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如流,转眼到了宝祐五年。
赵孟启建节外镇,负平叛大任,便没有回临安过年。
随着捷报频频传入临安,百姓越发安心,这座举世最大的都市又恢复了歌舞升平暖风熏人的模样。
在朝中,初时还有许多朝官弹劾燕王借平叛肆意妄为,迫害地方士绅,擅改地方制度,只是官家越发怠政,偶尔召开了几次小朝会外,居然连一次常朝都没开过。
小朝会只有宰执级别才有资格,因此绝大多数官员已经很久没有亲睹圣颜了,也就根本没机会在御前公开弹劾。
如雪片般送入宫中的弹章也只落得个石沉大海,渺无音讯。
见此情形百官都明白官家这是铁了心做甩手掌柜,任由燕王放手而为,无论怎么折腾都不再过问。
而燕王一系的官员也不知道是早有预见,还是受过嘱托,对此等弹劾举动一直冷眼旁观,然后埋头做事,根本不屑争辩。
那些朝官发现弹劾只是自嗨,连个水花都闹不起来,也渐渐自感无趣,便纷纷哑了火,与其白白浪费精力,还不如找几个艳伎俏婢深入研究一下生命起源。
虽然赵官家怠政,但官僚制度发展到此时已经十分成熟,日常政务有没有皇帝参与其实都没啥差别,所以朝政依然正常运转着。
这小半年里,蒙古人小动作不断,但也没有爆发什么大战,整体还算平稳。
江万里负责的浙西路经界也有序进行着,没有再发生什么意外,毕竟如今两浙路的大多数士绅都忙着发大财,即便是有心人想搞事,没有士绅们的配合也生不起什么波澜。
太湖治理工程大体上也比较顺利,平江府越发繁盛,去年免了一年的农税,今年却向朝廷上缴了一百一十六石税粮,震得朝堂内外掉了一地的下巴,这可是前年的四倍啊。
这还不算,以往的商税最多也就五六十万贯,宝祐四年却向朝廷押解了三百六十七万贯,让户部官员走路都开始带风。
吴潜的功绩有目共睹,于是年底时朝廷将其迁任为沿海制置大使,判庆元府,负责两浙路沿海军事防务。
然后将已经丁忧一年另九个月的叶梦鼎夺情起复,接任吴潜的原职,浙西安抚使、兼知平江府,总领太湖综治司。
丁忧本来是要三年的,但实际上在宋一代的高级官员很少服满,因此叶梦鼎的起复也没人能说什么。
到了正月初一时,朝廷又宣布以力抗蒙古入侵于白河、沮河、玉泉之功,晋升吴潜的三哥吴渊为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使。
原本历史上,吴渊会在正月初八的时候病故,这里因为赵孟启一年前就派了太医前去为其调理身体,因此应该还能续命好几年,在二月中旬的时候回到了朝中,替燕王坐镇中枢。
于是朝堂格局恢复成了三巨头模式,董槐是右丞相兼枢密使,为首相,程元凤是左丞相兼同签枢密院事,为次相,吴渊则是三相。
对如此格局,朝野大多数人还是比较认可且乐观的,毕竟政斗充满了不确定性,容易大起大落,除了一些投机者,大部分官员还是更喜欢安稳一些的政治环境。
而这个格局算是持中,却比较偏向燕王,于是张家、马天骥、陈大方等人也只能暂时在表面上蛰伏下来,暗中慢慢布置,阴结党羽积蓄力量。
在赵官家看来,眼下正是自己孜孜以求的太平日子,朝堂和谐安宁,不给自己找麻烦,儿子精明强干,足以承托江山社稷,完全用不着自己去瞎操心。
做了三十多年皇帝,又早就磨灭了雄心壮志,如今接班人足够出色,又有了健康茁壮的亲儿子,无论于公于私,都能对列祖列宗有很好的交代,此时不享清福更待何时?
人的烦恼多来自于追求,一旦没了压力和动力,安于现状的躺平下来,这生活可不要太滋润。
惬意闲适间,赵官家是越发懒散,心情也是更加美好而豁达,就连赵葙说要去陪兄长过年,他也没有太过反对,赵葙仅仅是撒娇卖萌,略略求告了几次,他就同意了。
于是乎,赵葙赵菫就欢天喜地的在年前赶到了泉州,同行的还有绾绾,不过绾绾过完元宵就离开回了平江府,毕竟她现在是有事业的人……
这几个月来,流求与泉州之间的通航已经成为日常,两地港口中几乎每天都有航船出发和抵达。
而赵孟启也是频繁两头跑,有一半时间倒是在船上度过的,所以干脆就把神舟当成了移动节度府,搞得赵葙赵菫两个公主都快变成海的女儿。
只要神舟停靠在港口中,就能看见大大小小的官员频繁往码头跑,甚至就在码头附近设立了临时衙署。
过了二月后,莫利族算是被彻底铲平,成年丁口被毫不留情地斩杀,年轻女子和幼童分给了那些归顺的部族,大抵是要成为奴婢一类的身份。
流求全境顺服,除了鹿鼎县外,还设立了鹿北、鹿东、鹿南三县,不包括驻军的话,已经有近二十万汉人,其中有数千是自发跑去的各类商贩。
福建路这边,平叛事宜也接近尾声,汀州已经被收复,由陈韡坐镇,成为了平叛军总参谋部所在,剩余的三万多叛贼都被驱赶到了宁化县,覆灭只在旦夕。
陈韡看完燕王的亲笔信,仔细收回信封中,然后看着舆图陷入思考中。
一旁的陆秀夫虽然很好奇信中内容,但恪守规矩没有贸然动问,也没有打扰陈韡的思考。
好半晌之后,陈韡才开口道,“君实,你们参谋团拟定一个作战计划,三日后,向宁化发起总攻,目的不在全歼,而是逼迫叛贼骨干西走。”
陆秀夫凝眉,不解道,“陈相,眼下各部即将就位,围歼叛军毫无压力,为何还要故意纵敌?若是叛贼流入江西路,那可是遗毒无穷啊。”
“这是殿下的意思。”陈韡笑了笑,继续解释道,“也不是要将叛军全放走,控制在三五千人的样子就可以了,等他们到了江西境内,还有东卫二旅三旅等着呢,好吧,倒也不需向你隐瞒,其实殿下是想让二旅三旅移驻到静江府去,只是单纯行军未免枯燥了些,所以把这叛贼残部给他们当训练对象,如猫戏老鼠一般控制驱赶他们往静江,这可比单纯消灭可难多了。”
“静江府?”陆秀夫眼睛一亮,“殿下…殿下这是要对大理?”
陈韡很是欣赏陆秀夫的敏锐,眼带激赏的点点头,“这事你知道就好,先不要和别人说,收复宁化后,我们要在四月前把所有首尾都料理好,然后整军回师泉州,再赴琼州进行适应性训练。”
陆秀夫一听,又是疑惑,琼州训练?
难道殿下是打算兵分两路攻打大理?
似乎没这个必要啊,毕竟广南西路进入大理的两条主要通道都是在石城郡,分与不分没太大区别,不过从邕州更好通过海运获得补给,后勤压力会小一些就是。
陆秀夫自以为想到了分兵的理由,然而赵孟启根本不是打算从邕州……
快到四月时,开始有许多各地客商提前赶往泉州,因为五月前后就是季风转向之时,意味着大部分商船带着无数海外商品返航。
往年海贸繁盛之时,一年也就三五十艘商船到岸,但去年受到赵孟启的推动,出去了一百多艘大海船,也就能带回一百多船的番货。
咋一看,物以稀为贵,一下子多了两三倍的供应,番货肯定没那么紧俏了,对商人应该没那么大吸引力。
其实不然,要知道海贸萧条了这么久以来,仅仅凭借走私其实并不能满足市场上对番货的庞大需求,就算突然多了一百船番货,也填不满大宋富人们的胃口。
也就是说只要能弄到番货就不愁赚不到钱,而且燕王还放开了专榷,大大降低了准入门槛,以前没资格的人也能凑上来分一杯羹,以前有资格也要重新设置进货渠道,又怎么能错过这第一手货源地呢?
而码头附近就是商人们最常流连的地方,也是四方消息云集交流的中心点。
“嘿,俺以前也是经常来泉州的,这次却感觉变化好大啊,城池还是那个城池,房子也还是那些房子,店铺也没怎么变样,但他娘的人是真的多啊。”
“海港万国商,市井十洲人,以前人也不少,但现在看着多了好几倍啊,别的不说,在下所住那家客栈,以前上房只要三百文一日,数十年都没变过,这次来却硬是要五百文了,就这在下还是凭着老熟客的面子才抢到了一间。”
“以前街上也是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如今那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擦踵,而且许多人屁股下好似着了火一样,走路都像是在飞。”
“用燕王殿下的话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嘛,想发财不得跑快点?”
“泉州的变化可不仅仅是人多,晋江南岸现在正大兴土木,建起无数工坊……”
“不好啦,不好啦,据可靠消息,又有三艘海舶被劫了。”
“啊!?怎么可能?不是说燕王已经派兵将海寇都清扫了么?”
“嗨,这你就有所不知了,现在离泉州千里以内肯定是没有海寇了,但并不是都被燕王剿灭了,有许多都逃到南洋去了,燕王就是再厉害,也拿他们没办法啊,再说了,原本那里就有不少海寇,尤其是占城附近,那简直海寇多如牛毛……”
“占城不也是咱们藩属么?在他们地盘出了事,朝廷难道就不过问了?”
“问肯定是要问的,前些日子,已经发生好几起了,据说燕王向占城发了好几份措辞严厉的文牒,督促他们保证海路畅通。”
“发了也是白发,其实那些海寇的靠山就是占城官府,甚至有些干脆就是占城的官军,占城就是个海寇窝,再说了,虽然名义上说是藩属,但咱大宋可不是大唐,压根没啥威慑力,发文过去,他们大概就是敷衍几句。”
“咱们好歹也是天下正统,怎么沦落到连个弹丸小国都能欺负到头上了?”
“正统又有什么用,武德不充沛,那不就谁都敢踩一脚……”
“说来,占城那地方就是汉时日南郡象林县,被一群贼子窃据,咱们地大物博,也懒得计较那点犄角旮旯的地方,只要他们乖觉一点,也就捏鼻子认了,以前倒也还好,这帮贼子还算恭顺,可现在咱们国势益落,他们就蹬鼻子上脸了。”
“要我说,就该早点收回来,不然怎么对得起祖宗啊?并且那占城也不是什么犄角旮旯,而是海路要冲,土地还肥沃得很,一年三熟的宝地,如今可是有名的粮仓啊,要是让汉民来耕作,起码产粮还得翻上好几番。”
“说得倒是轻巧,收?怎么收?!拿什么收?咱们要是有那能耐,他们哪里敢放肆?”
“倒也是,能保住眼下这半壁江山就是阿弥陀佛了…看来那些被劫的,也只能怨自己倒霉了……”
“出海嘛,跟刀口舔血没啥区别,总会有那么几个倒霉的,不是人祸也有天灾,现在其实好很多了,如果买了保险,那只要人能活着回来,还是能挽回不少损失的。”
“哎,屎难吃,钱难赚啊,对了,这保险又是何物?”
赵孟启建节外镇,负平叛大任,便没有回临安过年。
随着捷报频频传入临安,百姓越发安心,这座举世最大的都市又恢复了歌舞升平暖风熏人的模样。
在朝中,初时还有许多朝官弹劾燕王借平叛肆意妄为,迫害地方士绅,擅改地方制度,只是官家越发怠政,偶尔召开了几次小朝会外,居然连一次常朝都没开过。
小朝会只有宰执级别才有资格,因此绝大多数官员已经很久没有亲睹圣颜了,也就根本没机会在御前公开弹劾。
如雪片般送入宫中的弹章也只落得个石沉大海,渺无音讯。
见此情形百官都明白官家这是铁了心做甩手掌柜,任由燕王放手而为,无论怎么折腾都不再过问。
而燕王一系的官员也不知道是早有预见,还是受过嘱托,对此等弹劾举动一直冷眼旁观,然后埋头做事,根本不屑争辩。
那些朝官发现弹劾只是自嗨,连个水花都闹不起来,也渐渐自感无趣,便纷纷哑了火,与其白白浪费精力,还不如找几个艳伎俏婢深入研究一下生命起源。
虽然赵官家怠政,但官僚制度发展到此时已经十分成熟,日常政务有没有皇帝参与其实都没啥差别,所以朝政依然正常运转着。
这小半年里,蒙古人小动作不断,但也没有爆发什么大战,整体还算平稳。
江万里负责的浙西路经界也有序进行着,没有再发生什么意外,毕竟如今两浙路的大多数士绅都忙着发大财,即便是有心人想搞事,没有士绅们的配合也生不起什么波澜。
太湖治理工程大体上也比较顺利,平江府越发繁盛,去年免了一年的农税,今年却向朝廷上缴了一百一十六石税粮,震得朝堂内外掉了一地的下巴,这可是前年的四倍啊。
这还不算,以往的商税最多也就五六十万贯,宝祐四年却向朝廷押解了三百六十七万贯,让户部官员走路都开始带风。
吴潜的功绩有目共睹,于是年底时朝廷将其迁任为沿海制置大使,判庆元府,负责两浙路沿海军事防务。
然后将已经丁忧一年另九个月的叶梦鼎夺情起复,接任吴潜的原职,浙西安抚使、兼知平江府,总领太湖综治司。
丁忧本来是要三年的,但实际上在宋一代的高级官员很少服满,因此叶梦鼎的起复也没人能说什么。
到了正月初一时,朝廷又宣布以力抗蒙古入侵于白河、沮河、玉泉之功,晋升吴潜的三哥吴渊为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使。
原本历史上,吴渊会在正月初八的时候病故,这里因为赵孟启一年前就派了太医前去为其调理身体,因此应该还能续命好几年,在二月中旬的时候回到了朝中,替燕王坐镇中枢。
于是朝堂格局恢复成了三巨头模式,董槐是右丞相兼枢密使,为首相,程元凤是左丞相兼同签枢密院事,为次相,吴渊则是三相。
对如此格局,朝野大多数人还是比较认可且乐观的,毕竟政斗充满了不确定性,容易大起大落,除了一些投机者,大部分官员还是更喜欢安稳一些的政治环境。
而这个格局算是持中,却比较偏向燕王,于是张家、马天骥、陈大方等人也只能暂时在表面上蛰伏下来,暗中慢慢布置,阴结党羽积蓄力量。
在赵官家看来,眼下正是自己孜孜以求的太平日子,朝堂和谐安宁,不给自己找麻烦,儿子精明强干,足以承托江山社稷,完全用不着自己去瞎操心。
做了三十多年皇帝,又早就磨灭了雄心壮志,如今接班人足够出色,又有了健康茁壮的亲儿子,无论于公于私,都能对列祖列宗有很好的交代,此时不享清福更待何时?
人的烦恼多来自于追求,一旦没了压力和动力,安于现状的躺平下来,这生活可不要太滋润。
惬意闲适间,赵官家是越发懒散,心情也是更加美好而豁达,就连赵葙说要去陪兄长过年,他也没有太过反对,赵葙仅仅是撒娇卖萌,略略求告了几次,他就同意了。
于是乎,赵葙赵菫就欢天喜地的在年前赶到了泉州,同行的还有绾绾,不过绾绾过完元宵就离开回了平江府,毕竟她现在是有事业的人……
这几个月来,流求与泉州之间的通航已经成为日常,两地港口中几乎每天都有航船出发和抵达。
而赵孟启也是频繁两头跑,有一半时间倒是在船上度过的,所以干脆就把神舟当成了移动节度府,搞得赵葙赵菫两个公主都快变成海的女儿。
只要神舟停靠在港口中,就能看见大大小小的官员频繁往码头跑,甚至就在码头附近设立了临时衙署。
过了二月后,莫利族算是被彻底铲平,成年丁口被毫不留情地斩杀,年轻女子和幼童分给了那些归顺的部族,大抵是要成为奴婢一类的身份。
流求全境顺服,除了鹿鼎县外,还设立了鹿北、鹿东、鹿南三县,不包括驻军的话,已经有近二十万汉人,其中有数千是自发跑去的各类商贩。
福建路这边,平叛事宜也接近尾声,汀州已经被收复,由陈韡坐镇,成为了平叛军总参谋部所在,剩余的三万多叛贼都被驱赶到了宁化县,覆灭只在旦夕。
陈韡看完燕王的亲笔信,仔细收回信封中,然后看着舆图陷入思考中。
一旁的陆秀夫虽然很好奇信中内容,但恪守规矩没有贸然动问,也没有打扰陈韡的思考。
好半晌之后,陈韡才开口道,“君实,你们参谋团拟定一个作战计划,三日后,向宁化发起总攻,目的不在全歼,而是逼迫叛贼骨干西走。”
陆秀夫凝眉,不解道,“陈相,眼下各部即将就位,围歼叛军毫无压力,为何还要故意纵敌?若是叛贼流入江西路,那可是遗毒无穷啊。”
“这是殿下的意思。”陈韡笑了笑,继续解释道,“也不是要将叛军全放走,控制在三五千人的样子就可以了,等他们到了江西境内,还有东卫二旅三旅等着呢,好吧,倒也不需向你隐瞒,其实殿下是想让二旅三旅移驻到静江府去,只是单纯行军未免枯燥了些,所以把这叛贼残部给他们当训练对象,如猫戏老鼠一般控制驱赶他们往静江,这可比单纯消灭可难多了。”
“静江府?”陆秀夫眼睛一亮,“殿下…殿下这是要对大理?”
陈韡很是欣赏陆秀夫的敏锐,眼带激赏的点点头,“这事你知道就好,先不要和别人说,收复宁化后,我们要在四月前把所有首尾都料理好,然后整军回师泉州,再赴琼州进行适应性训练。”
陆秀夫一听,又是疑惑,琼州训练?
难道殿下是打算兵分两路攻打大理?
似乎没这个必要啊,毕竟广南西路进入大理的两条主要通道都是在石城郡,分与不分没太大区别,不过从邕州更好通过海运获得补给,后勤压力会小一些就是。
陆秀夫自以为想到了分兵的理由,然而赵孟启根本不是打算从邕州……
快到四月时,开始有许多各地客商提前赶往泉州,因为五月前后就是季风转向之时,意味着大部分商船带着无数海外商品返航。
往年海贸繁盛之时,一年也就三五十艘商船到岸,但去年受到赵孟启的推动,出去了一百多艘大海船,也就能带回一百多船的番货。
咋一看,物以稀为贵,一下子多了两三倍的供应,番货肯定没那么紧俏了,对商人应该没那么大吸引力。
其实不然,要知道海贸萧条了这么久以来,仅仅凭借走私其实并不能满足市场上对番货的庞大需求,就算突然多了一百船番货,也填不满大宋富人们的胃口。
也就是说只要能弄到番货就不愁赚不到钱,而且燕王还放开了专榷,大大降低了准入门槛,以前没资格的人也能凑上来分一杯羹,以前有资格也要重新设置进货渠道,又怎么能错过这第一手货源地呢?
而码头附近就是商人们最常流连的地方,也是四方消息云集交流的中心点。
“嘿,俺以前也是经常来泉州的,这次却感觉变化好大啊,城池还是那个城池,房子也还是那些房子,店铺也没怎么变样,但他娘的人是真的多啊。”
“海港万国商,市井十洲人,以前人也不少,但现在看着多了好几倍啊,别的不说,在下所住那家客栈,以前上房只要三百文一日,数十年都没变过,这次来却硬是要五百文了,就这在下还是凭着老熟客的面子才抢到了一间。”
“以前街上也是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如今那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擦踵,而且许多人屁股下好似着了火一样,走路都像是在飞。”
“用燕王殿下的话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嘛,想发财不得跑快点?”
“泉州的变化可不仅仅是人多,晋江南岸现在正大兴土木,建起无数工坊……”
“不好啦,不好啦,据可靠消息,又有三艘海舶被劫了。”
“啊!?怎么可能?不是说燕王已经派兵将海寇都清扫了么?”
“嗨,这你就有所不知了,现在离泉州千里以内肯定是没有海寇了,但并不是都被燕王剿灭了,有许多都逃到南洋去了,燕王就是再厉害,也拿他们没办法啊,再说了,原本那里就有不少海寇,尤其是占城附近,那简直海寇多如牛毛……”
“占城不也是咱们藩属么?在他们地盘出了事,朝廷难道就不过问了?”
“问肯定是要问的,前些日子,已经发生好几起了,据说燕王向占城发了好几份措辞严厉的文牒,督促他们保证海路畅通。”
“发了也是白发,其实那些海寇的靠山就是占城官府,甚至有些干脆就是占城的官军,占城就是个海寇窝,再说了,虽然名义上说是藩属,但咱大宋可不是大唐,压根没啥威慑力,发文过去,他们大概就是敷衍几句。”
“咱们好歹也是天下正统,怎么沦落到连个弹丸小国都能欺负到头上了?”
“正统又有什么用,武德不充沛,那不就谁都敢踩一脚……”
“说来,占城那地方就是汉时日南郡象林县,被一群贼子窃据,咱们地大物博,也懒得计较那点犄角旮旯的地方,只要他们乖觉一点,也就捏鼻子认了,以前倒也还好,这帮贼子还算恭顺,可现在咱们国势益落,他们就蹬鼻子上脸了。”
“要我说,就该早点收回来,不然怎么对得起祖宗啊?并且那占城也不是什么犄角旮旯,而是海路要冲,土地还肥沃得很,一年三熟的宝地,如今可是有名的粮仓啊,要是让汉民来耕作,起码产粮还得翻上好几番。”
“说得倒是轻巧,收?怎么收?!拿什么收?咱们要是有那能耐,他们哪里敢放肆?”
“倒也是,能保住眼下这半壁江山就是阿弥陀佛了…看来那些被劫的,也只能怨自己倒霉了……”
“出海嘛,跟刀口舔血没啥区别,总会有那么几个倒霉的,不是人祸也有天灾,现在其实好很多了,如果买了保险,那只要人能活着回来,还是能挽回不少损失的。”
“哎,屎难吃,钱难赚啊,对了,这保险又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