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内容开始-->这日,路南城等人一路就来到了淞江县,话说这淞江县向来是容易发洪水的地界,每年户部都要拨银子下来,这不今年年初的时候朝廷还拨了不少银子,如今进了这边自然是要好好的探查一下那防洪堤坝修建的如何。
几人穿过街道,很快就看到了那边正在堤坝上忙忙碌碌的青壮汉子们,那挥汗如雨的劳作着的场景,让昭华帝接连几日的不愉也去了一些。
今日天气尚好,没了缠绵的细雨,日头也不那么热烈,倒是个干活的好日子。
沈媛站在那来回张望着,很快就在那边发现了一些不太对劲的情况,连忙招呼路南城,“老爷,您看那边。”
路南城的视线随着青葱玉指的地方望去,原来除了一些个忙碌的青壮汉子,那边还有不少来回奔走的瘦弱的孩童,那年轻的脸庞不见笑容,费力的驮着沙袋,有些甚至是体力不支的倒地。
再细细看去,不仅是瘦弱的孩童,还有不少头发花白的老人家在那里忙忙碌碌的来回搬着东西。
按理来说,这巩固堤坝的工人是由老百姓自行报上名字自愿参与的,可这样看来这现场可是又不少人明明体力不支了还在费劲的来回搬运着、忙碌着,这种反常定然是存在着问题的,不过也不能就这样贸然的上前去问,身边那个御前护卫建议可以去茶馆坐坐那里人多口杂,会有不少的消息透出来的。
几人就进了就近的茶楼,也不要包间,就坐在那大堂里听着那些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谈着。
护卫则去了后外边人多一些的茶棚那边,他们这些个明面上的隐卫虽说是顶着御前护卫的名头,但也是有很多打探消息的经验的,此刻坐在那里,不过三言两语的就跟那些人打成了一片,沈媛也不甘落后,将碧衣派了去街角那边看看有什么消息。
“诶,大叔,我们是外地来的,这淞江县都有些什么好物事啊。”
“哎呀,外地的啊,小伙子那你可要好好尝一尝咱们这的长江三鲜呐!”坐在那喝着大碗茶乘凉的大爷很快的就搭起了话。
“哦?三鲜?那大爷您可得好好跟我说道说道。”
“哎呀,说起这三鲜呐,就是那个春潮迷雾出刀鱼、还有那个芦芽正短现出来的河豚、以及那个鲥鱼,这三种做成那个菜啊,那叫一个鲜,一个美啊!”说着话,一旁的还有人笑他说那鲥鱼和河豚哪是一般人吃的起的,他都没吃过,怎么在这里跟人瞎说。
老大爷不高兴的反驳,说自己年轻的事你们不知道的多了去了,护卫就这样和几人多来回聊了聊再不经意的将话题扯到那个这边的洪水天灾,几人聊得也是热火朝天的,气氛好的不得了。
那边,碧衣拐去了街角,借着问路同坐在那围成一圈纳鞋底的几个大娘聊了起来,先是问了问那最近的胭脂水粉的铺子,又被几人打趣说长得水灵,不知怎么就扯到了那家中爷们的劳作上面,借机就打听了不少消息。
不一会,这两人就赶着午膳前转回了茶楼,这下可就不能再坐在这大堂里头了,几人就换到了那边的一个酒楼,找了个雅间,又点了几个菜,这才听起大家打听到的情况来。
“听那边的大婶说,这淞江县修那个堤坝是要求每户至少要出一个劳动力的,她家里的汉子就被征了去,还有那些家中只有老弱的,就被逼着老人还有孩子去修补堤坝。”碧衣一板一眼的回禀着。
“难怪有那么些个老人家在那里明明都干不了活还在搬东西。”沈媛发出了深深的叹息。
“他们何止是要求必须每家出一个劳动力,当地的官府还克扣了要发给这些来应征做了劳力的百姓的钱。”那护卫接着碧衣的话往下说着。
“哦?克扣了多少?”路南城发问,虽然已经想到会有这么一出,但到底还是要问上一问的。
“据说当时那个官府发出的征人的榜上写的是每人每日有半两银子,可发到手里的时候还不到三百文。”
“这淞江县的官府还真是,做的出这种事来!那些百姓没有提出来闹一闹?”沈媛听了也有些愤慨,这明目张胆的克扣着百姓的辛苦钱,这会让她想到过劳染病致死的母亲。
“唉,夫人,这些当地的百姓都已经早就习惯了,这官府啊明里一套暗里一套的,当地的百姓说早年也不是没有人闹过,只是官府硬说那钱说的是给那些个干活能达到一定量的,说那些个老人和孩子都达不到干活的量,怎么可能给那么多的钱。”碧衣附和着。
“是啊,这些当地的官府真是过分,克扣百姓的钱,不过我还听那个大爷说,其实这堤坝年年修,年年补的最可怕的是没什么效果。”护卫继续说着。
“不见效果?户部可是每年都拨了银子下来的,何谓不见效果?”听到这,路南城的表情凝重了起来,直直的看向他。
“说是与当地的负责采办的商人相互勾结,采来修堤坝的那些个材料都达不到巩固堤坝的作用,官府和商人再中饱私囊,等洪水过了那随意材料弄好的堤坝自然是又坏了,就继续上报朝廷拨银子下来。”
路南城一听,将手中的茶盏狠狠的放在了桌案上,“好一个中饱私囊!看来这江南郡真是有不少的龌龊啊。”
沈媛听了,心中也是极为不舒服的,想这官府从中克扣一些也就罢了,若是用那些个不能抵挡洪水的材料来修补了这堤坝,到时候受苦的还不是这些个老百姓啊,一想到会有不少人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心里就止不住的苦笑。
“这才走了几个地方,不是官官相护,就是官商勾结,还有欺压百姓,我堂堂玄赤国怎么就出了这样一些个地方官,父母官,父母官说的是为民做主,他们倒好,就差生吃了这当地的百姓!”
昭华帝连连冷笑不止,吩咐继续按定好的路线前往苏州。
都说这苏州啊,是“回眸难忘锦绣园,浅笑又忆烟雨巷。”这动人的小桥流水人家,那掩不住柔婉的丝竹吴音,在耳畔轻轻吟哦,是说不尽的万千风情。
既然是入了这苏州的地界,自然是要一边暗访一边感受那小桥流水、丝竹吴音的,几番转下来发现,这苏州还是不错的,街头巷尾间依稀可见叫卖的货郎、跑闹着的孩童、或是闲晃着的老人家。
到了这里,几人也不那么急切了,仿佛身心都放松了许多,昭华帝头一次来到这姑苏,沈媛毕竟是曾在苏杭待过那么几年的,虽然日子过的不太好,但也还是可以充当一下向导的,二人就如同一对民间的寻常夫妇一般,在这边赏起景儿来。
既然是扮作了寻常的商人,也就同那些来江南进丝织品的商人住到了一起,这苏州的客栈都是以园子的形势或者普通的客栈住房来揽客的,于是,几人就这样住进了客商群聚的芭蕉园。
入园便是一副诗作,上书:雨惊诗梦来蕉叶,下书则是:风载书声出藕花。这般书生诗意的园子一向是受那些个商人欢喜的,只因这样仿佛就沾染上了些许书卷气息,这士农工商,可是规规矩矩层次分明的。
进去后,这一个大园子又分了四个小园,也不是没有些个有钱客商包下一个大园,但毕竟几人现在是以明察暗访为主,过多的张扬总是不太好的,于是就径直选了与人同用一个大园。
这芭蕉园里倒也是应景的种着些芭蕉,风格也是和这边的大多数的园子很是相似,只不过都看那古人游记,这苏州可是有着千般的不重样儿的园子的。
这大园里有着大的院落,可以供客商待客或者相互交往的厅房,还有供客商赏玩的一些个花草怪石,四个小园又是有着自己风格的院落、房间,不可不赞叹这姑苏真的是处处锦绣园。
昭华帝等人住进了这芭蕉园其中的蕉叶园,这园子分东、中、西、卧房四个部分,东部分布着松林草坪、竹屋曲水,中部主要是用来待客的,这一部分的景色也是极妙的,环水而建的亭堂,可谓是池广树茂,又多假山怪石,再看那西边,可是回廊起伏,那水波间的倒影绰绰,多湖石、多楼台,可供赏听丝竹吴语,卧房部分装饰的也是极为舒适的。
整个蕉叶园虽不大,但期中该有的绝不少,该精致的绝不粗糙,真是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呐,也不怪那些个富商会热衷于在这边租个园子住下了。
花了几天,那护卫明察暗访也没发现些什么,想来这苏州的县令倒是个不错的,治下没有那些个破事。
这日,沈媛同那几个小园子里的家眷在大院中共同赏玩那块怪石。
那风载园的夫人家里边老爷是个好奇山怪石的,所以对这些还颇有赏玩的方法,大家聚在一块,也算是相互之间可以互相的交流交流,赏玩几分。
几人穿过街道,很快就看到了那边正在堤坝上忙忙碌碌的青壮汉子们,那挥汗如雨的劳作着的场景,让昭华帝接连几日的不愉也去了一些。
今日天气尚好,没了缠绵的细雨,日头也不那么热烈,倒是个干活的好日子。
沈媛站在那来回张望着,很快就在那边发现了一些不太对劲的情况,连忙招呼路南城,“老爷,您看那边。”
路南城的视线随着青葱玉指的地方望去,原来除了一些个忙碌的青壮汉子,那边还有不少来回奔走的瘦弱的孩童,那年轻的脸庞不见笑容,费力的驮着沙袋,有些甚至是体力不支的倒地。
再细细看去,不仅是瘦弱的孩童,还有不少头发花白的老人家在那里忙忙碌碌的来回搬着东西。
按理来说,这巩固堤坝的工人是由老百姓自行报上名字自愿参与的,可这样看来这现场可是又不少人明明体力不支了还在费劲的来回搬运着、忙碌着,这种反常定然是存在着问题的,不过也不能就这样贸然的上前去问,身边那个御前护卫建议可以去茶馆坐坐那里人多口杂,会有不少的消息透出来的。
几人就进了就近的茶楼,也不要包间,就坐在那大堂里听着那些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谈着。
护卫则去了后外边人多一些的茶棚那边,他们这些个明面上的隐卫虽说是顶着御前护卫的名头,但也是有很多打探消息的经验的,此刻坐在那里,不过三言两语的就跟那些人打成了一片,沈媛也不甘落后,将碧衣派了去街角那边看看有什么消息。
“诶,大叔,我们是外地来的,这淞江县都有些什么好物事啊。”
“哎呀,外地的啊,小伙子那你可要好好尝一尝咱们这的长江三鲜呐!”坐在那喝着大碗茶乘凉的大爷很快的就搭起了话。
“哦?三鲜?那大爷您可得好好跟我说道说道。”
“哎呀,说起这三鲜呐,就是那个春潮迷雾出刀鱼、还有那个芦芽正短现出来的河豚、以及那个鲥鱼,这三种做成那个菜啊,那叫一个鲜,一个美啊!”说着话,一旁的还有人笑他说那鲥鱼和河豚哪是一般人吃的起的,他都没吃过,怎么在这里跟人瞎说。
老大爷不高兴的反驳,说自己年轻的事你们不知道的多了去了,护卫就这样和几人多来回聊了聊再不经意的将话题扯到那个这边的洪水天灾,几人聊得也是热火朝天的,气氛好的不得了。
那边,碧衣拐去了街角,借着问路同坐在那围成一圈纳鞋底的几个大娘聊了起来,先是问了问那最近的胭脂水粉的铺子,又被几人打趣说长得水灵,不知怎么就扯到了那家中爷们的劳作上面,借机就打听了不少消息。
不一会,这两人就赶着午膳前转回了茶楼,这下可就不能再坐在这大堂里头了,几人就换到了那边的一个酒楼,找了个雅间,又点了几个菜,这才听起大家打听到的情况来。
“听那边的大婶说,这淞江县修那个堤坝是要求每户至少要出一个劳动力的,她家里的汉子就被征了去,还有那些家中只有老弱的,就被逼着老人还有孩子去修补堤坝。”碧衣一板一眼的回禀着。
“难怪有那么些个老人家在那里明明都干不了活还在搬东西。”沈媛发出了深深的叹息。
“他们何止是要求必须每家出一个劳动力,当地的官府还克扣了要发给这些来应征做了劳力的百姓的钱。”那护卫接着碧衣的话往下说着。
“哦?克扣了多少?”路南城发问,虽然已经想到会有这么一出,但到底还是要问上一问的。
“据说当时那个官府发出的征人的榜上写的是每人每日有半两银子,可发到手里的时候还不到三百文。”
“这淞江县的官府还真是,做的出这种事来!那些百姓没有提出来闹一闹?”沈媛听了也有些愤慨,这明目张胆的克扣着百姓的辛苦钱,这会让她想到过劳染病致死的母亲。
“唉,夫人,这些当地的百姓都已经早就习惯了,这官府啊明里一套暗里一套的,当地的百姓说早年也不是没有人闹过,只是官府硬说那钱说的是给那些个干活能达到一定量的,说那些个老人和孩子都达不到干活的量,怎么可能给那么多的钱。”碧衣附和着。
“是啊,这些当地的官府真是过分,克扣百姓的钱,不过我还听那个大爷说,其实这堤坝年年修,年年补的最可怕的是没什么效果。”护卫继续说着。
“不见效果?户部可是每年都拨了银子下来的,何谓不见效果?”听到这,路南城的表情凝重了起来,直直的看向他。
“说是与当地的负责采办的商人相互勾结,采来修堤坝的那些个材料都达不到巩固堤坝的作用,官府和商人再中饱私囊,等洪水过了那随意材料弄好的堤坝自然是又坏了,就继续上报朝廷拨银子下来。”
路南城一听,将手中的茶盏狠狠的放在了桌案上,“好一个中饱私囊!看来这江南郡真是有不少的龌龊啊。”
沈媛听了,心中也是极为不舒服的,想这官府从中克扣一些也就罢了,若是用那些个不能抵挡洪水的材料来修补了这堤坝,到时候受苦的还不是这些个老百姓啊,一想到会有不少人因此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心里就止不住的苦笑。
“这才走了几个地方,不是官官相护,就是官商勾结,还有欺压百姓,我堂堂玄赤国怎么就出了这样一些个地方官,父母官,父母官说的是为民做主,他们倒好,就差生吃了这当地的百姓!”
昭华帝连连冷笑不止,吩咐继续按定好的路线前往苏州。
都说这苏州啊,是“回眸难忘锦绣园,浅笑又忆烟雨巷。”这动人的小桥流水人家,那掩不住柔婉的丝竹吴音,在耳畔轻轻吟哦,是说不尽的万千风情。
既然是入了这苏州的地界,自然是要一边暗访一边感受那小桥流水、丝竹吴音的,几番转下来发现,这苏州还是不错的,街头巷尾间依稀可见叫卖的货郎、跑闹着的孩童、或是闲晃着的老人家。
到了这里,几人也不那么急切了,仿佛身心都放松了许多,昭华帝头一次来到这姑苏,沈媛毕竟是曾在苏杭待过那么几年的,虽然日子过的不太好,但也还是可以充当一下向导的,二人就如同一对民间的寻常夫妇一般,在这边赏起景儿来。
既然是扮作了寻常的商人,也就同那些来江南进丝织品的商人住到了一起,这苏州的客栈都是以园子的形势或者普通的客栈住房来揽客的,于是,几人就这样住进了客商群聚的芭蕉园。
入园便是一副诗作,上书:雨惊诗梦来蕉叶,下书则是:风载书声出藕花。这般书生诗意的园子一向是受那些个商人欢喜的,只因这样仿佛就沾染上了些许书卷气息,这士农工商,可是规规矩矩层次分明的。
进去后,这一个大园子又分了四个小园,也不是没有些个有钱客商包下一个大园,但毕竟几人现在是以明察暗访为主,过多的张扬总是不太好的,于是就径直选了与人同用一个大园。
这芭蕉园里倒也是应景的种着些芭蕉,风格也是和这边的大多数的园子很是相似,只不过都看那古人游记,这苏州可是有着千般的不重样儿的园子的。
这大园里有着大的院落,可以供客商待客或者相互交往的厅房,还有供客商赏玩的一些个花草怪石,四个小园又是有着自己风格的院落、房间,不可不赞叹这姑苏真的是处处锦绣园。
昭华帝等人住进了这芭蕉园其中的蕉叶园,这园子分东、中、西、卧房四个部分,东部分布着松林草坪、竹屋曲水,中部主要是用来待客的,这一部分的景色也是极妙的,环水而建的亭堂,可谓是池广树茂,又多假山怪石,再看那西边,可是回廊起伏,那水波间的倒影绰绰,多湖石、多楼台,可供赏听丝竹吴语,卧房部分装饰的也是极为舒适的。
整个蕉叶园虽不大,但期中该有的绝不少,该精致的绝不粗糙,真是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呐,也不怪那些个富商会热衷于在这边租个园子住下了。
花了几天,那护卫明察暗访也没发现些什么,想来这苏州的县令倒是个不错的,治下没有那些个破事。
这日,沈媛同那几个小园子里的家眷在大院中共同赏玩那块怪石。
那风载园的夫人家里边老爷是个好奇山怪石的,所以对这些还颇有赏玩的方法,大家聚在一块,也算是相互之间可以互相的交流交流,赏玩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