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就在辽国最后的反扑的时候,太子殿下在前线殊死搏斗,他却不知道他的太子位置差点就保不住了。
    原本一个皇太子终年不在皇城,就已经储位不稳了,偏偏还有各方势力在明争暗斗。
    大皇子,三皇子的争宠,着实给苏家不小的压力,就怕一个不小心,苏家眼巴巴地看着的百年荣光就这么化为水中月、镜中花,就这么烟消云散了。
    想到这,苏之婉悄然一笑,要是苏家知道,原本就应该到手的百年荣光,竟然被自己所寄以希望的太子殿下给破坏了,不知该是何等表情。
    她之前就想着携幼子垂帘听政,扶持苏家,却生生地被李承泽拖了这么多年。
    该是时候执行当年就制定好的计划了。
    当年,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让她停下了脚步,她现在也要重新开始了。
    等了他六年,也足够了。
    明景帝因为偶感风寒,差点就这么生生地去了。
    各方势力都做好了扶持自己所支持的皇子上位的时候,明景帝却硬生生地奇迹般地挺了过来。
    一醒来,明景帝的第一道圣旨对准的便是蹦哒地最欢的大皇子一党。
    一干官员,革职的革职,外放的外放,甚至连大皇子自己都领了一道禁足的口谕,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呆在皇城的府邸。
    也幸好明景帝早就料到大皇子不甘心,并没有放他去封地,留在皇城,至少还能掌握在手里。
    说实话,明景帝能为李承泽做到这个地步,实在是让苏之婉感到诧异。
    不过她仔细一想,这也算是人之常情。
    明景帝也算是走过几遭黄泉路的人了,也明白自己的大限将至,也许没多少时日了。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明知道自己快逝世了,明景帝也想最后做些什么。
    为自己喜欢而且看中的继承人、为这个他治理了半辈子的大明江山做点事,恐怕也算是他作为皇帝最后能做的了。
    于情于理,只要苏之婉没有真正冒犯他,他这个弥留之人,是不会计较那么多的。
    随着他俩越走越远,依稀之间,苏之婉还能听到,一两个“元大将军”的一眼。
    转念一想,便明白明景帝来找良贵妃是个什么意思了。
    也许连明景帝自己都不知道,不知不觉,他的所有残存势力,都被苏之婉给接手了。
    有黄顺这个明景帝的贴身奴才在,什么事,都好办得多。
    明景帝来找良贵妃无非是想给凯旋而归的元大将军一个面子,也给良贵妃一个面子。
    能亲自出城,迎接军中将士的妃嫔可不多,整个大明朝也没几个。
    这是荣耀,也是催命符。
    明景帝是个多疑的皇帝。
    这一点,苏之婉早在八百年前,就明白得清清楚楚,所以不会去争这个在朝臣面前露脸的机会。
    虽然很难得,现下却不能引起明景帝的怀疑。
    她苏之婉在明景帝眼里,可以是一个对他没有情意的宫妃,却不能是一个有野心的妃子!
    至于,良贵妃……
    这可是明景帝要着手收拾元家的信号……
    就如同当年一般,这一次,可没有什么贤妃来给她出主意了,给她提醒了。
    就看她自己长不长记性了。
    不过,看她如今这个眼高于顶的样子,恐怕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只是可惜了这么个美人。
    时辰差不多了,这些个宫妃也见着了心心念念想要见的人,看着主位上皇贵妃略微疲倦的神色,一个个都识趣地请了辞。
    不过,这其中,却不包括贤妃。
    倒不是贤妃没有眼色,是苏之婉让她留下来的。
    大殿里的妃嫔都走干净了,可是空气里还留着香风,浓烈而刺鼻,让苏之婉忍不住皱了皱好看的秀眉。
    一旁的侍书,见状,立刻悄然遣了人点上清新淡雅熏香。
    她一向是这样妥帖。
    半晌也不见皇贵妃说话,贤妃忍不住抬起了头。
    恰好,苏之婉看了过来,眼睛看着她道,“杨家姑娘,如今怎么样了?”
    杨家姑娘,说的是杨绮玉。
    自从杨绮玉有这个从军的心之后,苏之婉便开始准备了。
    这样的一名有潜力的大将,她自然不忍心让她就这么在后宅度过一辈子。
    大明本就是比较开放的时代。
    明景帝就这么恰巧看见了正在舞刀弄枪的杨绮玉。
    十几岁的小姑娘,却能舞得动成年人都有些吃力的铁枪,实在是让明景帝刮目相看。
    那时,辽国正和大明水火不容,谁也不知道这场战争会打到什么时候,明景帝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对杨绮玉如此天资,自然不肯放过。
    再由苏之婉巧言几句,明景帝便默许了杨绮玉从军的想法。
    这是不合规矩的。
    自古以来军营都是女子免进的,甚至还有的军营,直接大喇喇地在门口竖着牌子,点明了这个历来的潜规则。
    可是,那时候时局紧张,辽国来势汹汹,其他诸小国蠢蠢欲动,明景帝当然不肯放过此等将才之资。
    即使是女子又如何?
    比起这大明江山的安稳来说,不足为虑。
    “回娘娘的话,杨姑娘一切安好。”五皇子是苏之婉送给她的,贤妃无形之中对苏之婉便更加恭敬了。
    杨绮玉被苏之婉直接放到了周家的军队里,这个后宫没有谁比贤妃更清楚杨绮玉的近况了。
    “她学得怎么样?”苏之婉问。
    “杨姑娘天分极高,连臣妾的哥哥都说她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贤妃道。
    苏之婉笑了笑,“那就好,给绮玉带话去,也许过不了多久就是她该出手的时候了。”
    贤妃一震,垂下双眸,敛去眼底的诧异。
    杨绮玉从军,她出手……
    就说明,大明才灭了辽国和周边小国,便要再起波澜了……
    ☆、第67章 一石二鸟
    次日,良贵妃扬着高傲而得意的笑容和明景帝并肩,一起站在城门口,等待着大军的到来。
    男子身着玄色金丝广袖龙袍,头戴金色正冠,眉目略显老态,气质却又足够英武,女子身着鸾凤银红祥纹凤袍,梳着双凤垂首髻,宫花点缀,金钗为饰,华贵异常。
    男女并立,宛如璧人。
    身后是两条宛如长蛇排列的的侍从,弯腰垂首,恭敬异常。
    然而,他们等到的却不是大军的凯旋,而是惊天噩耗!
    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的惊天噩耗!
    “听说,良贵妃娘娘,当时就晕了过去,就连皇上身子也微微颤抖,站立不稳呢!”侍书一边用她那柔软白皙的双手力道适中地给斜倚靠在贵妃榻上的端柔皇贵妃揉肩,一边轻声道。
    三月里,午膳过后,正是春困的时候,暖阳悠悠地洒在她的脸上,让她本就困乏的神智,越发不清明了。
    半晌,才听苏之婉轻柔缓慢地说,一如多年之前从未变过的悠然,“元大将军逝世,也难怪良贵妃会受不住打击。这太阳才出来没一会儿,恐怕又要打雷闪电了……”
    言语中丝毫不提明景帝,却说了几句不相干的话。
    侍书虽然不明白朝堂上的事,然而,如同黄顺耳濡目染一般,侍书再怎么愚笨也知道几分随着元大将军和太子的捷报传到了皇城,这原本略有阴霾的皇城虽然眼看着喜笑颜开喜庆万分,然而,无形中这时局却更加紧张了几分。
    她不明白为什么,却不妨碍她更加谨言慎行。
    苏之婉转头抬眼,看着侍书略有些忧色的神情,笑着拍了拍她的手,道“你暗中让那些人准备好吧。”
    侍书手底下掌握的是苏之婉暗地里的一部分势力,准确的说,是在明孝元皇后留下来的人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部分势力。
    “奴婢遵命。”
    苏之婉站起身,淡色的罗纱包裹着曼妙的身体,也不着鞋袜,小巧白嫩的玉足踏在光滑的地板上,双眸透过轩窗,望着远处那片蓝色的四方天,清清淡淡的眉眼柔和得不可思议。
    “过不了多久,本宫就用不着看着这四四方方的天了。六年了,本宫等得够久了。”
    元大将军在回皇城的路上,在数万大军的保护下,竟在一夜之间,被人取了项上人头,直接挂在军旗之上,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人发现任何异常,等到早起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将军已经被歹人杀害,以如此屈辱的死法,在众多士兵的面前,死不瞑目。
    明景帝得到暗卫送来的前因后果之后,看着这一字一句白字黑字,背后竟止不住地冒起了冷汗,能在数万大军的包围下,没有被任何人发现的情况下取地将领的项上人头,这是何等可怕的能力,难保这幕后凶手会不会直接进宫拿了自己的性命!
    皇帝都是惜命的!
    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是一回事,惶恐自己会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杀害又是另一回事!
    “可有调查到幕后凶手?”明景帝直直地盯着跪在地上垂首不语的暗卫问。
    暗卫心里发虚,却又不得不回答,“臣等无能!甘愿受罚!”
    “啪——”的一声,明景帝直接把眼前的折子砸到了他的头上,只听他气急败坏地说,“无能!无能!你们什么时候有能过!”
    走到他跟前,明景帝直接踹了他一脚,直把他踹趴下,指着他鼻子道,“让查个后宫阴私,找不到眉目,让查个幕后凶手也没有半点头绪!朕要你们有何用?”
    往事一桩桩,明景帝都记得清清楚楚,只是有些事猜到了幕后主使而不愿意说清楚道明白罢了。
    然而,这件事可不一样,关乎项上人头的大事,关系到大明江山的大事,明景帝怎么可能不急切愤怒!
    元大将军和太子用了六年时间,将周围除了羌吴的诸小国打服帖了,打听话了,然而不代表没有了威胁,若是元大将军再过个两三年,震慑一番肖小,无论如何,这些小国也翻不起浪花来了。
    然而,就在这刚胜利的节骨眼,元大将军被直接取了项上人头,大明没了此等武将,还怎么安国定邦!
    虽然有太子在,然而,太子年纪尚幼,连弱冠之龄也未到,实在不足震慑诸国!
    明景帝怕的其实不是他的性命,身处宫廷,再怎么着守卫也不会差,他担心的是这个凶手杀了元大将军的用意!

章节目录

我就静静地看你装哔(穿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亓官1997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亓官1997并收藏我就静静地看你装哔(穿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