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瞥了不耐烦的青年一眼,面上似乎不悦,但心里却愈发觉得自己这个决定甚佳,也退让了一步,“你替朕收盐引权,回京后朕便允你一个心愿,可好?”
天子一诺,万金难求,这是极大的尊崇了。
奈何这位裴家世子仍皱着眉,似乎还在纠结,片刻后才不情不愿地答应了这件事。
高宗看裴景琛最后还是接下了这桩差事,笑着牵住了身旁皇后的手,淡淡道:“你才回京,要多来内宫走动,朕和皇后都很牵挂你!收盐的事便等到来年春猎后再去也不迟。”
左右逢源,滴水不露,几句话就安抚好了世子的情绪,还给自己冠上了贤明君主的称号。
一听春猎,裴景琛果然面色舒缓,眉眼飞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陛下是万人之君,可不能反悔!”
青年的喜色不加掩饰,就这样明晃晃地表露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落在习惯揣测他人心思的皇帝眼里反而熨帖。
在所有人都跟他生异心时,这位毫无心机城府的外侄总是最好拿捏的。
高宗眼角弯起,露出几丝皱纹,扬声对席下的臣子笑道:“瞧这裴小郎,这是挖了坑等着朕跳呢!若是把这番心思用在正道上,恒国公哪里还会担心你游手好闲呢?”
俊美的丹凤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裴景琛并没有接话。
待高宗和裴皇后离席,这场变故频出的年夜宴也算进入到了尾声,秦姝意与父亲同坐在马车上,都沉默着,只不过心思各异。
一个是暗讽高宗此时确实识人不清,孰不知自己眼中的“庸才”不过是收敛锋芒。
另一个则越来越肯定自己的女儿春心萌动,思虑着一会该怎么委婉地打听这件事。
——
皓月当空,尚书府里还燃着灯,下了马车,秦姝意径直走向了自己的院子,却被前面的秦尚书出声喊住。
“姝儿,你先随爹爹来书房一趟,爹爹有事要问你。”
秦尚书语气凝重,神色也是前所未有的严肃与认真,引得秦姝意也有些惴惴,总担心父亲是不是察觉到了自己和裴景琛之间的端倪,琢磨着一会该如何开口解释。
关上书房的门,室内陷入一片寂静,幽幽的烛火照在鬓发斑白的秦尚书身上,愈发显得庄严。
秦尚书慢悠悠地踱了几圈,心事重重,似乎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可是此事涉及秦府、事关储君,倘若让秦夫人来问,又担心她问不到根处。
秦姝意也紧张地坐在檀木扶手椅上,手中捧着个珐琅暖手炉,手炉传来让她心安的温度。
看着父亲在自己面前走来走去,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她索性破罐子破摔,试探道:“爹爹想同女儿说什么?”
第17章
秦尚书见她坦然平静,也坐了下来,委婉地问:“姝儿,我与你娘亲商量了,我们不是那等迂腐势利的人家,你倘若有心悦的郎君,咱们去问问也是无妨的。”
秦姝意的心颤了颤,莫不是以为她喜欢裴景琛?
一想到那人,她满脑子都是他今晚那句轻而坚定的话,他可以做她手中的刀。
手炉的温度似乎越来越高。
秦尚书看女儿沉默不语,暗暗叹息,还真让他说中了,当即又低声问道:“爹爹只问你一句,可是真心喜欢殿下?”
秦姝意却有些茫然,殿下?
什么殿下?哪个殿下?
搂紧了手炉,她反问道:“爹爹在说什么?姝儿愈发听不懂了。”
秦尚书也有些着急,可让他在自己未出阁的女儿面前说这些又有些羞赧,心一横,还是说了出来,“自然是穆王殿下。”
手炉几乎滑落。
秦姝意震惊地看着自己的爹爹,似乎想从他眉眼中寻觅到几分开玩笑的痕迹,但很明显,秦尚书确实是很认真地在同自己的女儿说这些。
她蓦然想起上辈子也是在这样安静的书房里,爹爹坐在书案前,她跪在地上。
爹爹无奈地问她,是不是真心喜欢三皇子,她斩钉截铁地回答:“是,女儿非他不嫁。”
她那时满心都是即将嫁给心上人的执拗,哪里看得到爹爹为人父、为人臣的为难。
而今晚也是在这样的烛光下,爹爹又问出了相同的话,可他面前的女儿却早已心境大变,一切恍如隔世。
秦姝意神色疏冷,丝毫不躲闪秦尚书的目光,淡淡道:“女儿对穆王殿下无意。”
略一迟疑,她又补充道:“女儿也没有心上人,女儿只想一辈子呆在爹娘和哥哥身边。”
看着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女儿,又听到她说着小女孩撒娇的话,在这寒冷的冬夜里,秦尚书的心头却浮上一层暖意,整个人又变得柔和起来。
“傻孩子,不过反正你现在也还小,多在我和你娘身边养几年也是好的。”
“实在不愿,便找个男子入赘到府里。再不济便不嫁了,我们还不至于养不起自己的女儿。”
秦姝意大胆地说着于理不合的话,秦尚书并未如寻常的长辈那样斥责她,反而仔细思考着女儿话里的可能性,为人父者,能做到秦诵舟这样的开明实为不易。
秦姝意忍住那股想要流泪的冲动。
大周如父亲这般的朝廷重臣,家里的女儿无论嫡庶,大部分学的都是执掌中馈,以及如何讨好婆母、留住未来郎君的心。
可从小到大爹爹和娘亲却从未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过她,在外放休沐时,带着她和哥哥领略山水间的丛生意趣,后来再大些来了京城后,便教她读书识字,学君子之道。
她看过山、游过水,悟儒道典籍,也学过孙子兵法。
秦姝意十分庆幸,她能有成为自己的自由,根基是她有着这样好的父兄和娘亲。
而如果她同其他的女子一般生在父母势利、一心利用子女的内宅中,恐怕早就沦落其中,只能像菟丝花一样依靠权势而生,拼
命汲取泥潭中少得可怜的养分。
当生存成为苦难,结果只会是心性全无、风骨全无,又哪里会有今日能坐在书房里与爹爹推心置腹的秦家大小姐?
幽幽的烛光下秦尚书鬓间的白发愈发显眼。
秦姝意突然想起前世,自己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有见到父亲了,父亲和萧承豫商讨事宜总是避开她的,不想把她牵扯进权力的旋涡里。
只是她最后到底是因伯仁而死。
起事前夕,人人自危之际,父亲却偷偷来到王府,忧思过度的老者似乎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岁,只是站在廊下恭敬地对她行礼。
“值此多事之秋,王妃千万要保重自己的身体。”
秦尚书将秦夫人亲手做的百合酥放在院中的石桌上,从前挺得笔直的脊背如今已经有些佝偻,却还是笑着嘱咐。
“只有王妃安好,老臣和夫人才能放心。”
说完匆匆离去,脚步踉跄,她竟是连一句再见都么来得及说。
谁承想,那是她脑海中关于父亲最后的印象,也是父女之间的最后一面。
作为女儿,作为妹妹,她是新帝的发妻、是当今帝妃,却被囚禁冷宫,甚至不能去狱中探望自己的至亲。
她的父兄和娘亲,让她成为自由的她,让她见识到天地间最美的山水,让她懂得什么叫真正的孝悌礼义。
她在真正的爱里长大,却被那虚伪的爱迷了眼,如飞蛾扑火、逆风执炬。
很不应该,太不值得。
秦姝意脊背有些僵硬,斟酌着开口道:“爹爹,圣上年纪大了。”
空气中有一瞬间的安静,秦尚书的笑凝在脸上,身为朝廷重臣,他要是连这点言外之意都听不出来,不如直接告老还乡。
两个人的眼神碰上,都看出了对方的严肃和凝重。
片刻,秦尚书道:“这不是你需要考虑的事。”
又是这样,不想让她牵扯进那些自认为腌臜的争斗中。
可她,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需要活在父兄和丈夫羽翼下遮掩耳目的小姑娘了,她要在上位者的窥视下护住自己的血肉至亲,怎么可能退缩?
秦姝意直视着父亲的双眼,语气是与他如出一辙的坚定。
“圣上年事已高、心量狭隘,爹爹是忠臣、也是重臣,狡兔尚且要挖三窟以备不患,爹爹为府里一百条人命准备条后路又有何妨?”
“爹爹,人皆有贪欲,何况是那些离登上权力巅峰只差一步之遥的贵人,在多数人自觉划分阵营后,爹爹明哲保身,落在有心人眼里,只会是不合群的挑衅。”
“我秦府不依附权贵而生,却也不能成为权贵的眼中钉、肉中刺。”
看着坐在对面侃侃而谈的女儿,秦诵舟心惊之余是由衷的钦佩。
这番见识和犀利的剖析,不仅三言两语将朝中情势点明,而且还想到了日后新帝登基,自己这个孤臣尚书会面临的尴尬处境。
如果上位的是与他同样可称为孤家寡人的皇子,那他自然是炙手可热的新帝肱骨。
而倘若上位的是长袖善舞的皇子,秦家的耿介孤直只会是灭门的理由,满门抄斩、身首异处。
哪怕上位者中规中矩,只要他不曾示好,也只会被归为当初势力最强的敌对方。
秦诵舟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女儿长大了,是他小瞧了自己的女儿,倘若她同秦渊一般托生男子,这等锦绣文才、凌云壮志,必是金榜状元。
秦姝意见父亲有些出神,试探着问道:“爹爹,是女儿哪里说错了吗?”
面色认真,她如今的揣测都是结合上辈子的经验提出来的,具体的形势变化她无法预判,她不在朝中,前世所知也有限,所以现在也只能将所有挑明去问父亲。
秦尚书摇摇头,一脸欣慰,“爹爹只是在想,你长大了,不是小姑娘了。”
闻言,秦姝意似乎被夸得面上有些发热,又道:“那爹爹是何想法呢?”
伸手剪掉要流下烛油的火苗,秦尚书才严肃地说:“爹会好好考虑这件事的,以百条人命换自己忠义的名声,愚不可及。”
以秦姝意对父亲的了解,就算此刻逼着他结党,他也不会那么做。
不过无妨,她今日说这一番话,原本就是为了让父亲对此事早早上心罢了。
左右还有一年的时间,不必此时就要求既定的结果,一切都还来得及。
秦姝意颔首,福至心灵,又淡淡地问道:“爹爹,朝堂波诡云谲,我们一家人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隐居不好么?”
声音很轻,恍若自言自语。
奈何书房里实在安静,秦尚书闻言,脸上浮现一瞬间的怔愣和不解,他的音调轻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爹爹和你兄长都是儒生,自幼学的是忠君保民之道,我们秦家满门忠良,既然戴着这顶乌纱帽,便应竭尽所能为百姓办实事,怎能有贪生怕死之辈?”
秦姝意了然。
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她能懂。
起身要走时,却听见父亲又说了一句堪称大逆不道的话,他面上显露倦意,一双眼炯炯有神,“姝儿,我们忠的不是萧家,而是这天下万姓。”
彷佛一声惊雷炸在她的耳边,她恍惚间竟觉得窥见前世父亲身死时的一些蛛丝马迹。
他扶持新帝上位,为什么被满门抄斩?自己从前总觉得萧承豫狠辣,心里却清楚萧承豫是个爱惜人才的人。
天子一诺,万金难求,这是极大的尊崇了。
奈何这位裴家世子仍皱着眉,似乎还在纠结,片刻后才不情不愿地答应了这件事。
高宗看裴景琛最后还是接下了这桩差事,笑着牵住了身旁皇后的手,淡淡道:“你才回京,要多来内宫走动,朕和皇后都很牵挂你!收盐的事便等到来年春猎后再去也不迟。”
左右逢源,滴水不露,几句话就安抚好了世子的情绪,还给自己冠上了贤明君主的称号。
一听春猎,裴景琛果然面色舒缓,眉眼飞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陛下是万人之君,可不能反悔!”
青年的喜色不加掩饰,就这样明晃晃地表露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落在习惯揣测他人心思的皇帝眼里反而熨帖。
在所有人都跟他生异心时,这位毫无心机城府的外侄总是最好拿捏的。
高宗眼角弯起,露出几丝皱纹,扬声对席下的臣子笑道:“瞧这裴小郎,这是挖了坑等着朕跳呢!若是把这番心思用在正道上,恒国公哪里还会担心你游手好闲呢?”
俊美的丹凤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裴景琛并没有接话。
待高宗和裴皇后离席,这场变故频出的年夜宴也算进入到了尾声,秦姝意与父亲同坐在马车上,都沉默着,只不过心思各异。
一个是暗讽高宗此时确实识人不清,孰不知自己眼中的“庸才”不过是收敛锋芒。
另一个则越来越肯定自己的女儿春心萌动,思虑着一会该怎么委婉地打听这件事。
——
皓月当空,尚书府里还燃着灯,下了马车,秦姝意径直走向了自己的院子,却被前面的秦尚书出声喊住。
“姝儿,你先随爹爹来书房一趟,爹爹有事要问你。”
秦尚书语气凝重,神色也是前所未有的严肃与认真,引得秦姝意也有些惴惴,总担心父亲是不是察觉到了自己和裴景琛之间的端倪,琢磨着一会该如何开口解释。
关上书房的门,室内陷入一片寂静,幽幽的烛火照在鬓发斑白的秦尚书身上,愈发显得庄严。
秦尚书慢悠悠地踱了几圈,心事重重,似乎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可是此事涉及秦府、事关储君,倘若让秦夫人来问,又担心她问不到根处。
秦姝意也紧张地坐在檀木扶手椅上,手中捧着个珐琅暖手炉,手炉传来让她心安的温度。
看着父亲在自己面前走来走去,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她索性破罐子破摔,试探道:“爹爹想同女儿说什么?”
第17章
秦尚书见她坦然平静,也坐了下来,委婉地问:“姝儿,我与你娘亲商量了,我们不是那等迂腐势利的人家,你倘若有心悦的郎君,咱们去问问也是无妨的。”
秦姝意的心颤了颤,莫不是以为她喜欢裴景琛?
一想到那人,她满脑子都是他今晚那句轻而坚定的话,他可以做她手中的刀。
手炉的温度似乎越来越高。
秦尚书看女儿沉默不语,暗暗叹息,还真让他说中了,当即又低声问道:“爹爹只问你一句,可是真心喜欢殿下?”
秦姝意却有些茫然,殿下?
什么殿下?哪个殿下?
搂紧了手炉,她反问道:“爹爹在说什么?姝儿愈发听不懂了。”
秦尚书也有些着急,可让他在自己未出阁的女儿面前说这些又有些羞赧,心一横,还是说了出来,“自然是穆王殿下。”
手炉几乎滑落。
秦姝意震惊地看着自己的爹爹,似乎想从他眉眼中寻觅到几分开玩笑的痕迹,但很明显,秦尚书确实是很认真地在同自己的女儿说这些。
她蓦然想起上辈子也是在这样安静的书房里,爹爹坐在书案前,她跪在地上。
爹爹无奈地问她,是不是真心喜欢三皇子,她斩钉截铁地回答:“是,女儿非他不嫁。”
她那时满心都是即将嫁给心上人的执拗,哪里看得到爹爹为人父、为人臣的为难。
而今晚也是在这样的烛光下,爹爹又问出了相同的话,可他面前的女儿却早已心境大变,一切恍如隔世。
秦姝意神色疏冷,丝毫不躲闪秦尚书的目光,淡淡道:“女儿对穆王殿下无意。”
略一迟疑,她又补充道:“女儿也没有心上人,女儿只想一辈子呆在爹娘和哥哥身边。”
看着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女儿,又听到她说着小女孩撒娇的话,在这寒冷的冬夜里,秦尚书的心头却浮上一层暖意,整个人又变得柔和起来。
“傻孩子,不过反正你现在也还小,多在我和你娘身边养几年也是好的。”
“实在不愿,便找个男子入赘到府里。再不济便不嫁了,我们还不至于养不起自己的女儿。”
秦姝意大胆地说着于理不合的话,秦尚书并未如寻常的长辈那样斥责她,反而仔细思考着女儿话里的可能性,为人父者,能做到秦诵舟这样的开明实为不易。
秦姝意忍住那股想要流泪的冲动。
大周如父亲这般的朝廷重臣,家里的女儿无论嫡庶,大部分学的都是执掌中馈,以及如何讨好婆母、留住未来郎君的心。
可从小到大爹爹和娘亲却从未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过她,在外放休沐时,带着她和哥哥领略山水间的丛生意趣,后来再大些来了京城后,便教她读书识字,学君子之道。
她看过山、游过水,悟儒道典籍,也学过孙子兵法。
秦姝意十分庆幸,她能有成为自己的自由,根基是她有着这样好的父兄和娘亲。
而如果她同其他的女子一般生在父母势利、一心利用子女的内宅中,恐怕早就沦落其中,只能像菟丝花一样依靠权势而生,拼
命汲取泥潭中少得可怜的养分。
当生存成为苦难,结果只会是心性全无、风骨全无,又哪里会有今日能坐在书房里与爹爹推心置腹的秦家大小姐?
幽幽的烛光下秦尚书鬓间的白发愈发显眼。
秦姝意突然想起前世,自己已经有两个多月没有见到父亲了,父亲和萧承豫商讨事宜总是避开她的,不想把她牵扯进权力的旋涡里。
只是她最后到底是因伯仁而死。
起事前夕,人人自危之际,父亲却偷偷来到王府,忧思过度的老者似乎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岁,只是站在廊下恭敬地对她行礼。
“值此多事之秋,王妃千万要保重自己的身体。”
秦尚书将秦夫人亲手做的百合酥放在院中的石桌上,从前挺得笔直的脊背如今已经有些佝偻,却还是笑着嘱咐。
“只有王妃安好,老臣和夫人才能放心。”
说完匆匆离去,脚步踉跄,她竟是连一句再见都么来得及说。
谁承想,那是她脑海中关于父亲最后的印象,也是父女之间的最后一面。
作为女儿,作为妹妹,她是新帝的发妻、是当今帝妃,却被囚禁冷宫,甚至不能去狱中探望自己的至亲。
她的父兄和娘亲,让她成为自由的她,让她见识到天地间最美的山水,让她懂得什么叫真正的孝悌礼义。
她在真正的爱里长大,却被那虚伪的爱迷了眼,如飞蛾扑火、逆风执炬。
很不应该,太不值得。
秦姝意脊背有些僵硬,斟酌着开口道:“爹爹,圣上年纪大了。”
空气中有一瞬间的安静,秦尚书的笑凝在脸上,身为朝廷重臣,他要是连这点言外之意都听不出来,不如直接告老还乡。
两个人的眼神碰上,都看出了对方的严肃和凝重。
片刻,秦尚书道:“这不是你需要考虑的事。”
又是这样,不想让她牵扯进那些自认为腌臜的争斗中。
可她,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需要活在父兄和丈夫羽翼下遮掩耳目的小姑娘了,她要在上位者的窥视下护住自己的血肉至亲,怎么可能退缩?
秦姝意直视着父亲的双眼,语气是与他如出一辙的坚定。
“圣上年事已高、心量狭隘,爹爹是忠臣、也是重臣,狡兔尚且要挖三窟以备不患,爹爹为府里一百条人命准备条后路又有何妨?”
“爹爹,人皆有贪欲,何况是那些离登上权力巅峰只差一步之遥的贵人,在多数人自觉划分阵营后,爹爹明哲保身,落在有心人眼里,只会是不合群的挑衅。”
“我秦府不依附权贵而生,却也不能成为权贵的眼中钉、肉中刺。”
看着坐在对面侃侃而谈的女儿,秦诵舟心惊之余是由衷的钦佩。
这番见识和犀利的剖析,不仅三言两语将朝中情势点明,而且还想到了日后新帝登基,自己这个孤臣尚书会面临的尴尬处境。
如果上位的是与他同样可称为孤家寡人的皇子,那他自然是炙手可热的新帝肱骨。
而倘若上位的是长袖善舞的皇子,秦家的耿介孤直只会是灭门的理由,满门抄斩、身首异处。
哪怕上位者中规中矩,只要他不曾示好,也只会被归为当初势力最强的敌对方。
秦诵舟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女儿长大了,是他小瞧了自己的女儿,倘若她同秦渊一般托生男子,这等锦绣文才、凌云壮志,必是金榜状元。
秦姝意见父亲有些出神,试探着问道:“爹爹,是女儿哪里说错了吗?”
面色认真,她如今的揣测都是结合上辈子的经验提出来的,具体的形势变化她无法预判,她不在朝中,前世所知也有限,所以现在也只能将所有挑明去问父亲。
秦尚书摇摇头,一脸欣慰,“爹爹只是在想,你长大了,不是小姑娘了。”
闻言,秦姝意似乎被夸得面上有些发热,又道:“那爹爹是何想法呢?”
伸手剪掉要流下烛油的火苗,秦尚书才严肃地说:“爹会好好考虑这件事的,以百条人命换自己忠义的名声,愚不可及。”
以秦姝意对父亲的了解,就算此刻逼着他结党,他也不会那么做。
不过无妨,她今日说这一番话,原本就是为了让父亲对此事早早上心罢了。
左右还有一年的时间,不必此时就要求既定的结果,一切都还来得及。
秦姝意颔首,福至心灵,又淡淡地问道:“爹爹,朝堂波诡云谲,我们一家人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隐居不好么?”
声音很轻,恍若自言自语。
奈何书房里实在安静,秦尚书闻言,脸上浮现一瞬间的怔愣和不解,他的音调轻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爹爹和你兄长都是儒生,自幼学的是忠君保民之道,我们秦家满门忠良,既然戴着这顶乌纱帽,便应竭尽所能为百姓办实事,怎能有贪生怕死之辈?”
秦姝意了然。
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她能懂。
起身要走时,却听见父亲又说了一句堪称大逆不道的话,他面上显露倦意,一双眼炯炯有神,“姝儿,我们忠的不是萧家,而是这天下万姓。”
彷佛一声惊雷炸在她的耳边,她恍惚间竟觉得窥见前世父亲身死时的一些蛛丝马迹。
他扶持新帝上位,为什么被满门抄斩?自己从前总觉得萧承豫狠辣,心里却清楚萧承豫是个爱惜人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