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儁和孙策一老一少虚情假意的推让了两回,孙策很勉强地接受了刀,又分了一匹上等战马、两匹中等战马,剩下的全被朱儁吞了。对于严重缺马的他来说,中等战马也是宝啊。当年平定黄巾之前,洛阳一匹马炒到二百万,现在就算打两个对折也能值五十万,用于赏赐是足够了。
朱儁很满意,让文云安排宴席,招待王敞等人。趁着空档,朱儁和孙策商量战事。如果老天爷照顾,再晴两到三天,附近的稻子就全收完了,除了给附近百姓留下必要的口粮之外,朱儁得到的粮食可以供他手下的四万大军吃半年,燃眉之急已解。
朱儁很满意,孙策却直叹气。这年头的稻子产量太低,每亩平均还不到二百斤(汉斤)。
有了粮食,朱儁打算回师浚仪为于毒、苦酋解围,他们已经被困了一个月,很快就要断粮,再不救就来不及了。孙策原本也是这么想,可是刚刚被庞统提醒了一下,他觉得还是谨慎一些为妙,别真做了袁谭成名的垫脚石。
孙策将自己的担心说给朱儁听。当然了,他把袁谭想打败的人换成了朱儁自己。论名声,论资历,朱儁都比他更适合做袁谭的垫脚石,就看袁谭有没有胆量向朱儁挑战了。
朱儁深表同意,不过他表示这一战并不是谁和袁谭单挑,而是整个大军的较量。双方兵力相差无几,论兵员素质,钱粮充足,袁谭略胜一筹——他有整个兖州做支撑,而洛阳却已经是一片废墟,除了刚刚抢来的这些稻米之外,别无他物;论将领用兵能力,已方略胜一筹。综合考量,胜败在两可之间,宜速战速决,不宜拖得太久。
孙策觉得朱儁迷之自信。将领的指挥能力又不是飘浮在半空中的加持,就你手下那些军纪涣散的乌合之众,别说是你,就算是我家老祖宗孙武再世也没用。哪个将领接手部队之后第一件事不是严整军纪,加强训练?你以为有了粮,有了几匹马做奖赏刺激就行?
孙策稍微提了几句建议便同意了朱儁的决定。他没有强谏,朱儁脾气硬,还有些自以为是,用嘴说是没用的,让他碰点钉子才行。他心里还有一个不能对朱儁说的想法:打败了也没什么不好,也许勤王的事就可以再拖一拖了。
说完正事,孙策走出大帐透气,虽然帐门掀着,里外通风,毕竟不如外面敞亮。王敞和文云交割完毕,帐前只剩下给孙策的三匹马。孙策抚着马鬃,暗自叹息,送礼的时候全是我掏钱,收礼的时候我才拿了这么一点,亏大发了。要不是看你朱儁是我老爹的故主,我真不愿意搭理你。
“叔至,这些马带回去,那匹留给子纲先生,剩下的两匹给你备用吧。”
陈到大喜,一边致谢,一边让手下将马牵走。作为孙策的近侍义从,白毦士不缺马,但是缺好马。大战将起,战马肯定会有损失,能补充一匹算一匹。
“将军,那个王敞是董卓的故吏。”陈到凑到孙策身边,轻声说道。
孙策转头看看陈到,陈到笑道:“我刚和那些牵马的马伕聊了两句,是他们说的。董卓做过河东太守,也就是几年前的事,因为征讨黄巾才离任的。那王敞当时就是太守府的门下掾,和董卓的部下很熟。在此之前,董卓还做几年并州刺史,似乎还做得不错,这才升任河东太守。”
孙策恍然大悟,怪不得贾诩等人会退入河东,原来有群众基础啊。
“将军,王敞的那个副手徐晃不错,话虽然不多,但言简意赅。”
“哦,河东有人才,这很正常。”话音未落,孙策忽然愣住了。“叔至,你说王敞那个副手叫徐晃?”
“是啊,徐晃徐公明,杨县人,二十大几了,在郡里做个兵曹小吏。大概是因为读书少吧,河东世家多,他很难出头的。将军要不要把他请过来?”
孙策拍拍陈到的肩膀,很欣慰。这才是好部下啊,不仅尽职,而且尽心,时刻想着为自家主公招揽人才。“叔至,待会儿你和他多亲近亲近,问问他有没有这个意思。如果有的话,我去和王敞要人。”
“好。”陈到一口答应。
孙策心里一口闷气终于吐出一半,如果真能将徐晃招至麾下,这笔生意就不亏了。哈哈,没想到贾诩也有走眼的时候,他将来再看到徐晃不知道会是什么心情。
孙策原本就是一个乐观的人,意外得了徐晃,心情大好,看到谁都是笑眯眯的。文云安排好了酒宴,派人来请孙策入席,孙策赶到时,王敞正和文云闲聊,两个文人说得很投机,眉开眼笑。孙策一过去,气氛便有些尬。文云还好,起身招呼孙策,王敞勉强打了个招呼后就低下了头,连目光交流都免了。
孙策暗自发笑。老子见过的名士多了,你牛个屁啊。不过看在徐晃的面子上,不跟你计较。
“足下远来辛苦,待会儿可要多喝两杯。”
“啊,嗯。”王敞不冷不热的哼了两声,皮笑肉不笑。
看到他这副模样,孙策脾气再好也忍不住了。他笑容满面的说道:“能向足下打听一件事吗?”
王敞嫌孙策粗鲁失礼,本不想和孙策搭话,可是又不能当面拒绝孙策,只得勉强说道:“将军请说。”
“河东安邑卫氏是个什么样的人家?”
王敞立刻换了一副庄重的神情。“卫氏乃前朝文景武三朝重臣建陵侯之后,迁居我河东,耕读传家,虽说仕宦不显,但德行学修,名重乡里,自然是好的。”
孙策想了半天,才想起来所谓建陵侯可能是谁。“你说的建陵侯可是卫绾?”
“当然。”王敞板着脸,不让自己的轻蔑太明显。
“哦,是他啊。”孙策不以为然。卫绾算什么重臣,真会给自己脸上贴金。以弄车之技为郎,官虽然做得大,却无功无德可叙,顺臣而已。不过他没兴趣和王敞说卫绾。“这么说,卫家也是儒学世家?”
“正是,卫氏迁居河东,正是因为孝明帝时卫暠以儒学被征,至河东时病卒,天子特诏赐地而葬。”
孙策笑着拱拱手。“我读书少,想请教足下,按照儒家的道德观,这儿子死了,该怎么对待没有子嗣的儿媳?冷言冷语,赶她出门吗?”
王敞顿时语塞。
朱儁很满意,让文云安排宴席,招待王敞等人。趁着空档,朱儁和孙策商量战事。如果老天爷照顾,再晴两到三天,附近的稻子就全收完了,除了给附近百姓留下必要的口粮之外,朱儁得到的粮食可以供他手下的四万大军吃半年,燃眉之急已解。
朱儁很满意,孙策却直叹气。这年头的稻子产量太低,每亩平均还不到二百斤(汉斤)。
有了粮食,朱儁打算回师浚仪为于毒、苦酋解围,他们已经被困了一个月,很快就要断粮,再不救就来不及了。孙策原本也是这么想,可是刚刚被庞统提醒了一下,他觉得还是谨慎一些为妙,别真做了袁谭成名的垫脚石。
孙策将自己的担心说给朱儁听。当然了,他把袁谭想打败的人换成了朱儁自己。论名声,论资历,朱儁都比他更适合做袁谭的垫脚石,就看袁谭有没有胆量向朱儁挑战了。
朱儁深表同意,不过他表示这一战并不是谁和袁谭单挑,而是整个大军的较量。双方兵力相差无几,论兵员素质,钱粮充足,袁谭略胜一筹——他有整个兖州做支撑,而洛阳却已经是一片废墟,除了刚刚抢来的这些稻米之外,别无他物;论将领用兵能力,已方略胜一筹。综合考量,胜败在两可之间,宜速战速决,不宜拖得太久。
孙策觉得朱儁迷之自信。将领的指挥能力又不是飘浮在半空中的加持,就你手下那些军纪涣散的乌合之众,别说是你,就算是我家老祖宗孙武再世也没用。哪个将领接手部队之后第一件事不是严整军纪,加强训练?你以为有了粮,有了几匹马做奖赏刺激就行?
孙策稍微提了几句建议便同意了朱儁的决定。他没有强谏,朱儁脾气硬,还有些自以为是,用嘴说是没用的,让他碰点钉子才行。他心里还有一个不能对朱儁说的想法:打败了也没什么不好,也许勤王的事就可以再拖一拖了。
说完正事,孙策走出大帐透气,虽然帐门掀着,里外通风,毕竟不如外面敞亮。王敞和文云交割完毕,帐前只剩下给孙策的三匹马。孙策抚着马鬃,暗自叹息,送礼的时候全是我掏钱,收礼的时候我才拿了这么一点,亏大发了。要不是看你朱儁是我老爹的故主,我真不愿意搭理你。
“叔至,这些马带回去,那匹留给子纲先生,剩下的两匹给你备用吧。”
陈到大喜,一边致谢,一边让手下将马牵走。作为孙策的近侍义从,白毦士不缺马,但是缺好马。大战将起,战马肯定会有损失,能补充一匹算一匹。
“将军,那个王敞是董卓的故吏。”陈到凑到孙策身边,轻声说道。
孙策转头看看陈到,陈到笑道:“我刚和那些牵马的马伕聊了两句,是他们说的。董卓做过河东太守,也就是几年前的事,因为征讨黄巾才离任的。那王敞当时就是太守府的门下掾,和董卓的部下很熟。在此之前,董卓还做几年并州刺史,似乎还做得不错,这才升任河东太守。”
孙策恍然大悟,怪不得贾诩等人会退入河东,原来有群众基础啊。
“将军,王敞的那个副手徐晃不错,话虽然不多,但言简意赅。”
“哦,河东有人才,这很正常。”话音未落,孙策忽然愣住了。“叔至,你说王敞那个副手叫徐晃?”
“是啊,徐晃徐公明,杨县人,二十大几了,在郡里做个兵曹小吏。大概是因为读书少吧,河东世家多,他很难出头的。将军要不要把他请过来?”
孙策拍拍陈到的肩膀,很欣慰。这才是好部下啊,不仅尽职,而且尽心,时刻想着为自家主公招揽人才。“叔至,待会儿你和他多亲近亲近,问问他有没有这个意思。如果有的话,我去和王敞要人。”
“好。”陈到一口答应。
孙策心里一口闷气终于吐出一半,如果真能将徐晃招至麾下,这笔生意就不亏了。哈哈,没想到贾诩也有走眼的时候,他将来再看到徐晃不知道会是什么心情。
孙策原本就是一个乐观的人,意外得了徐晃,心情大好,看到谁都是笑眯眯的。文云安排好了酒宴,派人来请孙策入席,孙策赶到时,王敞正和文云闲聊,两个文人说得很投机,眉开眼笑。孙策一过去,气氛便有些尬。文云还好,起身招呼孙策,王敞勉强打了个招呼后就低下了头,连目光交流都免了。
孙策暗自发笑。老子见过的名士多了,你牛个屁啊。不过看在徐晃的面子上,不跟你计较。
“足下远来辛苦,待会儿可要多喝两杯。”
“啊,嗯。”王敞不冷不热的哼了两声,皮笑肉不笑。
看到他这副模样,孙策脾气再好也忍不住了。他笑容满面的说道:“能向足下打听一件事吗?”
王敞嫌孙策粗鲁失礼,本不想和孙策搭话,可是又不能当面拒绝孙策,只得勉强说道:“将军请说。”
“河东安邑卫氏是个什么样的人家?”
王敞立刻换了一副庄重的神情。“卫氏乃前朝文景武三朝重臣建陵侯之后,迁居我河东,耕读传家,虽说仕宦不显,但德行学修,名重乡里,自然是好的。”
孙策想了半天,才想起来所谓建陵侯可能是谁。“你说的建陵侯可是卫绾?”
“当然。”王敞板着脸,不让自己的轻蔑太明显。
“哦,是他啊。”孙策不以为然。卫绾算什么重臣,真会给自己脸上贴金。以弄车之技为郎,官虽然做得大,却无功无德可叙,顺臣而已。不过他没兴趣和王敞说卫绾。“这么说,卫家也是儒学世家?”
“正是,卫氏迁居河东,正是因为孝明帝时卫暠以儒学被征,至河东时病卒,天子特诏赐地而葬。”
孙策笑着拱拱手。“我读书少,想请教足下,按照儒家的道德观,这儿子死了,该怎么对待没有子嗣的儿媳?冷言冷语,赶她出门吗?”
王敞顿时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