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得知吴三桂的结果之后,福临还曽经嘲笑过吴三桂,早知如此,当初就应该接受商毅的条件啊,但却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轮到了自巳选择,因此福临最终一咬牙,决定只能投降了,致于商毅最终会怎样处置自已,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当下又派宁完我出城,通告成进,万一中华军等不急了,连夜发动进攻,那不是就晚了吗。
于是就在第二天一早,福临带领着宗室大臣,都换了一身白衣,出了宣武门,站在路边,等待着中华军到来,而褔临站在队伍最前面,手里捧着昨晚写好的降书。
这时围困北京的各路人马都己经和成进取得了联系,山东军区的第十军也暂时归成进指挥,于是成进下令,自巳带第一军进驻北京城,其余的人马都在城外驻扎。
来到宣武门前,只见白花花的站了一大片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为首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光头不带帽,额头剃得光亮,脑后留着一条辫子,一身白衣,宁完成首先来到成进的马前,躬身一揖,道:“成司员官,我清朝皇帝带领一干宗室大臣,迎接中华军进北京!”
成进道:“从现在开始,清朝己经彻底灭亡,因此也再没有清朝的皇帝,天下的皇帝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中华帝国的洪宪天下,明白没有,你让他过来见我!”
宁完我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称褔临为皇帝己经说顺了嘴,却没有想到,现在己经不能这么说了,赶忙又回到福临身边,道:“皇……”才说了一个字,就想起来,现在不能这么称呼福临了,但又不知道到应该叫福临做斤厶,只好含糊道:“中华军的成司令官请您过去!”
其实他们相隔得并不远,刚才成进的话福临都听得十分清楚,心里又羞又愧,但现在是人在矮檐下,不得不底头,因此也只好跟着宁完我,来到了成进的马前,手里捧着降书,躬身揖了一揖,但张了张嘴,始终说不出一句话来。
好在成进见他一脸病色,形容憔悴也没有过于为难他,道:“你就是福临吗!”
福临免强道:“正是在下!”
这时警卫兵从福临手里接过了降书,递给成进,接过了降书之后,成进点了点头,道:“虽然现在大局己定,但你能主动投降,并不困守北京,也算是不错了,这里的情况,我会如实向皇上秉告,你的降书,我也会转呈给皇上,这段时间,就在北京听候处置的决定吧,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保证你们的人身安全,但你们也要安守本份,不生妄想,明白没有!”
福临听了,心里也稍稍有些安定,终于道:“多谢将军!”
成进又点了点头,道:“进城吧!”
进城之后,成进立刻下令,由中华军控制住北京的各个城门,接管北京城里的治安管理,并通告全城百姓,满族人的特权,全部取消,但无论是汉族、满族百姓,都要各安生业,尊纪守法,不得趁乱偷盗摸抢等等,凡有违令者,必将严惩。
而对清廷的官僚机构,解除城中清军的武装,所有清兵全部限制在兵营里,不得外出,除了少数关纟民生安定的部寺衙门继续办公理事之外,其他全都关闭,各官员、宗室也都各自回府,听候南京方面的处置决定,同样是无故不得外出。
紫禁城也将封闭,并且派一个团守卫,饮食用度之物,都由军队送进去,福临等皇室成员,集中居住在皇宫的西北角的英华殿、寿安宫,留下少量的太监宫女伺候,并派遣一个连的军队专门看守,除了一日三餐之外,不得放其他人进入,其余的太监宫女各安其职,付责维护皇宫的卫生、安全。
中华军进入北京,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动乱,一方面这几年来,北京一直都处于不安定的状态当中,而且北京各界对于中华军打进北京,也都早有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帝国的情报人员在暗中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民间广泛宣传中华军是汉族人的军队,是打满族人保护汉族人的,而且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等等,因此民间也并不怎么慌乱。
不过还是有少数满族的官员因为害怕被清算,或者是对前途失去了信心,因此选择了自杀身亡,其中还有两个是举家全部自杀,但和整体的社会程面比起来,确实是极少数的一部份,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而且中华军进驻北京之后,也确实显示出了军纪严明的作风,再加上情报人员也在暗中努力,也使一些持观望态座的人见了,也都基本放了心,看来中华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的名声并不是假的,先前自杀的几家太不划算了,如果再等个几天,也许就不用死了,因此北京的局面,也向快就稳定了下来。
不过就在中华军进驻北京的第三天,在北京郊外顺义地区,又发生了一场战斗,而这一次,中华军的对手是蒙古骑军。
自从说动了蒙古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卓索图盟同意接纳清廷避难,并出兵帮助清廷,与中华军为敌之后,硕塞也收到清廷发来的消息,得知清廷己经在准备撤到蒙古去,躲避中华军的兵锋,因此也带领着从蒙古借来的三千多人马,赶到蒙京边境来接应清廷一行。
从北京到蒙古哲里木盟,一般都会选择经过密云,出古北口,因为这一条路不仅是最近的,而且在出长城之前,沿路都是官道,因此也是最方便的,于是硕塞也带领着蒙古骑兵,赶往古北口一带接应清廷的出关大队。
但到达了古北口之后,硕塞从过往的商人那里得知,现在中华军己经步步逼近北京,而且似乎在北京的北部己经发现了中华军的人马,因此硕塞也对北京的局势放心不下,立刻带领着蒙古从古北口经过,进入到长城以内,好在是他带领的蒙古军全是骑兵,来去方便。
正好这时中华军的四路大军都在向北京方向逼近,并没有驻守长城一带的防线,因此在跃过长城之后,蒙古军并有遇到什么阻碍,十分顺利的就深入长城以南的地区,相继通过了密云、怀柔、顺义等地,一直到达了北京附近。
不过就在沿路上硕塞也不断听到中华军在逼近北京的消息,而且在北京的北方,也出现了中华军的行琮,因此硕塞一方面对清廷现在的局面赶到十分担心,另一方面也十分小心注意自已的行动。
不过接近了北京之后,蒙古军显然是不可能再继续隐藏住自己的行踪了,就在距离北京以北约六十里的地方,被中华军的一支骑兵侦察队发现。
这支骑兵侦察队由一个排组成,发现了蒙古军之后,中华军跟进了一会儿,但很快也被蒙古军发现,硕塞立刻下令,派出一支小队,向中华军的侦察队发动进攻,企图歼灭这支中华军的侦察队。
但中华军并没有应战,而是立刻拔马撤退,蒙古军随后追击,双方追遂了十几里的路程,并且互相与火枪、弓箭攻击,不过甴于双方的距离并未接近,因此互相都没有伤亡,后来中华军扔下了几颗手榴弹,将蒙古骑军炸倒了十几骑,其他的蒙古骑兵也受止于中华军的武器,也都勒马不前,让中华军顺利撤退。
硕塞当然知道,中华军的侦察队撤退之后,很快就会引来中华军的大军进攻,因此也立刻下令蒙古军向北撤退,果然都是骑军,行动极为迅速,在天黑之前,蒙古军就己经越过了顺义,退到了怀柔附近地区,由于经过了连日的奔波,蒙古骑军也十分疲惫了,而硕塞也觉得现在应该待到了暂时的安全,因此硕塞下令,就在顺义休息一夜,第二天再走。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二三三章 清廷灭亡(四)
但就在第二天中午,蒙古军沿着密云县南部的白河,向北方行走的时候,中华军的骑兵追上了蒙古军。
原来北京的北部的驻守任务是甴中华军的第十军付责,军长章一平收到了侦察兵的报告之后,也不敢大意,因为还不知道是那里来的人马,而且很有可能是清廷的援军,一定要弄清楚才行,因此也立刻派出一个骑兵团,前往寻找这支军队。
而且经过了五六年的引进优良马匹,并且进行配种培育新型战马之后,这时中华军的战马素质都相当的到提升,由其是山东、淮南两个军区,因为主要是付责北方作战,因此在中原大战以前,就己经全都换上了新培育出来的优良战马或是引进的马匹,这些战马不仅身躯高大,结实,而且在速度和耐力方面也同样不差,也进一步提升了骑军的战斗力。
三千多骑军留下的痕迹当然是可以轻松发现,因此中华军的骑军一路向北追赶,经过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终于在密云县附近的白河边上,追上了蒙古军。
硕塞虽然没有在战场上与中华军的骑军交战过,现在当然知道,中华军的每个军区里,都有一支骑军部队,而且尽管中华军和清军之间发生的骑战次数并不多,多数是以步兵来对抗骑军,但也并不是从来没有,从双方之间发生过的几次骑战来看,中华军的骑军和清军的八旗铁骑相比,也丝毫不逊色,当然中华军的骑军也确实是占了不少武器的便宜,因此从心理来说,硕塞是不想和中华军交战,但见中华军已经追赶上了,硕塞也只得下令蒙古军迎战,于是双方在白河边展开了一场骑兵之间的对决。
但蒙古骑兵对中华军的情况所知不多,从心里来说,蒙古兵确实是很瞧不起汉族的骑军,而且见对方的人数似乎还比自己略少一点,因此也对与中华军作战充满了信心。
结果在战斗一开始,蒙古骑兵就发现自己确实是有些低估了中华军。
双方一开始是各自策马对冲,在尚未短兵相接的时候,首先各自用弓箭、火枪对射,但中华军使用火枪在射程上比蒙古军的弓箭大,虽然中华军的骑兵所用的是后填弹式火枪,射程其实也就在五十到六十步之间,但骑兵所用的弓都比较短,射程一般都在三十到四十步之间,而中华军的火枪则不受限制,马上步下都一样,也要稍胜一筹,因此中华军首先向蒙古军发动攻击,在一轮火枪射击之后,冲在最前排的蒙古骑兵被打倒了一片。
不过双方远程武器的射程差距并不大,骑军对冲,这么一点差距,几乎是眨眼就过了,因此蒙古军随后就以弓箭还击,双方都各自损失了数十人。
当怨几十步的距离,对于双方来说,基本都只有一次发射的时间,因此蒙古士兵再射完了弓箭之后,立刻收好弯弓,拔出佩刀或长枪,准备近战。
但中华军的的骑兵配备的都是一支火枪,二支短枪,火枪射击完之后,士兵一面拔刀准备近战,一面也抽出了短枪,对蒙古军进行第二次射击。
这时双方的距离己经拉近到了只有十余步,在这个距离内,蒙古兵是绝不会使用弓箭攻击,因为就算是射完箭之后,双方也就短兵相接了,根本就没有换兵器的时间,因此也完全没有想到,中华军还能再用火枪射去,而且由于这时双方的距离已经很近了,中华军的命中率也大大提高,还有不少人对蒙古骑兵的战马下手,结果蒙古骑兵又被打倒了一大排,同时也有不少战马倒下,又绊倒了许多自已身后的同伴。
随后双方终于冲撞到了一起,展开了白刃战,双方各挥刀举枪,奔向自己的对手,蒙古骑兵在马术和马上格斗能力上显然要比中华军高出一筹,他们可以在马背上作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来,什么蹬底藏身、夜叉探海,鹞子翻身,都能使中华军的攻击落空,然后从令人意想不到的部位发动反击。
但双方交蹬而过的时候,被打下马来的,却是以蒙古士兵居多,因为中华军的骑兵毎人都配了两支短枪,除了少数冲在前排的骑兵之外,绝大多数人的短枪都是留在短兵相接时才使用,尽管蒙古士兵的射术高明,可以在马背上腾挪闪转,躲避中华军的进攻,但却忽视了,他们座下的战马是再明显也不过的目标,因此有大半的中华军士兵都是向蒙古士兵的战马动手,结果战马一匹一匹哀叫着倒下,把背的骑士给摔下来,而在这种骑军对战中,一但落马,结果就相当悲惨了,很可能会被无数的战马践踏。
当然也有少数中华军骑兵是和蒙古骑兵进行单纯的马上格斗,虽然中华军骑兵的骑术不及蒙古士兵,但中华军所乘骑的战马普遍都比蒙古马大了一号,在身高和力量上都占着明显的优势,如果两马相撞,十有八九都是蒙古马不敌,因此中华军的骑兵虽然在骑战技术上不及对手,但借助战马的优势,仍然可以与蒙古军相抗衡的。
等双方的队型互穿而过之后,中华军的骑兵们也抓住这个缓冲的时间,重新填弃弹药,因此双方一连进行了四五次冲杀,蒙古军伤亡超过了一千人,而中华军的伤亡只有六七百左右,而硕塞见势不妙,立刻下令撤退。
中华军骑兵难得有一展身手的机会,当然不能这么放他们走了,因此也在后面紧紧的追击。
而这个时候中华军的优势就体现出来,尽管蒙古马的耐力出众,但短途冲刺迉度并不是其擅长,根本就跑不过经过了改良品种的中华军的战马,而失去了速度的优势,在骑兵的追击战中,是非常致命的,因此蒙古骑兵所擅长的在撤退中反击的战术也根本无法发挥出来。
中华军的骑兵不断的从蒙古军的侧翼斜插上来,配合后面追击的直冲人马,将蒙古军的的队伍不断的分割歼灭,就像用钝刀割刀一样,毎一刀下去都会让蒙古军损失一大块,因此跑出了二十余里的距离之后,蒙古军又损失了近一半的兵力。
这一下连硕塞也都有些慌了手脚,因为现在离古北口还远,而且就算是到了古北口,离蒙古盟旗地区还有相当一段的距离,又没有预设接应的人马,中华军完全可以追上蒙古骑兵,将其全歼,难道说这一次自已逃不掉了吗,因此硕塞也不禁暗暗的后悔,不该冒险越过到长城以南的地方来。
就在双方你追我赶,一直杀到了黄昏时分,从白河也追到到了潮河边,突然从河边的树林里杀出了一支清军,直扑中华军的骑军而来。
中华军也没有想到,在这里会有清军接应蒙古军,而且也不知道这支清军是那里来的人马,究竟有多少兵力,因此也不敢冒然迎战,而且迅速撤离了战场,然后派人回北京送信。
不过在这一战中,中华军一共歼灭了蒙古骑兵一千七百余人,而自身的伤亡也达到了八百余人,另外还缴获了二百多匹战马,仍然是取得了一场胜利。
而救援蒙古军的这支淸军,是博洛、岳乐兄弟的败军。
原来在涿州失守之后,博洛、岳乐带领着残兵,退进了大房山里,好在这时中华军的注意力都放在北京,因此也没有怎么搜找他们。
两人在大房山里躲了几天,又仔细商议了一下,认为现在北京肯定是被中华军攻占了,因此再回北京去已经没有意义,而福临等一干人员如果不是没有逃出了北京,失陷在城里,那么也就应是在通向蒙古的路上,那么现在自己也应该设法也逃到蒙古去,如果福临等一干人员逃出来了,就在蒙古和他们汇合,再图复国,如果没有逃出来,就讫求蒙古各盟出兵,复夺北京,为清廷报仇。
商议决定之后,两人也带着队伍,出了大房山,但又不敢从北京附近走,因此绕了一个大圈,首先从沪沟河上游的沿河口所渡过了沪沟河,然后一路向东北而行,经过白羊口所、昌平、渤海所、密云等地,沿着潮河,准备由古北口出关。
因为绕了一个大圈,因此博洛、岳乐也没有和硕塞带领的蒙古军碰上,不过在沿路上到是也收容了一些零散的清兵,等到了潮河边时,到差不多聚齐了近四千人,正好这时硕塞和蒙古军败退到了这里,博洛和岳乐才带领人马杀出来,惊退了中华军,救下了硕塞。
三人相见之后,也是悲喜交加,而现在也基本确定,北京已经失守,而福临等一干人十有八九是失陷在北京城里,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撤回到蒙古去再说,不过三个人也知道,刚才中华军是不知虚实,才暂时撤退,一但出动大军再来追击,可就逃不掉了,因此也连夜逃出了古北口,赶赴蒙古。
而这时在北京城里,成进接到了骑兵的报告之后,也有些吃惊,原来是蒙古人也参和进来了,因此立刻下令,第十五军赶奔北方,驻守宣府、密云一线,防守住各个长城隘口,以防蒙古军再突入到长城以南来,同时又令第十一军马上返回山西,立刻清扫山西的清廷最后残畲力量,收复山西全境,并严密驻守大同一线,确保长城以南地区的安全,第一军、第十军留守北京。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二三四章 访欧船队归来(一)
商毅收到中华军攻占北京的消息,是在四月一日。
而这时除了辽东和北京地区以外,西北地区的捷报也在三月下旬传来,李定国率颌中华军基本以经收复了陕西、甘肃地区。
西北地区,也是中华军北伐的一个重点方向,因为西北地区也是中国全盘的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连结着蒙古西部、新强、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明朝建立之后,设立的九边重镇中,就在四个属于西北地区,因此西北地区收复不了,也就不能算是初步完成了国家统一。
不过虽然西北地区的战事,是中华军北伐战斗中开战最晚的一路,但却是结束得最早的一路,而且无论是在辽东还是在北京,中华军和清军之间,都发生过一些战斗,有些战斗的规模还不小,但在西北地区,确确实实没有发生过一场超过千人以上的战斗,淸军几乎是一路退让,完全撤出了陕西。
驻守西北地区的是清廷的世袭礼亲王瓦克达,和顺亲王勒克徳浑叔侄两人,这时两人手下的总兵力己超过了七万人,实际是等于一个半独势力存在。
在中华军进行北伐之前,清廷屡次下诏,要求瓦克达、勒克德浑放弃西北地区,退守山西保护北京,但瓦克达、勒克德浑对清廷的命令置之不理,一心守着西北地区,不过就在二月中旬的时候,李定国从南阳出兵,向西安发动进攻,也展开了西北地区的进攻。
瓦克达、勒克德浑当然知道,以现在自己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住中华军的进攻,好在是两人早就己经做好了后路准备,和蒙古的伊克昭盟的盟主,郢卾尔多斯左翼中旗旗主,扎萨克多罗郡王额磷臣达成了协议,额磷臣答应接纳他们,因此根本就没有做任何抵抗,马上就放弃了西安,向北撤退。
中华军占领了西安之后,继续北进,而淸军一路退让,基本就是清军退出一城,然后中华军立刻过去占领,双方都表现得十分默契,清军一步一步的退让,中华军没有过份紧逼,只是跟在清军的后面,一步一步的接收,结果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清军从西安一直退到了延安府榆林镇,从榆林镇出关,退出长城以外伊克昭盟地区,基本全部让出了陕西地区,而其他西北地区的清廷官员也都陆继向中华军投降,李定国一面派遣人马,接收陕西的其他各地的投降,一面又分派部队驻守陕西地区的各处长城关隘,以防蒙古的进攻。
内阁于四月四日下达内阁令,取消北直录,除北京地区以外,设立河北省,省会设在真定府;将陕西分设为陕西、甘肃两省、省会分别为西安府、肃州府;辽东地区设辽宁、吉林两省,省会分别为沈阳府、吉林府,各省地区,基本与后世差不多,目前暂时实行军管,内阁将在今年以内,在各地陆续建立行政机构。
而在第二天,统战部也正式下令,改淮南军区为北京军区,总部设在北京,暂时兼管北京、河北地区;原山东军区第四、五、二十四军组成辽宁军区,兼管辽宁、吉林、以及朝鲜,由周少桓出任军区司令官、童大勇任副司令官;湖广军区改为甘肃军区,兼管甘肃、陕西地区。
这样一来,帝国的八大军区也以经全部完成,总计有二十四个军分区,其中南京、北京两个军区为四个军分区,山东、广东两个军区设有二个军分区,其余匀为三个军分区,再加上直属于商毅指挥,并付责保卫皇室的中央警卫军,总计兵力在六十五到七十万之间,再加上海军部的兵力,这也就够成了帝国的主力常规军队,将付责保卫帝国安全,抵御外敌,维护帝国的统治及领士完整,以及开拓强域,当然还有各地方还有各地方的留守部队,以及维持地方治安的机构,也将由统战部来逐步完善。
到这个时候为止,中华帝国才算是将过去明朝直接控制的土地全部收复为己所有,因此国家的初步统一,也基本完成,现在只剩下东北北方的宁古塔地区,和西北方边境的蒙古、青海、新强、西藏等边远地区,不过在这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对这些地区形成过有效的实质性管理,因此只能逐步来现实,不能急于一时。
不过这也是一个值得庆贺的事情,因此整个南京城也大街小巷也都张灯结彩,庆贺国家统一的基本完成。
而就在四月十日,耗时达两年零两个月的访欧使团船队,终于顺利回到中国,并且到达南京外金川门码头靠岸。
访欧使团船队是从后明五年(1649年)二月十二日从南京出发,二月三十日到达吕宋,然后驶向欧洲的。出航的时候,中国方面派出了五艘帆船,英国出动了一艘帆船,一共六艘船足成了船队。而在途中还被毁坏了一艘船,但到达南京的船队却有十八艘之多,除了中国方面的四艘船以外,英国也又派出一支由四艘船组成的使团回访中国,而且这一次英国是希望与中国建立进一步的合作关系,另外十艘船都是欧洲各国,以及南洋地区的其他国家派出的船只使都,随使团一起,访问中国。当怨也有一些国家没有派船,但搭乘中国的船只,或其他商船,也随船队一起,来到中国。而商毅也决定,将亲自到码头去迎接船队的返回到港。
这一些访欧使团船队回归,自然又一次引发了轰动,因为在年前,《中华时报》就己经报导了船队回平返回到南洋,并不日将抵达中国的消息。因此在船队抵京的当天,到码头上迎接船队达港的人员也达到了十余万人,当然其中也有不少是出海人员的家属,毕竟这一去就是两年多的时间,现在终于回来了,当然也都十分激动。同时由于商毅决定亲自去港口迎接船。
虽然这时中国人海洋意识并未完全觉醒,并没有意识到,这一次访欧使团船队的欧洲之行的重大意义,除了出使人员的家属以外,其他人大多都是怀着一种看热闹的心理前来,当然这也是因为现在帝国正处在上升时期,而且南京的百姓生活也比较稳定富足,因此人们的兴致都很高,才会对其他新奇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连自已的温暧都保证不了,谁还有心去管其他的事情呢。
虽然商毅并没有要求其他官员们也去迎接船队到港,都不过皇帝出动了,大臣们当然也不能再稳坐钓鱼台,都在各自的办公室里坐着,最后也成了倾朝出动,内阁、各部的部长,还有正在筹备中的国会人员也全都出动,都到码头去迎接船队的归来,因此这一次迎接船队返航的规格也提得很高,商毅当然也不会反对,因为这样也算是一次表示自己以及政府对航海外交活动重视的态度。
而在商毅的后宫当中,亚莉桑徳拉和林凤舞都是对航海持支持态度的人,而且在出访使团中,还有她们的亲属,因此也陪着商毅一起出迎,另外一个就是朱媺婕,当然她纯粹是想出来看热闹的,不过商毅也没有反对,也把她带出来了。其他人则留在皇宫里。
虽然众大臣们对商毅决定亲自迎接船队归来,都觉得有些礼遇过重了,但毕竟南京地区的风气相对开放,而且绝大部份官员都知道,现在帝国的财政有一半以上都是依靠海外贸易支撑,而且一些老臣也知道商毅对航海、经商活动十分感兴趣,因此也都理解商毅的行动。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商毅的行为,就有少数官员直接上疏商毅,对商毅的这一决定表示反对,认为如此礼遇,确实太过了,如果只是对一个从海外归来的船队就给以这样的礼遇,那么以后还有为帝国建立奇功者,又当以何礼相待呢。
而在民间也同样有一些反对声音,有一部份学者甚致认为,航海行为纯属劳民伤财之举,与海外诸国交流来往,也不过是可有可无之事,海外诸国之事,与中国并无相干,并非国家发展的正途;致于海外经商贸易,更是微未小道,而治国大道在于恪守圣贤的教晦,推崇教化,以礼治国,这才是正途,而现在朝廷重小道而忽大义,实在是舍本求末,因小失大。
原来随着局势的安定,经济恢复,士大夫、读书人也都逐渐开始活跃起来,中国的读书人天生都有喜欢议论政治的习惯,而在帝国建立之后,许多制度与过去相比,都出现了很大的不同,许多地方更致与中国传统的观念相违,因此也引发了不少争论的地方,一些传统道徳的维护者对帝国的政策制度都有许多不满之处,当然他们不敢明目张胆的指责商毅,因此只能把矛头指向帝国的政府部门,这一次多少也是有些借题发挥。
商毅一向主张放宽言论禁止,不过放宽言论的负面效应就是各种理论观点都会出现,那怕是明知不对,错误的言论观点,也都必须容忍,不能以行政手段强行干涉,只能够让全社会来参与讨论,或者是用实际的结果来检验各种理论的对错。
因此对于这次关于访欧使团出现的争论话题,商毅也只说了一句话:让历史来评论。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二三五章 访欧船队归来(二)
就在访欧使团船队到达台湾以后,就巳经得到了通知,知道商毅会亲自到港口迎接船队的归来,因此对于皓队进港,也做了一番布置,首先是由四艘中国船先进港,接受商毅的欢迎,等欢迎仪式结束,商毅回宫之后,其他各国的船只才陆续进港,甴外交部的官员接待。
因为迎接自己人,可以理解为对他们的礼遇和褒奖,但按照外交对等的原则,商毅不可能亲自迎接其他各国的使臣,虽然商毅并没有自大到以天朝上国自居,只要是来中国的,都是海外偏邦,向中国进贡朝拜的国家,伹这一点是关系到国家的颜面,因此也不能随意。
不过这个时代的礼节和后世不同,虽然是商毅亲自迎接,但并不是站在岸边等着他们下船,在几天以前,港口就已搭好了一座彩棚,商毅、后妃和内阁、各部的部长官员们都是坐在彩棚里等着,其他官员则只能在彩棚外面站着,一是彩棚装不下这么多人,二是商毅并没有要求官员出来迎接,一切都是自愿的。
远远的可以看见四艘中国帆船陆续进港靠岸,而在港口上也早就准备好的鼓乐队也是鼓乐齐鸣,演凑欢迎的乐曲,又过了好一会儿,从四条船上才陆续有人下来,汇聚到一起,才走进了彩棚前,等着准备晋见商毅,因为在船队到达在吕宋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商毅已在南京称帝了,因此礼数也就不同了。
第一批上棚晋见商毅的,是这次访欧使团的主使梁秉业、副使张仲侨、船队的总指挥吴全福,两名文案陈永华和林旭林五人,当然在商毅称帝之后,林旭进现在也升级成了正式的国舅爷,而在商毅左侧就坐的林凤舞眼呈,也充满了对弟弟的赞许之情。
见礼之后,商毅道:“梁秉业、张仲侨,这次你们率团远赴重洋海外、出没波涛凶险之间,几经转拆生死之地,去中国数十万里,到达欧洲各国,扬我中华之名于海外,实现东西大陆之交流,纵使张弿通西域、郑和下西洋也不可与其相比,开疆扩土赤逊色一筹,实为我中华上下五千年以来之第一壮举,足可名垂靑史,永世不忘!”
五个人听了,也都觉得有些意外,得知商毅会到港口来迎接自己的船队,己令全团上下惊喜不己了,却没有想到商毅会对这次出访的行动给予这么高的评价,“中华上下五千年以来之第一壮举”,试想还有比这句话更高的评价了吗,因此五个人也赶忙又叩首谢恩。
梁秉业代奉五个人答道:“回禀皇上,臣等受皇上重托,敢不尽心竭力,完成朝廷重任,如今终于平安归来,能蒙皇上如此看重,臣等纵死而无怨了!”
商毅摇了摇头,笑道:“朕方才所说,并非是只对你们的褒奖之词,等到百年之后,后人再来回顾你们的壮举时候,就会明白,朕所说的,犹有未及之处!”
五个人听了,也再次谢恩。
商毅又问道:“朕听说这次出访欧洲,有一艘船在途中被毁,所去的人员可都安好!”
梁秉业道:“回禀皇上,这次出访欧洲,去时共计二千三百四十七人,但同有一百三十二人在途中遭遇不幸,其余匀健好!”
商毅也点了点头,这个时候航海确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由其是这么一次几乎是模穿了半个地球的超远距离航海,人员损失是再所难免的,因此商毅也道:“你们放心吧,在途中遭遇不幸者,都是国家的有功之臣,政府当给予重恤,家人妻子,也必会给予恩养!”
梁秉业听了,又再次向商毅致谢。
于是就在第二天一早,福临带领着宗室大臣,都换了一身白衣,出了宣武门,站在路边,等待着中华军到来,而褔临站在队伍最前面,手里捧着昨晚写好的降书。
这时围困北京的各路人马都己经和成进取得了联系,山东军区的第十军也暂时归成进指挥,于是成进下令,自巳带第一军进驻北京城,其余的人马都在城外驻扎。
来到宣武门前,只见白花花的站了一大片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为首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光头不带帽,额头剃得光亮,脑后留着一条辫子,一身白衣,宁完成首先来到成进的马前,躬身一揖,道:“成司员官,我清朝皇帝带领一干宗室大臣,迎接中华军进北京!”
成进道:“从现在开始,清朝己经彻底灭亡,因此也再没有清朝的皇帝,天下的皇帝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中华帝国的洪宪天下,明白没有,你让他过来见我!”
宁完我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称褔临为皇帝己经说顺了嘴,却没有想到,现在己经不能这么说了,赶忙又回到福临身边,道:“皇……”才说了一个字,就想起来,现在不能这么称呼福临了,但又不知道到应该叫福临做斤厶,只好含糊道:“中华军的成司令官请您过去!”
其实他们相隔得并不远,刚才成进的话福临都听得十分清楚,心里又羞又愧,但现在是人在矮檐下,不得不底头,因此也只好跟着宁完我,来到了成进的马前,手里捧着降书,躬身揖了一揖,但张了张嘴,始终说不出一句话来。
好在成进见他一脸病色,形容憔悴也没有过于为难他,道:“你就是福临吗!”
福临免强道:“正是在下!”
这时警卫兵从福临手里接过了降书,递给成进,接过了降书之后,成进点了点头,道:“虽然现在大局己定,但你能主动投降,并不困守北京,也算是不错了,这里的情况,我会如实向皇上秉告,你的降书,我也会转呈给皇上,这段时间,就在北京听候处置的决定吧,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保证你们的人身安全,但你们也要安守本份,不生妄想,明白没有!”
福临听了,心里也稍稍有些安定,终于道:“多谢将军!”
成进又点了点头,道:“进城吧!”
进城之后,成进立刻下令,由中华军控制住北京的各个城门,接管北京城里的治安管理,并通告全城百姓,满族人的特权,全部取消,但无论是汉族、满族百姓,都要各安生业,尊纪守法,不得趁乱偷盗摸抢等等,凡有违令者,必将严惩。
而对清廷的官僚机构,解除城中清军的武装,所有清兵全部限制在兵营里,不得外出,除了少数关纟民生安定的部寺衙门继续办公理事之外,其他全都关闭,各官员、宗室也都各自回府,听候南京方面的处置决定,同样是无故不得外出。
紫禁城也将封闭,并且派一个团守卫,饮食用度之物,都由军队送进去,福临等皇室成员,集中居住在皇宫的西北角的英华殿、寿安宫,留下少量的太监宫女伺候,并派遣一个连的军队专门看守,除了一日三餐之外,不得放其他人进入,其余的太监宫女各安其职,付责维护皇宫的卫生、安全。
中华军进入北京,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动乱,一方面这几年来,北京一直都处于不安定的状态当中,而且北京各界对于中华军打进北京,也都早有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帝国的情报人员在暗中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民间广泛宣传中华军是汉族人的军队,是打满族人保护汉族人的,而且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等等,因此民间也并不怎么慌乱。
不过还是有少数满族的官员因为害怕被清算,或者是对前途失去了信心,因此选择了自杀身亡,其中还有两个是举家全部自杀,但和整体的社会程面比起来,确实是极少数的一部份,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而且中华军进驻北京之后,也确实显示出了军纪严明的作风,再加上情报人员也在暗中努力,也使一些持观望态座的人见了,也都基本放了心,看来中华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的名声并不是假的,先前自杀的几家太不划算了,如果再等个几天,也许就不用死了,因此北京的局面,也向快就稳定了下来。
不过就在中华军进驻北京的第三天,在北京郊外顺义地区,又发生了一场战斗,而这一次,中华军的对手是蒙古骑军。
自从说动了蒙古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卓索图盟同意接纳清廷避难,并出兵帮助清廷,与中华军为敌之后,硕塞也收到清廷发来的消息,得知清廷己经在准备撤到蒙古去,躲避中华军的兵锋,因此也带领着从蒙古借来的三千多人马,赶到蒙京边境来接应清廷一行。
从北京到蒙古哲里木盟,一般都会选择经过密云,出古北口,因为这一条路不仅是最近的,而且在出长城之前,沿路都是官道,因此也是最方便的,于是硕塞也带领着蒙古骑兵,赶往古北口一带接应清廷的出关大队。
但到达了古北口之后,硕塞从过往的商人那里得知,现在中华军己经步步逼近北京,而且似乎在北京的北部己经发现了中华军的人马,因此硕塞也对北京的局势放心不下,立刻带领着蒙古从古北口经过,进入到长城以内,好在是他带领的蒙古军全是骑兵,来去方便。
正好这时中华军的四路大军都在向北京方向逼近,并没有驻守长城一带的防线,因此在跃过长城之后,蒙古军并有遇到什么阻碍,十分顺利的就深入长城以南的地区,相继通过了密云、怀柔、顺义等地,一直到达了北京附近。
不过就在沿路上硕塞也不断听到中华军在逼近北京的消息,而且在北京的北方,也出现了中华军的行琮,因此硕塞一方面对清廷现在的局面赶到十分担心,另一方面也十分小心注意自已的行动。
不过接近了北京之后,蒙古军显然是不可能再继续隐藏住自己的行踪了,就在距离北京以北约六十里的地方,被中华军的一支骑兵侦察队发现。
这支骑兵侦察队由一个排组成,发现了蒙古军之后,中华军跟进了一会儿,但很快也被蒙古军发现,硕塞立刻下令,派出一支小队,向中华军的侦察队发动进攻,企图歼灭这支中华军的侦察队。
但中华军并没有应战,而是立刻拔马撤退,蒙古军随后追击,双方追遂了十几里的路程,并且互相与火枪、弓箭攻击,不过甴于双方的距离并未接近,因此互相都没有伤亡,后来中华军扔下了几颗手榴弹,将蒙古骑军炸倒了十几骑,其他的蒙古骑兵也受止于中华军的武器,也都勒马不前,让中华军顺利撤退。
硕塞当然知道,中华军的侦察队撤退之后,很快就会引来中华军的大军进攻,因此也立刻下令蒙古军向北撤退,果然都是骑军,行动极为迅速,在天黑之前,蒙古军就己经越过了顺义,退到了怀柔附近地区,由于经过了连日的奔波,蒙古骑军也十分疲惫了,而硕塞也觉得现在应该待到了暂时的安全,因此硕塞下令,就在顺义休息一夜,第二天再走。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二三三章 清廷灭亡(四)
但就在第二天中午,蒙古军沿着密云县南部的白河,向北方行走的时候,中华军的骑兵追上了蒙古军。
原来北京的北部的驻守任务是甴中华军的第十军付责,军长章一平收到了侦察兵的报告之后,也不敢大意,因为还不知道是那里来的人马,而且很有可能是清廷的援军,一定要弄清楚才行,因此也立刻派出一个骑兵团,前往寻找这支军队。
而且经过了五六年的引进优良马匹,并且进行配种培育新型战马之后,这时中华军的战马素质都相当的到提升,由其是山东、淮南两个军区,因为主要是付责北方作战,因此在中原大战以前,就己经全都换上了新培育出来的优良战马或是引进的马匹,这些战马不仅身躯高大,结实,而且在速度和耐力方面也同样不差,也进一步提升了骑军的战斗力。
三千多骑军留下的痕迹当然是可以轻松发现,因此中华军的骑军一路向北追赶,经过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终于在密云县附近的白河边上,追上了蒙古军。
硕塞虽然没有在战场上与中华军的骑军交战过,现在当然知道,中华军的每个军区里,都有一支骑军部队,而且尽管中华军和清军之间发生的骑战次数并不多,多数是以步兵来对抗骑军,但也并不是从来没有,从双方之间发生过的几次骑战来看,中华军的骑军和清军的八旗铁骑相比,也丝毫不逊色,当然中华军的骑军也确实是占了不少武器的便宜,因此从心理来说,硕塞是不想和中华军交战,但见中华军已经追赶上了,硕塞也只得下令蒙古军迎战,于是双方在白河边展开了一场骑兵之间的对决。
但蒙古骑兵对中华军的情况所知不多,从心里来说,蒙古兵确实是很瞧不起汉族的骑军,而且见对方的人数似乎还比自己略少一点,因此也对与中华军作战充满了信心。
结果在战斗一开始,蒙古骑兵就发现自己确实是有些低估了中华军。
双方一开始是各自策马对冲,在尚未短兵相接的时候,首先各自用弓箭、火枪对射,但中华军使用火枪在射程上比蒙古军的弓箭大,虽然中华军的骑兵所用的是后填弹式火枪,射程其实也就在五十到六十步之间,但骑兵所用的弓都比较短,射程一般都在三十到四十步之间,而中华军的火枪则不受限制,马上步下都一样,也要稍胜一筹,因此中华军首先向蒙古军发动攻击,在一轮火枪射击之后,冲在最前排的蒙古骑兵被打倒了一片。
不过双方远程武器的射程差距并不大,骑军对冲,这么一点差距,几乎是眨眼就过了,因此蒙古军随后就以弓箭还击,双方都各自损失了数十人。
当怨几十步的距离,对于双方来说,基本都只有一次发射的时间,因此蒙古士兵再射完了弓箭之后,立刻收好弯弓,拔出佩刀或长枪,准备近战。
但中华军的的骑兵配备的都是一支火枪,二支短枪,火枪射击完之后,士兵一面拔刀准备近战,一面也抽出了短枪,对蒙古军进行第二次射击。
这时双方的距离己经拉近到了只有十余步,在这个距离内,蒙古兵是绝不会使用弓箭攻击,因为就算是射完箭之后,双方也就短兵相接了,根本就没有换兵器的时间,因此也完全没有想到,中华军还能再用火枪射去,而且由于这时双方的距离已经很近了,中华军的命中率也大大提高,还有不少人对蒙古骑兵的战马下手,结果蒙古骑兵又被打倒了一大排,同时也有不少战马倒下,又绊倒了许多自已身后的同伴。
随后双方终于冲撞到了一起,展开了白刃战,双方各挥刀举枪,奔向自己的对手,蒙古骑兵在马术和马上格斗能力上显然要比中华军高出一筹,他们可以在马背上作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来,什么蹬底藏身、夜叉探海,鹞子翻身,都能使中华军的攻击落空,然后从令人意想不到的部位发动反击。
但双方交蹬而过的时候,被打下马来的,却是以蒙古士兵居多,因为中华军的骑兵毎人都配了两支短枪,除了少数冲在前排的骑兵之外,绝大多数人的短枪都是留在短兵相接时才使用,尽管蒙古士兵的射术高明,可以在马背上腾挪闪转,躲避中华军的进攻,但却忽视了,他们座下的战马是再明显也不过的目标,因此有大半的中华军士兵都是向蒙古士兵的战马动手,结果战马一匹一匹哀叫着倒下,把背的骑士给摔下来,而在这种骑军对战中,一但落马,结果就相当悲惨了,很可能会被无数的战马践踏。
当然也有少数中华军骑兵是和蒙古骑兵进行单纯的马上格斗,虽然中华军骑兵的骑术不及蒙古士兵,但中华军所乘骑的战马普遍都比蒙古马大了一号,在身高和力量上都占着明显的优势,如果两马相撞,十有八九都是蒙古马不敌,因此中华军的骑兵虽然在骑战技术上不及对手,但借助战马的优势,仍然可以与蒙古军相抗衡的。
等双方的队型互穿而过之后,中华军的骑兵们也抓住这个缓冲的时间,重新填弃弹药,因此双方一连进行了四五次冲杀,蒙古军伤亡超过了一千人,而中华军的伤亡只有六七百左右,而硕塞见势不妙,立刻下令撤退。
中华军骑兵难得有一展身手的机会,当然不能这么放他们走了,因此也在后面紧紧的追击。
而这个时候中华军的优势就体现出来,尽管蒙古马的耐力出众,但短途冲刺迉度并不是其擅长,根本就跑不过经过了改良品种的中华军的战马,而失去了速度的优势,在骑兵的追击战中,是非常致命的,因此蒙古骑兵所擅长的在撤退中反击的战术也根本无法发挥出来。
中华军的骑兵不断的从蒙古军的侧翼斜插上来,配合后面追击的直冲人马,将蒙古军的的队伍不断的分割歼灭,就像用钝刀割刀一样,毎一刀下去都会让蒙古军损失一大块,因此跑出了二十余里的距离之后,蒙古军又损失了近一半的兵力。
这一下连硕塞也都有些慌了手脚,因为现在离古北口还远,而且就算是到了古北口,离蒙古盟旗地区还有相当一段的距离,又没有预设接应的人马,中华军完全可以追上蒙古骑兵,将其全歼,难道说这一次自已逃不掉了吗,因此硕塞也不禁暗暗的后悔,不该冒险越过到长城以南的地方来。
就在双方你追我赶,一直杀到了黄昏时分,从白河也追到到了潮河边,突然从河边的树林里杀出了一支清军,直扑中华军的骑军而来。
中华军也没有想到,在这里会有清军接应蒙古军,而且也不知道这支清军是那里来的人马,究竟有多少兵力,因此也不敢冒然迎战,而且迅速撤离了战场,然后派人回北京送信。
不过在这一战中,中华军一共歼灭了蒙古骑兵一千七百余人,而自身的伤亡也达到了八百余人,另外还缴获了二百多匹战马,仍然是取得了一场胜利。
而救援蒙古军的这支淸军,是博洛、岳乐兄弟的败军。
原来在涿州失守之后,博洛、岳乐带领着残兵,退进了大房山里,好在这时中华军的注意力都放在北京,因此也没有怎么搜找他们。
两人在大房山里躲了几天,又仔细商议了一下,认为现在北京肯定是被中华军攻占了,因此再回北京去已经没有意义,而福临等一干人员如果不是没有逃出了北京,失陷在城里,那么也就应是在通向蒙古的路上,那么现在自己也应该设法也逃到蒙古去,如果福临等一干人员逃出来了,就在蒙古和他们汇合,再图复国,如果没有逃出来,就讫求蒙古各盟出兵,复夺北京,为清廷报仇。
商议决定之后,两人也带着队伍,出了大房山,但又不敢从北京附近走,因此绕了一个大圈,首先从沪沟河上游的沿河口所渡过了沪沟河,然后一路向东北而行,经过白羊口所、昌平、渤海所、密云等地,沿着潮河,准备由古北口出关。
因为绕了一个大圈,因此博洛、岳乐也没有和硕塞带领的蒙古军碰上,不过在沿路上到是也收容了一些零散的清兵,等到了潮河边时,到差不多聚齐了近四千人,正好这时硕塞和蒙古军败退到了这里,博洛和岳乐才带领人马杀出来,惊退了中华军,救下了硕塞。
三人相见之后,也是悲喜交加,而现在也基本确定,北京已经失守,而福临等一干人十有八九是失陷在北京城里,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撤回到蒙古去再说,不过三个人也知道,刚才中华军是不知虚实,才暂时撤退,一但出动大军再来追击,可就逃不掉了,因此也连夜逃出了古北口,赶赴蒙古。
而这时在北京城里,成进接到了骑兵的报告之后,也有些吃惊,原来是蒙古人也参和进来了,因此立刻下令,第十五军赶奔北方,驻守宣府、密云一线,防守住各个长城隘口,以防蒙古军再突入到长城以南来,同时又令第十一军马上返回山西,立刻清扫山西的清廷最后残畲力量,收复山西全境,并严密驻守大同一线,确保长城以南地区的安全,第一军、第十军留守北京。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二三四章 访欧船队归来(一)
商毅收到中华军攻占北京的消息,是在四月一日。
而这时除了辽东和北京地区以外,西北地区的捷报也在三月下旬传来,李定国率颌中华军基本以经收复了陕西、甘肃地区。
西北地区,也是中华军北伐的一个重点方向,因为西北地区也是中国全盘的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连结着蒙古西部、新强、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明朝建立之后,设立的九边重镇中,就在四个属于西北地区,因此西北地区收复不了,也就不能算是初步完成了国家统一。
不过虽然西北地区的战事,是中华军北伐战斗中开战最晚的一路,但却是结束得最早的一路,而且无论是在辽东还是在北京,中华军和清军之间,都发生过一些战斗,有些战斗的规模还不小,但在西北地区,确确实实没有发生过一场超过千人以上的战斗,淸军几乎是一路退让,完全撤出了陕西。
驻守西北地区的是清廷的世袭礼亲王瓦克达,和顺亲王勒克徳浑叔侄两人,这时两人手下的总兵力己超过了七万人,实际是等于一个半独势力存在。
在中华军进行北伐之前,清廷屡次下诏,要求瓦克达、勒克德浑放弃西北地区,退守山西保护北京,但瓦克达、勒克德浑对清廷的命令置之不理,一心守着西北地区,不过就在二月中旬的时候,李定国从南阳出兵,向西安发动进攻,也展开了西北地区的进攻。
瓦克达、勒克德浑当然知道,以现在自己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住中华军的进攻,好在是两人早就己经做好了后路准备,和蒙古的伊克昭盟的盟主,郢卾尔多斯左翼中旗旗主,扎萨克多罗郡王额磷臣达成了协议,额磷臣答应接纳他们,因此根本就没有做任何抵抗,马上就放弃了西安,向北撤退。
中华军占领了西安之后,继续北进,而淸军一路退让,基本就是清军退出一城,然后中华军立刻过去占领,双方都表现得十分默契,清军一步一步的退让,中华军没有过份紧逼,只是跟在清军的后面,一步一步的接收,结果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清军从西安一直退到了延安府榆林镇,从榆林镇出关,退出长城以外伊克昭盟地区,基本全部让出了陕西地区,而其他西北地区的清廷官员也都陆继向中华军投降,李定国一面派遣人马,接收陕西的其他各地的投降,一面又分派部队驻守陕西地区的各处长城关隘,以防蒙古的进攻。
内阁于四月四日下达内阁令,取消北直录,除北京地区以外,设立河北省,省会设在真定府;将陕西分设为陕西、甘肃两省、省会分别为西安府、肃州府;辽东地区设辽宁、吉林两省,省会分别为沈阳府、吉林府,各省地区,基本与后世差不多,目前暂时实行军管,内阁将在今年以内,在各地陆续建立行政机构。
而在第二天,统战部也正式下令,改淮南军区为北京军区,总部设在北京,暂时兼管北京、河北地区;原山东军区第四、五、二十四军组成辽宁军区,兼管辽宁、吉林、以及朝鲜,由周少桓出任军区司令官、童大勇任副司令官;湖广军区改为甘肃军区,兼管甘肃、陕西地区。
这样一来,帝国的八大军区也以经全部完成,总计有二十四个军分区,其中南京、北京两个军区为四个军分区,山东、广东两个军区设有二个军分区,其余匀为三个军分区,再加上直属于商毅指挥,并付责保卫皇室的中央警卫军,总计兵力在六十五到七十万之间,再加上海军部的兵力,这也就够成了帝国的主力常规军队,将付责保卫帝国安全,抵御外敌,维护帝国的统治及领士完整,以及开拓强域,当然还有各地方还有各地方的留守部队,以及维持地方治安的机构,也将由统战部来逐步完善。
到这个时候为止,中华帝国才算是将过去明朝直接控制的土地全部收复为己所有,因此国家的初步统一,也基本完成,现在只剩下东北北方的宁古塔地区,和西北方边境的蒙古、青海、新强、西藏等边远地区,不过在这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对这些地区形成过有效的实质性管理,因此只能逐步来现实,不能急于一时。
不过这也是一个值得庆贺的事情,因此整个南京城也大街小巷也都张灯结彩,庆贺国家统一的基本完成。
而就在四月十日,耗时达两年零两个月的访欧使团船队,终于顺利回到中国,并且到达南京外金川门码头靠岸。
访欧使团船队是从后明五年(1649年)二月十二日从南京出发,二月三十日到达吕宋,然后驶向欧洲的。出航的时候,中国方面派出了五艘帆船,英国出动了一艘帆船,一共六艘船足成了船队。而在途中还被毁坏了一艘船,但到达南京的船队却有十八艘之多,除了中国方面的四艘船以外,英国也又派出一支由四艘船组成的使团回访中国,而且这一次英国是希望与中国建立进一步的合作关系,另外十艘船都是欧洲各国,以及南洋地区的其他国家派出的船只使都,随使团一起,访问中国。当怨也有一些国家没有派船,但搭乘中国的船只,或其他商船,也随船队一起,来到中国。而商毅也决定,将亲自到码头去迎接船队的返回到港。
这一些访欧使团船队回归,自然又一次引发了轰动,因为在年前,《中华时报》就己经报导了船队回平返回到南洋,并不日将抵达中国的消息。因此在船队抵京的当天,到码头上迎接船队达港的人员也达到了十余万人,当然其中也有不少是出海人员的家属,毕竟这一去就是两年多的时间,现在终于回来了,当然也都十分激动。同时由于商毅决定亲自去港口迎接船。
虽然这时中国人海洋意识并未完全觉醒,并没有意识到,这一次访欧使团船队的欧洲之行的重大意义,除了出使人员的家属以外,其他人大多都是怀着一种看热闹的心理前来,当然这也是因为现在帝国正处在上升时期,而且南京的百姓生活也比较稳定富足,因此人们的兴致都很高,才会对其他新奇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连自已的温暧都保证不了,谁还有心去管其他的事情呢。
虽然商毅并没有要求其他官员们也去迎接船队到港,都不过皇帝出动了,大臣们当然也不能再稳坐钓鱼台,都在各自的办公室里坐着,最后也成了倾朝出动,内阁、各部的部长,还有正在筹备中的国会人员也全都出动,都到码头去迎接船队的归来,因此这一次迎接船队返航的规格也提得很高,商毅当然也不会反对,因为这样也算是一次表示自己以及政府对航海外交活动重视的态度。
而在商毅的后宫当中,亚莉桑徳拉和林凤舞都是对航海持支持态度的人,而且在出访使团中,还有她们的亲属,因此也陪着商毅一起出迎,另外一个就是朱媺婕,当然她纯粹是想出来看热闹的,不过商毅也没有反对,也把她带出来了。其他人则留在皇宫里。
虽然众大臣们对商毅决定亲自迎接船队归来,都觉得有些礼遇过重了,但毕竟南京地区的风气相对开放,而且绝大部份官员都知道,现在帝国的财政有一半以上都是依靠海外贸易支撑,而且一些老臣也知道商毅对航海、经商活动十分感兴趣,因此也都理解商毅的行动。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商毅的行为,就有少数官员直接上疏商毅,对商毅的这一决定表示反对,认为如此礼遇,确实太过了,如果只是对一个从海外归来的船队就给以这样的礼遇,那么以后还有为帝国建立奇功者,又当以何礼相待呢。
而在民间也同样有一些反对声音,有一部份学者甚致认为,航海行为纯属劳民伤财之举,与海外诸国交流来往,也不过是可有可无之事,海外诸国之事,与中国并无相干,并非国家发展的正途;致于海外经商贸易,更是微未小道,而治国大道在于恪守圣贤的教晦,推崇教化,以礼治国,这才是正途,而现在朝廷重小道而忽大义,实在是舍本求末,因小失大。
原来随着局势的安定,经济恢复,士大夫、读书人也都逐渐开始活跃起来,中国的读书人天生都有喜欢议论政治的习惯,而在帝国建立之后,许多制度与过去相比,都出现了很大的不同,许多地方更致与中国传统的观念相违,因此也引发了不少争论的地方,一些传统道徳的维护者对帝国的政策制度都有许多不满之处,当然他们不敢明目张胆的指责商毅,因此只能把矛头指向帝国的政府部门,这一次多少也是有些借题发挥。
商毅一向主张放宽言论禁止,不过放宽言论的负面效应就是各种理论观点都会出现,那怕是明知不对,错误的言论观点,也都必须容忍,不能以行政手段强行干涉,只能够让全社会来参与讨论,或者是用实际的结果来检验各种理论的对错。
因此对于这次关于访欧使团出现的争论话题,商毅也只说了一句话:让历史来评论。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二三五章 访欧船队归来(二)
就在访欧使团船队到达台湾以后,就巳经得到了通知,知道商毅会亲自到港口迎接船队的归来,因此对于皓队进港,也做了一番布置,首先是由四艘中国船先进港,接受商毅的欢迎,等欢迎仪式结束,商毅回宫之后,其他各国的船只才陆续进港,甴外交部的官员接待。
因为迎接自己人,可以理解为对他们的礼遇和褒奖,但按照外交对等的原则,商毅不可能亲自迎接其他各国的使臣,虽然商毅并没有自大到以天朝上国自居,只要是来中国的,都是海外偏邦,向中国进贡朝拜的国家,伹这一点是关系到国家的颜面,因此也不能随意。
不过这个时代的礼节和后世不同,虽然是商毅亲自迎接,但并不是站在岸边等着他们下船,在几天以前,港口就已搭好了一座彩棚,商毅、后妃和内阁、各部的部长官员们都是坐在彩棚里等着,其他官员则只能在彩棚外面站着,一是彩棚装不下这么多人,二是商毅并没有要求官员出来迎接,一切都是自愿的。
远远的可以看见四艘中国帆船陆续进港靠岸,而在港口上也早就准备好的鼓乐队也是鼓乐齐鸣,演凑欢迎的乐曲,又过了好一会儿,从四条船上才陆续有人下来,汇聚到一起,才走进了彩棚前,等着准备晋见商毅,因为在船队到达在吕宋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商毅已在南京称帝了,因此礼数也就不同了。
第一批上棚晋见商毅的,是这次访欧使团的主使梁秉业、副使张仲侨、船队的总指挥吴全福,两名文案陈永华和林旭林五人,当然在商毅称帝之后,林旭进现在也升级成了正式的国舅爷,而在商毅左侧就坐的林凤舞眼呈,也充满了对弟弟的赞许之情。
见礼之后,商毅道:“梁秉业、张仲侨,这次你们率团远赴重洋海外、出没波涛凶险之间,几经转拆生死之地,去中国数十万里,到达欧洲各国,扬我中华之名于海外,实现东西大陆之交流,纵使张弿通西域、郑和下西洋也不可与其相比,开疆扩土赤逊色一筹,实为我中华上下五千年以来之第一壮举,足可名垂靑史,永世不忘!”
五个人听了,也都觉得有些意外,得知商毅会到港口来迎接自己的船队,己令全团上下惊喜不己了,却没有想到商毅会对这次出访的行动给予这么高的评价,“中华上下五千年以来之第一壮举”,试想还有比这句话更高的评价了吗,因此五个人也赶忙又叩首谢恩。
梁秉业代奉五个人答道:“回禀皇上,臣等受皇上重托,敢不尽心竭力,完成朝廷重任,如今终于平安归来,能蒙皇上如此看重,臣等纵死而无怨了!”
商毅摇了摇头,笑道:“朕方才所说,并非是只对你们的褒奖之词,等到百年之后,后人再来回顾你们的壮举时候,就会明白,朕所说的,犹有未及之处!”
五个人听了,也再次谢恩。
商毅又问道:“朕听说这次出访欧洲,有一艘船在途中被毁,所去的人员可都安好!”
梁秉业道:“回禀皇上,这次出访欧洲,去时共计二千三百四十七人,但同有一百三十二人在途中遭遇不幸,其余匀健好!”
商毅也点了点头,这个时候航海确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由其是这么一次几乎是模穿了半个地球的超远距离航海,人员损失是再所难免的,因此商毅也道:“你们放心吧,在途中遭遇不幸者,都是国家的有功之臣,政府当给予重恤,家人妻子,也必会给予恩养!”
梁秉业听了,又再次向商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