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六年,三月十一日。
吴王姬凌云采取伍子胥和孙武子的提议,以“彼出则归,彼归则出”的战略,分师扰楚,使楚军疲于奔命。
凌云六年,三月二十六日。
吴军大将展如、项鹰、符央攻楚之下蔡、潜、六三城,楚军往救,吴军还。吴军公孙纵、施猛、端科又再攻弦、汝清、英氏三城,楚军往救,吴军又退。
凌云六年,五月一十三日。
楚国大将沈忠、沈仁率兵攻吴钟离、桐城两城,吴军往救,楚军还。随后,叶公亲帅大军出昭关直逼吴国朱方城,吴军往救,楚军又退。
凌云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吴军水军在黄河下游设下天罗地网,使三晋不能轻易过河,并且命姬子吴出使鲁国、卫国,签订了攻守联盟。吴国至此再无后顾之忧,姬凌云和伍子胥、孙武子三人更是密锣紧鼓,计画大举攻楚,两国形势危急,大战一触即发。
这天姬凌云在训练吴军的大校场上阅兵,二十万吴兵车容整齐,进退井然有序,姬凌云心内满意,想起自己由一个对政治、韬略一无所知的人,摇身一变却成为天下闻名,手握三十万大军的吴国大王,真为春梦一场。
看着赳赳雄兵,对即将来临的战争也充满了信心。无论是兵、将还是后勤,吴国的实力远远的在楚国之上。
如今的楚国举尽全国之兵才不过十万,而吴国的流动大军就有整整二十万,其余十万分别镇守各地,守护国土。军事实力,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比起物质就更不用提了,荆楚襄樊一地虽号称幅员辽阔,但又怎比拥有江东粮仓,齐地经济的吴国?
休整了四年的吴国,在后勤实力上也只能以粮谷生虫,黄金满仓加以形容。
总之,就是一句话,两国的实力差距太大。
姬凌云吩咐手下继续练兵后,想返回吴王宫休息,刚走到校场的门口,一人迎面而来,正是韩庆。
韩庆先是躬身施礼,然后在姬凌云耳旁禀报道:“大王,叶公在六日前,出兵进攻我国徐城,徐城守将请求支援。”
姬凌云眼中寒芒电闪,问道:“魏国有什么动向?”
韩庆道:“至今没有。”
姬凌云无聊的打了个哈哈道:“让项鹰将军去跑一探,将叶公逼退就好了,在魏国动兵以前,我军决不妄动。”
几乎是心有灵犀,吴楚很意外的都使用了同一种战术,伍子胥和孙武子用他们以前对付楚国的疲楚战术,而叶公也效仿两人拟定了疲吴战术,双方你来我往,他进我退,我进他退就象做游戏躲猫猫一样。
不过,同一种战术却有两种意义。吴国的疲楚战术是真正为了让楚国疲于奔命,让他们不知自己真正是意图在哪里。而楚国的意图却是为了拖延时间,利用这个战术所带来时间差来联络各国诸侯,等候秦国的援军。
韩庆奇怪问道:“大王,这兵贵神速,疲楚战术虽染能够让楚国无法兼顾,可却给了他们休整待援的时间。从楚国也用疲敌战术也可以看出,对方主要用意就是推延时间。虽然秦国并没有明确表现出要支援楚国的意图,但叶公帮助秦国攻取巴地以露出了一些端倪。在这样拖下去,恐怕会对战事不利。”
姬凌云神秘一笑,“出兵早已准备好了,等得不过的士兵的时机而已。这一战我们需要借助魏国的掩护。”
“魏国?”
“不错。你认为吴楚大战,魏国会坐以待毙吗?虽然魏国刚刚经过一场大战,不可能向我军一样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出动大军。但陈兵边境给我军施加压力,三不之来一个袭击却非常的容易。”姬凌云留下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撤马朝前飞驰而去。
凌云六年,七月一十八日。
楚国使臣抵达魏国安邑,与魏恒子秘密商议多时,事后魏国命大将乐羊陈兵四万于狩猎为借口驻扎在了吴魏边境,暗指高唐邑,并运送了大批的攻城器械。
**********************
长江之上,浩瀚无际,滚滚江水,蹦腾东流。
姬凌云拄剑卓立在余皇战船前端,长江两岸壮丽景色尽收眼底。此时天尚未亮,在五百艘巨舰的灯炷映照下,天上星月黯然失色,似在显示他吴国的兴起,使本地楚国失去往日的光辉。
五桅布帆张满下,舰群以快似奔马的速度,朝长江上游开去。
这余皇是吴国最出色的战舰甲板上楼起四层,高达九丈,可容战士八百之众。所用材料是百越群山中最好的金丝楠木,不但木材坚硬,而且极为耐腐是造船的上品。
姬凌云目光落在岸旁的奇山峻岭暗道:“这躺一定要拿下楚国,将这长江归为己有。”
站在他后侧的心腹手下韩庆恭敬地道:“天亮前可抵舒城,大王今趟倘能占领楚国,将楚国防线与吴国防线结合,天下诸侯再也难以撼动大王的疆土。”
姬凌云嘴角逸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淡淡道:“这才是一个开始而已。”目击黝黑的长江两岸回头问道:“你知道楚国的历史吗?”
韩庆点头道:“知道一些。”
姬凌云笑道:“我所知道的楚国,只怕比楚王知道的楚国还要多的多……要想击败敌人,首先就必须了解敌人。”
他一个人自言自语道:“长江在楚国和川中被一道长峡约束住,山峡向东南奔放,泻成汪洋万顷的庭湖,再折向东北,至武昌,与汉水相接。长江水和汉水界画着一大片的沃原,这便是荆楚民族的根据地。强大的春秋霸王楚国,就是从这块土地兴盛起来。”
“西周末期,周王朝为了治理南方,解除蛮夷之祸。虽沿汉水下游树立了一些小封国,但都因为国力所限,非但不能牵制号称蛮夷的楚国,反适足以供它蚕食,供它吸取中原文化。”
“在强楚西面一带,巴、庸等均为弱小民族,只配做楚的附庸。南面洞庭湖外是无穷无尽的沃土,提供了楚国生存兴盛的根本。”
“在东面,迄东周中期我吴国勃兴以前,楚人也无劲敌。吴国亦一直是楚国的附庸,所以一直以来,楚国只有侵略别国的份儿,没有被侵略的危险。”
“这种安全是北面个个诸侯国家所欠缺的。军事上的安全,土壤肥美,人口密度低,楚人比起当时各国,有一种使人仰羡不及的生存空间,待中原诸侯发现楚国的危害时候,楚国已经成为当时军事和经济巨人,无力撼动。”
“因此,楚庄王以绝对凌驾于天下诸侯之上的实力,一举夺取了霸主之位,入主中原,将自己由蛮夷的身份融入中原。”
“此后,楚国所有危险都来至于北方强国,为了抵御北方强国,他们建造了东不羹城、 西不羹城、陈城、上蔡四个军事基地,形成北面的屏障。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我们吴国。”
“楚国将注意力都放在了北方,将北方诸侯视为劲敌,从而忽视了南方的防御。另外,楚国人口大多 聚集在襄樊、豫南等地,吴楚交接之处,大多都是人际罕见的沼泽荒地。正是面对在千穿百孔的楚国防线,伍相国、孙武子上将军才能够创造奇迹,五战就杀入了楚国郢都,将当时霸主的都会,置於控制之下。”
“此后,楚国国力遭到了重创,刚恢复过来又遇到白公内乱。好不容易平定内乱,得到了几年休养生息的时间。但养十万大 军,已经让楚国的经济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为了增强实力,他们又劳师动众的征讨蔡国。如此大的军事规模,一定消耗了许多钱粮物质。是以,这南面的防线并未有得到很好的改善,依旧是千穿百孔。”
“这叶公心大,寡人知道他意图占领蔡地,然后利用昭关的天险与吴国平分长江,以长江建设防线,以抗我吴国。只是他千算万算却因我父王的出现而满旁皆输。”
韩庆叹服道:“原来 如此,臣下是觉得奇怪。为什么楚国对吴国的防线那么薄弱,想不到其中还有这么一段历史。真是天佑我吴国,只要我们能够抵达弦城,不需要多少抵抗就可以直接逼近楚国国都郢都。”
姬凌云接话道:“只要我们能攻入楚国郢都,任凭他们北面防御多么强大依旧不堪一击。”同时,他心里加了一句,“只怕叶公也是这么想的。”(未完待续)
吴王姬凌云采取伍子胥和孙武子的提议,以“彼出则归,彼归则出”的战略,分师扰楚,使楚军疲于奔命。
凌云六年,三月二十六日。
吴军大将展如、项鹰、符央攻楚之下蔡、潜、六三城,楚军往救,吴军还。吴军公孙纵、施猛、端科又再攻弦、汝清、英氏三城,楚军往救,吴军又退。
凌云六年,五月一十三日。
楚国大将沈忠、沈仁率兵攻吴钟离、桐城两城,吴军往救,楚军还。随后,叶公亲帅大军出昭关直逼吴国朱方城,吴军往救,楚军又退。
凌云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吴军水军在黄河下游设下天罗地网,使三晋不能轻易过河,并且命姬子吴出使鲁国、卫国,签订了攻守联盟。吴国至此再无后顾之忧,姬凌云和伍子胥、孙武子三人更是密锣紧鼓,计画大举攻楚,两国形势危急,大战一触即发。
这天姬凌云在训练吴军的大校场上阅兵,二十万吴兵车容整齐,进退井然有序,姬凌云心内满意,想起自己由一个对政治、韬略一无所知的人,摇身一变却成为天下闻名,手握三十万大军的吴国大王,真为春梦一场。
看着赳赳雄兵,对即将来临的战争也充满了信心。无论是兵、将还是后勤,吴国的实力远远的在楚国之上。
如今的楚国举尽全国之兵才不过十万,而吴国的流动大军就有整整二十万,其余十万分别镇守各地,守护国土。军事实力,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比起物质就更不用提了,荆楚襄樊一地虽号称幅员辽阔,但又怎比拥有江东粮仓,齐地经济的吴国?
休整了四年的吴国,在后勤实力上也只能以粮谷生虫,黄金满仓加以形容。
总之,就是一句话,两国的实力差距太大。
姬凌云吩咐手下继续练兵后,想返回吴王宫休息,刚走到校场的门口,一人迎面而来,正是韩庆。
韩庆先是躬身施礼,然后在姬凌云耳旁禀报道:“大王,叶公在六日前,出兵进攻我国徐城,徐城守将请求支援。”
姬凌云眼中寒芒电闪,问道:“魏国有什么动向?”
韩庆道:“至今没有。”
姬凌云无聊的打了个哈哈道:“让项鹰将军去跑一探,将叶公逼退就好了,在魏国动兵以前,我军决不妄动。”
几乎是心有灵犀,吴楚很意外的都使用了同一种战术,伍子胥和孙武子用他们以前对付楚国的疲楚战术,而叶公也效仿两人拟定了疲吴战术,双方你来我往,他进我退,我进他退就象做游戏躲猫猫一样。
不过,同一种战术却有两种意义。吴国的疲楚战术是真正为了让楚国疲于奔命,让他们不知自己真正是意图在哪里。而楚国的意图却是为了拖延时间,利用这个战术所带来时间差来联络各国诸侯,等候秦国的援军。
韩庆奇怪问道:“大王,这兵贵神速,疲楚战术虽染能够让楚国无法兼顾,可却给了他们休整待援的时间。从楚国也用疲敌战术也可以看出,对方主要用意就是推延时间。虽然秦国并没有明确表现出要支援楚国的意图,但叶公帮助秦国攻取巴地以露出了一些端倪。在这样拖下去,恐怕会对战事不利。”
姬凌云神秘一笑,“出兵早已准备好了,等得不过的士兵的时机而已。这一战我们需要借助魏国的掩护。”
“魏国?”
“不错。你认为吴楚大战,魏国会坐以待毙吗?虽然魏国刚刚经过一场大战,不可能向我军一样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出动大军。但陈兵边境给我军施加压力,三不之来一个袭击却非常的容易。”姬凌云留下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撤马朝前飞驰而去。
凌云六年,七月一十八日。
楚国使臣抵达魏国安邑,与魏恒子秘密商议多时,事后魏国命大将乐羊陈兵四万于狩猎为借口驻扎在了吴魏边境,暗指高唐邑,并运送了大批的攻城器械。
**********************
长江之上,浩瀚无际,滚滚江水,蹦腾东流。
姬凌云拄剑卓立在余皇战船前端,长江两岸壮丽景色尽收眼底。此时天尚未亮,在五百艘巨舰的灯炷映照下,天上星月黯然失色,似在显示他吴国的兴起,使本地楚国失去往日的光辉。
五桅布帆张满下,舰群以快似奔马的速度,朝长江上游开去。
这余皇是吴国最出色的战舰甲板上楼起四层,高达九丈,可容战士八百之众。所用材料是百越群山中最好的金丝楠木,不但木材坚硬,而且极为耐腐是造船的上品。
姬凌云目光落在岸旁的奇山峻岭暗道:“这躺一定要拿下楚国,将这长江归为己有。”
站在他后侧的心腹手下韩庆恭敬地道:“天亮前可抵舒城,大王今趟倘能占领楚国,将楚国防线与吴国防线结合,天下诸侯再也难以撼动大王的疆土。”
姬凌云嘴角逸出一丝高深莫测的笑意,淡淡道:“这才是一个开始而已。”目击黝黑的长江两岸回头问道:“你知道楚国的历史吗?”
韩庆点头道:“知道一些。”
姬凌云笑道:“我所知道的楚国,只怕比楚王知道的楚国还要多的多……要想击败敌人,首先就必须了解敌人。”
他一个人自言自语道:“长江在楚国和川中被一道长峡约束住,山峡向东南奔放,泻成汪洋万顷的庭湖,再折向东北,至武昌,与汉水相接。长江水和汉水界画着一大片的沃原,这便是荆楚民族的根据地。强大的春秋霸王楚国,就是从这块土地兴盛起来。”
“西周末期,周王朝为了治理南方,解除蛮夷之祸。虽沿汉水下游树立了一些小封国,但都因为国力所限,非但不能牵制号称蛮夷的楚国,反适足以供它蚕食,供它吸取中原文化。”
“在强楚西面一带,巴、庸等均为弱小民族,只配做楚的附庸。南面洞庭湖外是无穷无尽的沃土,提供了楚国生存兴盛的根本。”
“在东面,迄东周中期我吴国勃兴以前,楚人也无劲敌。吴国亦一直是楚国的附庸,所以一直以来,楚国只有侵略别国的份儿,没有被侵略的危险。”
“这种安全是北面个个诸侯国家所欠缺的。军事上的安全,土壤肥美,人口密度低,楚人比起当时各国,有一种使人仰羡不及的生存空间,待中原诸侯发现楚国的危害时候,楚国已经成为当时军事和经济巨人,无力撼动。”
“因此,楚庄王以绝对凌驾于天下诸侯之上的实力,一举夺取了霸主之位,入主中原,将自己由蛮夷的身份融入中原。”
“此后,楚国所有危险都来至于北方强国,为了抵御北方强国,他们建造了东不羹城、 西不羹城、陈城、上蔡四个军事基地,形成北面的屏障。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我们吴国。”
“楚国将注意力都放在了北方,将北方诸侯视为劲敌,从而忽视了南方的防御。另外,楚国人口大多 聚集在襄樊、豫南等地,吴楚交接之处,大多都是人际罕见的沼泽荒地。正是面对在千穿百孔的楚国防线,伍相国、孙武子上将军才能够创造奇迹,五战就杀入了楚国郢都,将当时霸主的都会,置於控制之下。”
“此后,楚国国力遭到了重创,刚恢复过来又遇到白公内乱。好不容易平定内乱,得到了几年休养生息的时间。但养十万大 军,已经让楚国的经济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为了增强实力,他们又劳师动众的征讨蔡国。如此大的军事规模,一定消耗了许多钱粮物质。是以,这南面的防线并未有得到很好的改善,依旧是千穿百孔。”
“这叶公心大,寡人知道他意图占领蔡地,然后利用昭关的天险与吴国平分长江,以长江建设防线,以抗我吴国。只是他千算万算却因我父王的出现而满旁皆输。”
韩庆叹服道:“原来 如此,臣下是觉得奇怪。为什么楚国对吴国的防线那么薄弱,想不到其中还有这么一段历史。真是天佑我吴国,只要我们能够抵达弦城,不需要多少抵抗就可以直接逼近楚国国都郢都。”
姬凌云接话道:“只要我们能攻入楚国郢都,任凭他们北面防御多么强大依旧不堪一击。”同时,他心里加了一句,“只怕叶公也是这么想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