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福清叶家
    那老婆婆要开始煮粥,船夫连忙上去小声跟她说:“你多煮一些,这些老爷也想尝尝。”
    看着叶成学他们出去等待,船夫又小声跟那老婆子嘱咐:“随便添根萝卜就行,这些大头巾也就尝尝味道吃不了多少,不要浪费粮食,我到时一样的帮你要钱。”
    那老婆婆闻言如实照办,只是一碗青菜粥而已,水滚两下萝卜就熟了,叶成学他们也没耐心多等,没等大米开花就嚷嚷着要尝。
    那老婆婆便挑着萝卜给他们舀了几碗,叶成学看到这一碗粥来的古怪,没有几粒米,更像萝卜汤,偏偏汤里面还沉着几条切碎的甘蔗,而且这粥里还放了盐,喝到嘴里说甜不甜说咸不咸,对这些文人来说哪里能入口,都是浅尝辄止。
    回头看那老婆子却是吃的香,只见她先把萝卜吃了,又夹起甘蔗咀嚼,将甘蔗嚼的都是渣之后才把米汤喝下。
    百姓开始种植蔬菜之后最开始也不知道要怎么吃,甚至不相信吃这些个东西就能吃饱,后来是有几户人家先断了粮,饿极了只能拿萝卜和甘蔗充饥,吃了几顿发现居然真的能吃饱肚子,农民间才渐渐研究出该怎么把萝卜、甘蔗、冬瓜等做成主食吃的。
    萝卜和冬瓜有纤维可以提供饱腹感,但是热量很低,这粥的热量来源主要是甘蔗,把甘蔗切成小块是为了方便将其中的蔗糖给煮出来,为了补充体力,还要在这粥里面放一点盐巴。
    这样的东西是真不好吃,这种菜粥得等到明年二月份马铃薯成熟,用马铃薯替代了甘蔗估计口味才能改善。
    虽不好吃,可在灾荒年间可以救命。
    叶成学看着那婆婆将他们觉得无法入口而吃剩的几碗萝卜糖水全部喝掉,连甘蔗渣也嚼了咽下,忍不住发出感叹:“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埃”
    这时这家的孩子、儿媳也从田上回来,几个读书人又跟那老婆婆的儿子询问:“这位救荒瓜菜仙人究竟是谁?”
    这家的孩儿回答道:“我听人说这位大德的仙公是福州府里头一位老爷,姓王叫文龙的。”
    刚才几人还在船上谈论王文龙的《葡萄牙国史》,这时突然听到他的名字全都愣了。
    王文龙自己也没想到,他想出瓜菜代在民间获得的名气居然比写文章还要来得大,而且已经有许多百姓以讹传讹,真把他当做救荒仙人本尊。
    好在也只是百姓如此谣传,王文龙自己从未说过,加上有道场传单作证王文龙所说瓜菜仙人是潮州人,再有徐学聚保护,王文龙才能把这东西一推干净。
    要不然王文龙都怕自己被当做迷信头目给抓起来。
    与此同时《葡萄牙国史》的下半部也已经在市面上发售,所记述的历史阶段葡萄牙终于到达东南亚和东亚,瞬间引起极大争议。
    王文龙在书中直白记录葡萄牙和西班牙争夺东南亚的过程,还涉及到澳门、日本以及对大明的贸易,说明了这些国家眼中大明是一块大肥肉,并讲明跟大明做买卖的白银全部是西班牙人从南美洲的银矿采来。
    他们拿着奴隶采出来的银矿就能换大明的货物,简直一本万利。
    而且王文龙还透露出日后这些国家对大明肯定还有图谋。
    这年代人把红毛人当成蛮夷,突然发现这些国家居然在图谋煌煌天朝,瞬间觉得脸上挂不祝
    偏偏王文龙写的又有理有据,甚至罗列出这些国家海上的实力,一艘艘炮船配有图样,有理有据,让大明人士只是通过文字图画就能感觉到这些国家日渐强大。      许多读书人都感到危机感,海商和做出口贸易的小商人都号召大明要对外进行贸易也去掠夺殖民地。
    而占据大明舆论主流的地主和官商织户却不愿意打仗交税,一时间炒的有来有去。
    幸亏王文龙只持公正立场,而且全在讲述外国之事,所以两方再怎么骂都没有骂到王文龙头上,反而要拿他的《葡萄牙国史》作为争吵的论据。
    回到福州,叶成学才感到王文龙的影响力之大,从无知百姓到有见识的文人,口中谈论的都是王文龙的名字,叶成学在福清老家待了三天就忍不住派仆人去府城送帖子。
    来拜会王文龙的那天,叶成学以为王文龙这种高士肯定是居住在幽静雅致之所,却没想到轿子直接停在了一处油烟漫天的作坊前面。
    叶成学忍着那松油味穿过店面,王文龙的办公室就在店铺后堂。
    被工匠引到一个年轻人面前,叶成学见王文龙抬头看他,连忙拱手:
    “建阳先生,学生叶成学久闻大名。”
    王文龙这才从工作状态恢复,忙一下站起来,笑道:
    “文龙在福州也多听闻先生与令尊的佳名,快请来坐。”
    得知叶向高的儿子突然要见他,王文龙也有些惊讶,不过不敢怠慢,毕竟叶向高未来可是要做首辅的。
    叶成学见王文龙案头还摆着稿纸,好奇询问:“先生又在写书?”
    王文龙把书稿摞成一摞,摆到一旁让出两人喝茶的位置,笑道:“写书挣点稿费。”
    他的原料作坊开起来了,只是名气还没打响,王文龙打算自己弄一本书来显现一下蜡版油印技术的优势,也算个活广告。
    叶成学点头坐下,王文龙恭维他道:“叶家世代造福桑梓,福州百姓多受恩惠。”
    叶向高一家在福州真做了不少好事,过去福清的百姓要负责当地驻军的军粮,经常遭受兵痞勒索,几年前叶向高回乡守制家乡父老向其诉苦,于是叶向高一封信写到了当时的福建巡抚案上,然后又给福建巡抚、福清知县一一写信,成功使得当地“仓粮折色”,百姓交银子不再交粮食,兵痞在交粮食搞的什么“踢尖”“损耗”也就没有办法再弄,让当地百姓每年省下数千两石谷子。
    虽然说这年头的大户人家是用这一套来收买乡亲,但叶家也算做得不错,比如对抗兵痞、撤销盐哨减轻的都是家乡穷苦百姓的负担。
    叶向高没少拿钱,但是对家乡也着实肯花钱,在这年头就算得上优秀士绅了。
    叶学成被夸也挺高兴,做乡绅的,就图个乡梓名声。
    他笑道:“先生谬赞,这次前来是我辈文人在江南组织了一个吴中诗社,先生班班大才,《葡萄牙国史》一出江南风行,真令洛阳纸贵,社中众人对先生才华仰慕已久,我特应舍友之邀来请先生加入诗社,并去江南交游。”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无相黄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相黄叶并收藏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