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来函,武举定于明年二月二十开考,我们得抓紧时间了。”宋力刚对卫闯说道。
    卫闯在心中估了一下:“的确有点赶,末将会严加督促将士训练的。”
    “嗯,这事交给你,我放心。”宋力刚点了点头,又问,“第二轮比试的结果出来了吗?”
    卫闯赶紧回道:“出来了,具体名单末将稍后呈上。”
    “既然出来了,那我就致函给怀州、程州的守备将军,我们四州定个日子,四军之间比试一番,定下京试的人选。”宋力刚抬手朝卫闯招了招,“靠近一点。”
    卫闯立即紧上几步,这是要说紧要事了。
    “这一次的武举不同往年,皇上想在这一次的武举上为七皇子挑选开府的家将亲卫,所以让应考的将士们务必用心,抓住机遇。”宋力刚点出今次武举的内情。
    卫闯心中一惊:“七皇子?皇上钦点?”
    宋力刚微微点头:“是,七皇子今年十二了,要开始准备开府的事了,皇上宠爱七皇子,要亲自为七皇子挑选家将,若是能在武举中拔得头筹,必能在皇上心中留个好印象。”
    卫闯由惊转喜:“这倒是个天大的好事,只要能留个好印象,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能出头了,嘿嘿,这时候我倒希望越国能不安份一些。”越国不安份了,边境就不太平了,就需要重兵把守了,这时候就是武将冒头的好时候,进了皇子府并不是一辈子就是皇子的家将了,皇上若是要用兵,启用家将为国征战,也不是稀罕事,重要的是让皇上记得你,有了好印象才有好机遇。
    宋力刚大力拍了拍卫闯的肩膀,他就喜欢卫闯凡事都往好处想的性子。
    “好,下去好好督促他们,这一次,我们一定要出几个好苗子。”
    文臣要抱团,武将也一样要抱团,只有同一阵营的人多了,这个阵营才会稳固,才不会一冲即散。
    向封军和廊军都透露了今次武举的内情后,宋力刚在休沐日回了府,这几日他一直在考虑,该不该让宋勇毅随队上京,出去见识一番。
    武举是军中盛事,若是能出去见识一番,便能了解到很多军中内情,知晓军中派系,更能见识到众多猛将智将,错过的话,实在是可惜,但他又担心宋勇毅心高气傲,自恃读书人的身份,不屑与低等级的武将结交,若是一言不合,与人结怨,反倒是麻烦。
    宋力刚把心中的烦恼同张氏说,张氏却有不同看法。
    “你说阿毅心高气傲,怕他与人结怨,可我觉得阿毅有心高气傲的底气,他毕竟正正经经的读过书,他的学问已到小初,只差一步就到通识了,确确实实是个读书人,读书人清贵,若是遇事,由他出面,反倒是比你帐下的那些将领们出面,容易通融的多。”
    读书人做学问的进程分为五步,一是蒙学,二是小初,三是通识,四是学富,五是学达,因着几十年的战乱,书籍大量遗失,学问传承四散零落,走到后两步的读书人已是极少,前三步已经可以基本评定是否为读书人了。
    蒙学不说,只是幼童开蒙而已,小初则是真正走上学问之路,当今夏国,只有族学和附学,才能教授小初,而通识则要大族族学,以及百年书院,方能教授,若是能走到学富,那非得是大族子弟,还得是天资聪颖之辈,得全族倾力栽培,方能学成,学达则几乎不用想了,有些书和传承,是大族珍藏,非本族子弟不得学习,旁人再如何向学,也不能如愿。
    宋勇毅上得是宋家族学,兼有外祖的书信教导,小初的学问是足有的,只是他到底未能考上鹤阳书院,未曾踏上通识之路,只能说是一般的读书人。
    “怎么说?”宋力刚不明白。
    “阿毅学到了小初,虽然只能说是一般的读书人,学问未精,但再一般的读书人,那也是读书人啊,读书人可以直斥吏弊,你们这些武人,”张氏撇了宋力刚一眼,“你们敢么?”
    从晋朝起,历代皇帝和朝廷对待读书人都十分优厚,读书人看到什么不满了,不管是民情还是地方政令,都可以当面斥言,甚至发文谴讨,若是走上通识之路的读书人,也就是大族族学和百年书院的学子,甚至可以直接上表,要求朝廷责令当地官府改正弊政,所以说,读书人的权力是很大的。
    其实张氏心底里还有一句话没说,“更何况阿毅出生宋家,宋家既是将门之家,又是侯爵之家,阿毅也算是高门子弟,他傲一些又怎么了。”
    张氏骨子里还是偏疼自家孩子的,觉得自家孩子是最好的,阿毅出生好,又读过书,有傲气的底气。
    宋力刚听了觉得极有道理:“是极是极,还是夫人说的是,是为夫我糊涂了。”宋力刚总认为宋勇毅就是个不听话讨人揍的兔崽子,不让他操心已是大善,倒忘了这个兔崽子还是个读过书的兔崽子。
    “行,那就让他跟着去吧。”宋力刚一言拍板,这事就这么定了。
    宋勇毅知道父亲让他跟着武举队伍一同进京的消息后,乐得当场就蹦了几蹦,太好了,他可以顺道去见见长姐了,长姐之前的来信说,因着今年是大祭,皇上开恩,特许秦王姐夫开春后才去就藩,他正好可以赶在秦王姐夫和长姐离京前,与他们见上一见。
    第72章 定主课
    热闹喜庆的春节过后,紧接着就是正月十五上元节了,上元节有观灯和走百病的风俗,是一年中,女儿家难得的可以结伴出游嬉戏、偶遇佳公子的节日,但是今年的上元节,武宁伯府却过的甚是平静,宋知夏更是连一步都没踏出过二门,因为张氏严防死守,就怕宋知夏出了什么意外,正月十七即是入读双梅书院的大日子,她不允许宋知夏出任何差池,观灯被人挤了,走百病被人拐了,那可怎么得了,所以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老老实实的待到十七,等到敬了圣贤庙,入了双梅书院,成了圣人学生之后,再说其它。
    正月十七终于到了,一大清早,天色未明,入眼还全是一片朦胧,宋知夏就被张氏给扯起来了,冷水帕子一激,宋知夏立马就睡意全消了。
    一起床,立马沐浴薰衣,因着要入圣贤庙敬香,所以张氏严令宋知夏必须要沐浴一番,清清净净的去,但又因着这番沐浴,额外多花费了点时间,所以宋知夏最后只能草草塞了两个糯米团子,匆匆忙忙的乘车去了。
    双梅书院只允许学生进入,张氏将宋知夏送至书院门口,便只能离去了。
    站在书院大门外,宋知夏再次整了整青色学子服的边边角角,确认仪表端庄齐整之后,方才迈步登上书院台阶,入了书院大门。
    新生们全部聚集在圣贤庙外,自觉按考试名次排列位次,然后肃手静默,等待圣贤庙的开启。
    宋知夏站在第六位的位置上,直直地看着前面的五位新生的后脑勺。
    好歹也在书院待过三年,虽然不同班,但她还是知道前面站着的五位是哪几人。
    排头第一名,贺嘉,国文班,写的一手好公文,据说她写的公文好到了被蔡家直接采用的地步,未及毕业已是妥妥的蔡家准媳妇,只看将来是要配给哪位儿郎了,不过贺嘉后来到底配给了谁,宋知夏就不知道了,那时候她自个焦头烂额的,哪里顾得上旁人的是非。
    至于后面的第二、三、四、五名,宋知夏就不是很在意了,她知道这四位都是蔡家的表小姐,不过都不是多出彩的人,在书院里都不是以文采出名的,而是蔡家最出彩的几位小姐们的跟班,单独拎出来根本不显眼。不过,也许她们精通的是闺阁内斗呢?身为跟班总该有点用处的吧。
    宋知夏一边侍立等待,一边在脑子里天马行空的畅想起来。
    进圣贤庙敬香是件大事,书院的山长与众位讲师们也都侍立在圣贤庙外,安静地等待着吉时的到来。
    圣贤庙旁铸有铜壶滴漏,铜壶滴漏不因阴晴冬夏而改变,在浮箭越来越接近吉时的刻度后,山长朝乐工示意,庄重肃穆的礼乐随之奏起。
    礼乐一起,所有人都精神一振,目光炯炯地看向圣贤庙的大门。
    正门开启,边门开启,山长走到了新生们的队伍之前,领头走进了正门。
    新生们跟随山长的脚步,从正门走进了圣贤庙,众位夫子们则分列左右,从两个边门进入圣贤庙。
    圣贤庙正殿的大门已经打开,站在正门就已经能够看到挂在正面的几幅圣贤像了。
    山长站立在正殿的台阶上、大门前,然后向旁边移开两步,转身面对新生们。
    “立。”山长担任了这场敬香之礼的礼官,在正殿前唱礼。
    新生们停住脚步,站在了正殿前的空地上。

章节目录

重生天娇有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水镜凌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水镜凌澜并收藏重生天娇有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