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开了一个多小时,车速渐渐放低,变到和她才见着这列车时一样的速度,只是那时候她在车外,这时候她在车内。
经过好一会儿的缓慢行驶,车厢内的人纷纷收拾起来行李,周雯东西不多,她收起了板子,将行李箱的拉杆拉起,再细细查阅一番自己是否落了东西,便坐在位置上安静地等待着到站。
车速越来越慢,到最后使了突的一个重力,将不少人晃了一晃,才彻底地停了下来。
广播里响起到达北市的双语提示音,车厢应声打开,众人无序地下了车,周雯等到堵在前头的人散尽,她才拉起行李出了车厢。
她来时特地穿了一件很厚实的内衬羊羔绒牛仔外套,可一下了车,还是被这种她从未见识过的森森寒气冻得一个激灵。
这里的风不似夏市,冷起来像是不需耗电的冰箱冷冻室里慷慨至极地释放出来的冷气,叫人感觉刺人地寒冷。
在这样激烈的冷空气中,她识趣地扣上了扣子,随着大队人流走去,再次检了票,过了一个塑胶封风的帘门,再过一层和军大衣同一个款式的挂门,她才出了站口。
站外是个大广场,没有高大建筑物的遮挡,时不时刮来一阵厉害的寒风。
这样劲道的风度她见识过不少,只是夏市的风是刮来炎热,北市的风是刮来寒冷。
她敛了敛脖子上御风的围巾,垂着头快步走到地铁站。
又是一次提箱安检,好在她早前做了十足的准备,要坐哪趟线到哪里下,她都一清二楚,上了地铁,相比外头瑟瑟的寒风,地铁车厢内的温度又高得吓人,过了几站后,她的手心里都渗了好些细细密密的汗水。
轻摇轻晃好几站,终于到了目的地,她从包里拿出笔记本,里头记录了父亲给她订的酒店名字地址和电话,拨去电话,没多久就来了个四十岁左右的女人接她到酒店。
入了房间,她整个人累得瘫倒在床上,房里暖气足,穿不习惯的厚衣服被随意地丢了一地。
好在父亲订的是离中影很近的酒店,腿着去不过十几分钟的事情,她给父母拨去报平安的电话,舟车劳顿,贴了床,没了顾虑,很快便沉沉睡去。
考试在后天,第二天她本想到中影先逛上一逛,可没想到被门卫挡在了门口,不得进入。
她本就不是个太喜欢游玩的人,特别是一个人又在陌生的地方,所以即使身在这样一个古老又繁华的都市,半点也引不起她想要闲逛的心思。
所以一整天,周雯都窝在房间里复习考试知识,吃饭都是点外卖。
第二天一早,天还灰灰亮,空中飘着一层脏黄的雾气,她全身武装,戴了口罩,给母亲发了个要去考试请勿打电话的信息,便去了中影。
九点考试,七点多中影的校门口就已经排了看不到尾的长龙,走了很久,她才走到队伍末尾,规规矩矩地排起队。
她身前站着的,是许许多多同她一般年纪的学生,多由父母陪同前来,队伍边上有一家小小的商店,这个时候里头的商品几乎被这些比学生还要担忧的家长给掏了空。
周雯有些庆幸自己没让父母前来陪同,因为听着他们那些千篇一律的嘘寒问暖,应该会扰了她趁机看资料的时间。
许久,周雯才随着前边的的人进了学校而变成最前头的人,门卫查看了她的准考证和身份证,果断放行。
进了学校,按着师兄师姐们的指引,大家又排起了长队,分专业而排,听着师兄的号令,一队一队地进入考场。
好一阵喧闹之后,随着铃声响起,那些声音都自觉地噤了声,监考老师讲了一通规则,才由另一个较年轻的监考发了试卷。
周雯收到卷子,粗略地审了题,题目并不算太难,许多都与近期所发生的事件息息相关,除了逻辑题费了她稍长的时间,总的来说,她还算胸有成竹。
自己是个什么斤两,做完题目,其实心里头都会有些数。
所以当发榜她的名字赫然在上的时候,她也并未觉得有多惊讶,而是稍稍激动的给父母打了电话报个小喜,然后回酒店上网缴复试费用,再上网找师哥师姐们复试的经历来看。
到了复试,门口排队的人比原先少了一半还要多,看来中影刷起人来,还真是不近人情。
周雯在考场门口领了号,等了许久,才被学生助理引着进了考场,与她一批的,除去她自己,一共有五个人,她排在靠后的位置,只好先默默准备。
监考老师一排五人,身后还立着十分专业的录像设备,要说这是考场,她还是宁愿相信这是摄影棚。
老师们一开始抛的问题,都不算难,第一个考的学生不能说是做得不够好,只是比较稚嫩,应对着这些稍有难度不的问题,都不能够坦然应对。
问题一个个加难,考生越发紧张,到最后嘴巴“呜呜”了两下,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不得不说这些老师很能够拿捏大家的节奏,什么时候快,什么时候慢,什么时候难,什么时候易,他们都了如指掌。
而他们偏偏像个老顽童,硬是要打乱这些秩序,快时慢,慢时难,稍有不慎,学生就进了他们的陷阱。
周雯没有多注意学生的回答,而是更在意这几位评委老师。
到了她的号码,她走上前微微鞠躬,以示礼貌,其实这样的招式其他在培训班上过课的学生早已经了然于心,但是做起来,却不似她那么轻松自然。
和对前几个学生一样,问题都是由易到难,易的周雯自然答得容易,难的对她也不算难,因为曾经很用心地推敲过这个专业所需要的人才设定,她大都紧着这样的主题而一一作答,虽说不上完美无瑕,但也还算不赖。
好几分钟下来,周雯的脸上依旧挂着她最初的淡淡笑容,看起来就像是跟一行朋友才聊过一段愉快的话题一般。
经过好一会儿的缓慢行驶,车厢内的人纷纷收拾起来行李,周雯东西不多,她收起了板子,将行李箱的拉杆拉起,再细细查阅一番自己是否落了东西,便坐在位置上安静地等待着到站。
车速越来越慢,到最后使了突的一个重力,将不少人晃了一晃,才彻底地停了下来。
广播里响起到达北市的双语提示音,车厢应声打开,众人无序地下了车,周雯等到堵在前头的人散尽,她才拉起行李出了车厢。
她来时特地穿了一件很厚实的内衬羊羔绒牛仔外套,可一下了车,还是被这种她从未见识过的森森寒气冻得一个激灵。
这里的风不似夏市,冷起来像是不需耗电的冰箱冷冻室里慷慨至极地释放出来的冷气,叫人感觉刺人地寒冷。
在这样激烈的冷空气中,她识趣地扣上了扣子,随着大队人流走去,再次检了票,过了一个塑胶封风的帘门,再过一层和军大衣同一个款式的挂门,她才出了站口。
站外是个大广场,没有高大建筑物的遮挡,时不时刮来一阵厉害的寒风。
这样劲道的风度她见识过不少,只是夏市的风是刮来炎热,北市的风是刮来寒冷。
她敛了敛脖子上御风的围巾,垂着头快步走到地铁站。
又是一次提箱安检,好在她早前做了十足的准备,要坐哪趟线到哪里下,她都一清二楚,上了地铁,相比外头瑟瑟的寒风,地铁车厢内的温度又高得吓人,过了几站后,她的手心里都渗了好些细细密密的汗水。
轻摇轻晃好几站,终于到了目的地,她从包里拿出笔记本,里头记录了父亲给她订的酒店名字地址和电话,拨去电话,没多久就来了个四十岁左右的女人接她到酒店。
入了房间,她整个人累得瘫倒在床上,房里暖气足,穿不习惯的厚衣服被随意地丢了一地。
好在父亲订的是离中影很近的酒店,腿着去不过十几分钟的事情,她给父母拨去报平安的电话,舟车劳顿,贴了床,没了顾虑,很快便沉沉睡去。
考试在后天,第二天她本想到中影先逛上一逛,可没想到被门卫挡在了门口,不得进入。
她本就不是个太喜欢游玩的人,特别是一个人又在陌生的地方,所以即使身在这样一个古老又繁华的都市,半点也引不起她想要闲逛的心思。
所以一整天,周雯都窝在房间里复习考试知识,吃饭都是点外卖。
第二天一早,天还灰灰亮,空中飘着一层脏黄的雾气,她全身武装,戴了口罩,给母亲发了个要去考试请勿打电话的信息,便去了中影。
九点考试,七点多中影的校门口就已经排了看不到尾的长龙,走了很久,她才走到队伍末尾,规规矩矩地排起队。
她身前站着的,是许许多多同她一般年纪的学生,多由父母陪同前来,队伍边上有一家小小的商店,这个时候里头的商品几乎被这些比学生还要担忧的家长给掏了空。
周雯有些庆幸自己没让父母前来陪同,因为听着他们那些千篇一律的嘘寒问暖,应该会扰了她趁机看资料的时间。
许久,周雯才随着前边的的人进了学校而变成最前头的人,门卫查看了她的准考证和身份证,果断放行。
进了学校,按着师兄师姐们的指引,大家又排起了长队,分专业而排,听着师兄的号令,一队一队地进入考场。
好一阵喧闹之后,随着铃声响起,那些声音都自觉地噤了声,监考老师讲了一通规则,才由另一个较年轻的监考发了试卷。
周雯收到卷子,粗略地审了题,题目并不算太难,许多都与近期所发生的事件息息相关,除了逻辑题费了她稍长的时间,总的来说,她还算胸有成竹。
自己是个什么斤两,做完题目,其实心里头都会有些数。
所以当发榜她的名字赫然在上的时候,她也并未觉得有多惊讶,而是稍稍激动的给父母打了电话报个小喜,然后回酒店上网缴复试费用,再上网找师哥师姐们复试的经历来看。
到了复试,门口排队的人比原先少了一半还要多,看来中影刷起人来,还真是不近人情。
周雯在考场门口领了号,等了许久,才被学生助理引着进了考场,与她一批的,除去她自己,一共有五个人,她排在靠后的位置,只好先默默准备。
监考老师一排五人,身后还立着十分专业的录像设备,要说这是考场,她还是宁愿相信这是摄影棚。
老师们一开始抛的问题,都不算难,第一个考的学生不能说是做得不够好,只是比较稚嫩,应对着这些稍有难度不的问题,都不能够坦然应对。
问题一个个加难,考生越发紧张,到最后嘴巴“呜呜”了两下,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不得不说这些老师很能够拿捏大家的节奏,什么时候快,什么时候慢,什么时候难,什么时候易,他们都了如指掌。
而他们偏偏像个老顽童,硬是要打乱这些秩序,快时慢,慢时难,稍有不慎,学生就进了他们的陷阱。
周雯没有多注意学生的回答,而是更在意这几位评委老师。
到了她的号码,她走上前微微鞠躬,以示礼貌,其实这样的招式其他在培训班上过课的学生早已经了然于心,但是做起来,却不似她那么轻松自然。
和对前几个学生一样,问题都是由易到难,易的周雯自然答得容易,难的对她也不算难,因为曾经很用心地推敲过这个专业所需要的人才设定,她大都紧着这样的主题而一一作答,虽说不上完美无瑕,但也还算不赖。
好几分钟下来,周雯的脸上依旧挂着她最初的淡淡笑容,看起来就像是跟一行朋友才聊过一段愉快的话题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