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店铺的安排,三人又去了后院说房间怎么分配。
    “你住这个大房间,适合你读书,阳光充足,又安静……”
    “这两个房间挨着一起的给你大嫂和大圆他们姐妹住。”
    “我和你娘住这间,靠近店铺做事也更方便,”
    陈大江开心的说着,说着说着眼眶就红了,哎,这好日子怎么就不能让他老娘和大儿子也享受几天呢!
    陈春生也是兴奋的像自己买了新房子一样,还畅想着以后自己买了这样的房子要怎么分配房间。
    “二哥,你这铺子好啊,以后我要是有钱了,也买一个和你这一样的,我家凌云两口子也得住那个最大的,读书用最合适了,凌青和凌风兄弟两留住这最边上的那间,我家玉兰住靠近正屋这间,我和我媳妇住靠近店铺这间,这不是房间也正好嘛,这房间多就是好啊。”
    就是你是不是压根没有考虑你儿子娶媳妇的事情?
    陈大江也高兴的和陈春生互拍肩膀,点头同意他的说法。
    “你说的对,以后你也搬来县城,咱们都能把这日子越过越好的。”
    这是他们兄弟俩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陈十九看着院子里那口井若有所思,现在的井都是这种用石块堆切成的井,可以说这一口井就价值二十多两银子了。
    所以算下来,这个铺子买的还是很划算的,就是这井没有井盖会不会不安全,大圆二圆会不会掉下去?
    有点担心,陈十九拉着陈大江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爹,我觉得我们要做一个井盖,把井盖住,这要是大圆二圆一不小心掉了进去……”
    陈大江点头,这井确实没有村里的高,这要是孩子掉下去,确实危险。
    “你说的对,那要做个啥样的?”
    陈十九思索“做个木头的吧,用比较重的木头做厚实一点,小孩推不动的那种。”
    陈大江和陈春生纷纷点头,陈春生更是觉得这个侄子实在是周到细致,而且聪慧过人。
    不但做事谨慎细致,点子也多,就这么一会不但安排好了店铺卖什么糕点,还能想到卖那个他听都没听说过的蜜饯。
    听说那个茯苓也是十九发现的,这孩子怎么就这么优秀呢,
    他家凌云怎么除了读书就只会读书了,到底差在哪里了?
    不行今天回去要和儿子说说,不能让他一天到晚的读书,这人都要读成一个书呆子了。
    锁好门,路边随意买了几个菜包吃了三人便打道回府了。
    吴氏和大圆已经早一步回家了,回去后和家里人说了一下铺子的情况。
    大家都开心不已,王氏更是觉得自己留下来是正确的选择,这要是回了娘家,娘家肯定不同意她留下肚子里的孩子。
    还会把自己再嫁给一次,这再嫁一次的话谁又知道能嫁个什么样的人家。
    还不如就留在这里守着自己的孩子,现在家里也越过越好了,不但小叔子读书厉害,就连城里都有房子铺子了。
    以后她也不会考虑离开的事了,她只期待自己肚子里这个能是个儿子,这样的话自己老了也能有个依靠。
    希望夫君在天有灵能保佑自己肚子里的是个儿子……
    陈谦:好媳妇,我会的。
    吴氏拿着铺子的契书左看右看,爱不释手,开心眼睛都泛起了泪花。
    “娘,咱们家的日越来越好,你怎么还哭了。”王氏赶忙拉着婆婆的手安慰。
    二圆心疼的直呼呼“阿奶,你别哭,二圆给你呼呼。”
    “阿奶没事,阿奶这是高兴的的。”
    是高兴,也是遗憾……
    下午陈十九带着他爹一起砍竹子去了,村里有一个小窑洞,是以前村里烧窑或者烧炭用的。
    不过这个季节可没有人家要烧炭的,一般大家都是入冬前烧炭,而且也很少有人会用竹子来烧炭的。
    次日陈十九和陈大江拿着昨天买好的东西再次一大早前往县城。
    严夫子的私塾在城东,这里住的大多都是大户人家,街道也比其他地方宽,想来是为了方便过马车。
    到了寒山私塾陈大江上前敲门,一个书童过来,看到陈大江父子二人问道。
    “今日私塾已经放假了,你们找谁?”
    陈十九上前客气的回答道“你好,我是来拜访严夫子的。”
    书童疑惑的看了一眼陈大江,见他点头,便也没有再问,只以为这大人有什么不方便的,转头看向陈十九问道。
    “哦,那你怎么称呼!”
    陈十九抬手回礼说道“小子陈十九,今年七岁,”
    “好,我去请示老爷,你在此稍等片刻。”书童点头,说完便进去回话了。
    这个时代拜访人还不需要拜帖,拜帖这种东西起源于什么时候陈十九不知道,不过这里虽然隶属于江南,但是文风却是还没有前世唐宋时期这么鼎盛。
    这里的朝代也是架空的,只有春秋战国之前的夏,商,东/西周和前世有些雷同。
    在周朝覆灭后不知为何只经历了四百八十多年的诸侯混乱,虽然也被称为春秋战国,但是明显和前世的历史不同。
    而这里一统一天下的是一个叫大黎的王朝,大黎虽然贡献不小,但是奈何只经历了短短百年便被大蜀给覆灭了。
    蜀朝经历两百八十多年,随后便又再次经历了六十多年的战乱,这才成立了现在的大乾朝。
    而大乾朝从立国到现在也不过六十年多年,科举也才实行四十几年。
    直到谢二世皇帝去世前才彻底完善科举制度,朝廷都还是维持以前的三公九卿制,所以想要和那个时代的唐宋一样文风盛行,肯定是还需要不少时间的。
    而这三公九卿制和科举制度一起结合就不合适了。
    所以谢三世登基后,另外设立了一个叫考功司部门,由皇帝和三公共同监督。
    陈十九也听说过现在这位皇帝刚登基的时候是想要想改制的,但是当时反对的人太多,再加上当时科举也在改制的关头。
    所以就一直维持到了现在,陈十九对这制度也是醉了,也不能说三公九卿制度不好。
    只能说它对刚开国的时候用来集权还是挺好的,但是想要实现整个国家的强大还是需要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比较合适。
    君不见大唐盛世用的就是这个制度嘛!

章节目录

胎穿后我在科举文里玩复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蚂蚁爱爬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蚂蚁爱爬墙并收藏胎穿后我在科举文里玩复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