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小师弟点头如捣蒜。
道观讲究传统文化,重修身和养性,传承弟子一般都会跟着学传统乐器,他打小就待在道观,学的都是童子功,会的也多。
大师兄身份的何忍冬在教导师弟和小弟子的时候格外尽职尽责。
这是独有岭南风味的一首曲子,韵味悠长,他看大家刚好打坐完,他就打算去拿自己的二胡,回来刚好看见一旁休息跟着看谱的辛秋。
“秋天,你要不也练练琴?一起来?”秋天有把小提琴,之前在晨练和休息的时候就听过他抱来练,平时也常带在身边,前几天还看他在人群里跟着一起拉过曲子。
在一堆民乐乐器里,显得鹤立鸡群,格外受欢迎。
秋天看着周围投来殷切目光的小弟子们,点了点头,去义工宿舍拿了自己的琴过来。
这首不算难,他很早之前就拉过。
何忍冬坐在竹椅上,辛秋站着,两人一起调着音,他很喜欢乐器在演奏之前的试音,不拘泥于旋律,调音的时候没有规律、却像一段乐曲,因为它可能在每次调音之前因为稍微一点音准上的不同就能变换出一段新的、随心所欲的、带有一切可能的旋律。
他总是会花更多的时间去调他的音,这次也不例外。
他先起的调,何忍冬作为了第二声部,给他配合着,或许是因为何忍冬技术熟练、专业又有技巧,也可能这首曲子过于耳熟能详,总之,两人配合得不像第一次合作。
二胡和小提琴的声音相得益彰的合着,东西韵味的乐器各有风情,就如何忍冬与辛秋这样两个不同的人在相遇相识的过程一样。
二胡悠扬百转,娓娓婉转,小提优美温柔,舒朗动听。
月色伴月光,月色更朦胧,隔着明月,细腻动听,情感丰富的岭南粤地音乐,旋律听着确实能使人思绪扩散、品其深意。
一曲完毕,惊艳的人自在大多数,吹竹笛的小师弟更是满脸的愁云惨淡。
“听完我可更是觉得我只有献丑凑数和送菜被人虐的份儿了。”
辛秋笑他说话有趣:“我第一次表演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
“可是师兄你现在拉得可真是好!看起来完全就不像会是出现这种焦虑的高手一样。”辛秋虽然只是义工堂的义工,但跟观内的道士和一堆大小弟子一样和大家一起相互喊师兄。
“高手不敢当,也算不上,不过表演的时候紧张当然是有的,当时在台上表演的时候都不知道是手抖得厉害还是腿抖得厉害。”
辛秋的一番话让小师弟笑得找不到北,因为辛秋看起来的确很认真可靠,一持琴气势就更是不同,怎么看都像是很沉得住气的人,容易让人觉得会是个像何忍冬一样沉稳的人。
何忍冬想起了自己在某天下午骑着自行车经过职工宿舍楼的时候,辛秋住的是三楼,那时他站在外阳台边上倚靠着,偏爱依恋他的是栖息在他身上柔软的夕阳,亲近和触摸他的是香樟树的叶和轻刮起叶子的风。
他正在和弦调音,偎依着阳台,但其实是面向着他的,他在楼下抬头望他,他似乎在注视着琴和远处的天,刹那间,他觉得佛家那篇风起幡动不知因何而动的佛偈流传至今是有道理的,此刻他似乎明白到底为何而动了。
那是他第一次听他拉小提琴,他不声不响地看着、听着,像他周围安静的风,静静地欣赏完了这一场只属于他和周围景致的演出。
“过几天,得走了是吗?”做完晚课、练完功的大家陆陆续续地散了,何忍冬和辛秋都打算回去洗漱和准备休息,不同于热闹拉扯成一片像下晚自习的年轻弟子那样活泼,两人而是放慢着脚步慢慢地往回走。
上次分别,两人都下意识地以为这会同人生的诸多分别一样,大多是个一别两宽的结果,他们都知道,相逢又是一场重聚,而再见即是又一轮缘分。
“是的,得回山前的朝阳院了。”不知不觉中,假期也快到头了,他在化燕市见习,被新老师领进了新团体,他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组织,一步一步地步入正轨。
“其实我也快要离开朝阳院了。”这次回去他也要准备论文和毕业了。
他没有打算要留在朝阳院,他不是临床和精神治疗专业的,而何忍冬也只是中医组的暂聘,前不久也离开了,大家都在经历着不同的离别,这次再见面实属是意料之外。
哪怕过几天他离开化燕市和道观、半年后他离开朝阳院,其实都代表着这只是些不同的远行,他离开过很多地方,也曾与很多人道别。
他们两人就如山涧云雾与新潮碧海,山洪没见过海浪腾跃的蓬勃,波涛也不曾体会过鸟鸣山幽,一方安守,一方漂流,辛秋觉得,他们算得上是极为不同的两个人了。
他以为何忍冬会和他说起他离开的事情,但他没有,只是问他:“毕业典礼的时候会邀请亲友吗?”
何忍冬看着伸腰拉伸的辛秋伸懒腰伸到一半,停了下来,略回头看落后一步的他。
他摇头,但又说了一句:“但朋友想来的话是可以的。”
何忍冬视力不同辛秋,在晚上他也能看得很清楚,就如现在,逆着光他也能看得清他此刻的模样,他一手握着琴颈,手指挂着弓子,另一只手提着琴盒,他左脸下颚连着脖颈的地方和锁骨中间都有一块颜色较深的印子,像两个吻痕,那的确是吻,小提琴留给他的吻。
道观讲究传统文化,重修身和养性,传承弟子一般都会跟着学传统乐器,他打小就待在道观,学的都是童子功,会的也多。
大师兄身份的何忍冬在教导师弟和小弟子的时候格外尽职尽责。
这是独有岭南风味的一首曲子,韵味悠长,他看大家刚好打坐完,他就打算去拿自己的二胡,回来刚好看见一旁休息跟着看谱的辛秋。
“秋天,你要不也练练琴?一起来?”秋天有把小提琴,之前在晨练和休息的时候就听过他抱来练,平时也常带在身边,前几天还看他在人群里跟着一起拉过曲子。
在一堆民乐乐器里,显得鹤立鸡群,格外受欢迎。
秋天看着周围投来殷切目光的小弟子们,点了点头,去义工宿舍拿了自己的琴过来。
这首不算难,他很早之前就拉过。
何忍冬坐在竹椅上,辛秋站着,两人一起调着音,他很喜欢乐器在演奏之前的试音,不拘泥于旋律,调音的时候没有规律、却像一段乐曲,因为它可能在每次调音之前因为稍微一点音准上的不同就能变换出一段新的、随心所欲的、带有一切可能的旋律。
他总是会花更多的时间去调他的音,这次也不例外。
他先起的调,何忍冬作为了第二声部,给他配合着,或许是因为何忍冬技术熟练、专业又有技巧,也可能这首曲子过于耳熟能详,总之,两人配合得不像第一次合作。
二胡和小提琴的声音相得益彰的合着,东西韵味的乐器各有风情,就如何忍冬与辛秋这样两个不同的人在相遇相识的过程一样。
二胡悠扬百转,娓娓婉转,小提优美温柔,舒朗动听。
月色伴月光,月色更朦胧,隔着明月,细腻动听,情感丰富的岭南粤地音乐,旋律听着确实能使人思绪扩散、品其深意。
一曲完毕,惊艳的人自在大多数,吹竹笛的小师弟更是满脸的愁云惨淡。
“听完我可更是觉得我只有献丑凑数和送菜被人虐的份儿了。”
辛秋笑他说话有趣:“我第一次表演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
“可是师兄你现在拉得可真是好!看起来完全就不像会是出现这种焦虑的高手一样。”辛秋虽然只是义工堂的义工,但跟观内的道士和一堆大小弟子一样和大家一起相互喊师兄。
“高手不敢当,也算不上,不过表演的时候紧张当然是有的,当时在台上表演的时候都不知道是手抖得厉害还是腿抖得厉害。”
辛秋的一番话让小师弟笑得找不到北,因为辛秋看起来的确很认真可靠,一持琴气势就更是不同,怎么看都像是很沉得住气的人,容易让人觉得会是个像何忍冬一样沉稳的人。
何忍冬想起了自己在某天下午骑着自行车经过职工宿舍楼的时候,辛秋住的是三楼,那时他站在外阳台边上倚靠着,偏爱依恋他的是栖息在他身上柔软的夕阳,亲近和触摸他的是香樟树的叶和轻刮起叶子的风。
他正在和弦调音,偎依着阳台,但其实是面向着他的,他在楼下抬头望他,他似乎在注视着琴和远处的天,刹那间,他觉得佛家那篇风起幡动不知因何而动的佛偈流传至今是有道理的,此刻他似乎明白到底为何而动了。
那是他第一次听他拉小提琴,他不声不响地看着、听着,像他周围安静的风,静静地欣赏完了这一场只属于他和周围景致的演出。
“过几天,得走了是吗?”做完晚课、练完功的大家陆陆续续地散了,何忍冬和辛秋都打算回去洗漱和准备休息,不同于热闹拉扯成一片像下晚自习的年轻弟子那样活泼,两人而是放慢着脚步慢慢地往回走。
上次分别,两人都下意识地以为这会同人生的诸多分别一样,大多是个一别两宽的结果,他们都知道,相逢又是一场重聚,而再见即是又一轮缘分。
“是的,得回山前的朝阳院了。”不知不觉中,假期也快到头了,他在化燕市见习,被新老师领进了新团体,他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组织,一步一步地步入正轨。
“其实我也快要离开朝阳院了。”这次回去他也要准备论文和毕业了。
他没有打算要留在朝阳院,他不是临床和精神治疗专业的,而何忍冬也只是中医组的暂聘,前不久也离开了,大家都在经历着不同的离别,这次再见面实属是意料之外。
哪怕过几天他离开化燕市和道观、半年后他离开朝阳院,其实都代表着这只是些不同的远行,他离开过很多地方,也曾与很多人道别。
他们两人就如山涧云雾与新潮碧海,山洪没见过海浪腾跃的蓬勃,波涛也不曾体会过鸟鸣山幽,一方安守,一方漂流,辛秋觉得,他们算得上是极为不同的两个人了。
他以为何忍冬会和他说起他离开的事情,但他没有,只是问他:“毕业典礼的时候会邀请亲友吗?”
何忍冬看着伸腰拉伸的辛秋伸懒腰伸到一半,停了下来,略回头看落后一步的他。
他摇头,但又说了一句:“但朋友想来的话是可以的。”
何忍冬视力不同辛秋,在晚上他也能看得很清楚,就如现在,逆着光他也能看得清他此刻的模样,他一手握着琴颈,手指挂着弓子,另一只手提着琴盒,他左脸下颚连着脖颈的地方和锁骨中间都有一块颜色较深的印子,像两个吻痕,那的确是吻,小提琴留给他的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