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俪珠与几个小姐妹闲话八卦
“你想一想当年楚汉相争时期的项羽,他对手下不好吗?整日嘘寒问暖,几乎都当成了手足,可最后韩信还不是背叛了他去投靠了刘邦。”
惠妃举了个例子:“因为什么?不就是因为韩信认为项羽不是帝王之才,刘邦才是真正的真龙天子。最终虽然韩信的下场不好,但至少韩信在这方面还是看得很准的。”
“儿臣明白了!”
大阿哥只觉茅塞顿开:“只是这一回儿臣总觉得咱们有些亏,毕竟是九门提督之位这么关键的位置,只换得皇额娘在皇阿玛身边吹一吹枕旁风,最后什么好处都让皇额娘得到了,咱们谋划了半天,反而为旁人做了嫁衣。况且来日若是真的事有不谐,这九门提督掌握在旁人手里,总比不上掌握在咱们自己手里,到底隔着一层,怕是会横生许多变故。”
惠妃露出了一抹狡诈的笑容:“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实诚?咱们是说了要让皇贵妃的兄弟当上九门提督,但咱们却没有说具体是什么时间,也没有说他当上九门提督之后的事项,万一皇贵妃的兄弟自己坐不稳这个位置,那又怪得了谁呢?”
大阿哥恍然大悟,直呼高明:“额娘果真睿智!儿臣佩服。”
“本宫能从一介包衣变成如今的四妃之首,还能养大你这个皇长子,你真当额娘是吃素的?你呀!还年轻着呢!有得是你学的。”
“额娘……”
……
第二天,俪珠批阅奏折的时候,发现有许多弹劾大阿哥孝期生子的折子,基本上都是支持太子的索额图一系的大臣递上来的。
俪珠问道:“三郎,这些折子该怎么处置?”
康熙对此信手拈来:“直接留置不批,任由他们再送多少份折子上来都是如此,届时他们自然会知道朕的态度,必不会迎难而上。”
俪珠秒懂:“我明白了。”
批完折子之后,俪珠去乾清宫后殿小憩了一番,而后又邀上僖妃前往御花园逛了逛。
路上遇到了早就等待许久的惠妃与大阿哥还有大福晋。
三人见到俪珠十分恭敬亲切,对俪珠千恩万谢。
俪珠顺手赏给了大福晋一枚珠钗,又闲聊了几句,三人方才告退了。
等到了御花园,又遇到了前往钦安殿上香的柔贵人、兰贵人、姬常在和卢常在四人。
她们给俪珠还有僖妃行过了礼以后,俪珠就邀上了她们,一行六人一起在御花园之中闲逛了一番,最后找了个亭子坐下。
身边跟着的宫人连忙将一直带着的各色果子、点心和茶水摆好,六人一边赏着景色,一边吃着美味,一边闲话家常。
基本上都是柔贵人、兰贵人、姬常在和卢常在四人在一旁寻找话题,俪珠和僖妃大多数时候只是静静听着,偶尔才会附和两句。
但即使如此,也好似给柔贵人、兰贵人、姬常在和卢常在打了鸡血一般,使得这四人拼命地用各种话术讨好俪珠,想要为俪珠逗趣儿解闷。
柔常在八卦道:“主子娘娘听说了吗?安亲王府这段日子闹得不可开交。”
俪珠抬头:“怎么回事?”
兰常在绘声绘色地描述道:“安庆王岳乐前段日子不是病重了嘛?幸好皇上把太医院的左右院判都派去了安亲王府替安亲王岳乐看诊,不知用了多少名贵药材,才把安亲王岳乐从鬼门关给救了回来,但经此一事,两位院判也说安亲王岳乐已经时日无多,但是安亲王岳乐却迟迟没有定下世子的人选,他那些儿子自然坐不住了。”
俪珠回忆了一番,历史上安亲王的爵位最终传给了嫡福晋赫舍里氏所生的所生得第十五子:“本宫记得安亲王生得儿子虽多,但大部分都没能活过十岁,只有五六个儿子活到了成年,其中四个都是嫡福晋赫舍里氏亲生的,只有两个是庶福晋生的,这怎么斗得起来?”
兰常在窃笑道:“坏就坏在赫舍里氏是续弦,而且是第二位续弦,在她儿子前面还有一位年纪更大的庶子,乃是实际上的安亲王长子,按照大清的律例,无论是将长子立为世子,还是将嫡子立为世子,都是可以的,双方自然各不相让。连带赫舍里氏亲生的四个儿子如今都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自己的同胞哥哥,另一派则支持并非同胞而出的长兄。”
俪珠拿起一枚红白相间的硕大桃子:“本宫倒是没有注意此事。”
她虽然记得安亲王岳乐是死在康熙二十八年的,但她却并不怎么在意。
一个安亲王岳乐而已,现在已经入不了她的眼了,根本不值得她多去关注。
僖妃忽然道:“安亲王岳乐是饶余敏亲王的儿子,论起来和你祖母是亲兄妹,你可打算帮一帮他?”
俪珠摇头,她打算冷眼旁观:“帮他做什么?让他们斗去吧!咱们正好可以看戏。”
姬常在叹气:“说来都是亲兄弟,为了一个爵位却可以反目成仇,真是造化弄人。”
卢常在似笑非笑:“这可是亲王爵位,纵然承袭之后要降上一等,但也是一个堂堂的郡王,除了亲王、太子和皇上以外,几乎已经是天下最尊贵的男子了。”
姬常在点头:“这倒也是!王位只有一个,若是承袭不了王位,剩下的人虽说不至于直接沦为闲散宗室,但顶多也就捞到一个镇国将军或辅国将军的爵位,相比之下,要比郡王低个四五级,这样的差距谁受得了?”
俪珠闻言,也觉得这话有些道理。
卢常在感慨道:“老话常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安亲王府的几个儿子为了爵位打得头破血流,倒也是人之常情。”
僖妃冷不丁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意思是人如果不知修持己身,连天地都会容不下他,并非是人不为了自己打算,天地就会将他诛灭。”
卢常在面色羞红,连忙起身认错:“臣妾失言了,臣妾从小没读过什么书…请僖妃娘娘见谅。”
僖妃没想到卢常在的反应这么大,当即道:“无妨事,这些俗语在流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误差,本宫只是随口提了一句,你不必过于放在心上。”
惠妃举了个例子:“因为什么?不就是因为韩信认为项羽不是帝王之才,刘邦才是真正的真龙天子。最终虽然韩信的下场不好,但至少韩信在这方面还是看得很准的。”
“儿臣明白了!”
大阿哥只觉茅塞顿开:“只是这一回儿臣总觉得咱们有些亏,毕竟是九门提督之位这么关键的位置,只换得皇额娘在皇阿玛身边吹一吹枕旁风,最后什么好处都让皇额娘得到了,咱们谋划了半天,反而为旁人做了嫁衣。况且来日若是真的事有不谐,这九门提督掌握在旁人手里,总比不上掌握在咱们自己手里,到底隔着一层,怕是会横生许多变故。”
惠妃露出了一抹狡诈的笑容:“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实诚?咱们是说了要让皇贵妃的兄弟当上九门提督,但咱们却没有说具体是什么时间,也没有说他当上九门提督之后的事项,万一皇贵妃的兄弟自己坐不稳这个位置,那又怪得了谁呢?”
大阿哥恍然大悟,直呼高明:“额娘果真睿智!儿臣佩服。”
“本宫能从一介包衣变成如今的四妃之首,还能养大你这个皇长子,你真当额娘是吃素的?你呀!还年轻着呢!有得是你学的。”
“额娘……”
……
第二天,俪珠批阅奏折的时候,发现有许多弹劾大阿哥孝期生子的折子,基本上都是支持太子的索额图一系的大臣递上来的。
俪珠问道:“三郎,这些折子该怎么处置?”
康熙对此信手拈来:“直接留置不批,任由他们再送多少份折子上来都是如此,届时他们自然会知道朕的态度,必不会迎难而上。”
俪珠秒懂:“我明白了。”
批完折子之后,俪珠去乾清宫后殿小憩了一番,而后又邀上僖妃前往御花园逛了逛。
路上遇到了早就等待许久的惠妃与大阿哥还有大福晋。
三人见到俪珠十分恭敬亲切,对俪珠千恩万谢。
俪珠顺手赏给了大福晋一枚珠钗,又闲聊了几句,三人方才告退了。
等到了御花园,又遇到了前往钦安殿上香的柔贵人、兰贵人、姬常在和卢常在四人。
她们给俪珠还有僖妃行过了礼以后,俪珠就邀上了她们,一行六人一起在御花园之中闲逛了一番,最后找了个亭子坐下。
身边跟着的宫人连忙将一直带着的各色果子、点心和茶水摆好,六人一边赏着景色,一边吃着美味,一边闲话家常。
基本上都是柔贵人、兰贵人、姬常在和卢常在四人在一旁寻找话题,俪珠和僖妃大多数时候只是静静听着,偶尔才会附和两句。
但即使如此,也好似给柔贵人、兰贵人、姬常在和卢常在打了鸡血一般,使得这四人拼命地用各种话术讨好俪珠,想要为俪珠逗趣儿解闷。
柔常在八卦道:“主子娘娘听说了吗?安亲王府这段日子闹得不可开交。”
俪珠抬头:“怎么回事?”
兰常在绘声绘色地描述道:“安庆王岳乐前段日子不是病重了嘛?幸好皇上把太医院的左右院判都派去了安亲王府替安亲王岳乐看诊,不知用了多少名贵药材,才把安亲王岳乐从鬼门关给救了回来,但经此一事,两位院判也说安亲王岳乐已经时日无多,但是安亲王岳乐却迟迟没有定下世子的人选,他那些儿子自然坐不住了。”
俪珠回忆了一番,历史上安亲王的爵位最终传给了嫡福晋赫舍里氏所生的所生得第十五子:“本宫记得安亲王生得儿子虽多,但大部分都没能活过十岁,只有五六个儿子活到了成年,其中四个都是嫡福晋赫舍里氏亲生的,只有两个是庶福晋生的,这怎么斗得起来?”
兰常在窃笑道:“坏就坏在赫舍里氏是续弦,而且是第二位续弦,在她儿子前面还有一位年纪更大的庶子,乃是实际上的安亲王长子,按照大清的律例,无论是将长子立为世子,还是将嫡子立为世子,都是可以的,双方自然各不相让。连带赫舍里氏亲生的四个儿子如今都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自己的同胞哥哥,另一派则支持并非同胞而出的长兄。”
俪珠拿起一枚红白相间的硕大桃子:“本宫倒是没有注意此事。”
她虽然记得安亲王岳乐是死在康熙二十八年的,但她却并不怎么在意。
一个安亲王岳乐而已,现在已经入不了她的眼了,根本不值得她多去关注。
僖妃忽然道:“安亲王岳乐是饶余敏亲王的儿子,论起来和你祖母是亲兄妹,你可打算帮一帮他?”
俪珠摇头,她打算冷眼旁观:“帮他做什么?让他们斗去吧!咱们正好可以看戏。”
姬常在叹气:“说来都是亲兄弟,为了一个爵位却可以反目成仇,真是造化弄人。”
卢常在似笑非笑:“这可是亲王爵位,纵然承袭之后要降上一等,但也是一个堂堂的郡王,除了亲王、太子和皇上以外,几乎已经是天下最尊贵的男子了。”
姬常在点头:“这倒也是!王位只有一个,若是承袭不了王位,剩下的人虽说不至于直接沦为闲散宗室,但顶多也就捞到一个镇国将军或辅国将军的爵位,相比之下,要比郡王低个四五级,这样的差距谁受得了?”
俪珠闻言,也觉得这话有些道理。
卢常在感慨道:“老话常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安亲王府的几个儿子为了爵位打得头破血流,倒也是人之常情。”
僖妃冷不丁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意思是人如果不知修持己身,连天地都会容不下他,并非是人不为了自己打算,天地就会将他诛灭。”
卢常在面色羞红,连忙起身认错:“臣妾失言了,臣妾从小没读过什么书…请僖妃娘娘见谅。”
僖妃没想到卢常在的反应这么大,当即道:“无妨事,这些俗语在流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误差,本宫只是随口提了一句,你不必过于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