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发财扬名
眼前人王文龙认识,名叫张燮,是漳州龙溪县人。
之前王文龙在高宷府上做事时就和他有所往来,还不是王文龙无意中遇到的,而是张燮主动来找。
张燮出生于官宦世家,曾祖父、伯父和父亲全都考中进士。
不过张燮的父亲却在三十岁时就被罢官。
张燮自己在文章记载他的父亲张廷榜是被“无故罢官”,但其实看看那年发生的事情就能明白。
那正是万历九年,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的时候。伴随着一条鞭法,还有一个考成法,会对各地的官员进行严格考绩。
当年张廷榜担任镇江海防同知,下属丹阳、当涂两县被海盗袭击,张廷榜就被牵连,连降三级调用。
这明显是被张居正抓了典型。
张廷榜是旧官僚遇上新制度,不适应,只能自道倒霉。
但张廷榜被调去管边防杂职却心中烦闷,他想到自己进士出生直接被撸到这种级别,一生气索性辞官回家。
而张燮自幼通经史,看到父亲“不善事上”而被论罢的经历,可能也是被父亲从小教育做官不好干,反正家里有钱,于是对于做官也没什么兴趣。
张燮二十一岁中举之后就没有再去科考,而是在家里潜心著书,还在漳州同名流一起开了诗社。
他对于历史和漳州海贸情况非常感兴趣,看到了王文龙所写《葡萄牙国史》之后就主动找上王文龙。
在漳州时张燮和王文龙就有些交情。
王文龙也乐于和张燮交往,因为他知道张燮在后世历史之中留下过一本真正的大作——《东西洋考》。
这本著作在原历史之中要在十几年之后才能写出,内容涉及明代后期海外贸易的交通、历史、地理、经济以及海洋航线基本情况,是后世研究中外关系史、经济史、航海史、华侨史必读资料。
而经过和张燮的交往后王文龙也很确定,写作此书的张燮是此时八闽研究海外情况和经商掌故最优秀的人才。
由他来执笔主编《旬报》的新闻板块绝对是最佳人眩
王文龙让已经在《旬报》编辑部混熟悉了的张燮带着席浪仙去熟悉工作环境,然后才询问一下邓志谟他所做书籍的消息。
他一问才知道,自己离开福州这一段时间,他所写的《欧体楷书九十二法》正版书籍销量已经突破万册。
这在蜡版印刷使用之前简直是个不可想象的数字。
虽然王文龙的书稿利润不过是三百多两,可是余象斗用的蜡纸和油墨也是从王文龙这里购买的。
这也是王文龙必须给邓志谟配备几个副手的原因,因为王文龙手下的许多生意都在由邓志谟帮他经营。
此时王文龙手下的几家作坊,王文龙的平均占股都在五成左右,伴随着蜡版油墨技术的飞快普及王文龙的身家已经超过六千两。
跟随他一起做事的邓志谟以及王家也全部跻身豪富之列,邓志谟以及王金贵都已经在福州置产,王平保一家人也被接来福州。
而王文龙的名声也伴随着他所写书籍的火爆,继续在百姓之间传播。
最近王文龙在文会上所写的《声律启蒙》就很受八闽百姓追捧。 这书籍的字数很少,正版书籍是熊清波的诚德堂刊的,熊清波将《声律启蒙》《对数原理》《简明对数表》《天演论》全部凑在一起,出了一个《静观先生文理合集》,名字不伦不类,销量倒还可以。
而且此时诚德堂已经开始研究比较精致的蜡版印刷技术。
之前哪怕是余象斗的《欧体楷书九十二法》都不过是用蜡版印刷的简本而已,因为蜡板印刷的技术还是有缺陷,最大的问题是不防磨,纸张在运输之中很容易将油印的字迹蹭到相邻的版面上。
对此技术的改造,诚德堂已经有一套方法,主要是使用毛面的厚纸,只不过印刷出来的书籍对于此时人来说,暂时还有些难以适应。
这次他们就是在《静观先生文理合集》上首次使用蜡版印刷刊印正规书籍。
而王文龙的《静观先生文理合集》真正销售大头其实还是翻版书,这一本文理合集中的许多内容可以被拆分开。
《声律启蒙》可以给小孩做声律和对学开蒙,《天演论》很受这时的读书人欢迎,《对数原理》和《简明对数表》更是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翻版书商将这书做成三册小开本的书籍,便宜贩卖,非常受普通百姓的欢迎。
甚至诚德堂的试印刷版本根本没有往福建省外发卖,但是江西浙江都已经出现了《静观先生文理合集》的翻版书,还是拆的没头没尾的那种。
这就足以证明销量有多好。
这时的书籍市场虽然不完善,但也已经出现许多相关职业,最重要的就是点评家。
优秀的点评本书籍在这时几乎可以和原版书籍放到同等地位。
像王文龙所写的这种实用小书一般是没人点评的,可是《静观先生文理合集》居然在市场上也出现了点评版。
点评家们一致叫好,特别是对于《天演论》光是福州市面上的点评版就已经出了四本。
同时王文龙的《欧体楷书九十二法》也火了。
真正的书法家看不上这种入门作品,也不会在意研究,所以这书刚刚发行的时候,还没有获得什么讨论热度。
但是当许多人实际使用了《欧体楷书九十二法》学楷书之后,到这时已经有一批受益者出现。
用心者得其门而入,发现依照《欧体楷书九十二法》练习,只用一两个月就能掌握基本楷书的法门。
书籍出版几个月,终于打开口碑。
不过在福建的书法名家之中,王文龙得到的评价并不算高。
王文龙的正版《欧体楷书九十二法》后面附有他亲自临摹的一套《九成宫醴泉铭》,虽然是蜡版印刷,但是依旧能够看出王文龙的水平。
一些书家颇为轻蔑的表示王文龙的字功力有余,格调不足,不应是书法上要求更进一步人学习的标准,甚至有人圈圈点点指出王文龙字体中的种种粗俗问题。
但王文龙的《欧体楷书九十二法》销量在一片骂声中却不减反增,主要是获得了很多乡野教书先生的称赞。
(本章完)
眼前人王文龙认识,名叫张燮,是漳州龙溪县人。
之前王文龙在高宷府上做事时就和他有所往来,还不是王文龙无意中遇到的,而是张燮主动来找。
张燮出生于官宦世家,曾祖父、伯父和父亲全都考中进士。
不过张燮的父亲却在三十岁时就被罢官。
张燮自己在文章记载他的父亲张廷榜是被“无故罢官”,但其实看看那年发生的事情就能明白。
那正是万历九年,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的时候。伴随着一条鞭法,还有一个考成法,会对各地的官员进行严格考绩。
当年张廷榜担任镇江海防同知,下属丹阳、当涂两县被海盗袭击,张廷榜就被牵连,连降三级调用。
这明显是被张居正抓了典型。
张廷榜是旧官僚遇上新制度,不适应,只能自道倒霉。
但张廷榜被调去管边防杂职却心中烦闷,他想到自己进士出生直接被撸到这种级别,一生气索性辞官回家。
而张燮自幼通经史,看到父亲“不善事上”而被论罢的经历,可能也是被父亲从小教育做官不好干,反正家里有钱,于是对于做官也没什么兴趣。
张燮二十一岁中举之后就没有再去科考,而是在家里潜心著书,还在漳州同名流一起开了诗社。
他对于历史和漳州海贸情况非常感兴趣,看到了王文龙所写《葡萄牙国史》之后就主动找上王文龙。
在漳州时张燮和王文龙就有些交情。
王文龙也乐于和张燮交往,因为他知道张燮在后世历史之中留下过一本真正的大作——《东西洋考》。
这本著作在原历史之中要在十几年之后才能写出,内容涉及明代后期海外贸易的交通、历史、地理、经济以及海洋航线基本情况,是后世研究中外关系史、经济史、航海史、华侨史必读资料。
而经过和张燮的交往后王文龙也很确定,写作此书的张燮是此时八闽研究海外情况和经商掌故最优秀的人才。
由他来执笔主编《旬报》的新闻板块绝对是最佳人眩
王文龙让已经在《旬报》编辑部混熟悉了的张燮带着席浪仙去熟悉工作环境,然后才询问一下邓志谟他所做书籍的消息。
他一问才知道,自己离开福州这一段时间,他所写的《欧体楷书九十二法》正版书籍销量已经突破万册。
这在蜡版印刷使用之前简直是个不可想象的数字。
虽然王文龙的书稿利润不过是三百多两,可是余象斗用的蜡纸和油墨也是从王文龙这里购买的。
这也是王文龙必须给邓志谟配备几个副手的原因,因为王文龙手下的许多生意都在由邓志谟帮他经营。
此时王文龙手下的几家作坊,王文龙的平均占股都在五成左右,伴随着蜡版油墨技术的飞快普及王文龙的身家已经超过六千两。
跟随他一起做事的邓志谟以及王家也全部跻身豪富之列,邓志谟以及王金贵都已经在福州置产,王平保一家人也被接来福州。
而王文龙的名声也伴随着他所写书籍的火爆,继续在百姓之间传播。
最近王文龙在文会上所写的《声律启蒙》就很受八闽百姓追捧。 这书籍的字数很少,正版书籍是熊清波的诚德堂刊的,熊清波将《声律启蒙》《对数原理》《简明对数表》《天演论》全部凑在一起,出了一个《静观先生文理合集》,名字不伦不类,销量倒还可以。
而且此时诚德堂已经开始研究比较精致的蜡版印刷技术。
之前哪怕是余象斗的《欧体楷书九十二法》都不过是用蜡版印刷的简本而已,因为蜡板印刷的技术还是有缺陷,最大的问题是不防磨,纸张在运输之中很容易将油印的字迹蹭到相邻的版面上。
对此技术的改造,诚德堂已经有一套方法,主要是使用毛面的厚纸,只不过印刷出来的书籍对于此时人来说,暂时还有些难以适应。
这次他们就是在《静观先生文理合集》上首次使用蜡版印刷刊印正规书籍。
而王文龙的《静观先生文理合集》真正销售大头其实还是翻版书,这一本文理合集中的许多内容可以被拆分开。
《声律启蒙》可以给小孩做声律和对学开蒙,《天演论》很受这时的读书人欢迎,《对数原理》和《简明对数表》更是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翻版书商将这书做成三册小开本的书籍,便宜贩卖,非常受普通百姓的欢迎。
甚至诚德堂的试印刷版本根本没有往福建省外发卖,但是江西浙江都已经出现了《静观先生文理合集》的翻版书,还是拆的没头没尾的那种。
这就足以证明销量有多好。
这时的书籍市场虽然不完善,但也已经出现许多相关职业,最重要的就是点评家。
优秀的点评本书籍在这时几乎可以和原版书籍放到同等地位。
像王文龙所写的这种实用小书一般是没人点评的,可是《静观先生文理合集》居然在市场上也出现了点评版。
点评家们一致叫好,特别是对于《天演论》光是福州市面上的点评版就已经出了四本。
同时王文龙的《欧体楷书九十二法》也火了。
真正的书法家看不上这种入门作品,也不会在意研究,所以这书刚刚发行的时候,还没有获得什么讨论热度。
但是当许多人实际使用了《欧体楷书九十二法》学楷书之后,到这时已经有一批受益者出现。
用心者得其门而入,发现依照《欧体楷书九十二法》练习,只用一两个月就能掌握基本楷书的法门。
书籍出版几个月,终于打开口碑。
不过在福建的书法名家之中,王文龙得到的评价并不算高。
王文龙的正版《欧体楷书九十二法》后面附有他亲自临摹的一套《九成宫醴泉铭》,虽然是蜡版印刷,但是依旧能够看出王文龙的水平。
一些书家颇为轻蔑的表示王文龙的字功力有余,格调不足,不应是书法上要求更进一步人学习的标准,甚至有人圈圈点点指出王文龙字体中的种种粗俗问题。
但王文龙的《欧体楷书九十二法》销量在一片骂声中却不减反增,主要是获得了很多乡野教书先生的称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