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几天后,李旭收到江南的信,让他督促赵瑞去农场卫生室看伤、开药补身体,李旭才知道到了真相,气得跟个拉磨的驴似的,来回转圈圈。
    赵瑞可没空理他,他将收集到的有关小岗村的报纸,都带了去大队委,商量包产到户的事儿。
    第59章
    大队几位干部听完赵瑞的陈述, 又分着看了报纸,面面相觑,一致看向坐在首位的大队长和支书。
    二人一个吧嗒吧嗒抽着旱烟, 一个低头用手抠着报纸。
    “您二位倒是给句话呀!”会计着急道。
    其实, 他们也需要看报学习的,哪里会不知道赵瑞说的这些事儿,不过是他们这儿离改革的地方太远了, 上边领导思想没那么开化,再加上石栗大队不缺粮, 所以大家伙儿都不愿顶着被撸下马、甚至被劳改的风险挑这个头。
    但今年不一样了, 赵瑞带着人种那两分自留地西红柿挣的钱, 动了人心了!
    想想一个壮劳力每天下地挣十个公分,不过能换五六毛钱,那二分地在下工时间随便伺弄几下的收益,就能抵得上一天累死累活干几亩地挣的钱,谁还有心思干活儿!
    “支书、队长, 咱们干吧!”有人提议道。
    又有人附和,“是呀,这报纸上这位不是主管农业的大领导吗?他都说能干, 咱们怎么就不能干!”
    “这上面还说那个村子打的粮食, 家里都放不下,得搁屋外, 那得有多少!”
    几人七嘴八舌地劝说着, 老支书用旱烟杆敲了敲桌, 待人安静下来后, 只问赵瑞,“你今天来, 要是促成了包产到户这事儿,也打算用来种菜,挣了钱再买粮食交公?”
    赵瑞不种红薯又买红薯养猪的事儿,可让人笑话过。
    赵瑞点头,“是有这个打算。”
    未来几年都不会出现粮食危机了,这样干没问题。
    “还用那个大棚?”大队长接着问道。
    “对。”赵瑞答道,他和钱或光达成了交易,钱或光那边可以用做试点的名头,给他发过来。
    在场的几人一听,更心动了。
    一年三茬蔬菜,可能挣不少钱,尤其这反季蔬菜,翻倍的赚。
    原本几人中有人认为花钱搞大棚不值,如今也重新审视估量了,心里暗暗算着一笔账,到底划不划算。
    而后,又开始劝说大队长和老支书。
    两人对视一眼,让赵瑞先回去,他们再开会讨论讨论。
    赵瑞知道大家都动摇了,既然如此也不着急,告辞离开了。
    他走后,老支书叹了口气,“既然要干,那就议一议怎么分田分地才能让大多数人满意吧。”
    于是,在场之人喜笑颜开,开始讨论起来,只不过一说按户分,一说按人口分,双方各持观点,吵闹起来。
    一吵就是好几天,终于吵出了个章程,召开了村民大会,宣布包产到户、分田单干的决定,按照人口数分田分地,至于地的优劣,均衡着来,好田搭劣地,劣田搭好地。
    赵瑞家人口少,田地加一块儿只有八亩多。
    赵母不由感慨,“要是你和小南早点儿定下来,咱家还能多分点儿。”
    赵瑞闻言一笑,“再多分点,那是要累死我。”
    说着话,眼见又浮现江南巧笑嫣然的模样,这才分别几天,他就想得厉害,怪不得人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赵瑞叹息一声,夜里又将那条红裙拿出来看了又看。
    地分好了,大队委开始组织村里需要大棚的人家报名交钱,只即使人人心动,能负担得起的人家也是少数。
    赵瑞找大队长以大队的名义开了介绍信,又按要求填好申请表,才给钱或光去了电话发货。
    钱或光才跟赵瑞发了一趟财,如今又得了一笔大订单,哪有不开心的,满口答应,利落帮他办好。
    李旭等赵瑞挂了电话后,笑嘻嘻地问他,“瑞哥,你不去沪市接货,看看我姐?”
    李旭明知他去不了,还拿言语诱惑他,赵瑞咬牙一笑,逮住他,迎着这大冬天的寒风,到山上把去年长势不好得那些中药全挖回来、处理了,小赚一笔,又让李旭成功“醒了醒神”。
    而两人口中的江南,和莫敏一起从印刷厂回来后,计算起她们这学期来的收入与支出。
    虽然七月《狂瞽》休刊了,但是供给《雅意》的稿子和话题是她们早就准备好的,因此,七月她们仍然收到了五十元的服务费;八月放假,无支出也无收入。
    九到十一月复刊,共收入《雅意》的服务费一百五十元,《狂瞽》刨除成本后,卖报收入十一元二毛二,批发收入六元零三毛。
    支出了本学期六期报纸稿费后,账面上还剩下二十一元六毛。
    而现在她们为了制作《班马》,已经支出了封面封底稿费四十元、三百份免费报纸成本五元零七毛,美术人员一人工资十元,兼职人员画酬九元,杂志印刷制作费二百七十八元零五毛,再加来回的车费、样刊纸张油墨等拉拉杂杂费用两元零一毛,合计三百四十五块零三毛。
    “咱们和《雅意》一样定价三毛二,扣除用来作样刊和赠送宣传的一百本后,就要赔三块七,这且没算作者们的稿费。”莫敏放下手上的笔,叹气道。
    江南笑着劝解道,“创业初期总是要有投入的嘛,只要宣传到位了,品牌做起来了,后期销量起来了,咱们就能挣钱了!”
    莫敏点头叹息,是这个道理!
    而后又“啊呀”了一声,无奈笑道,“我还算少了,咱们批发给毕岩峰总不会是三毛二吧?”
    江南点头,要经营品牌,就不能允许毕岩峰随意定价了,所以一定要给到他足够的优惠,“给他二毛八吧,把印刷成本赚回来就行,先期还要靠他给咱们把杂志散出去做宣传,合同先签一年,明年再重新定价。”
    说到这儿,两人又讨论起发行问题,商议后决定去找团委帮忙。
    王书记听说她们的来意,拿出早早准备好的两份介绍信和推荐信,一份邮局的,一份心华书店的。
    江南和莫敏惊喜不已,接过后连声道谢。
    王书记笑道,“去谢谢牛教授吧,是他先让人送来了推荐信,我才给你们开的介绍信!”
    莫敏忙道,“都要谢的,感谢老师们的支持。”
    王书记听了直感慨,“没想到,你们走得如此之快。”
    转眼,就从校内转向了校外,居然要发行杂志了,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校园报快被拍死在沙滩上了,唉!
    江南和莫敏可不知道王书记的心理活动,道谢又道别后,便往牛教授办公室去。
    面对她们的道谢,牛教授轻轻摆手,和蔼笑道,“我很期待你们的成长,也想瞧瞧这条路你们能走到何种地步。”
    江南闻言,微微收起笑意,坚定道,“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
    解决了大致的发行问题后,就是跟进杂志的制作,江南杨玲莫敏课业都不轻,所以只能抽空轮流去印刷厂。
    十二月初,《班马》终于制作好了,江南和业务员联系暂时不送货,她和莫敏杨玲到印刷厂取了几本新杂志,先带去邮局和心华书店,谈定邮发和代售的各项细节及事宜,才让印刷厂先将杂志送到邮局和书店各二百份后,再帮她们送回学校。
    明明一切很顺利,三人脸上却没个笑意,俱是一脸坚毅。
    她们被蔑视了,因为凭区区几人便不自量力做了一份杂志,还大摇大摆上市发行;又被人明里暗里不看好兼奚落,“名校生资源就是好”,否则,哪能和他们这种单位拉扯合作细节。
    显然,这些人对江南居然敢大方跟他们谈条件很有意见。
    “莫欺少年穷。”
    背对邮局,杨玲这样说道。
    而后,三人头也不回走了,皆在心里发誓来日一定要让这些人刮目相看。
    印刷厂的卡车进校,f大师生原以为是心华书店来卖书,满怀期待,谁知不是,失望之余知道是《狂瞽》的新杂志做好了,又升起好奇心。
    在江南验货、核对后,给印刷厂的业务员结尾款,送人离开时,莫敏几人已经将一摞杂志拆开售卖了几本。
    还有不少同学围在一旁,拿起翻阅起来。
    江南见到这一幕,才露出真心的笑容。
    “给我也来一本!”
    江南正看着人群出神,便听有人在她耳边道。
    她转头,原来是邓芳芳。
    江南笑,把她手上的钱推回去,让被人围在角落里,怯生生的楚山青给她递了五本出来,悄声向她道,“送你一本,另外四本,麻烦你帮我送给你的高中学校。”
    “送给学校?”邓芳芳挑眉,这又是什么意思?
    江南解释道,“这本杂志的受众主要是学生,我们没地方宣传,只能依靠这种方式了。”
    将杂志免费送给沪市的初高中生,先让老师和学生试读,如果他们觉得作为一份学生拓展读物不错,对学习和写作都有帮助,也许会想订阅呢。
    邓芳芳听完后点头,她了解了,于是爽快应下,但是手上的钱还是塞给了江南,“上次你们帮我登报,也没什么能谢你们的,这次就当报答你们了,不要让我再欠你人情!”
    这“人情”说的江南不收钱的事儿,江南无奈,没再当着同学们的面儿给她还回去。
    而后,两人又说了会儿话,邓芳芳要赶去摊子上帮忙,就道别走了。
    邓家的摊子又重新开张了。
    围观的同学们看了会儿热闹,看过杂志觉得有趣的同学们又买了几本走,江南几人才将卸下来的杂志搬进办公室。
    “同志们,新杂志到库,售出十三本,开门红!”莫敏大举着手上的钱币,欣喜扬声道。
    江南闻言,立即“啪啪啪”用力鼓掌,杨玲随后跟上,楚山青愣了一瞬,也抬起手动作小小地跟着鼓起来,逗得三人一笑。
    掌声落下,莫敏才分派任务,分头去给作者们送样刊,又给几位沪市本地的作者和相熟的同学多带上二至四本,请他们送给他们的母校。
    因为楚山青腼腆,所以分了几位送完杂志就能走的作者和对他们多有照顾的如王书记、牛教授等师长,拜托人的事儿由她们三人完成。
    江南三人的话术极为统一,“‘出名’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好歹让学弟学妹们瞻仰下诸位的风光!”
    这话一出,逗得几人哈哈大笑,又极大的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几人俱是一口应了下来。
    又说带着杂志回到摊子上的邓芳芳,将杂志小心递给她妹妹,并嘱咐道,“你把这四本杂志带回家给大弟和小妹,让他们分别带到学校送给他们语文老师,就说是f大自主创办的,送给班上同学作课外读物。”
    而后,邓芳芳给妹妹介绍了杂志的来历,她妹妹知道这是曾经帮助过他们家的江南等人创办的后,更加上心,回家后便将杂志分给了二人,并严肃警告二人一定要亲自送到。
    二人虽然也很感谢帮助过他们家的人,但并不想牵扯到学校,心里有些不情愿。
    只人都逃不过真香定律,这个年代的娱乐太少、学生对于书籍的渴望也很热切,两人不过随手翻了两页,就被里面的小说和杂谈趣事吸引住了,直到被邓母催促才熄灯睡觉。
    第二天,兄妹俩顶着一对相似的熊猫眼,却神采奕奕。
    “哥,你看完了吗?”小妹问道。
    她哥遗憾摇头,小妹欣喜,低声道,“你说,我们能不能留下一本,或者等我们都看完了再送去。”
    否则,就要跟同学们抢着看了。
    “不可以!”
    邓小妹忽听她二姐的声音,惊得立马立正。

章节目录

拒做年代剧冤种大嫂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繁华水不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繁华水不回并收藏拒做年代剧冤种大嫂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