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从来文采绝当时,后世华章惊取其精。
(19)
县衙坐东而向西,正前方是一个不大的广场,南北纵贯两条街道,还有一条穿越广场西去的街道,透过这条街,举目眺望,可看到高大城墙,城墙之外,应是江边。因广场四周临街木楼成色较新,一问方知,果然是最近几年才拆迁建成的。而此时,广场早已被男女老幼军民夹杂给挤满了,见易铭一行到来,顿时人声鼎沸,群情激动。易铭在县衙前下了马,接着在赵龙甲组织下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不出意外,李千秋话没有讲几句,又领着那数千人给易铭跪倒了一片。易铭叫了:“请起!”
浩荡大众闹哄哄地起身之后,一个个稀奇地看着易铭,又互相交头接耳说着什么,噪杂的声音嗡嗡作响。易铭见状,跃跃欲试,来了兴致,准备作一番演讲,但李千秋、赵龙甲可能未作安排。易铭正犹豫着,李千秋已然知晓他意思,传来声音说道:“这些老百姓都在看你呢!你不想说几句?”
易铭再想了想,又憋了一会,脑子里一片空白,话不知从何说起。李千秋摇摇头,只得作罢。
转而向赵龙甲努努嘴,赵龙甲懂了,叫过李马丁,吩咐道:“将军,叫他们都散了吧!”只见李马丁领命走下县衙台阶,招呼他那些兵丁,粗暴地驱散人群。李马丁大嘴一张,吼道:“看什么?看什么?有什么好看的。散了,都给老子散了……。”
他一阵的大呼小叫,冲下台阶,人群避之不及,四散奔逃,因相互踩踏,顿时秩序大乱,有几个妇女,连娃儿都顾不上自个儿就跑了,抛在一边声嘶力竭叫着娘。易铭见了李马丁如此粗鲁暴戾,心里生气,暗想:这他妈什么军队?张牙舞爪的欺负老百姓。
李千秋一行本想陪易铭进县衙,却见易铭停下了,对着脸红脖子粗的李马丁说道:“李将军,有你这样对待老百姓的吗?”那李马丁听了,无话可答,回头怔怔的看着易铭,一脸的惶惑。他这样对待老百姓,常年以来可能已形成习惯,而哪里知道这种方式让易铭觉得欠妥。
易铭见不少百姓关注自己,知道这些人无非就是听说自己来了,跋山涉水进城凑个热闹,顺便看看自己长的何等尊荣而已。
他这时临时决定按照李千秋的意思,要讲几句话,以便拉近与民众距离。另外,易铭还想在百姓中就此树立亲民的良好形象,顺便也打压打压李马丁立立威风,他还准备把这几句话讲的轻松随意一些。
易铭不复犹豫,几大步走到台阶正中央,大声说道:“各位父老乡亲,感谢你们来看我啊!我就是李易铭,如假包换。怎么样?和你们一样的:一个脑袋两只手,两只脚板谁都有,没有三头六臂,没有什么不同,是不是呀?”易铭讲着,那万千群众未曾料到他如此随和,就连连点头、笑声四起,现场气氛立即就轻快和顺了不少。
易铭见李马丁对自己刚才对待群众的态度有些不解和惊讶,知道这家伙长期以来习惯了骑在人民头上拉屎,就李马丁那种恶劣的群众态度,他以为要惩戒一下才行。同时,易铭想检验一下自己在老百姓和李马丁等人的心目中,究竟是个什么程度的权威。他一念至此,手指着李马丁,却面向围观人群说道:“这个李马丁李将军,刚才大呼小叫、张牙舞爪的,像个什么话?这些都是我们的父老兄弟,我们的衣食父母和根本。你们说,他这样做是不是不妥呀?”易铭几句话说完,人群却意外很安静,只有几个胆子大一点的,在那儿点头小声答:“是!”
易铭未曾料到群众反应,如此冷漠,看来对李马丁和他那如狼似虎的兵丁多有畏惧,他只好对李马丁说道:“李将军,你马上道个歉,给父老兄弟们赔个不是。”
李马丁听了慌了神,只想了片刻,不再犹豫,大声回答道:“主公,卑职该死,父老乡亲们,李马丁给各位赔礼了。”说完“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挺直身体,纹丝不动。
易铭见了,对李马丁举动惊异不已,他原本指望李马丁就口头说句:“抱歉!”或“谅解!”什么的,也就算了,不然要人家怎样办?要人家说句“勾米那赛”?或者来句“梭瑞”?要不整一句“米呀内”?这就显得为难人家了。
不过李马丁这么一跪,易铭心里就有底了,他方才惊讶认识到自己的权威原来有这么大。他本来想让李马丁立即起来,但看着那帮狐疑迷惑的军士,想了想,觉得还是让李马丁多跪一跪的好。旁边众人如赵龙甲、吴能奇、杨遵、杨义及那些所谓当地士绅等,见易铭给李马丁难堪,心里清楚易铭如此做作,实属有意为之。所以即便想求情,也只是口里叫了几声“主公!”见易铭不言语不理会,就不再多说,有几个胆大想去扶,抬头看了看李千秋,见他一言不发,犹豫一阵子,只好悻悻退下,可怜李马丁只好就在那儿一直跪着。
易铭自不再理会李马丁,他随着李千秋等人一起走进了这几百年前的县衙,李千秋在一旁解释,说原来的县衙要小得多,现在看到的有很多都是近年才扩建的。新建了谯楼和仪门,正堂及院落原来就有,三堂院落是后来恢复的,整个建筑群靠山而建,呈阶梯状分布。将到山顶处还布设了后花园,向南则是廨舍。
易铭见红墙绿瓦、亭台楼阁,古色古香、好不气派。又见靠北一带直抵江边一大片地域,是工厂、兵营、民居等杂七杂八相间的低矮建筑,而在易铭的时代里,这里却是学校和闹市,最是繁华热闹。
琦玉此时走过来和赵龙甲耳语了一会,赵龙甲看了看李千秋,李千秋颔首示意,赵龙甲心领神会,吩咐琦玉告退,她自是回当地女营去了。
(19)
县衙坐东而向西,正前方是一个不大的广场,南北纵贯两条街道,还有一条穿越广场西去的街道,透过这条街,举目眺望,可看到高大城墙,城墙之外,应是江边。因广场四周临街木楼成色较新,一问方知,果然是最近几年才拆迁建成的。而此时,广场早已被男女老幼军民夹杂给挤满了,见易铭一行到来,顿时人声鼎沸,群情激动。易铭在县衙前下了马,接着在赵龙甲组织下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不出意外,李千秋话没有讲几句,又领着那数千人给易铭跪倒了一片。易铭叫了:“请起!”
浩荡大众闹哄哄地起身之后,一个个稀奇地看着易铭,又互相交头接耳说着什么,噪杂的声音嗡嗡作响。易铭见状,跃跃欲试,来了兴致,准备作一番演讲,但李千秋、赵龙甲可能未作安排。易铭正犹豫着,李千秋已然知晓他意思,传来声音说道:“这些老百姓都在看你呢!你不想说几句?”
易铭再想了想,又憋了一会,脑子里一片空白,话不知从何说起。李千秋摇摇头,只得作罢。
转而向赵龙甲努努嘴,赵龙甲懂了,叫过李马丁,吩咐道:“将军,叫他们都散了吧!”只见李马丁领命走下县衙台阶,招呼他那些兵丁,粗暴地驱散人群。李马丁大嘴一张,吼道:“看什么?看什么?有什么好看的。散了,都给老子散了……。”
他一阵的大呼小叫,冲下台阶,人群避之不及,四散奔逃,因相互踩踏,顿时秩序大乱,有几个妇女,连娃儿都顾不上自个儿就跑了,抛在一边声嘶力竭叫着娘。易铭见了李马丁如此粗鲁暴戾,心里生气,暗想:这他妈什么军队?张牙舞爪的欺负老百姓。
李千秋一行本想陪易铭进县衙,却见易铭停下了,对着脸红脖子粗的李马丁说道:“李将军,有你这样对待老百姓的吗?”那李马丁听了,无话可答,回头怔怔的看着易铭,一脸的惶惑。他这样对待老百姓,常年以来可能已形成习惯,而哪里知道这种方式让易铭觉得欠妥。
易铭见不少百姓关注自己,知道这些人无非就是听说自己来了,跋山涉水进城凑个热闹,顺便看看自己长的何等尊荣而已。
他这时临时决定按照李千秋的意思,要讲几句话,以便拉近与民众距离。另外,易铭还想在百姓中就此树立亲民的良好形象,顺便也打压打压李马丁立立威风,他还准备把这几句话讲的轻松随意一些。
易铭不复犹豫,几大步走到台阶正中央,大声说道:“各位父老乡亲,感谢你们来看我啊!我就是李易铭,如假包换。怎么样?和你们一样的:一个脑袋两只手,两只脚板谁都有,没有三头六臂,没有什么不同,是不是呀?”易铭讲着,那万千群众未曾料到他如此随和,就连连点头、笑声四起,现场气氛立即就轻快和顺了不少。
易铭见李马丁对自己刚才对待群众的态度有些不解和惊讶,知道这家伙长期以来习惯了骑在人民头上拉屎,就李马丁那种恶劣的群众态度,他以为要惩戒一下才行。同时,易铭想检验一下自己在老百姓和李马丁等人的心目中,究竟是个什么程度的权威。他一念至此,手指着李马丁,却面向围观人群说道:“这个李马丁李将军,刚才大呼小叫、张牙舞爪的,像个什么话?这些都是我们的父老兄弟,我们的衣食父母和根本。你们说,他这样做是不是不妥呀?”易铭几句话说完,人群却意外很安静,只有几个胆子大一点的,在那儿点头小声答:“是!”
易铭未曾料到群众反应,如此冷漠,看来对李马丁和他那如狼似虎的兵丁多有畏惧,他只好对李马丁说道:“李将军,你马上道个歉,给父老兄弟们赔个不是。”
李马丁听了慌了神,只想了片刻,不再犹豫,大声回答道:“主公,卑职该死,父老乡亲们,李马丁给各位赔礼了。”说完“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挺直身体,纹丝不动。
易铭见了,对李马丁举动惊异不已,他原本指望李马丁就口头说句:“抱歉!”或“谅解!”什么的,也就算了,不然要人家怎样办?要人家说句“勾米那赛”?或者来句“梭瑞”?要不整一句“米呀内”?这就显得为难人家了。
不过李马丁这么一跪,易铭心里就有底了,他方才惊讶认识到自己的权威原来有这么大。他本来想让李马丁立即起来,但看着那帮狐疑迷惑的军士,想了想,觉得还是让李马丁多跪一跪的好。旁边众人如赵龙甲、吴能奇、杨遵、杨义及那些所谓当地士绅等,见易铭给李马丁难堪,心里清楚易铭如此做作,实属有意为之。所以即便想求情,也只是口里叫了几声“主公!”见易铭不言语不理会,就不再多说,有几个胆大想去扶,抬头看了看李千秋,见他一言不发,犹豫一阵子,只好悻悻退下,可怜李马丁只好就在那儿一直跪着。
易铭自不再理会李马丁,他随着李千秋等人一起走进了这几百年前的县衙,李千秋在一旁解释,说原来的县衙要小得多,现在看到的有很多都是近年才扩建的。新建了谯楼和仪门,正堂及院落原来就有,三堂院落是后来恢复的,整个建筑群靠山而建,呈阶梯状分布。将到山顶处还布设了后花园,向南则是廨舍。
易铭见红墙绿瓦、亭台楼阁,古色古香、好不气派。又见靠北一带直抵江边一大片地域,是工厂、兵营、民居等杂七杂八相间的低矮建筑,而在易铭的时代里,这里却是学校和闹市,最是繁华热闹。
琦玉此时走过来和赵龙甲耳语了一会,赵龙甲看了看李千秋,李千秋颔首示意,赵龙甲心领神会,吩咐琦玉告退,她自是回当地女营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