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补充团全团大会上拍摄的两位记者来自大公报,是龙先生那边安排过来的,而这次给徐光辉做专访的两名记者则来自官方的媒体:中央通讯社和中央广播电台,完全是为了政治宣传的需要而来的。
所以正在驻地监督官兵训练的徐光辉没过多久就被喊来了团部,齐恒担心徐光辉这家伙太过放松,在这种重要场合掉链子,还专门派了自己的勤务兵白老四去传话,让徐光辉把自己收拾利落了再来。
事实证明,徐光辉在办正事的时候还是比较靠谱的,光他在团部接待室门口喊的那声中气十足,声音堪比洪亮的报告就让齐恒的心放下了大半,而当徐光辉得到允许走进接待室,看清他这次打扮的时候,齐恒就彻底的松了那口气。
一改往日的邋遢模样,徐光辉这次穿着一身略旧的棉布军官常服,头戴德式钢盔,腰间扎着武装带,斜跨一只装有驳壳枪的木质枪盒,军服的两只袖子挽到了肘间,露出的小臂并不像他收拢在腰带后的肚皮那样显肥,而是更为健壮,皮肤上还能看到几处已经愈合的深色伤痕。
虽然挽着袖子,额头上还有明显的汗水痕迹,但徐光辉领口的风纪扣却扣的十分整齐,金属的红底少校领章略微有些褪色,但擦的很干净,头顶的钢盔明显使用了很久,上面有不少显眼的磕痕,不过侧面的青天白日徽记却和领章一样没有丝毫的污损。
因为是从训练场被喊过来的,所以徐光辉小腿上还和普通士兵一样打着绑腿,脚上也没有穿他那双快要张嘴的日军牛皮军靴,而是穿着一双不算新但明显认真擦过的黑色皮鞋。
比起刻意换上一身崭新的呢子军服,梳洗的白白净净,徐光辉这样的打扮更加日常,也更符合两位几乎从未来过前线的中央记者心中所想的前线军人的形象。他们来并不想采访到一位穿着昂贵呢子军服的,看起来经常出入舞会而非战场的军官,而是更愿意采访到徐光辉这样“直爽,不拘小节但恪守军人本分”的“真实”的英雄。
所以不仅两名记者十分满意,就连张慕槎将军看到徐光辉的样子,也微微点了点头,只有深知徐光辉底细的齐恒表面上维持着赞许的微笑,心里不停的思索这家伙到底是从哪学来的打扮,搞得齐恒都有些不习惯了。
趁着早晨还有时间,两位记者就在接待室里对徐光辉进行了采访,面对记者的提问,徐光辉对答如流,之后讲述战斗经过的时候更是口才极佳,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悲切沉重,偶尔还引经据典,一点也没对不起他的高中文凭。一番采访下来,听得两位记者连连点头,手底下刷刷的记录,旁听的张慕槎将军和齐恒也十分满意。
采访完徐光辉,两位记者又和齐恒以及当初俘获日军军官的几个战士分别聊了几句,齐恒对这种事情熟门熟路,当然应付自如,不过那几位被从训练场上喊过来的战士就有些紧张了,他们都是庄稼人出身,没什么文化,刚看见张慕槎将军领口的金星和红标的领章就犯了怵,并且团长齐恒和营长徐光辉都站在一边,还要回答两个叫“记者”的文化人或者是大官的提问(他们不知道记者是做什么的,把记者也当成了某种官职),支支吾吾不知说什么好,回答问题也有些结巴。
好在两名记者十分善解人意,并没有因为几个战士的紧张而表现出什么不满,而是先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的身份,等战士们不那么紧张了,才耐心的完成自己的采访。
等两位记者完成他们的工作,正好也到了午饭时间,齐恒提前就安排炊事班用缴获的日本军粮,罐头和本地买来的新鲜蔬菜为几位客人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当然这种丰盛只是针对前线的部队而言的,比起后方的大饭店之类还是差距不小。张慕槎将军倒是没什么急事,欣然接受了齐恒的邀请,两位记者有些想早一些回去提交采访稿,但当他们听说午餐是用缴获来的日本军粮做的,也决定留了下来,毕竟这种特别的体验在后方可是有钱也难买到的。
一顿饭宾主尽欢,茶足饭饱之后,张慕槎将军一行还要去驻扎在上高一带的74军采访。正好,补充团里的几个负伤军官在野战医院养伤也养了大半个月,除了祝古盛伤势太重还需要静养,新任二营副王振杰和机枪二连连长叶成明都已经能下地走路了,新任三营副张志鹏更是每天闲的乱转,齐恒本这两天就打算派人把他们接回来在团里养着,借着送张慕槎将军的机会,齐恒决定自己去一趟医院,接他们几人回来的同时再见见自己的未婚妻。
张慕槎将军他们是坐一辆小汽车来的,护送的队伍则是一个排的骑兵,齐恒考虑到那几个伤号可能不便骑马,于是奢侈的从汽车连调了一辆卡车出来,只带了四个卫士和勤务兵白老四,跟在张慕槎将军的小汽车后面开了一段距离,之后便分道扬镳,张慕槎将军和记者去了上高,齐恒则一路开向了高安。
因为刚刚结束大战,各部的伤员很多,除了少数伤员能够接受本部队卫生队医治外,各部队的大部分伤员,尤其是军官和重伤员都被转送到了长官部直属的野战医院里进行救治,补充团的那几位军官也不例外。而为了防止日军轰炸,高安野战医院的新地址并不在高安城中,而是挪到了县城几里外的一个山沟里,这个山沟两边的小丘上长着不少树木,更加便于隐藏。
为了给野战医院运送伤员和物资,工兵们还专门开辟了一条小路,虽然有些简陋,但卡车还是可以通行的,所以齐恒的卡车一路颠簸着开到了山口,让卫兵检查过证件后,直接开进了山沟里。
所以正在驻地监督官兵训练的徐光辉没过多久就被喊来了团部,齐恒担心徐光辉这家伙太过放松,在这种重要场合掉链子,还专门派了自己的勤务兵白老四去传话,让徐光辉把自己收拾利落了再来。
事实证明,徐光辉在办正事的时候还是比较靠谱的,光他在团部接待室门口喊的那声中气十足,声音堪比洪亮的报告就让齐恒的心放下了大半,而当徐光辉得到允许走进接待室,看清他这次打扮的时候,齐恒就彻底的松了那口气。
一改往日的邋遢模样,徐光辉这次穿着一身略旧的棉布军官常服,头戴德式钢盔,腰间扎着武装带,斜跨一只装有驳壳枪的木质枪盒,军服的两只袖子挽到了肘间,露出的小臂并不像他收拢在腰带后的肚皮那样显肥,而是更为健壮,皮肤上还能看到几处已经愈合的深色伤痕。
虽然挽着袖子,额头上还有明显的汗水痕迹,但徐光辉领口的风纪扣却扣的十分整齐,金属的红底少校领章略微有些褪色,但擦的很干净,头顶的钢盔明显使用了很久,上面有不少显眼的磕痕,不过侧面的青天白日徽记却和领章一样没有丝毫的污损。
因为是从训练场被喊过来的,所以徐光辉小腿上还和普通士兵一样打着绑腿,脚上也没有穿他那双快要张嘴的日军牛皮军靴,而是穿着一双不算新但明显认真擦过的黑色皮鞋。
比起刻意换上一身崭新的呢子军服,梳洗的白白净净,徐光辉这样的打扮更加日常,也更符合两位几乎从未来过前线的中央记者心中所想的前线军人的形象。他们来并不想采访到一位穿着昂贵呢子军服的,看起来经常出入舞会而非战场的军官,而是更愿意采访到徐光辉这样“直爽,不拘小节但恪守军人本分”的“真实”的英雄。
所以不仅两名记者十分满意,就连张慕槎将军看到徐光辉的样子,也微微点了点头,只有深知徐光辉底细的齐恒表面上维持着赞许的微笑,心里不停的思索这家伙到底是从哪学来的打扮,搞得齐恒都有些不习惯了。
趁着早晨还有时间,两位记者就在接待室里对徐光辉进行了采访,面对记者的提问,徐光辉对答如流,之后讲述战斗经过的时候更是口才极佳,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悲切沉重,偶尔还引经据典,一点也没对不起他的高中文凭。一番采访下来,听得两位记者连连点头,手底下刷刷的记录,旁听的张慕槎将军和齐恒也十分满意。
采访完徐光辉,两位记者又和齐恒以及当初俘获日军军官的几个战士分别聊了几句,齐恒对这种事情熟门熟路,当然应付自如,不过那几位被从训练场上喊过来的战士就有些紧张了,他们都是庄稼人出身,没什么文化,刚看见张慕槎将军领口的金星和红标的领章就犯了怵,并且团长齐恒和营长徐光辉都站在一边,还要回答两个叫“记者”的文化人或者是大官的提问(他们不知道记者是做什么的,把记者也当成了某种官职),支支吾吾不知说什么好,回答问题也有些结巴。
好在两名记者十分善解人意,并没有因为几个战士的紧张而表现出什么不满,而是先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的身份,等战士们不那么紧张了,才耐心的完成自己的采访。
等两位记者完成他们的工作,正好也到了午饭时间,齐恒提前就安排炊事班用缴获的日本军粮,罐头和本地买来的新鲜蔬菜为几位客人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当然这种丰盛只是针对前线的部队而言的,比起后方的大饭店之类还是差距不小。张慕槎将军倒是没什么急事,欣然接受了齐恒的邀请,两位记者有些想早一些回去提交采访稿,但当他们听说午餐是用缴获来的日本军粮做的,也决定留了下来,毕竟这种特别的体验在后方可是有钱也难买到的。
一顿饭宾主尽欢,茶足饭饱之后,张慕槎将军一行还要去驻扎在上高一带的74军采访。正好,补充团里的几个负伤军官在野战医院养伤也养了大半个月,除了祝古盛伤势太重还需要静养,新任二营副王振杰和机枪二连连长叶成明都已经能下地走路了,新任三营副张志鹏更是每天闲的乱转,齐恒本这两天就打算派人把他们接回来在团里养着,借着送张慕槎将军的机会,齐恒决定自己去一趟医院,接他们几人回来的同时再见见自己的未婚妻。
张慕槎将军他们是坐一辆小汽车来的,护送的队伍则是一个排的骑兵,齐恒考虑到那几个伤号可能不便骑马,于是奢侈的从汽车连调了一辆卡车出来,只带了四个卫士和勤务兵白老四,跟在张慕槎将军的小汽车后面开了一段距离,之后便分道扬镳,张慕槎将军和记者去了上高,齐恒则一路开向了高安。
因为刚刚结束大战,各部的伤员很多,除了少数伤员能够接受本部队卫生队医治外,各部队的大部分伤员,尤其是军官和重伤员都被转送到了长官部直属的野战医院里进行救治,补充团的那几位军官也不例外。而为了防止日军轰炸,高安野战医院的新地址并不在高安城中,而是挪到了县城几里外的一个山沟里,这个山沟两边的小丘上长着不少树木,更加便于隐藏。
为了给野战医院运送伤员和物资,工兵们还专门开辟了一条小路,虽然有些简陋,但卡车还是可以通行的,所以齐恒的卡车一路颠簸着开到了山口,让卫兵检查过证件后,直接开进了山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