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59节
任谁都能看出来,这样的水磨坑比家里的小石磨能一次处理更多的粮食,而且还完全不需要人力和牲畜来转动,只需要用水就行。
扶苏立刻出列:“父皇,儿臣以为应该广召工匠,命宫中尚方研制此物,然后推广至民间。”
之前看到水车的时候他就
想上疏,但是宫中尚方如今任务繁重,制纸、制农具,忙得不可开交,他就想要放一放,稍后再议。但现在看到水磨坊,扶苏以为这也同样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李斯却有着不同的意见:“现在的麦,产量远不如粟米,若是在民间推广此物,恐更多的人会种植麦,而放弃粟,影响到大秦的赋税和军粮。微臣以为此事可以稍后再议。”
扶苏摇头道:“相国此言差矣。民众并非愚笨之人,自然能清楚自家每年要交的税赋,再加以秦吏引导,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且水磨坊既然可以磨麦,自然也可以磨粟和菽等物,更何况水车对灌溉很有效果,儿臣还是觉得应该让宫中先行研制。
李斯语塞。
他和扶苏向来政见不是很合,刚刚也是习惯性的就想要出来反驳,却没想到对方这次在理。
他看了一眼扶苏,在心中叹气。
想让陛下改立太子,想来是不可能的。现今之计,唯有让自己适应扶苏。不过呢,也不能和扶苏走得太近,毕竟陛下还正逢壮年,想必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臣子和继承人走太近。
李斯在一瞬间心里转过了八百个心眼。
哎,想要永远位极人臣,可真是难呐。
赢政这次对扶苏颇为满意,言之有物,没有被资历更深的臣子牵着鼻子走,很好。
他允了扶苏的建议。
几期仙画下来,大秦境内的工匠竟然成为了最抢手的人才。
有工匠愁苦不堪,生怕自己是被抓了徭役。
但也有工匠抱着或许一朝发达的心思,迅速的当地吏目这里挂上了名。
【可以说,一座磨坊就是一座粮食加工厂。还有一个说法是水磨起源于唐朝,因为最早的文献记载就是唐朝的甘肃水磨。唐朝的时候磨坊已经被发展成为了一个生意,你们想想,长安城鼎盛时期人口上百万,每天需要消耗多少粮食?这个粮食加工的生意是稳赚不赔的,很多大户和权贵们都喜欢投资磨坊。还因为水源的问题经常和农民起冲突。】
【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不细说。我们继续回到麦子上来。正是因为有了水力磨坊的出现,麦子才一跃成为了最重要的主粮之一。“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的这首诗就可以说明在唐朝的时候,关中地区已经普遍种植小麦。但小麦取代粟,要到宋朝,
那时候小麦的产量已经上升到了一亩地150-200斤左右。】
长安城郊。
一群农民拿着锄头气势汹汹的来到一座占地极广的水磨坊面前。
“你们挖了渠把河里的水敌了道往这边走,那我们的田怎么办?”
“没水灌溉了今年要绝收了!”
一个管事模样的男人站了出来,厉声喝道:“在这儿闹什么闹,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
“我们管你这是什么地方,赶紧把你们挖的渠给填了!不然我们就去官府告你们。”
管事怒极反笑,双手环胸:去告吧,也不打听打听这座磨坊的主人是谁?那可是天子身边的红人,高力士高大人!你们快去告啊!
农人们不敢置信又沮丧之极的走了。
管事往地上啐了一口,不屑的道:一群刁民!
李世民脸色黑如锅底,手在案几上重重的拍了一下。
“这高力士是何许人物,居然如此嚣张!”
他一直都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今更明白了百姓能迸发的力量,在这些事上更是十分看重。此时若高力士就在他面前,一定会立刻将他下狱严惩!
“陛下,长安城郊这段时间的确是出现了不少的水磨坊。”魏征皱眉道,“不知这其中可有此等与百姓抢占水源的事情。”
农乃立国之本,岂能因为自己的私利而抢走百姓的灌溉水源?
“查!给朕速查!若有此事,绝不姑息!”
有的臣子目光闪烁,决定回家后赶紧提醒一下家人,若有这样的事情赶紧把水渠的道给改回去,可别撞在陛下的枪口上。
“陛下,臣以为水磨坊与民生关系重大,应该由工部在各州城池兴建官营厅,以免地方大户和豪强们坐地起价。房玄龄道,另,若有人想要兴建私人磨坊,需向当地的官府报备留档,不能想怎么建就怎么建。”
李世民颔首:“房卿家言之有理,就这么办!”
直接写在唐律中,这样即使后世有人动了小心思,也有律法作为最后的底线。
西汉。
桑弘羊却从这里面受到了启发。
现在他正愁着怎么为打匈奴而筹措军费。盐和铁这种高利润的行当他已经伸过手了,想要再找到一个稳赚不赔的行当太难了。
或许这水磨坊可以试一试。
陛下,微臣建议这水磨坊收归为朝廷经营,既可以遏制恶意的价格哄抬,也可以贴补国库!
其余刚动了心思的臣子和权贵们向他投去死亡的注视。
桑弘羊追然不动。
民间能开得起水磨坊的家庭肯定是地方豪强和大户,与他们争利他心安理得。
刘彻眼睛一亮,这可真是瞌睡就遇上了人送枕头,大手一挥:“准了,此事交给桑爱卿一并统管!”
由此,西汉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兴建水磨坊的风潮。
第43章 农业大学之旅(七)
【宋朝的这个亩产一直持续到了咱们建国时期,不仅没有增长,甚至还下降了,我看过一些资料,说那时候山东的小麦产量才41公斤,也就是100都不到!你们现在能想象,辛辛苦苦种一亩地,结果收成只有几十斤的样子么?你会觉得这简直就是个地狱笑话。】
【但在那个时候,就是切实发生的事情。】
“吃饭了!”
昏暗的室内,小小的桌子上摆着主人家今天的饭食,没有白米饭也没有什么下饭的菜,只有几个饼子。
男人吃了一口,艰难的吞下去,忍不住抱怨道:又是吃糠,哎。
老太太白他一眼:抱怨啥?咱们家有糠吃已经不错了,隔壁家都已经要去挖观音土吃了。
男人叹口气:“辛辛苦苦忙上一年,到头来连口饱饭都吃不上,你说这是图啥啊?”
观看天幕的古代农民们看着他们的吃食却发出了羡慕的声音,嘟嚷道:能有糠吃已经不错了,还挑。”
对他们来说只有不错的年景,才能吃上糖。
辛苦忙上一年,结果到头来吃不饱饭,这难道不是常态吗?
若是遇到什么天灾,饥荒来临的时候,地上的野草和树上的树皮都能被扒光。
至于观音土,也不是没有吃过。
观音士好啊,长得像面粉,闭上眼睛,可以假装自己是在吃面粉,可惜就是吃多了容易腹胀,吃这东西胀死的人也不在少数。
而此时,正在家中大宴宾客的权贵们,面前的案几上摆满了精致的面食和肉食,还有各式点心。
糠是什么?那不是喂牲口的饲料吗?居然也能吃?
从小锦衣玉食的小孩子带着天真不知世事的表情看着天幕,问大人:“他们吃麦子吃不饱的话,为什么不吃肉呢?我最喜欢吃肉粥了。”
【60年代的时候,咱们还有过一个现在听来很有趣但想一想又很心酸的事情。那就是由首都市政府牵头的“小麦大会战”!这次会战的战略目标是要将首都百万亩水浇地小麦的亩产提高到300斤!因为之前首都的地都是旱地,但那会的水利工程竣工后,引入了灌溉水源,于是旱地就变成了水浇地。那种地的方式也该变一变了。】
慷慨激昂的音乐响起来了。
大大的会堂里挂着各种标语。
“首都市种麦养猪会议!”
“百万亩小麦亩产300斤科技大攻关!”
出席的专家们和科研人员虽然穿着并不光鲜,是那个年代独有的藏蓝和灰,毫无色彩感。但是阳光照在他们脸上,饱满的情绪和坚定的决心却能通过天幕传递给所有的观众。
这个画面在各朝代的官僚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首都市政府,很好理解。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京兆尹衙门、长安府衙……
堂堂一个府衙不做别的事情,却牵头组织了一个什么养猪种麦大会!
简直是…简直是荒唐!
如此粗鄙之事,将他们这些士卿大夫的脸面置于何地?
真是……毫无体统!
而站得更高的帝王反倒情绪平和,能够看出来这里面传递出来的一些讯息。
李世民感慨: 将民生之事放在首要位置,这样的朝廷,难怪这路小柒的语气中传递出的往往是自豪之情。”
不知道他的大唐子民们在提起自己的国度时,是否也是如此自豪?
他原以为自己在历代皇帝里,算是勤政爱民的,但扪心自问,也做不到如此。
而赢政想到的却是另一层,他若有所思: 看来这种地一事,就像是其他事务一样,想要形成大规模的效应,也需要由朝廷出面才行。
这后世的朝廷,还真是什么都管,而且管得那么细。
他们哪来这么多的吏目?
难不成真如之前说的,人人都识字,人人都需要接受学校教育,所以才能发展到这一步吗?
【政府找了很多专家,划出了73块样板田,先在样板田里面按照科学的田间管理方式来种小麦,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浇水,浇几次都有严格的标准。因为当时的农民很抗拒新事物的,他们都觉得自己种了几十年地了,怎么可能不如你这些读书人呢?种地的事情书上怎么会教?而且,万一减产了怎么办?一开始完全不听指导。所以,样板田就变得很重要,只有样板田实现了增产,他们才能接受这种更加科学的种地方法。】
身穿藏蓝色棉袄的农民在浇完水之后,打开自
己随身携带的本子。
本子上写着《北京地区小麦生产技术管理历程表》。
他翻到最新的一页,在第一次浇水的表格里打了一个勾。
点亮了灯光的楼房里,桌上摆了好几道菜,这可是这个年代难能见到的景象,也只有今天才如此特殊。
你爸怎么还没回?今天可是除夕。
一家人等了许久后,依然不见男主人的身影。
“我去找找去。”年轻的男生出了门,熟门熟路的去了样板田,最后果然在田里面发现了自己父亲的身影。
“我刚带着学生给麦子浇完水。”戴着眼镜的男人呵呵笑道,一拍脑袋: “我还真忘了,今天是除夕夜啊。”
【这场大会战历时三年,三年后,首都百万亩小麦的亩产真的增加到了三百斤!】
扶苏立刻出列:“父皇,儿臣以为应该广召工匠,命宫中尚方研制此物,然后推广至民间。”
之前看到水车的时候他就
想上疏,但是宫中尚方如今任务繁重,制纸、制农具,忙得不可开交,他就想要放一放,稍后再议。但现在看到水磨坊,扶苏以为这也同样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李斯却有着不同的意见:“现在的麦,产量远不如粟米,若是在民间推广此物,恐更多的人会种植麦,而放弃粟,影响到大秦的赋税和军粮。微臣以为此事可以稍后再议。”
扶苏摇头道:“相国此言差矣。民众并非愚笨之人,自然能清楚自家每年要交的税赋,再加以秦吏引导,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且水磨坊既然可以磨麦,自然也可以磨粟和菽等物,更何况水车对灌溉很有效果,儿臣还是觉得应该让宫中先行研制。
李斯语塞。
他和扶苏向来政见不是很合,刚刚也是习惯性的就想要出来反驳,却没想到对方这次在理。
他看了一眼扶苏,在心中叹气。
想让陛下改立太子,想来是不可能的。现今之计,唯有让自己适应扶苏。不过呢,也不能和扶苏走得太近,毕竟陛下还正逢壮年,想必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臣子和继承人走太近。
李斯在一瞬间心里转过了八百个心眼。
哎,想要永远位极人臣,可真是难呐。
赢政这次对扶苏颇为满意,言之有物,没有被资历更深的臣子牵着鼻子走,很好。
他允了扶苏的建议。
几期仙画下来,大秦境内的工匠竟然成为了最抢手的人才。
有工匠愁苦不堪,生怕自己是被抓了徭役。
但也有工匠抱着或许一朝发达的心思,迅速的当地吏目这里挂上了名。
【可以说,一座磨坊就是一座粮食加工厂。还有一个说法是水磨起源于唐朝,因为最早的文献记载就是唐朝的甘肃水磨。唐朝的时候磨坊已经被发展成为了一个生意,你们想想,长安城鼎盛时期人口上百万,每天需要消耗多少粮食?这个粮食加工的生意是稳赚不赔的,很多大户和权贵们都喜欢投资磨坊。还因为水源的问题经常和农民起冲突。】
【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不细说。我们继续回到麦子上来。正是因为有了水力磨坊的出现,麦子才一跃成为了最重要的主粮之一。“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的这首诗就可以说明在唐朝的时候,关中地区已经普遍种植小麦。但小麦取代粟,要到宋朝,
那时候小麦的产量已经上升到了一亩地150-200斤左右。】
长安城郊。
一群农民拿着锄头气势汹汹的来到一座占地极广的水磨坊面前。
“你们挖了渠把河里的水敌了道往这边走,那我们的田怎么办?”
“没水灌溉了今年要绝收了!”
一个管事模样的男人站了出来,厉声喝道:“在这儿闹什么闹,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
“我们管你这是什么地方,赶紧把你们挖的渠给填了!不然我们就去官府告你们。”
管事怒极反笑,双手环胸:去告吧,也不打听打听这座磨坊的主人是谁?那可是天子身边的红人,高力士高大人!你们快去告啊!
农人们不敢置信又沮丧之极的走了。
管事往地上啐了一口,不屑的道:一群刁民!
李世民脸色黑如锅底,手在案几上重重的拍了一下。
“这高力士是何许人物,居然如此嚣张!”
他一直都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今更明白了百姓能迸发的力量,在这些事上更是十分看重。此时若高力士就在他面前,一定会立刻将他下狱严惩!
“陛下,长安城郊这段时间的确是出现了不少的水磨坊。”魏征皱眉道,“不知这其中可有此等与百姓抢占水源的事情。”
农乃立国之本,岂能因为自己的私利而抢走百姓的灌溉水源?
“查!给朕速查!若有此事,绝不姑息!”
有的臣子目光闪烁,决定回家后赶紧提醒一下家人,若有这样的事情赶紧把水渠的道给改回去,可别撞在陛下的枪口上。
“陛下,臣以为水磨坊与民生关系重大,应该由工部在各州城池兴建官营厅,以免地方大户和豪强们坐地起价。房玄龄道,另,若有人想要兴建私人磨坊,需向当地的官府报备留档,不能想怎么建就怎么建。”
李世民颔首:“房卿家言之有理,就这么办!”
直接写在唐律中,这样即使后世有人动了小心思,也有律法作为最后的底线。
西汉。
桑弘羊却从这里面受到了启发。
现在他正愁着怎么为打匈奴而筹措军费。盐和铁这种高利润的行当他已经伸过手了,想要再找到一个稳赚不赔的行当太难了。
或许这水磨坊可以试一试。
陛下,微臣建议这水磨坊收归为朝廷经营,既可以遏制恶意的价格哄抬,也可以贴补国库!
其余刚动了心思的臣子和权贵们向他投去死亡的注视。
桑弘羊追然不动。
民间能开得起水磨坊的家庭肯定是地方豪强和大户,与他们争利他心安理得。
刘彻眼睛一亮,这可真是瞌睡就遇上了人送枕头,大手一挥:“准了,此事交给桑爱卿一并统管!”
由此,西汉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兴建水磨坊的风潮。
第43章 农业大学之旅(七)
【宋朝的这个亩产一直持续到了咱们建国时期,不仅没有增长,甚至还下降了,我看过一些资料,说那时候山东的小麦产量才41公斤,也就是100都不到!你们现在能想象,辛辛苦苦种一亩地,结果收成只有几十斤的样子么?你会觉得这简直就是个地狱笑话。】
【但在那个时候,就是切实发生的事情。】
“吃饭了!”
昏暗的室内,小小的桌子上摆着主人家今天的饭食,没有白米饭也没有什么下饭的菜,只有几个饼子。
男人吃了一口,艰难的吞下去,忍不住抱怨道:又是吃糠,哎。
老太太白他一眼:抱怨啥?咱们家有糠吃已经不错了,隔壁家都已经要去挖观音土吃了。
男人叹口气:“辛辛苦苦忙上一年,到头来连口饱饭都吃不上,你说这是图啥啊?”
观看天幕的古代农民们看着他们的吃食却发出了羡慕的声音,嘟嚷道:能有糠吃已经不错了,还挑。”
对他们来说只有不错的年景,才能吃上糖。
辛苦忙上一年,结果到头来吃不饱饭,这难道不是常态吗?
若是遇到什么天灾,饥荒来临的时候,地上的野草和树上的树皮都能被扒光。
至于观音土,也不是没有吃过。
观音士好啊,长得像面粉,闭上眼睛,可以假装自己是在吃面粉,可惜就是吃多了容易腹胀,吃这东西胀死的人也不在少数。
而此时,正在家中大宴宾客的权贵们,面前的案几上摆满了精致的面食和肉食,还有各式点心。
糠是什么?那不是喂牲口的饲料吗?居然也能吃?
从小锦衣玉食的小孩子带着天真不知世事的表情看着天幕,问大人:“他们吃麦子吃不饱的话,为什么不吃肉呢?我最喜欢吃肉粥了。”
【60年代的时候,咱们还有过一个现在听来很有趣但想一想又很心酸的事情。那就是由首都市政府牵头的“小麦大会战”!这次会战的战略目标是要将首都百万亩水浇地小麦的亩产提高到300斤!因为之前首都的地都是旱地,但那会的水利工程竣工后,引入了灌溉水源,于是旱地就变成了水浇地。那种地的方式也该变一变了。】
慷慨激昂的音乐响起来了。
大大的会堂里挂着各种标语。
“首都市种麦养猪会议!”
“百万亩小麦亩产300斤科技大攻关!”
出席的专家们和科研人员虽然穿着并不光鲜,是那个年代独有的藏蓝和灰,毫无色彩感。但是阳光照在他们脸上,饱满的情绪和坚定的决心却能通过天幕传递给所有的观众。
这个画面在各朝代的官僚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首都市政府,很好理解。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京兆尹衙门、长安府衙……
堂堂一个府衙不做别的事情,却牵头组织了一个什么养猪种麦大会!
简直是…简直是荒唐!
如此粗鄙之事,将他们这些士卿大夫的脸面置于何地?
真是……毫无体统!
而站得更高的帝王反倒情绪平和,能够看出来这里面传递出来的一些讯息。
李世民感慨: 将民生之事放在首要位置,这样的朝廷,难怪这路小柒的语气中传递出的往往是自豪之情。”
不知道他的大唐子民们在提起自己的国度时,是否也是如此自豪?
他原以为自己在历代皇帝里,算是勤政爱民的,但扪心自问,也做不到如此。
而赢政想到的却是另一层,他若有所思: 看来这种地一事,就像是其他事务一样,想要形成大规模的效应,也需要由朝廷出面才行。
这后世的朝廷,还真是什么都管,而且管得那么细。
他们哪来这么多的吏目?
难不成真如之前说的,人人都识字,人人都需要接受学校教育,所以才能发展到这一步吗?
【政府找了很多专家,划出了73块样板田,先在样板田里面按照科学的田间管理方式来种小麦,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浇水,浇几次都有严格的标准。因为当时的农民很抗拒新事物的,他们都觉得自己种了几十年地了,怎么可能不如你这些读书人呢?种地的事情书上怎么会教?而且,万一减产了怎么办?一开始完全不听指导。所以,样板田就变得很重要,只有样板田实现了增产,他们才能接受这种更加科学的种地方法。】
身穿藏蓝色棉袄的农民在浇完水之后,打开自
己随身携带的本子。
本子上写着《北京地区小麦生产技术管理历程表》。
他翻到最新的一页,在第一次浇水的表格里打了一个勾。
点亮了灯光的楼房里,桌上摆了好几道菜,这可是这个年代难能见到的景象,也只有今天才如此特殊。
你爸怎么还没回?今天可是除夕。
一家人等了许久后,依然不见男主人的身影。
“我去找找去。”年轻的男生出了门,熟门熟路的去了样板田,最后果然在田里面发现了自己父亲的身影。
“我刚带着学生给麦子浇完水。”戴着眼镜的男人呵呵笑道,一拍脑袋: “我还真忘了,今天是除夕夜啊。”
【这场大会战历时三年,三年后,首都百万亩小麦的亩产真的增加到了三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