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政殿,中宫皇后居住处,如今也算是加入了朝廷决策圈当中。郑丽婉在了解到承明三年期间大唐各地人口新增数量后,召开了这个会议。三省、户部、都水监、市产监等部门官员,都在参会名单当中。
    “臣等拜见皇后娘娘!皇后万安万安,万万安!!————————”
    众臣朝着迎面而来的郑丽婉作揖行礼。
    “都坐吧。”
    众人落座,郑丽婉令人把一份份整理出来的情报分发给众人。年轻一辈的看着看着,眉头那是越来越紧,最后直接拧成了川字。
    长孙涣:“看来近些年的政策的确正确,大幅度降低了生存成本,乃至确实改善了各地民间的生活水平。”
    李思文点头:“确实,昔日陛下着力扶持的陇右道和河北道,人口在这三年内,呈现翻倍增长,新增人口一百八十多万,着实惊人。”
    根据贞观十三年的人口统计,陇右道人口一百二十多万、河北道一百零四万左右,这区区两百二十多万人口,其中还有老幼,要分开成男女,撑死男女对数不过一百二十万,因为古代医疗水平有限,人均寿命并不高。换言之,六十多万对夫妻,平均每对夫妻生三个!你可以想象一下,两地的生活水平得是什么程度才敢这么生!
    郑丽婉淡然道:“不错,本宫昔日预估的人口大致在一千五百万以下,如今看来,反倒是本宫低估了如今大唐民间的生活水平。”
    之前郑丽婉了解到的户数三百零六万七千零四十二户,全国人口也就一千四百七十二万余,如今看来还是少了,大胆推测的一千八百万人口,如今看来那都是低估了安宁这么多年的大唐百姓们了。
    李道宗疑惑道:“人口增长不是好事吗?为何娘娘您们都面露愁色?”
    但很遗憾,没人理会他,也没人为他们这群老人解答。人口增长固然是好事,但也有坏处。大唐内部需要供养的人口规模剧增,需要的吃穿住行等等需求也会倍增!但新增人口,普遍都是几岁的孩子,没有劳动能力,无法为现今的大唐提供生产作用。那么,你只能养着,可这就会导致国内的产出需要进行调整,朝廷主导大唐生产力量朝民间倾斜!
    可如今最头疼的是什么?西征!还有将来的西域!大唐的在行政策都不说了,在西域和国内人口剧增的面前,都是小巫见大巫了。这些活动,都是需要投入大唐全国产出的,朝廷需要调整分配,确保大唐和百姓们之间各自占有的蛋糕,能够匹配各自的需求。
    如今突然蹦出这么多的新生儿,朝廷只能降低文武和朝廷自己的分配额,把多余的还给民间百姓们,保证他们能够衣食无忧,至少不能出现生活水平降低的局面。那可是要出大事的,饭都吃不饱,乃至因为陡增的大量人口,出现饿死人的情况,那是要造反的!起义的!
    房遗爱:“国内农业产出已经很足够了,乃至需要利用农贸运转来维稳市价。嗯...需要开辟新的行业来保证新增人口的就业和生存才行。”
    封言道:“只能朝其余非农业行业转进了,近些年需求最大的纸张产业,也都逐渐出现饱和状态了。臣还是支持陛下的决策,打通东西商路,把国内多余的商品投入西方。”
    李德謇:“不如按照西域的发展来规划咱们本土的产业结构如何?”
    郑丽婉点头:“这是一个法子,可以采纳。”
    高至行:“其次就是劳动力的分压了,拿下西域后需要着重治安和开化,有这些条件才能驱使本土百姓前往西域。”
    劳动力分压很简单,有两个因素。首先就是本土劳动力饱和,为了保证劳动力不出现廉价的局面,朝廷出面调度把多余的劳动力引导到西域劳动,避免出现恶劣竞争的恶性循环。就好比,两个打工人,一个要五千块钱,另一个为了机会说只要三千,另一个也卷,说要一千!另一个直接豁出去了,说倒贴老板三千!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很简单和直白。
    其次就是朝廷要维持如今的本土劳动力价值,给本土减压,西域幅员辽阔,还有大量可以开采的资源和发展的上限,而且有自己的本土百姓在,西域治理也会减小很多压力。西域有更多的土地,可以在西域也促进农业等各个产业发展,以此来扩大大唐总体的市场经济规模,把蛋糕越做越大。西域当地的百姓,也是有现成的劳动力的,只要编户齐民,驯化之后,就是现成的可用劳动力,以此保证大唐的高速发展可以得到新的动力。
    郑丽婉:“国内的投入也要配套的经济,按照陛下的意思的是在西域也推行奴隶制度,西突厥的话...本就民风彪悍,而且野性尚在,怕是反倒影响西域的汉化和治理。”
    配套的经济说白点就是西域的货币体系,还有在西域展开市监局等机构,拿来构筑西域的经济体系,之后和大唐本土经济市场对接起来,通过经济带动文化的交流,人口的往来,加速汉化进程。而其中就有些不识趣的,西突厥是被朝廷打上奴隶标签的,他们就是西域发展的廉价劳动力,而且刚被大唐揍一顿,肯定不会服气,而且生性野蛮,不好驯服和管理,毕竟西域不是塞外的环境。朝廷也不可能在西域搞塞外那套剥削模式,不利于西域对大唐治理的形象。
    张洛客:“娘娘,不如仿效您之前主张的高句丽奴隶和国内置换如何?”
    张大素点头:“这个可以有,塞外的已经驯化了这么久,西域的条件至少比塞外的条件好,这倒是不难,很有可行性。”
    这个类似于战俘营或者集中营,送进去毒打一下,听话后给点好处送到一个环境稍微宽和的地方继续剥削,被剥削的奴隶反倒会感到幸运和幸福感。俗称,人这东西,本质就是贱的。
    段珪:“嗯...娘娘,不如也在西域实施三六九等户籍制度如何?分化拉踩,减小治理压力,逐步推进实现西域驯化。”
    段珪的想法很好,以征服者姿态制定三六九等户籍制度,从而分化阶级斗争,互相内卷,转移了大唐才是根本矛盾所在的本质,让西域百姓们互相争斗和内卷,减小了治理压力,给予蝇头小惠即可让西域本土百姓们纷纷趋之如骛,只要引导方向正确,就能加速汉化西域的进程。
    郑丽婉直接回绝:“没必要,西域本就为诸国林立,要说同宗同脉的大国也不存在,这种法子也就是针对高句丽那般历史文化悠久且人口众多的国家。”
    和之前吐谷浑旧地,南方高原逃难难民哪里说得一个道理。人少直接镇压就完事了,省时省力省心。人多那就剿抚并用,分化拉拢。西域本就是散沙,吃饱了撑着去搞的这么麻烦?
    李恪:“既如此有关本土未来的人口产业规划就这么安排了,市产监联络南北市监总局一起商讨一下,拿出一个初步的产业扶持方案来。再让各道的市监局,根据当地的经济模式制定一套未来的发展规划,最后收拢统计一下。”
    郑丽婉点头:“嗯,眼下也只能这样安排了。承明一年至今新增人口九百二十七万有余,直接令如今的大唐人口翻了个对半,这些幼小人口还需要十余年才能成为可用的劳动力,只能说市产监需要统筹各地市监局,按照各地发展来逐步更新规划才行。”
    阎泰皱眉:“这十余年间,怕是不知道又有多少新增人口了。左看右看,横看竖看,这最需要容纳人口的产业,还是农耕啊。”
    褚彦冲点头:“门下侍郎所言极是,大唐市场和经济的腾飞,离不开劳动力的即刻效益。供养新生人口的同时,还需要支援西域的汉化,对于现今的大唐而言的确有些吃力了。”
    说人话就是大唐之后还会有新生人口,他们也要吃饭,吃饭的嘴巴会越来越多!但可以马上投入劳动生产的人口,目前卡在这里了。怎么办?开垦荒地?那种地的人呢?本质是劳动力,不要弄错了。
    郑丽婉:“如门下侍郎所言,左看右看、横看竖看、字里行间,就看出了一句话。要吃饭的嘴越来越多,而做饭的人却还是这么一点。”
    郑丽婉拿过一旁的奏案,翻开阅览说道:“好在西域哪里有西突厥的成果可以捡现成,否则按照如今的发展速度,哪怕朝廷不吃不喝,也架不住如今大唐的需求增长。待到拿下西域,是时候让本土饿一饿了,再这么肆无忌惮的生下去,大唐根本承载不下短时间内剧增的新生人口。”
    “三省,你们踌躇一下,拟定出一个方案。需要匹配大唐的人口和生产规模以及市场产业,什么时候松,什么时候紧,要能给朝廷一个主导权。”
    “臣等遵旨!!————————”
    郑丽婉也指明方向了,这个法子其实就是一套可以随时切换使用的制度。就好比经济和货币,经济增速过快,那就加息和加税,压一压减减速。经济增速过慢,那就减息减税,刺激一下民间消费转而带动生产,拉一拉加加速。
    当人口生的太多的时候,那就调整一下蛋糕的分配,让民间少拿一些,饿不死冷不死,但吃不饱穿不暖,以此抑制民间的生育速度。人口不够的时候,那就多分配一些蛋糕给民间,让民间生活成本降低,能吃饱穿暖,再鼓励提倡一下催生就行了,过段时间再调回来,等待新的新生人口长大,给他们规划好工作的产业方向,循序渐进的引领大唐百姓们推动大唐这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越来越大,良性循环发展。
    没错,就是这么简单,没啥复杂的,只要明白这个逻辑和循环模式,只要愿意抽时间研究和用心,也能逐渐得心应手。
    李承乾打通东西商路,一是扶持西域发展,二是为了那西方作为大唐的蓄水池和缓冲带,国内生产低迷那就刺激一下,最简单的就是以霸权来胁迫西方诸国帮忙,再不行直接发动战争!以战争的需求和投入来刺激生产!如果经济发展迅猛,那就朝西方诸国放水,倾销生产商品维稳国内。三是要宣扬大唐国威,秦始皇奠定了华夏在东方大陆的主导地位,李承乾就来推一把,奠定一下华夏在世界人文历史上的巨无霸地位!
    不然你以为李承乾想干啥?统一全球吗?别闹,现代都不一定能够实现,更别谈古代那种情况了。
    郑丽婉起身:“好了,今日就到这里了,散会吧。”
    “臣等恭送皇后!!——————”
    许敬宗为首的老臣子们表示,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做什么?走出立政殿,年轻一辈扎堆边说边走,讨论的火热朝天。
    许敬宗、岑文本、郝处俊、李道宗等老臣子们,那叫一个落魄了得。他们不是努力,奈何人老了,跟不上了,学不会啊!听都听不懂,学也学不废!难受啊!
    岑文本一脸唏嘘道:“老咯!如陛下曾今所言,浮事新人换旧人,万隆新朝换旧朝。长江后浪推前浪啊!诸位,我是自知跟不上了,待到攻克西域,我也该辞官养老咯。”
    郝处俊苦笑道:“岑大人所言极是啊,如今看来...咱们这群老家伙,不给年轻人拖后腿就不错咯,难怪陛下要给咱们身边安排一个新人。”
    没错,李承乾当初给老臣子们安排的位置,普遍都是有新人在的。放过去,或许是李承乾遏制他们,如今看来...人家李承乾哪里是遏制啊,是给他们机会,避免出错。只能说,自己格局小了,全然没能领悟到人家李承乾的心思。
    这也没什么好遗憾的,如李承乾曾说的。年轻一代站在老一代的肩膀上,承继前人征程,起步更高罢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才有了时代和社会的进步。

章节目录

承明之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嘟嘟嘟233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嘟嘟嘟233并收藏承明之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