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政务安排
朱悟?在圣旨下达后,嘱咐朱易彬注意联军的动向,就返回沈州。
他要在沈州迎接各地到来的有志之士。
朱悟?这一趟很值得,至少,天圣帝的态度他看到了。
当天,他和天圣帝商量了关于东北总督府的架构,皇帝同意他可以做一些改变。
大明帝国后期,人口增加,行省再分,撤销总督,再次军政分离,各省的最高行政官员由布政使变为巡抚使,最高司法官员是按察使。
这两者之下,设参政、参议等办事官员。
对于巡抚和按察使,朱悟?不打算改名。
大明的特色要保持。
朱悟?在三省之上,设立东北总督府,统辖政务。
下设各部,协助朱悟?分管政务。
各省按照总督府的架构,设立管理部门;如此的话,省府县三级需要的官员会大大增加。
选拔三省官员后,第一步是疏通政务,建立有效的行政;至于改革,需要等战后。
军事方面。
东北军六个师扩充兵员,保证每个师满编。
第一军扩编为七个步兵师,分别是第一师、第二师、十二师、十九师、二十师、二十一师、二十二师,六个旅长直线晋升。
云伯当和徐坚升任副军长,共同处理日常军务。
朱悟?需要增设监军一职,但目前,他没有合适的人员。
除七个步兵师外,朱悟?还组建一个炮兵师,未来装备重炮,郑关西、卢提侠晋升为正副师长。
武器方面,随着辽河、浑河畅通,朱悟?在沈州城南浑河边上建设一座仓库,专门用来储备武器,为此,朱悟?从津门府将王学林调过来。
情报方面,朱悟?决定自己建一个情报机构,朱易彬的动作太慢。
东北新复,钱粮是朝廷支持的,朱悟?无法挪出太多的费用,不过,情报机构的框架要搭起来。
朱悟?将这个重任交给机灵鬼高辅,武力值又强,是十侍卫之一,忠诚度和可信度高,在屡次战斗中表现亮眼。
理顺各事项,花了好几天。
这期间,旅大、高丽、松江的倭军未主动进攻,安静得有些诡异。
朱悟?先不理会,两军新扩,兵员不足、新兵多,战斗力下降厉害。
十月初,北上的各路人才陆陆续续抵达,安排的每处居住点饱满,涌来几万人,让沈州城一时间热闹起来。
朱悟?安排了一场大考,大考的目的很简单,辨别各类人才的特点。
题目涉及政务、司法、商业、农业、教育、工程水利等等方面,按自己擅长或想做的方向写。
这场考试,和‘易州整军’一样,在大明复兴史中留下浓厚的一页,当然,这是后话了。
几万人考试,光靠朱悟能是不行的。
朱悟?组织一百名阅卷人,匿名评卷,标记评分。
朱悟?知道这样并不公平,实在没办法,先用人,未来在慢慢改善。
等新的教育制度确立,就不再需要这样的方式。
朱悟?和阅卷人忙得昏天暗地,奋斗十个昼夜,终于将五万多人的分数评出来。
政务上,朱悟?取前十名的试卷,其中一人的答案令他眼前一亮。
总结他的观点,那就是学习列强,因地制宜,顾及民生。
学习列强大部分人都会写,因地制宜这几个字,却少有人提。
朱悟?撕掉姓名,此人叫虞万青,曾在苏扬省任职知府,和洋人打过交道,后因制定一些政策,波及巡抚和朝廷中人的利益,遭到打压,愤然辞官。
朱悟?需要有人帮助自己处理日常事务,虞万青的履历在十个人中算是最好的,有从政经验,这点很重要。
于是,朱悟?任命虞万青为政务部协办,处理日常政务;政务部设内政司、财政司、吏务司、外务司、税务司、商业司、文教司、工业司、农业司、宣传司等部门。
司法部协办由丁有益担任,监察部协办由魏卓担任。
三部各司主官和副职,按照各类型题目的评分依次安排。
这次来沈州的人,基本上都安排了职务。
朱悟?破例,让他们狂欢三天,整个沈州城陷入疯狂。
狂欢后,朱悟?召开第一次总督会议,宣布了自己的第一步计划,总督府各部、各省官员,先接管事务,稳定地方。
会议开完,外地任职的官员陆陆续续离去。
东北的政务慢慢运转起来。
东北总督府不拘一格的任官制度,传到内地,不少人懊悔。
朱悟?刚安排好政务的事情,京师传来消息,十五万联军在苏扬省登陆,攻下了金陵城。
朱悟?找来曹行彰、云伯当、徐坚三人一起商量。
“你们怎么看?”
云伯当脑袋转得快,先发言,“殿下,我想,联军是担心登陆津门府,会遭到重创。”
过去不久的京师之战,证明大明的军队的战斗力。
联军十五万人,登陆津门府那是送俘虏。
朱悟?觉得云伯当说得对,洋人若有必胜的把握,一定会直接登陆津门,进攻京师,解救宣化北面的联军。
而且,联军不会只有十五万,未来一段时间,人数会增加。
这个时候,朱悟?深切感受到情报的重要性。
若在欧陆或者南洋有情报人员,就不会这么被动。
“伯当说得对,东部的帝国军队相比驱夷军和东北军,武器战力相差不少,很难挡住联军的进攻。”
“洋人这么玩,估计想造成局部的优势,然后,找朝廷谈判,因为,在没有武器代差的情况下,洋人击败不了驱夷军和东北军。”
朱悟?站起来,对三人说出自己的判断。
“这怎么行,我们好不容易打赢,不可能妥协谈判。”徐坚一听谈判,有种憋屈感,站起来请战,“殿下,让我带三个师南下吧,多抓几个俘虏。”
“先坐下。”朱悟?示意徐坚坐下。
“我们不能光想着南下,大东北地区仍有几十万倭军,第一军主力离开,他们会不会发起进攻,这是未知的。”
“上次藤野平拓灰溜溜逃到松江,经过一月的休整,倭军应该恢复了元气。”
朱悟?沉思道。
侦察的情报显示,旅大的倭军增加到三个师团,高丽地区有四十万,松江地区三十万,倭军在大东北的兵力略有增加。
朱悟?判断,倭军在等待列强联军创造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便是第一军主力南下。
若倭军三面进攻,东北军能不能守得住,这是要思考的。
东北太大,倭军兵力多,有海军协助,想要一次性推下海,困难很大。
在兵力和火力不足的情况下,朱悟?选择先南后北的战略。
南方打败联军,倭军会更加忌惮,若能趁机扫描到联军的重炮和战舰,那倭国的末日不远了。
曹行彰听出朱悟?的忧虑,起来表态,“殿下放心,东北军二十四万将士,会坚持到殿下返回。”
朱悟?伸手让曹行彰坐下,东北军的战斗力,挡住倭军是不成问题的。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第一军要留一点部队。
朱悟?走到地图前,“南下作战,除了第一军,别无选择,不过,东北军六个师独自留守东北,压力有点大。”
“留下第一师、第十二师,由云伯当指挥,配合曹大将军。”
曹行彰没有任何意见,东北军的老兵居多,可若没有第一军部队协助,他没底气。
云伯当有些不情愿,但服从安排。
“既然没其它意见,那就去准备吧。”
朱悟?下达命令。
随后,朱悟?派人前往宣化府,调第二军主力南下,宣化关隘,留下一个师足够。
命令下发后,第一军南下部队开始动身。
他要在沈州迎接各地到来的有志之士。
朱悟?这一趟很值得,至少,天圣帝的态度他看到了。
当天,他和天圣帝商量了关于东北总督府的架构,皇帝同意他可以做一些改变。
大明帝国后期,人口增加,行省再分,撤销总督,再次军政分离,各省的最高行政官员由布政使变为巡抚使,最高司法官员是按察使。
这两者之下,设参政、参议等办事官员。
对于巡抚和按察使,朱悟?不打算改名。
大明的特色要保持。
朱悟?在三省之上,设立东北总督府,统辖政务。
下设各部,协助朱悟?分管政务。
各省按照总督府的架构,设立管理部门;如此的话,省府县三级需要的官员会大大增加。
选拔三省官员后,第一步是疏通政务,建立有效的行政;至于改革,需要等战后。
军事方面。
东北军六个师扩充兵员,保证每个师满编。
第一军扩编为七个步兵师,分别是第一师、第二师、十二师、十九师、二十师、二十一师、二十二师,六个旅长直线晋升。
云伯当和徐坚升任副军长,共同处理日常军务。
朱悟?需要增设监军一职,但目前,他没有合适的人员。
除七个步兵师外,朱悟?还组建一个炮兵师,未来装备重炮,郑关西、卢提侠晋升为正副师长。
武器方面,随着辽河、浑河畅通,朱悟?在沈州城南浑河边上建设一座仓库,专门用来储备武器,为此,朱悟?从津门府将王学林调过来。
情报方面,朱悟?决定自己建一个情报机构,朱易彬的动作太慢。
东北新复,钱粮是朝廷支持的,朱悟?无法挪出太多的费用,不过,情报机构的框架要搭起来。
朱悟?将这个重任交给机灵鬼高辅,武力值又强,是十侍卫之一,忠诚度和可信度高,在屡次战斗中表现亮眼。
理顺各事项,花了好几天。
这期间,旅大、高丽、松江的倭军未主动进攻,安静得有些诡异。
朱悟?先不理会,两军新扩,兵员不足、新兵多,战斗力下降厉害。
十月初,北上的各路人才陆陆续续抵达,安排的每处居住点饱满,涌来几万人,让沈州城一时间热闹起来。
朱悟?安排了一场大考,大考的目的很简单,辨别各类人才的特点。
题目涉及政务、司法、商业、农业、教育、工程水利等等方面,按自己擅长或想做的方向写。
这场考试,和‘易州整军’一样,在大明复兴史中留下浓厚的一页,当然,这是后话了。
几万人考试,光靠朱悟能是不行的。
朱悟?组织一百名阅卷人,匿名评卷,标记评分。
朱悟?知道这样并不公平,实在没办法,先用人,未来在慢慢改善。
等新的教育制度确立,就不再需要这样的方式。
朱悟?和阅卷人忙得昏天暗地,奋斗十个昼夜,终于将五万多人的分数评出来。
政务上,朱悟?取前十名的试卷,其中一人的答案令他眼前一亮。
总结他的观点,那就是学习列强,因地制宜,顾及民生。
学习列强大部分人都会写,因地制宜这几个字,却少有人提。
朱悟?撕掉姓名,此人叫虞万青,曾在苏扬省任职知府,和洋人打过交道,后因制定一些政策,波及巡抚和朝廷中人的利益,遭到打压,愤然辞官。
朱悟?需要有人帮助自己处理日常事务,虞万青的履历在十个人中算是最好的,有从政经验,这点很重要。
于是,朱悟?任命虞万青为政务部协办,处理日常政务;政务部设内政司、财政司、吏务司、外务司、税务司、商业司、文教司、工业司、农业司、宣传司等部门。
司法部协办由丁有益担任,监察部协办由魏卓担任。
三部各司主官和副职,按照各类型题目的评分依次安排。
这次来沈州的人,基本上都安排了职务。
朱悟?破例,让他们狂欢三天,整个沈州城陷入疯狂。
狂欢后,朱悟?召开第一次总督会议,宣布了自己的第一步计划,总督府各部、各省官员,先接管事务,稳定地方。
会议开完,外地任职的官员陆陆续续离去。
东北的政务慢慢运转起来。
东北总督府不拘一格的任官制度,传到内地,不少人懊悔。
朱悟?刚安排好政务的事情,京师传来消息,十五万联军在苏扬省登陆,攻下了金陵城。
朱悟?找来曹行彰、云伯当、徐坚三人一起商量。
“你们怎么看?”
云伯当脑袋转得快,先发言,“殿下,我想,联军是担心登陆津门府,会遭到重创。”
过去不久的京师之战,证明大明的军队的战斗力。
联军十五万人,登陆津门府那是送俘虏。
朱悟?觉得云伯当说得对,洋人若有必胜的把握,一定会直接登陆津门,进攻京师,解救宣化北面的联军。
而且,联军不会只有十五万,未来一段时间,人数会增加。
这个时候,朱悟?深切感受到情报的重要性。
若在欧陆或者南洋有情报人员,就不会这么被动。
“伯当说得对,东部的帝国军队相比驱夷军和东北军,武器战力相差不少,很难挡住联军的进攻。”
“洋人这么玩,估计想造成局部的优势,然后,找朝廷谈判,因为,在没有武器代差的情况下,洋人击败不了驱夷军和东北军。”
朱悟?站起来,对三人说出自己的判断。
“这怎么行,我们好不容易打赢,不可能妥协谈判。”徐坚一听谈判,有种憋屈感,站起来请战,“殿下,让我带三个师南下吧,多抓几个俘虏。”
“先坐下。”朱悟?示意徐坚坐下。
“我们不能光想着南下,大东北地区仍有几十万倭军,第一军主力离开,他们会不会发起进攻,这是未知的。”
“上次藤野平拓灰溜溜逃到松江,经过一月的休整,倭军应该恢复了元气。”
朱悟?沉思道。
侦察的情报显示,旅大的倭军增加到三个师团,高丽地区有四十万,松江地区三十万,倭军在大东北的兵力略有增加。
朱悟?判断,倭军在等待列强联军创造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便是第一军主力南下。
若倭军三面进攻,东北军能不能守得住,这是要思考的。
东北太大,倭军兵力多,有海军协助,想要一次性推下海,困难很大。
在兵力和火力不足的情况下,朱悟?选择先南后北的战略。
南方打败联军,倭军会更加忌惮,若能趁机扫描到联军的重炮和战舰,那倭国的末日不远了。
曹行彰听出朱悟?的忧虑,起来表态,“殿下放心,东北军二十四万将士,会坚持到殿下返回。”
朱悟?伸手让曹行彰坐下,东北军的战斗力,挡住倭军是不成问题的。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第一军要留一点部队。
朱悟?走到地图前,“南下作战,除了第一军,别无选择,不过,东北军六个师独自留守东北,压力有点大。”
“留下第一师、第十二师,由云伯当指挥,配合曹大将军。”
曹行彰没有任何意见,东北军的老兵居多,可若没有第一军部队协助,他没底气。
云伯当有些不情愿,但服从安排。
“既然没其它意见,那就去准备吧。”
朱悟?下达命令。
随后,朱悟?派人前往宣化府,调第二军主力南下,宣化关隘,留下一个师足够。
命令下发后,第一军南下部队开始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