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更坚定了决心。
通过此事更能够看到大宁的实力进步之快,尤其是找来十几万蛮族骑兵,这更是让朱温紧惕到极点!
梁国派去大宁大量的斥候,将所探得情报源源不断的送回,元武帝变法改革已经开始展现成果,国力日益提升。
就这般放任下去,他不敢想象大宁会强到什么程度。
以前他自己还有顾忌,这般穷兵黩武对不对。
现在他没有犹豫了!
这就是一场豪赌!
赌大梁国运,赌大梁未来。
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会有挫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攻占大宁,赢得最终胜利,那就值得。
大梁就能重新崛起,傲然于世!
朱温的决心无比强烈!
沉寂多日后,终于举行了朝议。
已经很长时间官员们没像今天这般活跃的谏言,简直就如菜市场一般。
有人请谏撕毁协定直接出兵,有人请谏废除皇三子朱桢王位,并永久监禁。
这一条谏言最多。
显然更多人是不知内情的,他们把所有的气都撒在了朱桢身上。
若不处置,内心不平。
呼声极高,这不只是官意更是民怨。
梁武帝很平静的宣旨了,废除朱桢王位,贬至皇陵独守。
从一开始他就想到了这一步,当事态爆发后,那就必须有人出来担责,以此平息民愤。
朱桢自然而然的就被牺牲了。
此时朱温的内心没有任何负担,在他看来,身为皇子为国付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这般处理之后,果然是平息了许多。
朱温沉声道:“求和是因为我们弱,就因为我们弱,才会签订这种赔款割地的协定,我们应当记住这屈辱,我们要报复!”
他站了起来。
“为保国家,朕在此宣布,国家将征募百万大军,兵部会直接将需要征兵的数目下发到各行省,征不到就强征,总之朕要一支能打仗的军队!”
高声回荡,也让这满朝文武惊疑不已。
以前朱温有顾忌,怕遭受太多的人的反对,从未如此直接的提及,而现在当众宣布了。
有朝臣立即站出。
“陛下,曾因战败,使得国力还未恢复,如此大规模的征兵,会使得农耕荒废,乃是穷兵黩武之举啊!”
“说的好。”
朱温平静问道:“若不征兵,失地如何收回?”
“若不征兵,大宁攻打过来,又怎么守卫?”
这官员沉默不语,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你……还要谏言吗?”
“还请陛下三思。”
“来人,拖下去斩了。”
朱温很直接,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废话。
此人是御史台言官,立即慌了神,不过还是大声道:“陛下,穷兵黩武贻害千年,使不得啊!”
“还请陛下三思啊!”
他的声音逐渐小了,直至没有,已经被拖到殿外砍了脑袋。
“谁还要谏言?”
“陛下,臣有话要说。”
“拖下去斩了。”
朱温直接摆手,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
连斩三人后,终于没人敢谏言了。
朱温冷声道:“任何敢动摇国策者,杀无赦!”
他就知道会有人谏言反对,便以铁血手段震慑,就是为了减少这些声音。
此刻已没人敢说话。
征兵组军都上升到国策的地步,谁还敢反对……
朝议就在这样的氛围中结束了。
过后不久,兵部就给各行省通传了折子,要求各行省总督抓紧征兵,必须在期限内完成。
招募新兵,还要预留出训练的时间。
而负责这些事宜的,就是皇太子朱镇。
建军就需要武器装备,总不能拿着木棍上战场,而现存装备根本满足不了所需,朝廷也没有这么多铁来供应。
于是,又有一道政令下达,朝廷将开放民间冶铁,并由朝廷进行收购。
实际上,这些早已经开始实行,只不过还只是在部分区域,而今扩大了规模,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始。
梁国开始了穷兵黩武。
整个国家运转,只为了这一件事情……
京郊,皇陵。
这是皇家陵墓,历代先皇,皇室子弟埋葬之地,本有专人护卫,而今又多了一位皇子。
那日早朝之后,朱桢就接到了圣旨,他被废了王位,被贬到了这里。
孤独冷寂。
在今天,又有一个人来了。
他身材偏瘦,脸面端正,有着浓眉星目,只是眼圈略黑,面色略白,尽显出疲态。
看其年纪应是三旬有余,穿着素色长袍。
能在这皇陵自由行走,自非普通人,他就是梁国皇二子,雍王朱稷。
朱温子嗣繁多,有本事显人眼的就那么几个,二子朱稷绝对是其中之一。
若无意外,他是板上钉钉的继承人,朱温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即夭折,立长顺位继承也该是朱稷。
更何况他自身贤明,仁爱有加。
跟其父梁武帝不同的是,朱稷更注重民生,曾多次劝阻朱温勿行好战之事。
梁国民间有言,在梁武帝背后有两人,一位是宰相庞师古,另一位就是皇二子朱稷。
朱稷很早就参与朝政,处理事务,他提富国强兵之策,主张加紧农业生产,储备粮食,让有才能的人发挥作用等一系列政令。
梁武中兴,有他的一份功绩。
朱镇为什么急于求成,迫切的需要功绩,就是因为朱稷在朝中的威望太高了。
至今也有很多人想要让他成为太子。
可结果并不如人所愿。
朱稷行走于陵园中,终于看到了他要找的人。
在陵中一处凉亭,朱桢孤坐着。
他也走过去,坐到了对面。
“能长久的待在这里也不错,心无杂念,脑无所想,至少能图个清净。”
朱稷开口。
他声音低沉充满温和之感。
“是啊,起初我也是烦躁不已,内心不平,积怨颇多,现在倒是没有了,反而觉得挺好。”
朱桢看着朱稷。
“二哥,这是我的心里话。”
“为兄相信。”
朱稷打量了片刻,似想要看其状态,随即又问道:“太子来看过你吗?”
“没有。”
朱桢开口道:“你是第一个来这里的人,毕竟像我这样的卖国贼,不都是敬而远之吗?”
……
通过此事更能够看到大宁的实力进步之快,尤其是找来十几万蛮族骑兵,这更是让朱温紧惕到极点!
梁国派去大宁大量的斥候,将所探得情报源源不断的送回,元武帝变法改革已经开始展现成果,国力日益提升。
就这般放任下去,他不敢想象大宁会强到什么程度。
以前他自己还有顾忌,这般穷兵黩武对不对。
现在他没有犹豫了!
这就是一场豪赌!
赌大梁国运,赌大梁未来。
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会有挫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攻占大宁,赢得最终胜利,那就值得。
大梁就能重新崛起,傲然于世!
朱温的决心无比强烈!
沉寂多日后,终于举行了朝议。
已经很长时间官员们没像今天这般活跃的谏言,简直就如菜市场一般。
有人请谏撕毁协定直接出兵,有人请谏废除皇三子朱桢王位,并永久监禁。
这一条谏言最多。
显然更多人是不知内情的,他们把所有的气都撒在了朱桢身上。
若不处置,内心不平。
呼声极高,这不只是官意更是民怨。
梁武帝很平静的宣旨了,废除朱桢王位,贬至皇陵独守。
从一开始他就想到了这一步,当事态爆发后,那就必须有人出来担责,以此平息民愤。
朱桢自然而然的就被牺牲了。
此时朱温的内心没有任何负担,在他看来,身为皇子为国付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这般处理之后,果然是平息了许多。
朱温沉声道:“求和是因为我们弱,就因为我们弱,才会签订这种赔款割地的协定,我们应当记住这屈辱,我们要报复!”
他站了起来。
“为保国家,朕在此宣布,国家将征募百万大军,兵部会直接将需要征兵的数目下发到各行省,征不到就强征,总之朕要一支能打仗的军队!”
高声回荡,也让这满朝文武惊疑不已。
以前朱温有顾忌,怕遭受太多的人的反对,从未如此直接的提及,而现在当众宣布了。
有朝臣立即站出。
“陛下,曾因战败,使得国力还未恢复,如此大规模的征兵,会使得农耕荒废,乃是穷兵黩武之举啊!”
“说的好。”
朱温平静问道:“若不征兵,失地如何收回?”
“若不征兵,大宁攻打过来,又怎么守卫?”
这官员沉默不语,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你……还要谏言吗?”
“还请陛下三思。”
“来人,拖下去斩了。”
朱温很直接,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废话。
此人是御史台言官,立即慌了神,不过还是大声道:“陛下,穷兵黩武贻害千年,使不得啊!”
“还请陛下三思啊!”
他的声音逐渐小了,直至没有,已经被拖到殿外砍了脑袋。
“谁还要谏言?”
“陛下,臣有话要说。”
“拖下去斩了。”
朱温直接摆手,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
连斩三人后,终于没人敢谏言了。
朱温冷声道:“任何敢动摇国策者,杀无赦!”
他就知道会有人谏言反对,便以铁血手段震慑,就是为了减少这些声音。
此刻已没人敢说话。
征兵组军都上升到国策的地步,谁还敢反对……
朝议就在这样的氛围中结束了。
过后不久,兵部就给各行省通传了折子,要求各行省总督抓紧征兵,必须在期限内完成。
招募新兵,还要预留出训练的时间。
而负责这些事宜的,就是皇太子朱镇。
建军就需要武器装备,总不能拿着木棍上战场,而现存装备根本满足不了所需,朝廷也没有这么多铁来供应。
于是,又有一道政令下达,朝廷将开放民间冶铁,并由朝廷进行收购。
实际上,这些早已经开始实行,只不过还只是在部分区域,而今扩大了规模,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始。
梁国开始了穷兵黩武。
整个国家运转,只为了这一件事情……
京郊,皇陵。
这是皇家陵墓,历代先皇,皇室子弟埋葬之地,本有专人护卫,而今又多了一位皇子。
那日早朝之后,朱桢就接到了圣旨,他被废了王位,被贬到了这里。
孤独冷寂。
在今天,又有一个人来了。
他身材偏瘦,脸面端正,有着浓眉星目,只是眼圈略黑,面色略白,尽显出疲态。
看其年纪应是三旬有余,穿着素色长袍。
能在这皇陵自由行走,自非普通人,他就是梁国皇二子,雍王朱稷。
朱温子嗣繁多,有本事显人眼的就那么几个,二子朱稷绝对是其中之一。
若无意外,他是板上钉钉的继承人,朱温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即夭折,立长顺位继承也该是朱稷。
更何况他自身贤明,仁爱有加。
跟其父梁武帝不同的是,朱稷更注重民生,曾多次劝阻朱温勿行好战之事。
梁国民间有言,在梁武帝背后有两人,一位是宰相庞师古,另一位就是皇二子朱稷。
朱稷很早就参与朝政,处理事务,他提富国强兵之策,主张加紧农业生产,储备粮食,让有才能的人发挥作用等一系列政令。
梁武中兴,有他的一份功绩。
朱镇为什么急于求成,迫切的需要功绩,就是因为朱稷在朝中的威望太高了。
至今也有很多人想要让他成为太子。
可结果并不如人所愿。
朱稷行走于陵园中,终于看到了他要找的人。
在陵中一处凉亭,朱桢孤坐着。
他也走过去,坐到了对面。
“能长久的待在这里也不错,心无杂念,脑无所想,至少能图个清净。”
朱稷开口。
他声音低沉充满温和之感。
“是啊,起初我也是烦躁不已,内心不平,积怨颇多,现在倒是没有了,反而觉得挺好。”
朱桢看着朱稷。
“二哥,这是我的心里话。”
“为兄相信。”
朱稷打量了片刻,似想要看其状态,随即又问道:“太子来看过你吗?”
“没有。”
朱桢开口道:“你是第一个来这里的人,毕竟像我这样的卖国贼,不都是敬而远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