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则字元修,历任太守,做过护羌校尉,以能理剧著称。数年前,他任魏郡太守,官声甚好。袁绍领冀州后,想招揽他,却被他拒绝了。荀彧听说过此人,也知道他有能力,却不知道他居然是汉中人。
既有能力,又是汉中望族,由他去说服张鲁简直再合适不过了。任何一个太守,对这种郡中著姓都不能掉以轻心,得罪了他们,什么事也办不成。狡诈如孙策,也用了大半年时间和汝南世家反复较量,一边定点清除,一边拉拢合作,才避免了豫州出现大的动乱。
“还是司空老谋深算。”荀彧很恭敬的向士孙瑞行了一礼。士孙瑞应该是早有类似的计划,连人选都准备好了,只等他提出建议。
士孙瑞抬手虚扶,温言相劝。“文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汉走到今天这一步,问题很多,需要有仁人智士去解决,更需要时间去解决。你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所以不要急。一时的困难甚至是失败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心乱了。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可不勉哉。”
荀彧惭愧地笑了笑,心里舒坦了很多。他也知道很多事急不来,可是看到那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丝毫不顾全大局,他难免生气着急,有时候甚至破口大骂。有些老臣虽然一心为公,但他们思维守旧,对他的变法颇有微词,也让他非常头疼。士孙瑞作为关中名士,仕途前辈,能如此支持他,他倍感荣幸。
“至于人心向背,你也不用着急。”士孙瑞不紧不慢地说道:“虽说经过两次党锢,伤了士气,但朝廷养士一百余年,根基尚未动摇。纵使有一些人为谶纬所惑,想改朝换代,可是人心思定,不是所有人都想大乱一场的。别看那些人自以为天命在彼,比起王莽来,他们又算得了什么?你做好准备吧,来长安的才俊肯定不会少,你要担心的是如何安置好他们,不要急于求成。年轻人嘛,读了一些书,没经历过世事,总觉得天下事不过如此,一碰到困难就怨天尤人,出言不逊,反而乱了人心。”
荀彧连连点头。“多谢司空提醒,届时还请司空与司徒大人多多协助,将可造之才延揽入府,加以栽培,为朝廷育材。”
士孙瑞点点头,沉思片刻,又道:“比武大会的事,我有一点想法,想与你商量。”
“司空请讲。”
“常言道,关东出相,关西出将。论武功,关东的确不如关西。如今天下大乱,朝廷偏居长安,关东人出行不便,来的人本来就少。如果比下来,关东人寥寥可数,放眼看去全是关西人,恐怕会引起非议。落选之人不怨自己武艺不精,反倒怪朝廷偏袒关西人,难保不会引起冲突。”
荀彧眉心微蹙,连连点头,眼珠一转,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但他没有说,等着士孙瑞说话。士孙瑞既然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自然有解决方法。
“太尉朱公不是在洛阳吗?我觉得可以让他在洛阳主持关东士子的比试,从中选拔出武艺好的送到长安来,与长安选出的勇士较量。到时候再增加一些兵法之类的内容,以免选出的尽是有勇无谋之辈。”
荀彧抚掌而笑。“司空高见,这的确是个好主意。在洛阳进行初选,既可让关东人少走路,又能避免他们直接与关西人较量,那些落选的人还可以留在朱公处,助朱公一臂之力,一举三得。”
士孙瑞看着荀彧,扬扬眉。“文若,你这就叫举一反三啊。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由朱公主持,周异筹办,再请征东将军孙坚协助,孙策还能与他们争锋吗?纵使不愿,也要送一些钱财襄赞盛事。如此一来,朱公不费分文而得勇士无数,洛阳可安。”
荀彧忍俊不禁,放声大笑。“司空老谋,彧自愧不如。如此一来,孙策要白忙一场了。”
——
与士孙瑞一席谈,荀彧的心情轻松了很多。离开司空府之后,他又赶去司徒府。杨弘被孙策赶出了南阳,杨修被孙策带走了,明暗两手都落了空,朝廷控制南阳的计划受挫,他们必须更改计划,另寻他路。杨修成了孙策身边的人,也会对杨彪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同样要提前做好预案。
如果说马超、阎行依附孙策还在他们意料之中的话,杨修被孙策控制完全没有任何征兆。之前杨修发回来的消息都没提及这一点,孙策根本就是预谋已久,突然袭击。
进了司徒府,荀彧就感觉到了不一样的气氛,司徒府的前庭坐了不少风尘仆仆的士子,一看就是赶了很远的路来的。他们虽然疲惫,但精气神都不错。司徒府的掾吏为他们准备了清水和饮食,他们有的在清洗,有的在吃东西,但更多的人在互相打招呼。
“什么人?”荀彧拉住一个熟识的掾吏,问道。
“关东来的士子,来求见司徒,献计献策的。”掾吏忙得团团转,连连拱手致歉。“令君,侧院还有一群人,我得去接待,怠慢不得,就不陪你说话了。”
“去吧,去吧。”荀彧心情大好,挥挥手,走到一旁,与那些士子们攀谈起来。一打听,果然是关东人,近的有弘农、河东的,远的有兖州、豫州的,甚至还有一个徐州的。他们有的刚到,有的已经等了一会儿了,不住的探头看里面。之前有一个士子进去,与杨彪说了半天话,一直没出来,他们等得不耐烦,议论纷纷。
荀彧也很奇怪,向众人拱拱手,走进中庭。他是常来的,司徒府的掾吏都认得他,立刻放行。荀彧来到堂上,见杨彪正与一个二十左右的年轻士子说话。他伏在案上,以手支颐,听得非常入神,不时还点点头。荀彧很是诧异,杨彪为人严正,很少有这么随和的时候。他打量了一下那个士子,拱拱手,正待询问,杨彪看到了他,拍案而笑。
“文若,你来得正好,堪与你为敌的人来了。晋以楚材而霸,如今这荆楚之才来了长安,大汉中兴有望矣。”
既有能力,又是汉中望族,由他去说服张鲁简直再合适不过了。任何一个太守,对这种郡中著姓都不能掉以轻心,得罪了他们,什么事也办不成。狡诈如孙策,也用了大半年时间和汝南世家反复较量,一边定点清除,一边拉拢合作,才避免了豫州出现大的动乱。
“还是司空老谋深算。”荀彧很恭敬的向士孙瑞行了一礼。士孙瑞应该是早有类似的计划,连人选都准备好了,只等他提出建议。
士孙瑞抬手虚扶,温言相劝。“文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汉走到今天这一步,问题很多,需要有仁人智士去解决,更需要时间去解决。你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所以不要急。一时的困难甚至是失败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心乱了。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可不勉哉。”
荀彧惭愧地笑了笑,心里舒坦了很多。他也知道很多事急不来,可是看到那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丝毫不顾全大局,他难免生气着急,有时候甚至破口大骂。有些老臣虽然一心为公,但他们思维守旧,对他的变法颇有微词,也让他非常头疼。士孙瑞作为关中名士,仕途前辈,能如此支持他,他倍感荣幸。
“至于人心向背,你也不用着急。”士孙瑞不紧不慢地说道:“虽说经过两次党锢,伤了士气,但朝廷养士一百余年,根基尚未动摇。纵使有一些人为谶纬所惑,想改朝换代,可是人心思定,不是所有人都想大乱一场的。别看那些人自以为天命在彼,比起王莽来,他们又算得了什么?你做好准备吧,来长安的才俊肯定不会少,你要担心的是如何安置好他们,不要急于求成。年轻人嘛,读了一些书,没经历过世事,总觉得天下事不过如此,一碰到困难就怨天尤人,出言不逊,反而乱了人心。”
荀彧连连点头。“多谢司空提醒,届时还请司空与司徒大人多多协助,将可造之才延揽入府,加以栽培,为朝廷育材。”
士孙瑞点点头,沉思片刻,又道:“比武大会的事,我有一点想法,想与你商量。”
“司空请讲。”
“常言道,关东出相,关西出将。论武功,关东的确不如关西。如今天下大乱,朝廷偏居长安,关东人出行不便,来的人本来就少。如果比下来,关东人寥寥可数,放眼看去全是关西人,恐怕会引起非议。落选之人不怨自己武艺不精,反倒怪朝廷偏袒关西人,难保不会引起冲突。”
荀彧眉心微蹙,连连点头,眼珠一转,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但他没有说,等着士孙瑞说话。士孙瑞既然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自然有解决方法。
“太尉朱公不是在洛阳吗?我觉得可以让他在洛阳主持关东士子的比试,从中选拔出武艺好的送到长安来,与长安选出的勇士较量。到时候再增加一些兵法之类的内容,以免选出的尽是有勇无谋之辈。”
荀彧抚掌而笑。“司空高见,这的确是个好主意。在洛阳进行初选,既可让关东人少走路,又能避免他们直接与关西人较量,那些落选的人还可以留在朱公处,助朱公一臂之力,一举三得。”
士孙瑞看着荀彧,扬扬眉。“文若,你这就叫举一反三啊。后生可畏,后生可畏。由朱公主持,周异筹办,再请征东将军孙坚协助,孙策还能与他们争锋吗?纵使不愿,也要送一些钱财襄赞盛事。如此一来,朱公不费分文而得勇士无数,洛阳可安。”
荀彧忍俊不禁,放声大笑。“司空老谋,彧自愧不如。如此一来,孙策要白忙一场了。”
——
与士孙瑞一席谈,荀彧的心情轻松了很多。离开司空府之后,他又赶去司徒府。杨弘被孙策赶出了南阳,杨修被孙策带走了,明暗两手都落了空,朝廷控制南阳的计划受挫,他们必须更改计划,另寻他路。杨修成了孙策身边的人,也会对杨彪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同样要提前做好预案。
如果说马超、阎行依附孙策还在他们意料之中的话,杨修被孙策控制完全没有任何征兆。之前杨修发回来的消息都没提及这一点,孙策根本就是预谋已久,突然袭击。
进了司徒府,荀彧就感觉到了不一样的气氛,司徒府的前庭坐了不少风尘仆仆的士子,一看就是赶了很远的路来的。他们虽然疲惫,但精气神都不错。司徒府的掾吏为他们准备了清水和饮食,他们有的在清洗,有的在吃东西,但更多的人在互相打招呼。
“什么人?”荀彧拉住一个熟识的掾吏,问道。
“关东来的士子,来求见司徒,献计献策的。”掾吏忙得团团转,连连拱手致歉。“令君,侧院还有一群人,我得去接待,怠慢不得,就不陪你说话了。”
“去吧,去吧。”荀彧心情大好,挥挥手,走到一旁,与那些士子们攀谈起来。一打听,果然是关东人,近的有弘农、河东的,远的有兖州、豫州的,甚至还有一个徐州的。他们有的刚到,有的已经等了一会儿了,不住的探头看里面。之前有一个士子进去,与杨彪说了半天话,一直没出来,他们等得不耐烦,议论纷纷。
荀彧也很奇怪,向众人拱拱手,走进中庭。他是常来的,司徒府的掾吏都认得他,立刻放行。荀彧来到堂上,见杨彪正与一个二十左右的年轻士子说话。他伏在案上,以手支颐,听得非常入神,不时还点点头。荀彧很是诧异,杨彪为人严正,很少有这么随和的时候。他打量了一下那个士子,拱拱手,正待询问,杨彪看到了他,拍案而笑。
“文若,你来得正好,堪与你为敌的人来了。晋以楚材而霸,如今这荆楚之才来了长安,大汉中兴有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