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房里放着巨大的浴桶,热水已经满上了,水雾缭绕热气弥漫。
    过了一会儿,等到苏之婉躺在了浴桶里的时候,李承泽才慢吞吞地走进来。
    “你过来干什么?”苏之婉笑道,“听说你多了一个弟弟?”
    宁婉仪诞下的是男胎。
    “不过在娘胎里就死掉了。”李承泽耸耸肩,毫不在意地说,显然他的消息也不慢。
    他从来不在意他有多少个“弟弟”、“妹妹”。
    只要没有一个是从阿婉肚子里出来的就好。
    只要阿婉玩的开心就好。
    苏之婉扬起手,从花瓣里露出白皙精致的手腕,丝毫不顾李承泽瞬间火热的眼神,难得有这个心情玩起了水,“这几天明景帝可能又要跟你开一场父子情深了。他今天可是又想起了你的生母,我的姐姐了!”
    李承泽虽然严格来说并不是明孝元皇后的孩子,不过明孝元皇后留下来的势力,却是他继承的,再怎么说,也是有几分情谊在的。
    想起刚开始明景帝对他的嘘寒问暖,忍不住撇撇嘴道,“他现在可没空理我这个苏家皇子。”
    苏之婉挑眉,笑道,“你又鼓捣苏家干什么事儿了?”
    “我让苏家鼓动王家去联名上书弄出了个科举制雏形。”李承泽笑道。
    这个朝代如同没有火药一般,也没有科举制,还处于类似于九品中正制的年代。
    所有官职基本上由世家大族垄断。
    一个王朝除了领头羊的皇帝,还由各个大小官员组成,而就目前来说,官员与世家大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是一个皇帝绝对忍不了的。
    但是一时半会儿又没有什么可行的办法打破这种局面,让明景帝头疼不已。
    这时,王家的谏言,让明景帝眼前一亮。
    “你就这么给王家挖了个坑?”苏之婉丝毫没有同情心地说。
    “王家也算是清流,这种扬名天下的机会,能把苏家踩在脚底的机会怎么可能不答应?”李承泽笑道,“过几天,伴随着王家的扬名天下,苏家不得不蛰伏起来了。”
    “哦?”
    这些朝堂上的事,苏之婉一向是不怎么管的,都交给了李承泽,只是偶尔知道个消息而已。
    “到时候,那些世家大族会哭着求着苏家出面的……”
    ☆、第38章 撕逼大战
    科举制固然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制度。
    然而,纵观历史,所有的改革在实行初期,都是极为艰难的,比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等等等。
    科举制给天下莘莘学子带来了福音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出现也彻底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朝堂上官员的垄断,也一定程度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把天底下所有的考生聚集在一起只为了争朝堂上仅有的几个官职,自然要分出个子丑寅卯出来。
    状元、榜眼、探花,这前三名都是皇帝在一干已经由官员挑选好的文章里选出来的,是绝对有真材实料的能人。
    皇帝又不是傻,尽管世家想给自家子弟开开绿灯,然而也顶多能给个机会而已,真正的决策权在龙椅上坐着的皇帝手里。
    他说什么便是什么。
    谁家氏族没有几个需要受家族福荫的子弟?
    一个科举考试,便把这条路子给堵死了。
    一时之间王家便成了世家大族的眼中钉、肉中刺。
    王家并不是没有想到上了这个折子的后果。
    这个谏言明景帝是一定会采纳的,也会把这事儿交给王家负责。
    采纳之后,就得王家来收拾烂摊子。
    王家已经预料到成为世家大族眼中钉的局面,但是,这年头,只要皇帝一意孤行,即使是世家也不可能阻止。
    就像是商鞅变法,秦孝公在位时不顾艰难险阻坚持变法,尽管那些氏族恨不得把商鞅给千刀万剐,五马分尸,但那也是在秦孝公死后,新君继位的时候,干的事了。
    明景帝看着也不过三四十岁,自然有这个时间等科举制改革尘埃落定,作为改革的领头羊,王家自然也就安全了。
    还是那句话,作为清流,他们看中的是名声。
    一旦科举制是王家提出的这一消息传出去之后,天下读书人莫不感谢王家给他们这条出路,到时候,等朝堂上新鲜血液一换,恐怕大小官员都得卖王家一个面子。
    这一来二去,王家只要挺过这段时间,便是一飞冲天的时候了。
    到时候别说什么苏家了,便是记入史册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如今当官的,谁不求个名垂青史呢?
    王家看中的是这无形的利益。
    刚开始李承泽要苏家把科举制透露给王家,让王家出面去上达天听的时候,苏家是百分百不愿意的。
    甚至苏老爷子,直接拍拍胸脯,说是,在科举制没有成效之前,一切攻讦苏家都可以撑下去。
    由此可见,科举制对清流文人的诱惑力是有多大。
    然而,李承泽仅用一句话便说服了苏老爷子,让老爷子成功地改了口。
    那日,等李承泽和苏老爷子先后出了书房,已是黄昏,宫门已经快落匙了,太阳的微光撒在他俩身上,像两只老谋深算的狐狸。
    自古以来前朝与后宫都是连在一起的,随着朝堂上的风云变幻,后宫自然不可能风平浪静。
    自从宁婉仪诞下死胎之后,明景帝直觉是后宫阴私,并且当即怒摔茶杯,说是要追查到底。
    然而,明景帝这次严肃的追查态度并没有什么用。
    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世家大族连在一起的影响力。
    令他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第一次觉得,自己自以为坐得很稳的龙椅,其实并没有那么稳固。
    若是有心,便可以一举地把他推入悬崖,万劫不复。
    明景帝的后宫大多都是世家女子选秀入宫,三年一选,就为了充持后宫,绵延子嗣。
    而后宫女子大多也知道,睡在枕边的男人是靠不住的,能作为后盾的也只有自己的娘家。
    只有自己的娘家好了,她们在后宫才有说话的余地。
    皇后和宁婉仪斗法,其实就是变相的和太后斗法,这些手段,其实有些脑子的后宫妃嫔都看得清清楚楚。
    能在后宫混的女人自然都不是什么真正的蠢货,所以,之前的这些算计,没有把火烧到她们身上,她们就只当没看见。
    然而,现在却不一样了。
    当所有世家都不约而同地吩咐宫里的女儿/妹妹/姐姐/侄女/表妹/表姐,向太后开‖炮的时候。
    太后才知道,自己的娘家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得罪了多大的势力。
    明景帝吩咐查的“死胎”,无论如何也只能查出是宁婉仪自己肚子不争气,胎位不正,导致胎儿在肚子里憋太久,没气儿了,怨不得旁人!
    呵呵,好一句怨不得旁人!
    明景帝看着手里查出来的东西,忍不住冷笑出声,一口气咽不下去,把肺咳得空响。
    一把把御案上的笔墨纸砚扫在了地上,发出乒乒乓乓的响声,在寂静的书房里,显得特别的刺耳。
    “咳咳咳,当朕这个皇帝是死的吗?”
    黄顺恭着腰,站在一旁,冷汗止不住地往外冒,就怕这天子之怒烧到他身上。
    这时只听见明景帝道,“来人!传朕口谕——宁婉仪恭顺贤德,丕昭淑惠,敬慎持躬,仰承皇太后慈谕,特晋封为宁婕妤!”
    裴云若,算是如今后宫最传奇的人物了。
    以小家族之女的身份,进宫仅一年左右的时间便从正七品常在晋封为从三品婕妤。
    从一开始抱着端柔贵妃的大腿,到突然反水搭上了贤妃,然后在太后寿宴的时候凭借一曲佛音,搭上了长居慈宁宫礼佛的太后的大船,还没等宫妃们对她动手,就听见裴云若怀孕的消息。
    而太后也因为裴云若肚子里的孩子,正式和皇后划分界限!
    以一己之力夺得皇上的宠爱,分化了曾经牢不可破的皇后和太后的同盟,把整个后宫高位妃嫔玩弄于股掌之间。
    更可怕的是,不知道为何,仅仅一个形似明孝元皇后的女人,竟然比明孝元皇后的嫡亲妹妹还要得宠。
    不得不令人赞叹这位新出炉的宁婕妤的本事了!
    宫妃们歆羡的宁婕妤,如今心里并不好受,尽管有位份的补偿,她也是怨的。
    她知道,皇帝是不能给她讨个说法了。
    皇帝妥协了。
    其实,明景帝和裴云若,谁都知道这事儿是谁搞的鬼!
    无非就是视她为死敌的皇后娘娘!
    也许中间会有宫妃推动,但是罪魁祸首绝对是承乾宫的皇后!
    然而,皇后选的时机太巧了,或者说,皇后的运气太好了。
    刚好遇上王家惹了众怒,全后宫的妃嫔都听从家族的命令削弱太后的势力的时候。
    一旦与全后宫的女人作对,这罪魁祸首怎么可能查得出来?
    没有证据,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明目张胆地给皇后安上谋害皇嗣的罪名。
    尽管,她们谁都知道是皇后动的手。然而,放眼后宫,也仅仅只有皇后能暂时压太后一筹,所以她们不得不帮皇后。
    再说,宫妃也不是傻的。
    明景帝在所有宫妃的压力下,不得不放弃追究皇后的罪责,然而,心里绝对是憋着股气儿的。
    作为一个帝王,只有他给别人气受的,绝对没有别人给他气受的。
    尽管,如今的局面是后宫世家女联手造成的。但是,有句话说的好,“法不责众”,明景帝也不可能把气撒在所有人的身上。
    这事儿的罪魁祸首,说到底还是皇后弄出来的。

章节目录

我就静静地看你装哔(穿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亓官1997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亓官1997并收藏我就静静地看你装哔(穿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