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次同盟国首脑会议期间,萧鼎昆就提出了在战国集团为基础,建立一个专门致力维护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加强国家与民族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全球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国际性组织。 首发
    当时,这个提议得到了几乎所有国家的支持。
    只不过,在涉及到细节问题,特别是与各成员国的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细节问题的时候,仍然出现了很多矛盾。
    比如,该国际机构的权限到底有多大,是一个拥有实质性权力的机构,还只是一个为国与国之间交流与沟通提供平台的机构?再比如,该机构由谁主导,成员国的权利该怎么分配,是否需要涉及到协约国集团成员国等等。
    当然,没有一个国家反对成立这样的国际性机构。
    毕竟,通过政治与军事同盟建立起来的国家间组织与集团,只是战争的推动者,而不是和平的捍卫者。残酷的事实已经证明,必须改变以往的同盟方式,为促进国际交流,解决国家间矛盾提供一个进行外交磋商,以及国际调解的平台。
    随后,萧鼎昆决定将战后的重建援助与该国际机构挂钩。
    到此时,问题就|常的简单了。
    随着战争走向收尾阶段,不管是战败的协约国集团成员国,还是战胜的同盟国集团成员国,都希望在战后从帝国获得战略援助,以完成战后重建,恢复国内经济,解决国内矛盾,保持国家的稳定与团结,为战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不说别的,当时最渴望获得帝国援助的就是德国!
    七年地战争。已经让德国不堪重负。虽然在战争后期。通过从法国、俄罗斯等战败国进行压榨式地掠夺。使德国坚持了下来。甚至改善了国内地经济环境。但是德国要想成为欧洲老大。就不可能通过压榨地方式去获得战争利益。更不可能在毫无理由地情况下吞并法国等战败国。如果德国继续加大掠夺地力度。只能使法国与俄罗斯背道而驰。走上再次与德国对抗地道路。从而使德国在欧洲遭遇新地挑战。
    在此情况下。德国只能指望帝国地战略援助。
    而在第三次同盟国首脑会议上。帝国已经明确提出。将在战后向同盟国集团成员国提供力所能及地帮助。当然。后来援助范围迅速扩大。连协约国集团地战败国都得到了相应地帮助。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萧鼎昆才使出了撒手锏。
    在将成立国际性机构与战后重建援助挂钩之后。不管是德国。还是其他国家。都不可能拒绝帝国地提议。更不可能直接与帝国对着干。
    当然。很多细节问题仍然需要解决。
    比如,该国际机构的权力应该怎么实施,是由帝国说了算,还是由所有国家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说了算?如果仅仅只是帝国的“一言堂”那么其作用性必然非常有限。相反,如果是一个民主性质地国际机构,那么各成员国的分量到底有多大?
    这些问题,也是萧鼎昆,或者说是帝国内阁政府必须解决的。
    当时,战争还没有结束,且帝国必须维持同盟国集团地稳定与团结,因此在确定相关成员国的发言权的时候,就必须优先照顾同盟国集团成员国。
    毕竟,这个国际机构是由同盟国集团发起的,而且同盟国集团成员国都在战争中做出了重大地贡献,理应在战后的新国际机构中占据重要席位,而不可能让那些战败国把持新的国际机构。
    在此情况下,帝国首先与德国等盟国达成协议,决定了该国际机构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用来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且能够进入该组织的都是具有世界影响力,具有强大军备力量地同盟国集团成员国。
    最初的时候,只有帝国、德国、土耳其与意大利被确定为该组织地成员国。
    可是,随着战争结束,特别是在美国投降之后,将协约国集团成员国排除在该机构之外,显然不太现实,而且也只能使该机构成为另外一个“同盟国组织”无法从根本上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另外,随着越来越多地国家加入了同盟国集团,该组织仅设四个成员,也可能从根本上确保同盟国集团成员国的利益。
    最后达成地协议是,帝国、德国、土耳其与意大利为该组织的常任理事国,对一切涉及到了安全的重大国际事务都拥有一票否决权,然后再挑选八个其他国家成为轮换理事国,以每二年更换一半的方式,组建安全理事会,负责处理国际安全事务。
    在核心机构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
    其他问题的协商工作也进展顺利。
    当然,小麻烦还是无法避免的。
    比如,当时德国就认为,应该为其具有独立行政权的东普鲁士地区在全体成员国大会中提供一席位,意大利也坚持要求为其在北非地区刚刚扶持建立起来的几个拥有独立行政权的海外领地提供席位。
    对于德国与意大利的要求,帝国并没有反对,只是针锋相对的提出,如果要满足德国与意大利的要求,就得把帝国的海外领地,以及海外属地都算进去。
    这下,德意二国主动做出了让步。
    毕竟,帝国在全世界范围之内拥有数十处海外领地与海外属地,如果这些地区都以独立成员的形式加入了全体成员国大会,那么新成立的国际机构中,有一半以上的成员都在帝国的控制之中。如此一来,新的国际机构就将成为帝国的“外阁。”
    最终,同盟国集团就成员身份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
    即,只有拥有独立政权的国家才有资格成为正式成员,而任何国家的海外领地,海外属地,乃至拥有独立行政权,却不具备独立外交权与军事权的联邦主体成员都不能成为正式成员,但是可以以观察员的身份参于讨论国际事务。
    谈到最后,所有问题再次与帝国的重建援助挂钩。
    因为所有成员国都需要是独立国家,所以帝国只承诺向独立国家提供战后重建援助,而不向非主权地区提供援助。
    可以说,这是引爆战后独立风潮的关键原因。
    按照当时的协议,像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乃至被肢解的二个俄罗斯,因为都不是独立国家,所以都不能从帝国获得战略援助。
    战后,这些地区都先后脱离其宗主国,宣布独立。
    也正是如此,俄罗斯民主共和国在德国与意大利的暗中支持之下,与战后的第二年就宣布独立。随即,帝国与土耳其也达成协议,在合并了占领区之后,组建了俄罗斯联邦共和国。
    当然,谁也没有想到,这最终也瓦解了帝国的殖民体系。
    在萧鼎昆最初确定这项政策的时候,认为帝国可以绕过相关协议,帮助海外领地进行战后的重建与经济建设工作,从而确保帝国海外领地继续由帝国控制。实际上,战后帝国确实向海外领地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帮助其发展经济。可是,随着独立风潮迅速刮遍全世界,独立思想迅速蔓延,到战后二十年左右,帝国的海外领地就纷纷宣布脱离帝国,独立成为主权国家。
    也正是如此,使帝国在战后陷入了长期的地区战争之中。
    为了镇压海外领地的独立活动,帝国在战后并没有真正获得和平,而是不断的应付着各个地区的独立活动。在坚持了十多年之后,帝国终于不得不放弃传统思想,转而承认独立国家的地位。
    结果,萧鼎昆在战后建立的新世界体系,仅仅维持了不到三十年,就因为世界各地的独立风暴而土崩瓦解。以德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也借助这波独立风潮,迅速向外扩张,并且发展壮大,并且再次具备了与帝国抗衡的实力。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萧鼎昆在这个问题上做得有点过火,最终玩火**,使帝国失去了大量海外灵帝。但是不得不承认,独立的浪潮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的,而且放弃海外领地,也相当于甩掉了一个非常大的包袱,并且为帝国的战略转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从当时萧鼎昆采取的很多相关措施来看,甚至可以认为,萧鼎昆早就遇见到了战后的独立风潮,并且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不可能阻止海外领地选择独立。因此,他在做出了极端决策的同时,利用其他手段,比如通过战略援助,让帝国金元成为了世界唯一的贸易结算货币,取代了黄金的地位,确定了金融霸主的宝座。另外,通过战后的产业调整,以及强大的科技实力,使帝国占据了世界产业链条的顶端,并且在贸易全球化之后,通过高科技确保了帝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
    这些,都无一例外的让帝国以新的方式巩固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相对于丢掉一些海外领地而言,帝国的收获明显大得多,也重要得多。
    可以说,仅仅为帝国夺取金融霸权打下基础这一点,就足以使萧鼎昆进入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行列,因此在其去世之后,为他在帝国首都的首辅官邸对面建立纪念堂,一点都不过分!

章节目录

巨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闪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闪烁并收藏巨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