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节:冰释前嫌明大义,军心思秦事终成。
(81)
堂上众人,见大王即将表态,就无一人再作喧哗,李侔及李过、高一功也停止争吵,先前站起身子看热闹的又都坐了下去。一会儿,人人各安其位,大厅内顿时就安静了下来,那李过、高一功及李侔,均自回到座位坐下。
易铭待众人安静下来,却将身子转向李侔,问道:“兄长,小弟有句话想问问兄长,不知可否?”
李侔见易铭大秦殿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称他作兄长,如何担当得起?这古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规矩大如天,不能乱的,所以李侔惊恐答道:“大王,卑职不敢,请大王示下。”
易铭就问道:“兄长,这国与家相比,哪个重?”
李侔不知易铭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得答道:“大王,当然是国为重。”
易铭虽然只问李侔,却又转身面向众人,大声问道:“那国恨与家仇,又是哪个为重?”
李侔终于有点懂了,就答道:“禀大王,如非得分出个轻重,自然是国恨为重。”
易铭点点头,对众人说道:“自清军入关,迄今已五六年,中华大地大半沦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数黎民百姓无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反观我华夏斯民,百倍于满人,却不能团结一致,共御满清。大顺、大明、大西政权,各自为政,互相倾轧、勾心斗角、互不统属,又不顾大义、不识大体、不知大节,纷争私斗,难道这是天下黎民百姓希望看到的吗?”
易铭讲到这里,见大厅之上,众人听得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有不少人都面有愧色,其中更以李侔为甚。
易铭都被自己刚才大义凛然的话感动了,于是他又动容说道:“大顺皇帝一时糊涂,自绝肱骨,致使部众心寒,离心离德,自此不愿死命抗敌,所以才一败再败。今日我大秦绝不步其后尘。如今形势,中兴汉统才是大义所在。所以本王以为:杀兄之仇不是不报,而是冤有头、债有主,不能找错了对象,冤枉了忠良。我兄长之死,与李过将军、高一功将军无关,今后任何人不得在这件事情上和两位将军过不去,也不得和大顺过不去,如有违犯,必将严惩,你等知道了吗?”
众文武均说:“是!”李侔惶恐之余,也答着:“是!”
李过、高一功二人见易铭言语之间,左一个大顺皇帝、又一个大顺政权,对李自成和大顺充满敬仰之情和认可之意,不禁大为动容,两人抱拳施礼表示感谢。
高一功感概万分,说道:“久闻秦王殿下胸怀宽广,宽仁敦厚,果然名不虚传,在下佩服。在下对大王不计前嫌、鼎力相助亦感激万分,而今天下大乱、清狗横行,我辈自知力量微弱,数年来自保不暇,何谈驱逐暴清。所以我与李将军愿投大王麾下,听凭大王驱使,今生今世,永无反叛,还望大王接纳。”
高一功刚说完,李过也道:“非是我等背弃大顺、大明,自先皇鼎湖弃世,我大顺军各散五方,群龙无首,互不隶属,不能合力抗清。所以和清军周旋常常落于下风,军队越打越少,处境日渐艰难。如若不是大王鼎力相助,我等或许早就兵败身亡了,放眼当今天下,能担此平定天下之重任者,唯大王一人而已。在下深思熟虑、决心已定,从今往后,李过愿遵大王号令。”
易铭听了二人表态,心里却想到:即便是李过、高一功这样的英雄,此时此刻也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他们没有更大的政治抱负和政治野心,他们不过是拖家带口、颠沛流离、东征西讨,希图有个稳定的安身立命的环境。而现实却时时生活在恐惧中,心理既脆弱又敏感,要么妻儿老小云云部众被别人无情剿杀,要么为了保全自己无情地杀掉别人。他们这支号称十万之众的军队,除老幼妇残外,能够作战的,无非就三五万人而已。而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瞻前顾后,行动迟缓,虽然为了家人的生命安危,作战中不惜以命相拼,战斗力非凡。但面对清军如狼似虎一再绞杀,也只是苦苦支撑、苟延残喘罢了!所以他们寻求大秦庇护,也是情势所逼、万不得已的选择。自己对他两个客客气气,还对他俩无比看重,可谓恩遇有加,所以也许两人再无顾忌,一心想投靠我大秦。
两人主动表示愿意投靠大秦,厅上众人,虽然不觉得意外,但话从两人口中主动讲来,却让大秦上下一时还顾虑多多。他们都知道,这李过、高一功本就是纵横天下、独当一面的大英雄,历来不愿受制于人,今日话说得好听,要是今后横生枝节、制造事端、不服管教怎么办?所以一个个沉默不语,就一股脑全看着易铭。
易铭也对两人的话沉思良久,他对此也顾虑颇多,心想:这件事情如果处理得不好,反而会很麻烦。
易铭知道,这些军阀视自己的军队,如同*一般,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哪能轻易投靠别人。何况,形势不好时四处寻求庇护,情势有变,往往又拉起队伍、翻脸不认人,你也拿他无可奈何。究其原因,则无非是这部队,就好比他家私人的责任田,怎么作怎么管,外人实在无法插手。要改变这种现状,除非将其军队与大秦军队混编,并对其各级军官进行调整,调离一批、安插一批,理顺统属关系,严明军纪政令,自上而下,贯彻执行也得绝无障碍才行。
所以易铭思考再三,犹豫不决。李过、高一功却是等不及,李过又说道:“大王,难道不允。”
易铭心里清楚,必须表态了。
他抬头又看了看李过和高一功,虽然他知道历史上李过面对清廷一年内招抚他六次,均人信不还,李过的抗清决心倒是很坚定。自己虽然不是大清朝,而这个高一功的真实想法又难得说清楚。易铭还听说这李自成的高皇后还在常德活得好好的,说是还曾经想立李过为帝,做什么大顺二世的,表面投了自己,以后一有机会又背叛,这不是反受其乱么。
所以易铭思量再三,就说道:“两位将军旷古奇才,是真英雄,我大秦如能得二位将军相助,似雪中送炭,如猛虎添翼,何愁大事不成。只是我不是不允,而是不敢屈尊呀!”
李过听后,爽朗笑笑,他已明白易铭心思,于是说道:“大王是有顾虑吧?”
易铭见李过直爽,直接点透,也不隐瞒,就道:“将军果然豪爽,我佩服。在下有三个条件,如若答应,将视李将军、高将军部众为大秦一体,绝无二致。大秦无论从装备、待遇、地位等,一视同仁。如若二位有苦衷,我大秦也绝不强人所难,今后仍将友好如初,彼此照应。不知二位将军意下如何?”
二人异口同声道:“大王请讲。”
易铭说道:“这其一嘛!着调周文秀、云中飞、苏飞虎以三万大秦将士入湘,与二位将军所部人马整编,组建我大秦东征军团,经略东线。
这其二就是二位将军人马,至上而下,必须宣誓效忠我大秦,接受大秦的调派、命令和纪律。
第三,身为大秦子民,自觉贯彻执行大秦的路线、方针、政策,所辖之地,也要推动宗务、政务建设,实行军政分离、互不统属,又要团结一致、密切合作,与我大秦现行政策无异。以上三点,二位将军可商议清楚,再作决定,如何?”
易铭见二人之间你望望我、我看看你,踯躅犹豫,不敢表态,深知这样的要求确实有点苛刻。
易铭不想逼迫二人,但又觉得这几个条件必须坚持,于是又说道:“二位将军为难了,在下说过,绝不强人所难。二位将军在我大秦,多走一走,看一看,回去后再作答复也不迟。”
李过稍作思考,回答道:“大王,此事非同小可,在下与一功不敢擅自作主,当回去与众弟兄商议再定,万望大王体谅。”说完客客气气,和高一功又给易铭作揖。
易铭双手抱拳,说道:“这是当然,我不为难二位将军和众弟兄。”
大厅之上大秦文武,见易铭对二人诚心来投,却设置诸多障碍,提出三项先决条件,内心有赞成的,有反对但不敢说的,也有觉得可惜的。无论怎样,在目前情况下,要让李过、高一功表态,都知道绝无可能,毕竟军机大事,当然要慎重。因为人们都明白,即便李过、高一功他俩有心,这全军上下是个什么态度,也无法得知。还有,这李自成的高皇后还在,这女人什么态度,亦未可知,所以这二人推说商议再定,没有当面顶回来,已经是算客气的了。
虽然议降之事没有什么结果,但丝毫没有影响易铭殷勤款待二人。这两个也对易铭处理这件事情很理解,所以心情很好,易铭安排赵龙甲、尤华全程陪同,日程满满地参观了遵义及周边的工厂、学校、矿山、医院,二人一路看来,自然震惊至极。
二人还数次造访驻军,与将士联欢、座谈,一起体验了士兵伙食,觉得荤素齐全、油水丰富,感觉一个个养得壮壮的,士气嗷嗷叫。
易铭又时常安排些两人故旧,分批分拨裹挟两人,一起抽寸头香烟、喝毛台好酒、品乌江翠芽,打麻将纸牌,这些人故意点炮作假,输了不少银子与这两个,然后回来,财政部门全额予以报销。
知道李过、高一功喜欢美女,这琦玉私下在女营、学校偷偷组织海选,除了黔北八艳,其他能够拿得出手的,就决出个“八强”,一股脑全送往李过、高一功所住“凤凰山国宾馆”处,两个自然全部笑纳,自此温柔乡里流连,当然万分满意。
易铭又怕两人一个地方呆久了会心情烦闷,就安排游览了娄山雄关、赤水美河、乌江天险、梵净名山,二人早就爱死了这种生活,迅速地融入大秦的圈子,不觉时间飞快,这两个乐不思蜀、醉生梦死般,转眼就一月过去了。
终于警醒自己要回去,于是千恩万谢,拜别易铭,又自西向东,回了常德。
二人回到驻地,自然与众将说大秦见闻,免不了对大秦天花乱坠胡乱形容,只差说大秦月亮都要更圆一些、更亮一点。众将当然神往不已,于军队里那些原本性命攸关的原则,也不是那么执拗了。
于是,不久之后,李过、高一功等,就通过沈实根电报沟通,对于投靠大秦,就在细节上讨价还价、认真起来。
易铭见二人及众将士“军心思秦”,安排委任沈实根为全权代表,负责谈判李、高归附事宜。
不日,沈实根报上谈判触底的条件,这李过、高一功同意“招抚”,答应了易铭三个条件,但也提出了他们的三个条件,易铭看了,和李千秋、赵龙甲、朱信、秦任等商量,觉得不算苛刻,就回电,只两个字:“同意!”沈实根接此指示,自然立即对接两人,讨论操作具体事宜不提。
原来这两人提出条件无非是以下三点:一、要求大秦承认曾经的李自成政权的合法性,高皇后有生之年,大秦当以大顺皇后尊之,以常德为行在,死后与大顺皇帝李自成暂时葬于常德,天下大定后,还柩西安以国礼安葬;二、并入大秦军队完成整编后,东征集团的最高头头由李过担任,高一功、周文秀副之;三、李过、高一功为湖南一省宗务、政务最高首长,其旗下郝摇旗、刘体纯、袁宗第、李来亨等,个个军界政界,大权在握。
易铭见这李过、高一功无法就是想当个省宗务总长和省长,并外搭省军区司令,他与李千秋商议,觉得这足可满足。他本来就想重用二人,两人既然提出来了,易铭大可顺水推舟、趁势而为,还白捡了个人情,未尝不可,所以易铭就答应了。
而关于高皇后和李自成之事,易铭也一概准了,这源于易铭对历史上李自成的评价较为正面。他心想:人家毕竟正儿八经当过皇帝的,这好生安排人家身后之事也理所当然。
这几件事情未遇过多周折,很快就就这样定了下来,李过、高一功等,自然喜出望外,不出一月,周文秀、云中飞、苏飞虎率军进驻常德等地。
时下易铭将全国军队进行了大整编,这李过所部为大秦军第一军团,李过兼任军团长,周文秀、袁宗第为副,下辖三个师,共四万人;高一功兼任第二军团军团长,云中飞副之,也辖三个师,所部三万余人。两人部下郝摇旗、刘体纯、李来亨、马腾云、贺珍、塔天宝等,则分别担任了各部首长。
至于大秦的第三军团,就由李马丁充任,驻于黔北,只有三万人,为京畿卫戍部队。而在四川、重庆的大秦主力,则为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军团,分别由钱虎乙、陈步明、吴能奇、孙象丙、蒋赤信任军团长,合计有二十余万之众。另外,在重庆还建立了水师,已有两个师兵力,由吴能奇一并统辖。
这整编如果如期完成,大秦正规军就有八个军团二十多个师,总兵力二十多万,可谓兵强马壮。
(81)
堂上众人,见大王即将表态,就无一人再作喧哗,李侔及李过、高一功也停止争吵,先前站起身子看热闹的又都坐了下去。一会儿,人人各安其位,大厅内顿时就安静了下来,那李过、高一功及李侔,均自回到座位坐下。
易铭待众人安静下来,却将身子转向李侔,问道:“兄长,小弟有句话想问问兄长,不知可否?”
李侔见易铭大秦殿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称他作兄长,如何担当得起?这古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规矩大如天,不能乱的,所以李侔惊恐答道:“大王,卑职不敢,请大王示下。”
易铭就问道:“兄长,这国与家相比,哪个重?”
李侔不知易铭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得答道:“大王,当然是国为重。”
易铭虽然只问李侔,却又转身面向众人,大声问道:“那国恨与家仇,又是哪个为重?”
李侔终于有点懂了,就答道:“禀大王,如非得分出个轻重,自然是国恨为重。”
易铭点点头,对众人说道:“自清军入关,迄今已五六年,中华大地大半沦陷,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数黎民百姓无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反观我华夏斯民,百倍于满人,却不能团结一致,共御满清。大顺、大明、大西政权,各自为政,互相倾轧、勾心斗角、互不统属,又不顾大义、不识大体、不知大节,纷争私斗,难道这是天下黎民百姓希望看到的吗?”
易铭讲到这里,见大厅之上,众人听得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有不少人都面有愧色,其中更以李侔为甚。
易铭都被自己刚才大义凛然的话感动了,于是他又动容说道:“大顺皇帝一时糊涂,自绝肱骨,致使部众心寒,离心离德,自此不愿死命抗敌,所以才一败再败。今日我大秦绝不步其后尘。如今形势,中兴汉统才是大义所在。所以本王以为:杀兄之仇不是不报,而是冤有头、债有主,不能找错了对象,冤枉了忠良。我兄长之死,与李过将军、高一功将军无关,今后任何人不得在这件事情上和两位将军过不去,也不得和大顺过不去,如有违犯,必将严惩,你等知道了吗?”
众文武均说:“是!”李侔惶恐之余,也答着:“是!”
李过、高一功二人见易铭言语之间,左一个大顺皇帝、又一个大顺政权,对李自成和大顺充满敬仰之情和认可之意,不禁大为动容,两人抱拳施礼表示感谢。
高一功感概万分,说道:“久闻秦王殿下胸怀宽广,宽仁敦厚,果然名不虚传,在下佩服。在下对大王不计前嫌、鼎力相助亦感激万分,而今天下大乱、清狗横行,我辈自知力量微弱,数年来自保不暇,何谈驱逐暴清。所以我与李将军愿投大王麾下,听凭大王驱使,今生今世,永无反叛,还望大王接纳。”
高一功刚说完,李过也道:“非是我等背弃大顺、大明,自先皇鼎湖弃世,我大顺军各散五方,群龙无首,互不隶属,不能合力抗清。所以和清军周旋常常落于下风,军队越打越少,处境日渐艰难。如若不是大王鼎力相助,我等或许早就兵败身亡了,放眼当今天下,能担此平定天下之重任者,唯大王一人而已。在下深思熟虑、决心已定,从今往后,李过愿遵大王号令。”
易铭听了二人表态,心里却想到:即便是李过、高一功这样的英雄,此时此刻也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他们没有更大的政治抱负和政治野心,他们不过是拖家带口、颠沛流离、东征西讨,希图有个稳定的安身立命的环境。而现实却时时生活在恐惧中,心理既脆弱又敏感,要么妻儿老小云云部众被别人无情剿杀,要么为了保全自己无情地杀掉别人。他们这支号称十万之众的军队,除老幼妇残外,能够作战的,无非就三五万人而已。而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瞻前顾后,行动迟缓,虽然为了家人的生命安危,作战中不惜以命相拼,战斗力非凡。但面对清军如狼似虎一再绞杀,也只是苦苦支撑、苟延残喘罢了!所以他们寻求大秦庇护,也是情势所逼、万不得已的选择。自己对他两个客客气气,还对他俩无比看重,可谓恩遇有加,所以也许两人再无顾忌,一心想投靠我大秦。
两人主动表示愿意投靠大秦,厅上众人,虽然不觉得意外,但话从两人口中主动讲来,却让大秦上下一时还顾虑多多。他们都知道,这李过、高一功本就是纵横天下、独当一面的大英雄,历来不愿受制于人,今日话说得好听,要是今后横生枝节、制造事端、不服管教怎么办?所以一个个沉默不语,就一股脑全看着易铭。
易铭也对两人的话沉思良久,他对此也顾虑颇多,心想:这件事情如果处理得不好,反而会很麻烦。
易铭知道,这些军阀视自己的军队,如同*一般,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哪能轻易投靠别人。何况,形势不好时四处寻求庇护,情势有变,往往又拉起队伍、翻脸不认人,你也拿他无可奈何。究其原因,则无非是这部队,就好比他家私人的责任田,怎么作怎么管,外人实在无法插手。要改变这种现状,除非将其军队与大秦军队混编,并对其各级军官进行调整,调离一批、安插一批,理顺统属关系,严明军纪政令,自上而下,贯彻执行也得绝无障碍才行。
所以易铭思考再三,犹豫不决。李过、高一功却是等不及,李过又说道:“大王,难道不允。”
易铭心里清楚,必须表态了。
他抬头又看了看李过和高一功,虽然他知道历史上李过面对清廷一年内招抚他六次,均人信不还,李过的抗清决心倒是很坚定。自己虽然不是大清朝,而这个高一功的真实想法又难得说清楚。易铭还听说这李自成的高皇后还在常德活得好好的,说是还曾经想立李过为帝,做什么大顺二世的,表面投了自己,以后一有机会又背叛,这不是反受其乱么。
所以易铭思量再三,就说道:“两位将军旷古奇才,是真英雄,我大秦如能得二位将军相助,似雪中送炭,如猛虎添翼,何愁大事不成。只是我不是不允,而是不敢屈尊呀!”
李过听后,爽朗笑笑,他已明白易铭心思,于是说道:“大王是有顾虑吧?”
易铭见李过直爽,直接点透,也不隐瞒,就道:“将军果然豪爽,我佩服。在下有三个条件,如若答应,将视李将军、高将军部众为大秦一体,绝无二致。大秦无论从装备、待遇、地位等,一视同仁。如若二位有苦衷,我大秦也绝不强人所难,今后仍将友好如初,彼此照应。不知二位将军意下如何?”
二人异口同声道:“大王请讲。”
易铭说道:“这其一嘛!着调周文秀、云中飞、苏飞虎以三万大秦将士入湘,与二位将军所部人马整编,组建我大秦东征军团,经略东线。
这其二就是二位将军人马,至上而下,必须宣誓效忠我大秦,接受大秦的调派、命令和纪律。
第三,身为大秦子民,自觉贯彻执行大秦的路线、方针、政策,所辖之地,也要推动宗务、政务建设,实行军政分离、互不统属,又要团结一致、密切合作,与我大秦现行政策无异。以上三点,二位将军可商议清楚,再作决定,如何?”
易铭见二人之间你望望我、我看看你,踯躅犹豫,不敢表态,深知这样的要求确实有点苛刻。
易铭不想逼迫二人,但又觉得这几个条件必须坚持,于是又说道:“二位将军为难了,在下说过,绝不强人所难。二位将军在我大秦,多走一走,看一看,回去后再作答复也不迟。”
李过稍作思考,回答道:“大王,此事非同小可,在下与一功不敢擅自作主,当回去与众弟兄商议再定,万望大王体谅。”说完客客气气,和高一功又给易铭作揖。
易铭双手抱拳,说道:“这是当然,我不为难二位将军和众弟兄。”
大厅之上大秦文武,见易铭对二人诚心来投,却设置诸多障碍,提出三项先决条件,内心有赞成的,有反对但不敢说的,也有觉得可惜的。无论怎样,在目前情况下,要让李过、高一功表态,都知道绝无可能,毕竟军机大事,当然要慎重。因为人们都明白,即便李过、高一功他俩有心,这全军上下是个什么态度,也无法得知。还有,这李自成的高皇后还在,这女人什么态度,亦未可知,所以这二人推说商议再定,没有当面顶回来,已经是算客气的了。
虽然议降之事没有什么结果,但丝毫没有影响易铭殷勤款待二人。这两个也对易铭处理这件事情很理解,所以心情很好,易铭安排赵龙甲、尤华全程陪同,日程满满地参观了遵义及周边的工厂、学校、矿山、医院,二人一路看来,自然震惊至极。
二人还数次造访驻军,与将士联欢、座谈,一起体验了士兵伙食,觉得荤素齐全、油水丰富,感觉一个个养得壮壮的,士气嗷嗷叫。
易铭又时常安排些两人故旧,分批分拨裹挟两人,一起抽寸头香烟、喝毛台好酒、品乌江翠芽,打麻将纸牌,这些人故意点炮作假,输了不少银子与这两个,然后回来,财政部门全额予以报销。
知道李过、高一功喜欢美女,这琦玉私下在女营、学校偷偷组织海选,除了黔北八艳,其他能够拿得出手的,就决出个“八强”,一股脑全送往李过、高一功所住“凤凰山国宾馆”处,两个自然全部笑纳,自此温柔乡里流连,当然万分满意。
易铭又怕两人一个地方呆久了会心情烦闷,就安排游览了娄山雄关、赤水美河、乌江天险、梵净名山,二人早就爱死了这种生活,迅速地融入大秦的圈子,不觉时间飞快,这两个乐不思蜀、醉生梦死般,转眼就一月过去了。
终于警醒自己要回去,于是千恩万谢,拜别易铭,又自西向东,回了常德。
二人回到驻地,自然与众将说大秦见闻,免不了对大秦天花乱坠胡乱形容,只差说大秦月亮都要更圆一些、更亮一点。众将当然神往不已,于军队里那些原本性命攸关的原则,也不是那么执拗了。
于是,不久之后,李过、高一功等,就通过沈实根电报沟通,对于投靠大秦,就在细节上讨价还价、认真起来。
易铭见二人及众将士“军心思秦”,安排委任沈实根为全权代表,负责谈判李、高归附事宜。
不日,沈实根报上谈判触底的条件,这李过、高一功同意“招抚”,答应了易铭三个条件,但也提出了他们的三个条件,易铭看了,和李千秋、赵龙甲、朱信、秦任等商量,觉得不算苛刻,就回电,只两个字:“同意!”沈实根接此指示,自然立即对接两人,讨论操作具体事宜不提。
原来这两人提出条件无非是以下三点:一、要求大秦承认曾经的李自成政权的合法性,高皇后有生之年,大秦当以大顺皇后尊之,以常德为行在,死后与大顺皇帝李自成暂时葬于常德,天下大定后,还柩西安以国礼安葬;二、并入大秦军队完成整编后,东征集团的最高头头由李过担任,高一功、周文秀副之;三、李过、高一功为湖南一省宗务、政务最高首长,其旗下郝摇旗、刘体纯、袁宗第、李来亨等,个个军界政界,大权在握。
易铭见这李过、高一功无法就是想当个省宗务总长和省长,并外搭省军区司令,他与李千秋商议,觉得这足可满足。他本来就想重用二人,两人既然提出来了,易铭大可顺水推舟、趁势而为,还白捡了个人情,未尝不可,所以易铭就答应了。
而关于高皇后和李自成之事,易铭也一概准了,这源于易铭对历史上李自成的评价较为正面。他心想:人家毕竟正儿八经当过皇帝的,这好生安排人家身后之事也理所当然。
这几件事情未遇过多周折,很快就就这样定了下来,李过、高一功等,自然喜出望外,不出一月,周文秀、云中飞、苏飞虎率军进驻常德等地。
时下易铭将全国军队进行了大整编,这李过所部为大秦军第一军团,李过兼任军团长,周文秀、袁宗第为副,下辖三个师,共四万人;高一功兼任第二军团军团长,云中飞副之,也辖三个师,所部三万余人。两人部下郝摇旗、刘体纯、李来亨、马腾云、贺珍、塔天宝等,则分别担任了各部首长。
至于大秦的第三军团,就由李马丁充任,驻于黔北,只有三万人,为京畿卫戍部队。而在四川、重庆的大秦主力,则为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军团,分别由钱虎乙、陈步明、吴能奇、孙象丙、蒋赤信任军团长,合计有二十余万之众。另外,在重庆还建立了水师,已有两个师兵力,由吴能奇一并统辖。
这整编如果如期完成,大秦正规军就有八个军团二十多个师,总兵力二十多万,可谓兵强马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