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赶到高平。
一路走来,看过地形,孙策就知道郭嘉那一计成功了。曹昂将高平拱手相让是一个大错。
高平之北是高平山,地域不算很广,南北十里,东西四五里,也不高峻,更重要的是高平向东到驺县之间还有几座山,相互之间联接并不紧密,没什么险地,很容易穿过。真要论地理优势,还不如湖陆、戚县重要。可是高平西侧是泗水,利于彭城方向的势力防守,不像湖陆,对山阳更有利。
高平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学习风气浓厚,名士非常多。王氏是高平旺族,王龚、王畅父子官至三公,王畅不仅官做得大,学问也好,刘表就是他的弟子。高平王氏有名,何进请王畅的儿子王谦做长史,想和王谦结亲,让他在两个女儿中随便挑一个,却被王谦拒绝了。
王谦在后世名气有限,但他有一个很有名的儿子:王粲。
除了王氏和刘氏,高平还有一个张氏,传自赵王张耳,也算是世代二千石,“望门投止”的名士张俭就是张家的当代家主。虽然孙策看不上张俭,但不妨碍张俭的名声很响,反正本地人提到张俭个个赞不绝口,都觉得与这样的名士为乡党是很光荣的事。据说前些年饥荒,张俭还散家财救济百姓,存活数百家。
孙策进城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匆匆赶回来的刘表。刘表刚刚下船,正在岸边等着车马上岸。他身高八尺,在人群中非常显眼,孙策一眼就看见了他。虽说当年为敌,但刘表最后主动交出荆州刺史的印信,也算走得体面,所以孙策便派人过去打了个招呼。这时候遇到孙策,刘表心里直叫晦气,却不敢摆谱,赶到孙策马前见礼。
“这么匆忙,怕我杀你全家?”孙策笑眯眯地说道:“我的名声这么坏?”
刘表哭笑不得。“将军,你的名声坏不坏,跟我可没什么关系啊。”虽然这样的见面很尴尬,不过看到孙策这么说话,他悬在半空中的心还是放了下来,至少不会有生命危险。
“在袁显思麾下做什么官?我听说上次在浚仪,你好像还领兵作战的。”
刘表苦笑。“那不过是暂时代理,我是治中从事,闲客而已。”
“袁显思不用你?”
“是我无才无德,只能当个闲客。”
孙策瞅了刘表一眼,忍不住笑了起来。“我请你,你愿意屈就吗?”
刘表不吭声。他知道,他现在和孙策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传到袁谭耳朵里去,一句不慎就会引起歧义。他当然不愿意和孙策为伍,但他也不敢当面拒绝孙策,只能以缄默代替。
“强扭的瓜不甜,既然你不愿意,那我就不勉强了。看在旧相识的份上,提前奉劝一句,回去自查一下,看看有没有强占百姓土地的,如果有,趁早吐出来,等我查出来,面子就上不好看了。”
刘表嘴角颤了颤,忍不住说道:“将军要在高平推行新政?”
孙策笑笑。“岂止是高平。”他顿了顿,打量了刘表片刻,又道:“有一句话,可能有些冒昧,不过还是想提醒你一句。年过半百,该做点有意义的事了,不能立功,还可以立德立言,跟着袁氏父子这种将朽之骨折腾个什么劲?”
孙策说完,扬扬手,拨转马头,在骑士的簇拥下去了。刘表站在路边沉吟了很久。侍者赶了马车过来,刘表上了车,倚着车窗,看着秩序井然的骑士从眼前经过,想着孙策刚才说的那几句话,忽然有些说不出的感觉。
孙策要在高平推行新政,明显是有攻取整个山阳的意思,否则不会这样折腾。他哪来的自信,居然说袁绍父子是将朽之骨?可是仔细想想,袁绍这几年的发展的确不像想象的那么顺利。初平元年讨董大概是他声望最隆的时候,后来取冀州,击败公孙瓒,他的实力越来越强,声望却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了。试图废立不成,承认长安朝廷,他不仅没有了当初在大将军府的锐气,反而步步后退。至于逼死韩馥,与张邈兄弟反目,更是让人不安。
如今的天下已经不是袁氏独大的天下,西有在道义上占优的长安朝廷,南有实力迅速增长的孙氏父子,北边还有蠢蠢欲动的公孙瓒,他四面受敌,形势很不妙啊。
刘表原本是打算回来接家人的,此刻一想,觉得还是留在高平观望一段时间比较好。反正孙策没有杀他的意思。他也想趁这段时间想一想接下来该怎么走。正如孙策所说,年过半百,该做点有意义的事了。
——
孙策来到城门口,已经有人在候着,二十多岁,儒生打扮,眉目清秀,眸子清亮有神,身后跟着两个随从,牵着马匹。
“讨逆将军,籍奉征东将军之命,在此等候,请将军随我来。”年轻人一边说着,一边双手奉上名刺。孙策接过来看了一眼,嘴角便挑了挑。
“原来是伊机伯啊,久仰久仰。”
伊籍微怔,随即又笑了。“久闻将军耳目灵通,今日一见,果然是大开眼界。”
孙策递还名刺,示意伊籍上马,和他一起进城。“机伯太自谦了。高平的确人才很多,有些人甚至名闻天下,机伯和他们相比的确有所不如。不过,若论实务,你并不比他们逊色。”
伊籍目光闪过,抚着颌下短须,含笑道:“将军知道我好实务?”
孙策笑而不答。伊籍在三国史上没什么大名声,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个庸人,跟着刘备混资历的。其实伊籍通晓法律,他和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四人共造《蜀科》,为蜀汉立法,只要想想另外四人是什么角色也能知道伊籍在法律上的造诣。只不过他除了法律之外就是善于应对,在军事、政治上没有太大的成就。这既可能是因为他的能力单一,也可能是因为他在蜀汉身份尴尬,既不是荆襄派,又不是元从派,反倒是刘表的同乡,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过了一会儿,孙策说道:“机伯在家父帐下屈就何职?”
“蒙征东将军不弃,允为走马,迎来送往,接人待物。”
“我知道了。”孙策点点头。“家父军务繁忙,可能没太多时间关注机伯。我斗胆,代父行令,请你任军正,如何?大军初至高平,如不能严明军纪,恐怕会惊扰百姓。这个重任,于公于私,我都希望机伯不要推辞。”
伊籍目光一闪,脱口而出。“将军所言当真?”
一路走来,看过地形,孙策就知道郭嘉那一计成功了。曹昂将高平拱手相让是一个大错。
高平之北是高平山,地域不算很广,南北十里,东西四五里,也不高峻,更重要的是高平向东到驺县之间还有几座山,相互之间联接并不紧密,没什么险地,很容易穿过。真要论地理优势,还不如湖陆、戚县重要。可是高平西侧是泗水,利于彭城方向的势力防守,不像湖陆,对山阳更有利。
高平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学习风气浓厚,名士非常多。王氏是高平旺族,王龚、王畅父子官至三公,王畅不仅官做得大,学问也好,刘表就是他的弟子。高平王氏有名,何进请王畅的儿子王谦做长史,想和王谦结亲,让他在两个女儿中随便挑一个,却被王谦拒绝了。
王谦在后世名气有限,但他有一个很有名的儿子:王粲。
除了王氏和刘氏,高平还有一个张氏,传自赵王张耳,也算是世代二千石,“望门投止”的名士张俭就是张家的当代家主。虽然孙策看不上张俭,但不妨碍张俭的名声很响,反正本地人提到张俭个个赞不绝口,都觉得与这样的名士为乡党是很光荣的事。据说前些年饥荒,张俭还散家财救济百姓,存活数百家。
孙策进城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匆匆赶回来的刘表。刘表刚刚下船,正在岸边等着车马上岸。他身高八尺,在人群中非常显眼,孙策一眼就看见了他。虽说当年为敌,但刘表最后主动交出荆州刺史的印信,也算走得体面,所以孙策便派人过去打了个招呼。这时候遇到孙策,刘表心里直叫晦气,却不敢摆谱,赶到孙策马前见礼。
“这么匆忙,怕我杀你全家?”孙策笑眯眯地说道:“我的名声这么坏?”
刘表哭笑不得。“将军,你的名声坏不坏,跟我可没什么关系啊。”虽然这样的见面很尴尬,不过看到孙策这么说话,他悬在半空中的心还是放了下来,至少不会有生命危险。
“在袁显思麾下做什么官?我听说上次在浚仪,你好像还领兵作战的。”
刘表苦笑。“那不过是暂时代理,我是治中从事,闲客而已。”
“袁显思不用你?”
“是我无才无德,只能当个闲客。”
孙策瞅了刘表一眼,忍不住笑了起来。“我请你,你愿意屈就吗?”
刘表不吭声。他知道,他现在和孙策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传到袁谭耳朵里去,一句不慎就会引起歧义。他当然不愿意和孙策为伍,但他也不敢当面拒绝孙策,只能以缄默代替。
“强扭的瓜不甜,既然你不愿意,那我就不勉强了。看在旧相识的份上,提前奉劝一句,回去自查一下,看看有没有强占百姓土地的,如果有,趁早吐出来,等我查出来,面子就上不好看了。”
刘表嘴角颤了颤,忍不住说道:“将军要在高平推行新政?”
孙策笑笑。“岂止是高平。”他顿了顿,打量了刘表片刻,又道:“有一句话,可能有些冒昧,不过还是想提醒你一句。年过半百,该做点有意义的事了,不能立功,还可以立德立言,跟着袁氏父子这种将朽之骨折腾个什么劲?”
孙策说完,扬扬手,拨转马头,在骑士的簇拥下去了。刘表站在路边沉吟了很久。侍者赶了马车过来,刘表上了车,倚着车窗,看着秩序井然的骑士从眼前经过,想着孙策刚才说的那几句话,忽然有些说不出的感觉。
孙策要在高平推行新政,明显是有攻取整个山阳的意思,否则不会这样折腾。他哪来的自信,居然说袁绍父子是将朽之骨?可是仔细想想,袁绍这几年的发展的确不像想象的那么顺利。初平元年讨董大概是他声望最隆的时候,后来取冀州,击败公孙瓒,他的实力越来越强,声望却在不知不觉中削弱了。试图废立不成,承认长安朝廷,他不仅没有了当初在大将军府的锐气,反而步步后退。至于逼死韩馥,与张邈兄弟反目,更是让人不安。
如今的天下已经不是袁氏独大的天下,西有在道义上占优的长安朝廷,南有实力迅速增长的孙氏父子,北边还有蠢蠢欲动的公孙瓒,他四面受敌,形势很不妙啊。
刘表原本是打算回来接家人的,此刻一想,觉得还是留在高平观望一段时间比较好。反正孙策没有杀他的意思。他也想趁这段时间想一想接下来该怎么走。正如孙策所说,年过半百,该做点有意义的事了。
——
孙策来到城门口,已经有人在候着,二十多岁,儒生打扮,眉目清秀,眸子清亮有神,身后跟着两个随从,牵着马匹。
“讨逆将军,籍奉征东将军之命,在此等候,请将军随我来。”年轻人一边说着,一边双手奉上名刺。孙策接过来看了一眼,嘴角便挑了挑。
“原来是伊机伯啊,久仰久仰。”
伊籍微怔,随即又笑了。“久闻将军耳目灵通,今日一见,果然是大开眼界。”
孙策递还名刺,示意伊籍上马,和他一起进城。“机伯太自谦了。高平的确人才很多,有些人甚至名闻天下,机伯和他们相比的确有所不如。不过,若论实务,你并不比他们逊色。”
伊籍目光闪过,抚着颌下短须,含笑道:“将军知道我好实务?”
孙策笑而不答。伊籍在三国史上没什么大名声,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个庸人,跟着刘备混资历的。其实伊籍通晓法律,他和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四人共造《蜀科》,为蜀汉立法,只要想想另外四人是什么角色也能知道伊籍在法律上的造诣。只不过他除了法律之外就是善于应对,在军事、政治上没有太大的成就。这既可能是因为他的能力单一,也可能是因为他在蜀汉身份尴尬,既不是荆襄派,又不是元从派,反倒是刘表的同乡,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过了一会儿,孙策说道:“机伯在家父帐下屈就何职?”
“蒙征东将军不弃,允为走马,迎来送往,接人待物。”
“我知道了。”孙策点点头。“家父军务繁忙,可能没太多时间关注机伯。我斗胆,代父行令,请你任军正,如何?大军初至高平,如不能严明军纪,恐怕会惊扰百姓。这个重任,于公于私,我都希望机伯不要推辞。”
伊籍目光一闪,脱口而出。“将军所言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