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还未说话,贾赦便先摆了摆手,颇有些不以为然:“二弟实在是多虑了。
咱们这样的人家,一向皇恩浩荡,就算子弟没有实缺,总归还有爵位,不至于沦落到靠祭田为生。”
贾政又看向贾珍,这位却是要做出个老好人模样,只说听老祖宗和二位叔伯的。
政老爹见状便道:“娘,大哥,这次珠儿下江南,路过咱家祭田,说不过一两顷地,这确实太少了。
现下不同以往,按着本朝律法,只要是祭田的出息,包括那上面房舍、学堂之类的,哪怕将来子孙不肖犯了事,也一概不会被没收,总归是能保证他们衣食无忧的。
况且现下咱家祭祀之事耗费甚巨,祭田多了收益也多,遇着京城这边田庄年景不好的时候,到时一应花费从祭田里面走,也好减轻家里的负担。
说起来京城这边,咱们两府都能置十几个田庄。难道如今竟舍不得在金陵买地做祭田,这可是为子孙后代做打算啊!”
说完,他抬头看了看贾母,开口道:“娘,您怎么看?”
贾母虽是内宅妇人,但也不是没见识的。尤其是她亲身经历了大儿子难挑重担,丈夫临终上本,让陛下将荣国府家业和爵位一分为二之事。
而后这些年,又见着了宁国府当家人骤然看破红尘出家,族长落在不孝儿孙贾珍头上的事。
到了今年年初,又亲见王夫人和鸳鸯背着自己说话,言称庄子上收益还没到,一时周转不开,月钱要晚些发。
于是贾母就不像长子这般只知花钱、从不关心家中生计,她老人家还是有些个忧虑,暗暗觉得家里光景不似往年了。只不过,她一时还没想到祭田这么长远的事。
此刻听儿子问自己,又想到今年夏天南北边庄子的收益都不错,听二儿媳王氏说得了五六千两银子,想必现在还剩的有些。
一念至此,贾母开口:“这事我看成。家里现银取一半出来,剩下的快过年了要走礼,得先留着。
其他的银子,我这边私房钱里拿一万两出来买祭田吧。至于东府,”贾母看了一眼贾珍:“珍哥儿,你是个什么看法?”
贾珍说实在的连儿子都不管,哪里想管什么祭田。
但贾母是超品国公夫人,又是自己的长辈,横竖都比自己位尊,老太太有令,自己就是族长也不能不听。
于是他连忙笑道:“老祖宗的意思,我自是千肯万肯的。东府这边,”他咬了咬牙,“我们也跟西府一样。”
贾母看他虽是嫡长房却不想掏钱,心中不由一哂。又觉得也不好一下子把他逼到死角,于是点点头笑道:“珍哥儿这样做很是妥当。那便先这样罢。
另外我说一条,以后每年公中的收益,都拿一千两来买祭田吧。老二和珠儿说的对,这事咱家吃不了亏,是个长久之计。
况且你们年轻没经过事,我倒是想起前朝时有个大官,家里足有万顷地。
因着人家机敏,家里置了许多祭田,后来虽获罪被贬,家里被抄了个干净,一家子成了庶人。
可靠着祭田,人家硬是熬过了三代不能再出仕的旨意,曾孙辈时候又有人重新走上朝堂了,这就是有了祭田这等万世基业的好处。
以前久居京中,也不清楚南边的情况。现下既然知道是怎么回事,我是支持这样做的。要我说,珠儿这事的确考虑的周到。
至于买祭田这事,依我看过了年就让人去南边置办。至于人选,”贾母看了看三人,“算了,还是等珠儿回来再说,反正要不了多久他就回来了。
正好趁着这段时间,让王氏和尤氏合计一下两府拢共能出多少银钱。”
见母亲拍板了,贾赦笑了笑:“娘都这么说了,儿子自是无异议的。”
贾政不理哥哥的阴阳怪气,笑对贾母道:“儿子听您的。”贾珍见两位叔伯都表态了,也忙吹捧了老祖宗几句,一再表示东府也没意见。
贾母也当看不见这个碍眼的大儿子,面上微微一笑:“我虽老了,可并不糊涂。你们能想明白了最好,此事就这么定了。
天色已晚,你们也早些下去歇了吧。我一把老骨头,可是扛不住了,得松散松散。”三人见贾母赶人,这才告辞离去。
却说贾珠一行人自南向北回京,贾琏和元春在船上继续苦读四书五经。
最近贾珠闲了,还抽空出几道秀才试的题目让贾琏和元春做,没想到元春的水平比贾琏还高。
贾珠一边感慨妹妹真是太聪明了,一边也觉得不能太打击琏二,毕竟他也是今年才开始认真读书。
没想到贾琏心态却好,私下还跟贾珠说:“妹妹人品才貌俱佳,弟弟早就知道,所以本也没想着和她比。
其实出来这么些天,我也有了些新想法。一开始上族学,不过是老祖宗让去。后来想考秀才,一是为了证明自己,二是为了好说亲。说起来我真不是喜欢读书的那种人。
以往不知外面的世界这么大,人的一生也可以有很多选择。现在我倒是明白了大哥的良苦用心,哪怕以后要袭爵,多经历经历没走过的路,其实也不坏。
所以弟弟决定明年就参加秀才试,如果考不中就继续考。但说句心里话,我是不打算考举人了。”
贾珠一听他要参加明年的秀才试,心中十分高兴。毕竟琏二能自己有目标、有计划,已是殊为难得了。
至于他不想考举人?举人又不是大白菜,哪里那么好考,以这小子的耐性,估计是坚持不住的。不想考就不考了呗,反正他也是要袭爵的。
正好贾家和薛家合作的事,暗地里还需要一个有身份的人管着。且琏二本身就擅长经济庶务,虽然有些贪财,但只要监督好了,再跟他说明厉害,估计问题不大。
于是他眼珠子一转,已是对贾琏有了新安排。抬头一看,却见琏二看向自己的目光似是有些惴惴不安。
咱们这样的人家,一向皇恩浩荡,就算子弟没有实缺,总归还有爵位,不至于沦落到靠祭田为生。”
贾政又看向贾珍,这位却是要做出个老好人模样,只说听老祖宗和二位叔伯的。
政老爹见状便道:“娘,大哥,这次珠儿下江南,路过咱家祭田,说不过一两顷地,这确实太少了。
现下不同以往,按着本朝律法,只要是祭田的出息,包括那上面房舍、学堂之类的,哪怕将来子孙不肖犯了事,也一概不会被没收,总归是能保证他们衣食无忧的。
况且现下咱家祭祀之事耗费甚巨,祭田多了收益也多,遇着京城这边田庄年景不好的时候,到时一应花费从祭田里面走,也好减轻家里的负担。
说起来京城这边,咱们两府都能置十几个田庄。难道如今竟舍不得在金陵买地做祭田,这可是为子孙后代做打算啊!”
说完,他抬头看了看贾母,开口道:“娘,您怎么看?”
贾母虽是内宅妇人,但也不是没见识的。尤其是她亲身经历了大儿子难挑重担,丈夫临终上本,让陛下将荣国府家业和爵位一分为二之事。
而后这些年,又见着了宁国府当家人骤然看破红尘出家,族长落在不孝儿孙贾珍头上的事。
到了今年年初,又亲见王夫人和鸳鸯背着自己说话,言称庄子上收益还没到,一时周转不开,月钱要晚些发。
于是贾母就不像长子这般只知花钱、从不关心家中生计,她老人家还是有些个忧虑,暗暗觉得家里光景不似往年了。只不过,她一时还没想到祭田这么长远的事。
此刻听儿子问自己,又想到今年夏天南北边庄子的收益都不错,听二儿媳王氏说得了五六千两银子,想必现在还剩的有些。
一念至此,贾母开口:“这事我看成。家里现银取一半出来,剩下的快过年了要走礼,得先留着。
其他的银子,我这边私房钱里拿一万两出来买祭田吧。至于东府,”贾母看了一眼贾珍:“珍哥儿,你是个什么看法?”
贾珍说实在的连儿子都不管,哪里想管什么祭田。
但贾母是超品国公夫人,又是自己的长辈,横竖都比自己位尊,老太太有令,自己就是族长也不能不听。
于是他连忙笑道:“老祖宗的意思,我自是千肯万肯的。东府这边,”他咬了咬牙,“我们也跟西府一样。”
贾母看他虽是嫡长房却不想掏钱,心中不由一哂。又觉得也不好一下子把他逼到死角,于是点点头笑道:“珍哥儿这样做很是妥当。那便先这样罢。
另外我说一条,以后每年公中的收益,都拿一千两来买祭田吧。老二和珠儿说的对,这事咱家吃不了亏,是个长久之计。
况且你们年轻没经过事,我倒是想起前朝时有个大官,家里足有万顷地。
因着人家机敏,家里置了许多祭田,后来虽获罪被贬,家里被抄了个干净,一家子成了庶人。
可靠着祭田,人家硬是熬过了三代不能再出仕的旨意,曾孙辈时候又有人重新走上朝堂了,这就是有了祭田这等万世基业的好处。
以前久居京中,也不清楚南边的情况。现下既然知道是怎么回事,我是支持这样做的。要我说,珠儿这事的确考虑的周到。
至于买祭田这事,依我看过了年就让人去南边置办。至于人选,”贾母看了看三人,“算了,还是等珠儿回来再说,反正要不了多久他就回来了。
正好趁着这段时间,让王氏和尤氏合计一下两府拢共能出多少银钱。”
见母亲拍板了,贾赦笑了笑:“娘都这么说了,儿子自是无异议的。”
贾政不理哥哥的阴阳怪气,笑对贾母道:“儿子听您的。”贾珍见两位叔伯都表态了,也忙吹捧了老祖宗几句,一再表示东府也没意见。
贾母也当看不见这个碍眼的大儿子,面上微微一笑:“我虽老了,可并不糊涂。你们能想明白了最好,此事就这么定了。
天色已晚,你们也早些下去歇了吧。我一把老骨头,可是扛不住了,得松散松散。”三人见贾母赶人,这才告辞离去。
却说贾珠一行人自南向北回京,贾琏和元春在船上继续苦读四书五经。
最近贾珠闲了,还抽空出几道秀才试的题目让贾琏和元春做,没想到元春的水平比贾琏还高。
贾珠一边感慨妹妹真是太聪明了,一边也觉得不能太打击琏二,毕竟他也是今年才开始认真读书。
没想到贾琏心态却好,私下还跟贾珠说:“妹妹人品才貌俱佳,弟弟早就知道,所以本也没想着和她比。
其实出来这么些天,我也有了些新想法。一开始上族学,不过是老祖宗让去。后来想考秀才,一是为了证明自己,二是为了好说亲。说起来我真不是喜欢读书的那种人。
以往不知外面的世界这么大,人的一生也可以有很多选择。现在我倒是明白了大哥的良苦用心,哪怕以后要袭爵,多经历经历没走过的路,其实也不坏。
所以弟弟决定明年就参加秀才试,如果考不中就继续考。但说句心里话,我是不打算考举人了。”
贾珠一听他要参加明年的秀才试,心中十分高兴。毕竟琏二能自己有目标、有计划,已是殊为难得了。
至于他不想考举人?举人又不是大白菜,哪里那么好考,以这小子的耐性,估计是坚持不住的。不想考就不考了呗,反正他也是要袭爵的。
正好贾家和薛家合作的事,暗地里还需要一个有身份的人管着。且琏二本身就擅长经济庶务,虽然有些贪财,但只要监督好了,再跟他说明厉害,估计问题不大。
于是他眼珠子一转,已是对贾琏有了新安排。抬头一看,却见琏二看向自己的目光似是有些惴惴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