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分开找了一圈,终于在靠门的角落里挤出一块空地,只够他们十一个人坐着,别的再也找不到地,让他们歇着了。
幸亏只是今晚凑合一晚,只要能有歇着的地方就行,明天一早他们就离开。
玉娘出去在破庙的院子里找来点杂草,铺在地上,“今晚咱们就先凑合吧,明日一早咱们就早早离开这里。回去就能好好睡个觉。”
大家都比玉娘大,甚至是个长辈,怎么会难为玉娘,应当是他们照顾玉娘才对,“已经很好了,咱们能在这里住一晚上,刚又吃的包子,很好了,很好了。”
玉娘见这会儿天色还不算晚,又对周二郎说道:“周叔,我和两个哥哥出去转转,打听下粮食的价格,一会儿就回来。”
周二郎知道玉娘跟着来就是为了到县城打探消息,何况还有李家两兄弟跟着,玉娘又聪明,“好,你们快去快回。我们就在这里歇着。”
玉娘与周二郎说好,就与明志、明远一起出了庙,来到县城的大街。
他们到的这条街据说是县城最热闹的街道,街道的一头就是县衙。三兄妹边走边唏嘘,街道没有往日的热闹,甚至还透着一股凄凉。
玉娘叹口气,“看来这场雪灾,给县城也造成不小的损失。恐怕这会儿粮食涨的也不少。”
明志道:“这情况咱们早就想到了,不稀罕,以往有灾难都是如此,没什么。我担心的是天气什么时候暖和,今年还能种麦子吗?”
明远想起玉娘问种药材的事,追问道:“还有,玉娘你和师傅真的要种药材吗?能卖多少钱?”
玉娘道:“现在还不知道,不过听药铺东家的意思,应该有赚头,到时候具体谈成了再说吧。至于这麦子,天暖肯定能种,天气要是正常了,往后每年咱们还能收两季呢。”
玉娘之前就问清楚了,现在只一年一收,她想要带着大家度过这灾难末世,就先要多种粮。
“什么?玉娘,你说什么?一年收两季?你是说秋收后还能再种?”明远不相信,或者说不敢相信。
玉娘点点头,“对,小麦一年能收两季,今年秋收了咱们就再种上一季,到明年天暖和就能收了,一点也不会耽误再种下。”
明志和明远看玉娘说的坚定无比,两人相信了,又换成一脸兴奋,“那就太好了,到时候咱们就有吃不完的粮食,再也不用买粗粮过日子,天天吃细面。”
玉娘笑笑,“咱们快走,前面有个粮店,咱们去问问。”
兄妹三人一起走进粮店,粮店伙计这会儿都不忙,见三个半大孩子也上前迎接,“三位,打算买点什么?”
玉娘转了一圈,问道:“粗面现在什么价格?我还想要点细面。”
小伙计立马说道:“粗面现在15文一斤,细面一斤50文,你们要几斤?”
“什么?粗面15文一斤?”三人大吃一惊,整整涨了一倍。
小伙计对三人的表现一点都不吃惊,这些日子来买粮食的人都是这样,“这算便宜了,前两日更贵,粗面都涨到25文一斤,后来县衙开仓放粮开粥棚,价格还压下来。”
明远道:“那你们就不能少赚一点,让大家多买一些,你们也能赚回来。”
小伙计摇摇头,“你们以为我们想涨,我们也不愿意,可上家涨价,咱们进价就贵了,不涨就等着赔钱了。我们掌柜也日日着急呢。你们到底要几斤?”
玉娘摇摇头,“太贵了,家里给的钱不够,今日就先不买了,等过几日再来买吧。”
小伙计也不恼,转身去忙别的事。这些日子想来买粮的很多,被价格吓回去的人也不少,他已经见怪不怪了。
兄妹三人出了这家,又进了其他几家,大家的价格都差不多,都是涨了一倍左右。三人又在街上转了一圈,什么都没买,空着手回去了。
其他人等三兄妹坐下,纷纷围住问个不停,“现在粮食什么价格?多少文?”
明志伸出一个手指头。
大家松口气,“才涨一文钱,这不算涨。”
明知道:“什么一文钱,是翻了一倍,粗面是15文一斤,细面没有涨一倍,可也是差不多,50文一斤,我们什么都没敢买。”
大家一阵唏嘘,又是一番议论。
玉娘没有跟着议论,坐在一边沉思。她想着这粮食价格已经上涨了,不知雪灾过后价格要如何,看来要囤粮的事情,要抓紧了。
他们现在手里这点银子看着挺多,要是囤粮根本就不够花的,还是得想办法。
一夜无话,第二日天一亮,破庙里的人都纷纷起来,站在院子里排成两队,不知等着什么。玉娘一行人好奇,明志和明远随即找了两个人去打听,才明白。
原来,县衙的人每天一早就会到这破庙施粥,无论是谁都能领到一碗。
大家看看天还早,一商量也跟着去排队,他们没有碗,又花了一文钱找人借了碗,等喝完粥洗干净后再还给人家。
虽然花了一文钱,可省了买饭的钱,合算,这还是玉娘出的主意,不然他们连个碗都没有,去买个就更没必要,他们还要赶路,摔了碎了,才可惜呢。
要知道买个碗也要花两文钱呢。
大家喝完粥还了碗,就直接去了药铺。板车昨日被他们留在药铺,也省的今日再拉过去,省点力气。
他们一行人到的时候,药铺已经开门,门口排起了长队,看着比昨日人还多。玉娘直接进去,正好碰上昨日见到的药童。
药童连忙领着玉娘到柜台,“田掌柜,这就是昨日东家说的平安村来买药材的人,他们来拉药材。”
玉娘立马打声招呼,“田掌柜,就是我。你算算我们要的药材多少钱,我们先结账再去拉药材。”
田掌柜是个五十岁左右的男子,之前东家给他打过招呼,热情说道:“账单我已经算好了,这份是给你的,你先看看哪里有不对的,再去看看药材,回来付钱也是一样的。”
玉娘痛快的说道:“不用,我们与东家合作过,知道你们不会骗我们,我先结算也是一样的。”
说着,玉娘看了下账单,就放到怀里,又从里面拿出一锭银子,“田掌柜,这是五十两。”
田掌柜常年算账收银子,不用称就知道足足五十两,“没错,整整五十两,那我们就收下了。我带你去看药材。”
幸亏只是今晚凑合一晚,只要能有歇着的地方就行,明天一早他们就离开。
玉娘出去在破庙的院子里找来点杂草,铺在地上,“今晚咱们就先凑合吧,明日一早咱们就早早离开这里。回去就能好好睡个觉。”
大家都比玉娘大,甚至是个长辈,怎么会难为玉娘,应当是他们照顾玉娘才对,“已经很好了,咱们能在这里住一晚上,刚又吃的包子,很好了,很好了。”
玉娘见这会儿天色还不算晚,又对周二郎说道:“周叔,我和两个哥哥出去转转,打听下粮食的价格,一会儿就回来。”
周二郎知道玉娘跟着来就是为了到县城打探消息,何况还有李家两兄弟跟着,玉娘又聪明,“好,你们快去快回。我们就在这里歇着。”
玉娘与周二郎说好,就与明志、明远一起出了庙,来到县城的大街。
他们到的这条街据说是县城最热闹的街道,街道的一头就是县衙。三兄妹边走边唏嘘,街道没有往日的热闹,甚至还透着一股凄凉。
玉娘叹口气,“看来这场雪灾,给县城也造成不小的损失。恐怕这会儿粮食涨的也不少。”
明志道:“这情况咱们早就想到了,不稀罕,以往有灾难都是如此,没什么。我担心的是天气什么时候暖和,今年还能种麦子吗?”
明远想起玉娘问种药材的事,追问道:“还有,玉娘你和师傅真的要种药材吗?能卖多少钱?”
玉娘道:“现在还不知道,不过听药铺东家的意思,应该有赚头,到时候具体谈成了再说吧。至于这麦子,天暖肯定能种,天气要是正常了,往后每年咱们还能收两季呢。”
玉娘之前就问清楚了,现在只一年一收,她想要带着大家度过这灾难末世,就先要多种粮。
“什么?玉娘,你说什么?一年收两季?你是说秋收后还能再种?”明远不相信,或者说不敢相信。
玉娘点点头,“对,小麦一年能收两季,今年秋收了咱们就再种上一季,到明年天暖和就能收了,一点也不会耽误再种下。”
明志和明远看玉娘说的坚定无比,两人相信了,又换成一脸兴奋,“那就太好了,到时候咱们就有吃不完的粮食,再也不用买粗粮过日子,天天吃细面。”
玉娘笑笑,“咱们快走,前面有个粮店,咱们去问问。”
兄妹三人一起走进粮店,粮店伙计这会儿都不忙,见三个半大孩子也上前迎接,“三位,打算买点什么?”
玉娘转了一圈,问道:“粗面现在什么价格?我还想要点细面。”
小伙计立马说道:“粗面现在15文一斤,细面一斤50文,你们要几斤?”
“什么?粗面15文一斤?”三人大吃一惊,整整涨了一倍。
小伙计对三人的表现一点都不吃惊,这些日子来买粮食的人都是这样,“这算便宜了,前两日更贵,粗面都涨到25文一斤,后来县衙开仓放粮开粥棚,价格还压下来。”
明远道:“那你们就不能少赚一点,让大家多买一些,你们也能赚回来。”
小伙计摇摇头,“你们以为我们想涨,我们也不愿意,可上家涨价,咱们进价就贵了,不涨就等着赔钱了。我们掌柜也日日着急呢。你们到底要几斤?”
玉娘摇摇头,“太贵了,家里给的钱不够,今日就先不买了,等过几日再来买吧。”
小伙计也不恼,转身去忙别的事。这些日子想来买粮的很多,被价格吓回去的人也不少,他已经见怪不怪了。
兄妹三人出了这家,又进了其他几家,大家的价格都差不多,都是涨了一倍左右。三人又在街上转了一圈,什么都没买,空着手回去了。
其他人等三兄妹坐下,纷纷围住问个不停,“现在粮食什么价格?多少文?”
明志伸出一个手指头。
大家松口气,“才涨一文钱,这不算涨。”
明知道:“什么一文钱,是翻了一倍,粗面是15文一斤,细面没有涨一倍,可也是差不多,50文一斤,我们什么都没敢买。”
大家一阵唏嘘,又是一番议论。
玉娘没有跟着议论,坐在一边沉思。她想着这粮食价格已经上涨了,不知雪灾过后价格要如何,看来要囤粮的事情,要抓紧了。
他们现在手里这点银子看着挺多,要是囤粮根本就不够花的,还是得想办法。
一夜无话,第二日天一亮,破庙里的人都纷纷起来,站在院子里排成两队,不知等着什么。玉娘一行人好奇,明志和明远随即找了两个人去打听,才明白。
原来,县衙的人每天一早就会到这破庙施粥,无论是谁都能领到一碗。
大家看看天还早,一商量也跟着去排队,他们没有碗,又花了一文钱找人借了碗,等喝完粥洗干净后再还给人家。
虽然花了一文钱,可省了买饭的钱,合算,这还是玉娘出的主意,不然他们连个碗都没有,去买个就更没必要,他们还要赶路,摔了碎了,才可惜呢。
要知道买个碗也要花两文钱呢。
大家喝完粥还了碗,就直接去了药铺。板车昨日被他们留在药铺,也省的今日再拉过去,省点力气。
他们一行人到的时候,药铺已经开门,门口排起了长队,看着比昨日人还多。玉娘直接进去,正好碰上昨日见到的药童。
药童连忙领着玉娘到柜台,“田掌柜,这就是昨日东家说的平安村来买药材的人,他们来拉药材。”
玉娘立马打声招呼,“田掌柜,就是我。你算算我们要的药材多少钱,我们先结账再去拉药材。”
田掌柜是个五十岁左右的男子,之前东家给他打过招呼,热情说道:“账单我已经算好了,这份是给你的,你先看看哪里有不对的,再去看看药材,回来付钱也是一样的。”
玉娘痛快的说道:“不用,我们与东家合作过,知道你们不会骗我们,我先结算也是一样的。”
说着,玉娘看了下账单,就放到怀里,又从里面拿出一锭银子,“田掌柜,这是五十两。”
田掌柜常年算账收银子,不用称就知道足足五十两,“没错,整整五十两,那我们就收下了。我带你去看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