些惭愧,难以应答。
“正是因为是开国皇帝,所以才难以长生。他的手上沾了太多的鲜血……”熙宝张开了自己的手掌,当年浴血奋战的场景又映入眼帘,良久才叹息,“我也是。”
“母后……”
平心而论,拓跋嗣能感觉到眼前容颜倾城的传奇女子,绝非倾慕权欲的贪婪之辈;相反,她是忧国忧民的良贤之人,是精益之才的绝世人物。
魏王和他的皇后,到底是谁成就了谁,这说不清楚。
但唯一可以认定的是,慕容皇后绝对是值得敬重的皇后,她这一生或许对不起某些因她而死的人,但绝对对得起魏国,对得起所有活着的人。
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成为母后那样的人。拓跋嗣暗想着,不经意的叹了口气。
而这个细小的举动被熙宝收进眼底,她知道孩子们过得累,不免有些心疼,“算了,能有这样的结局,已经算是上天厚爱了。你也不用推迟了,回去就跟婉儿商量一下家宴的事。她很聪明,多找几个人指点一下,必然会置办妥当的。”
看着母后发丝里隐隐暗藏的几缕白发,拓跋嗣不再推迟,答应道,“是,嗣儿代太子妃谢过母后。”
“嗯,也该到你父皇吃药的时间了,我得去盯着他。”
说着,皇后便站起了身,除了朝政里的大事,这芝麻大的小事,她也要担心。如此事无巨细的管理着,能不操劳疲惫么?
拓跋嗣关切道,“这种事让侍女服侍就行了,母后还是多休息吧。”
熙宝固执的挥了挥手,笑着半是讽刺半是抱怨道,“你父皇人是老了,脾气反倒见长了,跟个孩子似的,非要我盯着。”
拓跋嗣突然莞尔。这世上能将开国皇帝当做孩子哄的,大概也只有皇后一人了。
熙宝皱了皱眉,护短一样的说道,“傻笑什么?是笑你父皇老了、痴呆了吗?”
拓跋嗣连连摇头,目光纯澈,“儿臣的笑并非嘲笑,而是羡慕父皇与母后多年来伉俪情深,历经多少风雨磨难,依旧恩爱如昔。”
如此听来,熙宝不由得也跟着笑起,在晓精的搀扶下向外走去,末了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再好的感情也是需要用心维持的,回去多关心关心婉儿。别得了新人的貌美如花,就忘了旧人的长情陪伴。”
拓跋嗣心中一动,对着熙宝的背影行了一礼,“母后的话,儿臣铭记在心。”
再抬首,皇后已经走到院外了。拓跋嗣又紧跟了出去,然后立在庭院里,目送着一代传奇女子,如寻常老妻般,急切的向自己的丈夫奔去。
都道帝王家室多无情,可凡事总有例外的……
从丹微宫出发,到议事殿、后花园、鸾凤殿、万合宫等等任何一个可以找到拓跋珪的地方。即便已经是异常熟悉、走过千万便的道路、长廊,熙宝如今走来,依旧怀着一颗期待相见的心。
长廊拐角处,一位绿衣长裙的侍女端着一碗汤水恰巧与熙宝相遇,随即行了一礼。
未靠近,就味到一股浓重的苦涩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