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陋而整洁的大殿之上,天子居中而坐,不其侯、侍中伏完坐在左侧,荀彧坐在右侧。不知不觉之中,天子的身体已经调整了方向,正对着荀彧,双手按在大腿上,身体微微前倾,虚心受教。
伏完眉心微蹙,也盯着荀彧,不住的点头。接连几日问对,荀彧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刚刚而立之年的年轻人不仅容貌姣好,身带异香,而且言谈举止得当,既不失名士风度,又不给他倨傲之感,进退有礼,恰到好处。更重要是他有见识,说起史事不仅条目清晰,而且颇有创见,非俗儒可比。
荀家有子弟如此,岂能不兴,荀淑、荀爽后继有人啊,一连几代出现才俊正是家族兴旺的前奏。虽然荀彧的身上有阉党的血脉,可是不知内情的人又有几个能看得出来呢,何颙称其为王佐之才,所言不虚。他舍弃袁绍,从冀州来到长安,向天子效忠,大汉也许能够再次中兴?
天子年方十二,身材瘦小,看起来比同龄人孱弱得多,但他长得眉清目秀,特别是一双眼睛很有神,明亮中带着远超实际年龄的沉稳,很好的掩饰住了心中的不安,却又流露出一点浓得化不开的哀伤,让人心疼。
“令君所言,皆如金玉,令人茅塞顿开。还请令君解说当前形势,解天下万民于倒悬。”
荀彧点点头,端起案上的耳杯,呷了一口水,润润有些干的嗓子,同时整理一下思路。连续几日为天子解说史事,等的就是今天进言。能否成功,在此一举,容不得一点大意。天子虽然年幼,但聪慧过人,有着同龄人不具备的成熟。这让他很惊讶。他曾在宫里做过几个月的守宫令,听说过这位董侯,也知道先帝喜欢他,甚至为他取了一个“协”字作为名字,意思是说这个皇子和他像,有意传位于他。
当时荀彧没见过董侯,而且觉得天子是胡闹。若非如此,大将军何进也不至于铤而走险,闹出那么大的风波,导致朝政混乱。可是现在与天子谈了几天后,他忽然意识到先帝是对的。刘协的确和先帝很像,他做天子比少帝刘辩更合适。
也许这就是天意?中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聪明才智,更需要坚忍的心性,就像光武帝一样,该勇时勇,该惧时惧,该忍时忍,才能克服困难,成就大业。刘辩虽然谈不上笨,但他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资质。先帝传位于刘协的想法无法通过正常方式实现,最后却由董卓来完成了。
“陛下以为,当前的形势和光武帝起兵时的形势相比如何?”
天子默默地点了点头。“略胜一筹。”
“陛下以为,关中与汉中相比,又如何?”
“有过之而无不及。”
“陛下所言甚是,如此,陛下又胜高皇帝一筹。高皇帝以沛公起兵,智不过萧何、曹参,武不过樊哙、夏侯婴,而对手则是六国之后,还有项梁、项羽叔侄这样的奇才,却能一统天下,肇立大汉四百年天下。光武帝不过一农夫,初次上阵时只能骑牛,刘縯被杀,他无力报仇,只能隐忍偷泣,最后却能剪除群雄,中兴大汉。如今陛下坐拥四百年积恩,八百里秦川,名臣志士无数,又有何事不可成?”
天子连连点头,示意荀彧继续。伏完在一旁听了,虽然并不完全同意荀彧的看法,觉得他有偷换概念的嫌疑,却也觉得他这些话很提气。当前的形势再难,还能比高皇帝、光武帝起兵的时候难吗?袁绍、孙家父子再强大,还能比当初的六国之后、项氏叔侄强大吗?困难是有,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克服。
“虽然,陛下却不可掉以轻心。大汉四百年,积恩甚泽,积弊也甚深,远比秦立天下十余年难返。秦亡之时,岭南尚有大军数十万,长城尚有精锐二十万,却不敌山东乌合之众,数年间土崩瓦解,最后连退守关中亦不可得。如今的大汉如久病之人,需细心调整,不可妄下虎狼之药,否则不仅不能治病救人,反而倒力促其死。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陛下当有此心。”
天子轻叹道:“令君,朕这数年哪一天不是战战兢兢,只是愚钝,不知计将安出,还请令君教我。”
“臣斗胆,敢问陛下年岁几何?”
天子不解。“令君已然问过,朕年十有二。”
“那陛下可知高皇帝登基时年岁几何,光武皇帝登基时又年岁几何?”
天子眨眨眼睛,笑了。“令君所言甚是,比起高皇帝和光武皇帝,朕实在太年轻了。”
“陛下,年轻有年轻的好处,很多事就不必着急。高皇帝登基时五十有五,光武皇帝登基时也过了而立之年,陛下今年才十二,已经是天下之主,又有何可急?就算没有这天子之位,像高皇帝、光武皇帝一样白手起家,陛下也有充裕的时间,大可从容经营,缓缓图之。子婴不过秦一公子,因时而继位为帝,年过半百,尚能壮士断腕,去帝位,以秦王自居。陛下乃先帝血脉,又正当少年,富于春秋,居关中形胜之地,扼天下之背,又有何事不可?”
天子细长的眉梢轻挑,露出一丝疑惑。伏完也皱起了眉头,忍不住插嘴道:“听令君此言,陛下当以关中为根基,不回洛阳了?洛阳才是京师,长安已然破败,钱粮难以供应,恐非长久之计。且群臣多为关东人,如迟迟不归,只怕有离散之忧。”
荀彧躬身道:“非不回,只是暂时不回。伏君,大汉曾经立都关中二百年,难道朝中就没有关东人吗?居洛阳一百六十余年,难道朝中就没有关西人吗?”
“这……”伏完语塞。
“陛下,长安残破是实情,但洛阳也非昔日之洛阳。臣自洛阳来,亲眼所见,洛阳的破败比起长安有过之而无不及。太尉朱公连勤王的钱粮都筹不出来,就算陛下回到洛阳又能如何?且论地利,洛阳虽有八关,犹是百战之地,远不如关中形胜。洛阳周边耕地也不及关中一半,与其急着回洛阳,不如暂时在长安,且耕且守,以观天下之变。此刘敬献与高皇帝之计,臣愿再献与陛下。京师者,天子所居也。天子在何处,何处便是京师。太平时,洛阳自可居。板荡时,长安更易守。愿陛下以社血稷为重,暂忍泉陵之思,暂以长安为都,以示天下正朔所在,安定人心。”
天子慢慢直起身体,只是目光闪烁,显然还有些疑惑。“那……西凉人的威胁怎么办?”
伏完眉心微蹙,也盯着荀彧,不住的点头。接连几日问对,荀彧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刚刚而立之年的年轻人不仅容貌姣好,身带异香,而且言谈举止得当,既不失名士风度,又不给他倨傲之感,进退有礼,恰到好处。更重要是他有见识,说起史事不仅条目清晰,而且颇有创见,非俗儒可比。
荀家有子弟如此,岂能不兴,荀淑、荀爽后继有人啊,一连几代出现才俊正是家族兴旺的前奏。虽然荀彧的身上有阉党的血脉,可是不知内情的人又有几个能看得出来呢,何颙称其为王佐之才,所言不虚。他舍弃袁绍,从冀州来到长安,向天子效忠,大汉也许能够再次中兴?
天子年方十二,身材瘦小,看起来比同龄人孱弱得多,但他长得眉清目秀,特别是一双眼睛很有神,明亮中带着远超实际年龄的沉稳,很好的掩饰住了心中的不安,却又流露出一点浓得化不开的哀伤,让人心疼。
“令君所言,皆如金玉,令人茅塞顿开。还请令君解说当前形势,解天下万民于倒悬。”
荀彧点点头,端起案上的耳杯,呷了一口水,润润有些干的嗓子,同时整理一下思路。连续几日为天子解说史事,等的就是今天进言。能否成功,在此一举,容不得一点大意。天子虽然年幼,但聪慧过人,有着同龄人不具备的成熟。这让他很惊讶。他曾在宫里做过几个月的守宫令,听说过这位董侯,也知道先帝喜欢他,甚至为他取了一个“协”字作为名字,意思是说这个皇子和他像,有意传位于他。
当时荀彧没见过董侯,而且觉得天子是胡闹。若非如此,大将军何进也不至于铤而走险,闹出那么大的风波,导致朝政混乱。可是现在与天子谈了几天后,他忽然意识到先帝是对的。刘协的确和先帝很像,他做天子比少帝刘辩更合适。
也许这就是天意?中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聪明才智,更需要坚忍的心性,就像光武帝一样,该勇时勇,该惧时惧,该忍时忍,才能克服困难,成就大业。刘辩虽然谈不上笨,但他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资质。先帝传位于刘协的想法无法通过正常方式实现,最后却由董卓来完成了。
“陛下以为,当前的形势和光武帝起兵时的形势相比如何?”
天子默默地点了点头。“略胜一筹。”
“陛下以为,关中与汉中相比,又如何?”
“有过之而无不及。”
“陛下所言甚是,如此,陛下又胜高皇帝一筹。高皇帝以沛公起兵,智不过萧何、曹参,武不过樊哙、夏侯婴,而对手则是六国之后,还有项梁、项羽叔侄这样的奇才,却能一统天下,肇立大汉四百年天下。光武帝不过一农夫,初次上阵时只能骑牛,刘縯被杀,他无力报仇,只能隐忍偷泣,最后却能剪除群雄,中兴大汉。如今陛下坐拥四百年积恩,八百里秦川,名臣志士无数,又有何事不可成?”
天子连连点头,示意荀彧继续。伏完在一旁听了,虽然并不完全同意荀彧的看法,觉得他有偷换概念的嫌疑,却也觉得他这些话很提气。当前的形势再难,还能比高皇帝、光武帝起兵的时候难吗?袁绍、孙家父子再强大,还能比当初的六国之后、项氏叔侄强大吗?困难是有,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克服。
“虽然,陛下却不可掉以轻心。大汉四百年,积恩甚泽,积弊也甚深,远比秦立天下十余年难返。秦亡之时,岭南尚有大军数十万,长城尚有精锐二十万,却不敌山东乌合之众,数年间土崩瓦解,最后连退守关中亦不可得。如今的大汉如久病之人,需细心调整,不可妄下虎狼之药,否则不仅不能治病救人,反而倒力促其死。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陛下当有此心。”
天子轻叹道:“令君,朕这数年哪一天不是战战兢兢,只是愚钝,不知计将安出,还请令君教我。”
“臣斗胆,敢问陛下年岁几何?”
天子不解。“令君已然问过,朕年十有二。”
“那陛下可知高皇帝登基时年岁几何,光武皇帝登基时又年岁几何?”
天子眨眨眼睛,笑了。“令君所言甚是,比起高皇帝和光武皇帝,朕实在太年轻了。”
“陛下,年轻有年轻的好处,很多事就不必着急。高皇帝登基时五十有五,光武皇帝登基时也过了而立之年,陛下今年才十二,已经是天下之主,又有何可急?就算没有这天子之位,像高皇帝、光武皇帝一样白手起家,陛下也有充裕的时间,大可从容经营,缓缓图之。子婴不过秦一公子,因时而继位为帝,年过半百,尚能壮士断腕,去帝位,以秦王自居。陛下乃先帝血脉,又正当少年,富于春秋,居关中形胜之地,扼天下之背,又有何事不可?”
天子细长的眉梢轻挑,露出一丝疑惑。伏完也皱起了眉头,忍不住插嘴道:“听令君此言,陛下当以关中为根基,不回洛阳了?洛阳才是京师,长安已然破败,钱粮难以供应,恐非长久之计。且群臣多为关东人,如迟迟不归,只怕有离散之忧。”
荀彧躬身道:“非不回,只是暂时不回。伏君,大汉曾经立都关中二百年,难道朝中就没有关东人吗?居洛阳一百六十余年,难道朝中就没有关西人吗?”
“这……”伏完语塞。
“陛下,长安残破是实情,但洛阳也非昔日之洛阳。臣自洛阳来,亲眼所见,洛阳的破败比起长安有过之而无不及。太尉朱公连勤王的钱粮都筹不出来,就算陛下回到洛阳又能如何?且论地利,洛阳虽有八关,犹是百战之地,远不如关中形胜。洛阳周边耕地也不及关中一半,与其急着回洛阳,不如暂时在长安,且耕且守,以观天下之变。此刘敬献与高皇帝之计,臣愿再献与陛下。京师者,天子所居也。天子在何处,何处便是京师。太平时,洛阳自可居。板荡时,长安更易守。愿陛下以社血稷为重,暂忍泉陵之思,暂以长安为都,以示天下正朔所在,安定人心。”
天子慢慢直起身体,只是目光闪烁,显然还有些疑惑。“那……西凉人的威胁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