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双手抱膝,前后晃动着身体,地图铺在面前的案上,上面画满了各种线条和圆圈,就像风云诡谲的局势,能看懂的人没几个。
但孙策的心思不在地图上,他看着来回走动的郭嘉,脸上带着笑,但不是开心,而是嘲讽。
自嘲。
江东子弟兵第一次上阵表现可圈可点,包抄、迂回、伏击各种战术玩得行云流水,各部配合默契,体现了训练水平。阎行率领白毦士突袭郑宝的阵地,上演了一场斩首战术的典型演示。虽然对手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含金量有限,但证明了斩首战术有效,如果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实现以少胜多的逆袭。
战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本该不错的心情被郑宝的几句话毁了。
郑宝在兵法上没什么造诣可言,他就是一个没见识的山贼,不值一提。可是和普通百姓相比,他却是颇有号召力的能人,否则不能聚集起数千人,占据一片山头。这样的人代表了一大批人,尤其是草根。
孙策本来以为就是世家看不起自己——那倒也罢了,孙家门第不高是事实,没想到现在连一个山贼都看不起自己,不免恼羞成怒,觉得自己真是愧对穿越客的身份,拉低了平均水准,拖了穿越大众的后腿。
郭嘉来回踱着步,又快又急,脚上生风。因为转身太猛,雪白的足衣歪在一边,已经露出脚后跟,甩来甩去,随时可能脱落。
郭嘉忽然停住,站在孙策面前,目光炯炯的看着孙策。“将军,你决定了吗?”
孙策抬起眼皮。“你的决定是什么?”
“我还是建议示弱雌伏,但将军如果执意要示强,我也不反对。”
孙策沉思了片刻。郭嘉原本是七分示弱,三分示强,现在这态度至少是五五开,甚至有七分示强,三分示弱的意思,转变从何而来?完全是因为意气用事吗?他可以意气用事,郭嘉却不能。他是谋士,他要时刻保持冷静理性才行。
“愿闻其详。”
郭嘉笑了。孙策虽然咽不下这口气,却还没有到失去理智的地步。他吁了一口气,仿佛吐出胸中块垒。“将军,所谓民意,大多时候只是人云亦云,不足为意。君子德风,小人德草,真正的智者会用民意,却不会被民意所用。老子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真正的强者不是兵多将广,而是能降伏自心。”
孙策不解地笑了起来。“奉孝,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可是说实话,要做到却不易。”
“是的,以将军这个年纪,能够悟出舍己从人的道理已经难能可贵,如果还能知而行之,忍人所不能忍,未免太可怕。所以,如果将军真能舍己从人,恐怕袁绍不仅不会因此放心,反而会更加重视将军,将将军视为心腹之患,必欲除而后快。即使他想不到这些,田丰、沮授等人也会想到这些。”
孙策一下子愣住了。他听懂了郭嘉的意思。示弱就是示强,示强就是示弱,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定义。对田丰、沮授那样的谋士来说,他如果是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项羽,威胁也许有限——强不可恃,项羽最后是失败者。如果他是忍辱负重、屡败屡战的刘邦,那才可怕——上善若水,身段超软的刘邦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就像孙家兄弟,孙策战无不胜,但他遇刺身亡了。孙权能装孙子,既能嫁妹固好于刘备,又能俯首称臣于曹丕,但是他建立了孙吴帝国。普通人都喜欢孙策,看不起孙权,但真正的智者却会重视孙权。当孙权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向曹丕称臣时,刘晔就认为孙权才是心腹大患,建议曹丕趁机干掉他。
他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又有孙坚那样的父亲,好狠斗勇才是常态,能忍辱负重反而诡异,更容易引起田丰、沮授等人的警惕。如果被逼到这个份上了还忍得住,就算袁绍会满意,田丰、沮授也不会被他骗住。他们一定会建议袁绍将他作为最危险的敌人,继续进攻。
继续示弱反而会暴露,不是暴露实力,而是暴露强大的内心。
郭嘉转换态度并不是屈从于他的看法,而是他看到了示弱可能带来更危险的后果,所以他调整了方案。他的眼睛从来只盯着匹敌的对手,不在那些普通人身上。因为他知道那些人其实影响不了结果。
孙策有点尴尬。这就是智商,这就是见识啊。郭嘉虽然没学过辩证法,但他懂得这个道理。这一流谋士的脑回路就是与众不同。
“那我们该怎么做?”
“用最简单的办法,展示将军的武力,让他们以为将军终究只是匹夫之勇。如何把握尺度,我想将军应该不用我提醒。”
孙策的眉毛扬了起来。这招绝了,简直是针对田丰、沮授而设。你希望看到什么,我就让你看什么,却把我不想让你看到的藏起来。虚虚实实,勾心斗角,完全是顶级谋士与顶级谋士之间的较量。别看他论易能让虞翻低头,可是论心机,在这些人面前,他真没什么优势可言。
“好,我明日便向汝南急行军。”
郭嘉吐了一口气,抬头看了看帐角的漏壶。“噫,这么晚啦,早点睡吧。”郭嘉转身就走,走了两步,又停住,笑眯眯地看着孙策。
“新年大吉,祝将军百战百胜,开创孙氏基业,为万年太平。”
孙策转头看看漏壶,这才发现已经过了子时,除夕结束,新的一年来了。只可惜现在是在军营里,没法按照正常习惯守岁,只能说句吉利话聊表心意。
“愿与奉孝共勉。”孙策顺口说道,突然想起一件事。“奉孝,朝廷有没有改元的消息?”
郭嘉微怔。“为什么要改元?今年,不,已经是去年了,去年灾异连连,又是日食,又是山崩,又是地震,局势越来越坏,匆匆改元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增添末世衰败之相。难道改初平为未平?”
孙策忍俊不禁。郭嘉这嘴可真损的。他没有再说,心里却暗自嘀咕。按照原有的历史轨迹,今年应该是兴平元年才对,朝廷没有改元,看来这历史轨迹是真的跑偏了。如果按照郭嘉所说,匆匆改元往往是乱世之相,那朝廷没有急着改元,岂不是说朝廷气数未尽,虽然形势不好,还能稳得住?
但孙策的心思不在地图上,他看着来回走动的郭嘉,脸上带着笑,但不是开心,而是嘲讽。
自嘲。
江东子弟兵第一次上阵表现可圈可点,包抄、迂回、伏击各种战术玩得行云流水,各部配合默契,体现了训练水平。阎行率领白毦士突袭郑宝的阵地,上演了一场斩首战术的典型演示。虽然对手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含金量有限,但证明了斩首战术有效,如果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实现以少胜多的逆袭。
战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本该不错的心情被郑宝的几句话毁了。
郑宝在兵法上没什么造诣可言,他就是一个没见识的山贼,不值一提。可是和普通百姓相比,他却是颇有号召力的能人,否则不能聚集起数千人,占据一片山头。这样的人代表了一大批人,尤其是草根。
孙策本来以为就是世家看不起自己——那倒也罢了,孙家门第不高是事实,没想到现在连一个山贼都看不起自己,不免恼羞成怒,觉得自己真是愧对穿越客的身份,拉低了平均水准,拖了穿越大众的后腿。
郭嘉来回踱着步,又快又急,脚上生风。因为转身太猛,雪白的足衣歪在一边,已经露出脚后跟,甩来甩去,随时可能脱落。
郭嘉忽然停住,站在孙策面前,目光炯炯的看着孙策。“将军,你决定了吗?”
孙策抬起眼皮。“你的决定是什么?”
“我还是建议示弱雌伏,但将军如果执意要示强,我也不反对。”
孙策沉思了片刻。郭嘉原本是七分示弱,三分示强,现在这态度至少是五五开,甚至有七分示强,三分示弱的意思,转变从何而来?完全是因为意气用事吗?他可以意气用事,郭嘉却不能。他是谋士,他要时刻保持冷静理性才行。
“愿闻其详。”
郭嘉笑了。孙策虽然咽不下这口气,却还没有到失去理智的地步。他吁了一口气,仿佛吐出胸中块垒。“将军,所谓民意,大多时候只是人云亦云,不足为意。君子德风,小人德草,真正的智者会用民意,却不会被民意所用。老子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真正的强者不是兵多将广,而是能降伏自心。”
孙策不解地笑了起来。“奉孝,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可是说实话,要做到却不易。”
“是的,以将军这个年纪,能够悟出舍己从人的道理已经难能可贵,如果还能知而行之,忍人所不能忍,未免太可怕。所以,如果将军真能舍己从人,恐怕袁绍不仅不会因此放心,反而会更加重视将军,将将军视为心腹之患,必欲除而后快。即使他想不到这些,田丰、沮授等人也会想到这些。”
孙策一下子愣住了。他听懂了郭嘉的意思。示弱就是示强,示强就是示弱,在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定义。对田丰、沮授那样的谋士来说,他如果是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项羽,威胁也许有限——强不可恃,项羽最后是失败者。如果他是忍辱负重、屡败屡战的刘邦,那才可怕——上善若水,身段超软的刘邦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就像孙家兄弟,孙策战无不胜,但他遇刺身亡了。孙权能装孙子,既能嫁妹固好于刘备,又能俯首称臣于曹丕,但是他建立了孙吴帝国。普通人都喜欢孙策,看不起孙权,但真正的智者却会重视孙权。当孙权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向曹丕称臣时,刘晔就认为孙权才是心腹大患,建议曹丕趁机干掉他。
他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又有孙坚那样的父亲,好狠斗勇才是常态,能忍辱负重反而诡异,更容易引起田丰、沮授等人的警惕。如果被逼到这个份上了还忍得住,就算袁绍会满意,田丰、沮授也不会被他骗住。他们一定会建议袁绍将他作为最危险的敌人,继续进攻。
继续示弱反而会暴露,不是暴露实力,而是暴露强大的内心。
郭嘉转换态度并不是屈从于他的看法,而是他看到了示弱可能带来更危险的后果,所以他调整了方案。他的眼睛从来只盯着匹敌的对手,不在那些普通人身上。因为他知道那些人其实影响不了结果。
孙策有点尴尬。这就是智商,这就是见识啊。郭嘉虽然没学过辩证法,但他懂得这个道理。这一流谋士的脑回路就是与众不同。
“那我们该怎么做?”
“用最简单的办法,展示将军的武力,让他们以为将军终究只是匹夫之勇。如何把握尺度,我想将军应该不用我提醒。”
孙策的眉毛扬了起来。这招绝了,简直是针对田丰、沮授而设。你希望看到什么,我就让你看什么,却把我不想让你看到的藏起来。虚虚实实,勾心斗角,完全是顶级谋士与顶级谋士之间的较量。别看他论易能让虞翻低头,可是论心机,在这些人面前,他真没什么优势可言。
“好,我明日便向汝南急行军。”
郭嘉吐了一口气,抬头看了看帐角的漏壶。“噫,这么晚啦,早点睡吧。”郭嘉转身就走,走了两步,又停住,笑眯眯地看着孙策。
“新年大吉,祝将军百战百胜,开创孙氏基业,为万年太平。”
孙策转头看看漏壶,这才发现已经过了子时,除夕结束,新的一年来了。只可惜现在是在军营里,没法按照正常习惯守岁,只能说句吉利话聊表心意。
“愿与奉孝共勉。”孙策顺口说道,突然想起一件事。“奉孝,朝廷有没有改元的消息?”
郭嘉微怔。“为什么要改元?今年,不,已经是去年了,去年灾异连连,又是日食,又是山崩,又是地震,局势越来越坏,匆匆改元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增添末世衰败之相。难道改初平为未平?”
孙策忍俊不禁。郭嘉这嘴可真损的。他没有再说,心里却暗自嘀咕。按照原有的历史轨迹,今年应该是兴平元年才对,朝廷没有改元,看来这历史轨迹是真的跑偏了。如果按照郭嘉所说,匆匆改元往往是乱世之相,那朝廷没有急着改元,岂不是说朝廷气数未尽,虽然形势不好,还能稳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