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龙道:“辽东的治理难点就在于此地山高水远,卫所军户极多,几乎是一个武人社会,如果不增加文官管理,武官定然成为军阀。正因如此,朝廷向辽东所派出的文官和太监数量才会越来越多,如此数量的文官虽然管住了武官,却直接使得武官无法形成足够的战斗力,强如李成梁到了辽东也只能屈从文官意志,不敢在边境上有丝毫巩固。”
孙承宗点点头,王文龙的分析切中辽东边务的要害。
王文龙继续说:“所以对于辽东的军士不能不管,但也不能让叠床架屋的文官体系去管,以法治军同时又可以最大的减小文官体系带来的效率低下,其前提便是能有一个直出中枢的大官负责辽东防务,甚至最好是阁老直赴辽东。”
孙承宗闻言惊讶道:“阁老赴辽东?有这可能吗?”
内阁阁老放着大明这么多事情不管去辽东治军?这想法在孙承宗听来实在太过荒唐。
王文龙笑道:“按现在局势的确不可能,但是这已经是解决辽东危机的最好办法。”
他分析说:“要想加强辽东的军力,必须加强武官的权力,甚至破除以文御武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控制武官的惟一办法就是直接由内阁中枢统领辽东军务。那么多文官人多口杂,办事效率不高,将这些文官的工作全部集中在一个阁老身上,那办事效率自然就高起来了,阁老对于辽东的防务和武官如臂使指,同时在朝中又有绝对威望,稚绳想想看,如此一来你所想要的辽东重整的格局是不是就此成立了?”
孙承宗的第一反应是目瞪口呆,王文龙说的话在他听来简直如同天方夜谭。
但是细细思索之后,孙承宗又不得不承认:“建阳所说这方法似乎的确可行?如果真有一个阁老赴辽东,的确能够取代辽东层层叠叠的文官所而直接统领辽东的大将。”
王文龙道:“我以为将辽东的武官全部由一个督师掌握,这是朝廷能够容许,同时又能够最大强化辽东防守的唯一办法。”
孙承宗道:“可若要如此,这位督师必须要获得朝中各派,甚至是圣上的绝对支持。这可就难了……”
“的确很难,但也不是绝无可能。”王文龙说道。
孙承宗有些不相信,道:“如此之信任,哪个朝臣能够做到?”
王文龙看着孙承宗,孙承宗明白了王文龙的意思,接着便是摇头苦笑:
“我何德何能能有那样本领?”
王文龙笑道:“稚绳是大明一等一的人才,我信你有这样的本事。”
孙承宗一愣,看着王文龙不似开玩笑的眼神先是茫然,接着便是收获了赞誉的荣幸,他道:“承蒙建阳抬爱,我虽无这样的本领,但也当勉力为之。若有那一日,以身许国便是了!”
王文龙笑道:“此乃大丈夫言也!我当等着先生做辽东都督建立铜墙铁壁抵御外敌的那天。”
孙承宗哭笑不得,他只把这话当做是伟大的梦想,而王文龙的语气之中却好像是把此事当真了。
孙承宗摸着自己长长的胡须,心中倒也不禁想象自己能够执掌辽东大权时他要先做哪一件事?
王文龙对于孙承宗自然是全然相信的,因为他所说的辽东解方其实就是后来孙承宗拯救辽东局势的方法。和孙承宗接触了几天之后,王文龙相信本时空,无论历史被他这个蝴蝶翅膀如何煽动,只要不把孙承宗扇死了,孙承宗多半还能够有机会走到那样的高位上。
关键是孙承宗这个人的人格魅力太强了。此君有见识,有谋略,而且并不自命清高,为了达到目的甘心去做许多委屈求全的事情。
这种人放在什么位置上都吃得开。
原历史上,孙承宗在当了朱常洛的老师之后,又接着当朱常洛的太子朱由校的老师,朱由校在各位师傅之中最喜欢胡须很长的孙承宗,孙承宗上课的水平高,又很容易得到孩子喜爱,朱由校读书时就曾对长辈表示“我偏懂他讲”。
后来朱由校当上皇帝,孙承宗作为天启皇帝的老师获得了皇帝的绝对支持,以内阁阁老的身份担任山海关督师,一上任就先裁撤掉辽东的一大票文官,让辽东的武将直接对他汇报情况,一己之力负担起辽东守卫的全部职责。
有如此的地位,孙承宗接着才有能力调动辽东的防守局势,建起了关宁锦防线,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的二十年间都没有能够打破这道壁垒森严的军事防线,为大明的辽东守局大大争取了时间。
而这种治辽模式最大的危险也正如孙承宗所说,辽东的所有权力全都集中在一个督师手上,一旦这个督师失去了皇帝的信任,辽东局势就将在一夜之间风云变色。
历史上以孙承宗得到天启皇帝绝对信任的身份也只能维持督师大权三年。
辽东督师的权力实在太大了,天然就是党争之中的靶子。孙承宗守辽东时无论获得了再多的成绩,一场失败直接就会受到满朝排挤,然后便自然而然的被赶下位置。
到了崇祯手上的各个督师就更惨,崇祯对于他们的信任远不及天启皇帝对孙承宗的信任,辽东的防守也再也没有回到孙承宗统领辽东那三年的如臂使指状态。
这其实说明由督师指挥辽东防务的模式终究还是有缺陷。
但如果没有孙承宗建立关宁锦防线,满清叩山海关的时间肯定会比原历史还早。王文龙之所以专门和孙承宗说明了他日后防守山海关的方法,就是怕他这只蝴蝶翅膀扇出来的影响会让孙承宗没有像原历史一样去建立关宁锦防线,那晚明的局势只会比原时空更加可怕。
而孙承宗也从王文龙的谈话之中收获颇多。
接下来几天孙承宗经常和王文龙一块聊辽东局势,王文龙在这个过程中将历史上孙承宗如何治理辽东的方法掰开了,又重新喂给了他。
这其中许多方法都是原时空的孙阁老经过许多思索才得到的,而王文龙只要查阅史料直接就能说出来,于是一些王文龙想出来的点子往往让孙承宗拍案叫绝。
几天的谈话之后,孙承宗收获了一大堆治理辽东的计谋,同时也对王文龙这个人印象深刻,认为王文龙是绝对的智囊之才。
接下来整个三月王文龙都在京城度过,为万历的龙洋开海公司站台做会讲、到物理学社交流指导、参与各勋贵府上的宴会……忙得不可开交。
(本章完)
孙承宗点点头,王文龙的分析切中辽东边务的要害。
王文龙继续说:“所以对于辽东的军士不能不管,但也不能让叠床架屋的文官体系去管,以法治军同时又可以最大的减小文官体系带来的效率低下,其前提便是能有一个直出中枢的大官负责辽东防务,甚至最好是阁老直赴辽东。”
孙承宗闻言惊讶道:“阁老赴辽东?有这可能吗?”
内阁阁老放着大明这么多事情不管去辽东治军?这想法在孙承宗听来实在太过荒唐。
王文龙笑道:“按现在局势的确不可能,但是这已经是解决辽东危机的最好办法。”
他分析说:“要想加强辽东的军力,必须加强武官的权力,甚至破除以文御武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控制武官的惟一办法就是直接由内阁中枢统领辽东军务。那么多文官人多口杂,办事效率不高,将这些文官的工作全部集中在一个阁老身上,那办事效率自然就高起来了,阁老对于辽东的防务和武官如臂使指,同时在朝中又有绝对威望,稚绳想想看,如此一来你所想要的辽东重整的格局是不是就此成立了?”
孙承宗的第一反应是目瞪口呆,王文龙说的话在他听来简直如同天方夜谭。
但是细细思索之后,孙承宗又不得不承认:“建阳所说这方法似乎的确可行?如果真有一个阁老赴辽东,的确能够取代辽东层层叠叠的文官所而直接统领辽东的大将。”
王文龙道:“我以为将辽东的武官全部由一个督师掌握,这是朝廷能够容许,同时又能够最大强化辽东防守的唯一办法。”
孙承宗道:“可若要如此,这位督师必须要获得朝中各派,甚至是圣上的绝对支持。这可就难了……”
“的确很难,但也不是绝无可能。”王文龙说道。
孙承宗有些不相信,道:“如此之信任,哪个朝臣能够做到?”
王文龙看着孙承宗,孙承宗明白了王文龙的意思,接着便是摇头苦笑:
“我何德何能能有那样本领?”
王文龙笑道:“稚绳是大明一等一的人才,我信你有这样的本事。”
孙承宗一愣,看着王文龙不似开玩笑的眼神先是茫然,接着便是收获了赞誉的荣幸,他道:“承蒙建阳抬爱,我虽无这样的本领,但也当勉力为之。若有那一日,以身许国便是了!”
王文龙笑道:“此乃大丈夫言也!我当等着先生做辽东都督建立铜墙铁壁抵御外敌的那天。”
孙承宗哭笑不得,他只把这话当做是伟大的梦想,而王文龙的语气之中却好像是把此事当真了。
孙承宗摸着自己长长的胡须,心中倒也不禁想象自己能够执掌辽东大权时他要先做哪一件事?
王文龙对于孙承宗自然是全然相信的,因为他所说的辽东解方其实就是后来孙承宗拯救辽东局势的方法。和孙承宗接触了几天之后,王文龙相信本时空,无论历史被他这个蝴蝶翅膀如何煽动,只要不把孙承宗扇死了,孙承宗多半还能够有机会走到那样的高位上。
关键是孙承宗这个人的人格魅力太强了。此君有见识,有谋略,而且并不自命清高,为了达到目的甘心去做许多委屈求全的事情。
这种人放在什么位置上都吃得开。
原历史上,孙承宗在当了朱常洛的老师之后,又接着当朱常洛的太子朱由校的老师,朱由校在各位师傅之中最喜欢胡须很长的孙承宗,孙承宗上课的水平高,又很容易得到孩子喜爱,朱由校读书时就曾对长辈表示“我偏懂他讲”。
后来朱由校当上皇帝,孙承宗作为天启皇帝的老师获得了皇帝的绝对支持,以内阁阁老的身份担任山海关督师,一上任就先裁撤掉辽东的一大票文官,让辽东的武将直接对他汇报情况,一己之力负担起辽东守卫的全部职责。
有如此的地位,孙承宗接着才有能力调动辽东的防守局势,建起了关宁锦防线,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的二十年间都没有能够打破这道壁垒森严的军事防线,为大明的辽东守局大大争取了时间。
而这种治辽模式最大的危险也正如孙承宗所说,辽东的所有权力全都集中在一个督师手上,一旦这个督师失去了皇帝的信任,辽东局势就将在一夜之间风云变色。
历史上以孙承宗得到天启皇帝绝对信任的身份也只能维持督师大权三年。
辽东督师的权力实在太大了,天然就是党争之中的靶子。孙承宗守辽东时无论获得了再多的成绩,一场失败直接就会受到满朝排挤,然后便自然而然的被赶下位置。
到了崇祯手上的各个督师就更惨,崇祯对于他们的信任远不及天启皇帝对孙承宗的信任,辽东的防守也再也没有回到孙承宗统领辽东那三年的如臂使指状态。
这其实说明由督师指挥辽东防务的模式终究还是有缺陷。
但如果没有孙承宗建立关宁锦防线,满清叩山海关的时间肯定会比原历史还早。王文龙之所以专门和孙承宗说明了他日后防守山海关的方法,就是怕他这只蝴蝶翅膀扇出来的影响会让孙承宗没有像原历史一样去建立关宁锦防线,那晚明的局势只会比原时空更加可怕。
而孙承宗也从王文龙的谈话之中收获颇多。
接下来几天孙承宗经常和王文龙一块聊辽东局势,王文龙在这个过程中将历史上孙承宗如何治理辽东的方法掰开了,又重新喂给了他。
这其中许多方法都是原时空的孙阁老经过许多思索才得到的,而王文龙只要查阅史料直接就能说出来,于是一些王文龙想出来的点子往往让孙承宗拍案叫绝。
几天的谈话之后,孙承宗收获了一大堆治理辽东的计谋,同时也对王文龙这个人印象深刻,认为王文龙是绝对的智囊之才。
接下来整个三月王文龙都在京城度过,为万历的龙洋开海公司站台做会讲、到物理学社交流指导、参与各勋贵府上的宴会……忙得不可开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