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北平有个南池子,南池子北端有条北长街,北长街有个李公馆,李公馆的主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这北平行辕可不同寻常,它的全称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北平行辕,其职权是统辖华北五省(河北、山东、热河、察哈尔和绥远)、三市(北平、天津、青岛三个特别市)的党务、行政和军事,同时指挥第十一和第十二两个战区。行辕主任李宗仁的办公地点设在中南海勤政殿,这是当年袁世凯身着陆海军大元帅大礼服,站在龙椅旁边接受文武百官朝贺,僭号称帝的地方。北平沦陷之后,此地成为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的所在地。李宗仁身居要津,总领华北,官高位显,可是,却终日无所事事,李公馆门前冷落车马稀,他这位驰名天下的抗日名将,如今也像故宫的殿宇一样,已经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故都的秋末,强劲的西北风裹着尘沙,从荒凉的塞外闯进来,刮得地上的杨树枯叶飞舞,使人睁不开眼睛。在昏曚的日色中,有洋车夫沉重的身影,小贩无力的叫卖声,踟蹰在暗灰色胡同里的乞丐的抽泣声,军警的呵斥声,追捕行人的脚步声……更使毫无生气的北平蒙上一层恐怖的阴影。
上午九点钟,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便来到公馆门前准备迎候客人。李宗仁一身西装革履,一改他那“猛子”将军的军人气质,而带上几分政治家睿智豁达的风采了。他的夫人郭德洁梳着庄重的发髻,身着黑色紧身旗袍,穿长统丝袜和高跟鞋,一身打扮与她的地位极为相称。北平的风沙无休无止地在天空回旋,在地上翻腾,李公馆门前那株大杨树上,还有几片褐色的叶子眷恋着光秃秃的树枝,西北风摇撼着枝干,刮得那几片残叶不住地抖动着,仿佛是被麻绳拴在树上的几只可怜的鸟雀,正抖动着疲惫不堪的翅膀,欲飞不能,等待着的是垂死的命运。李宗仁抬头看了一眼这古老的杨树,不觉一阵心酸袭来,他觉得自己的命运有点儿像杨树上那残叶中的一片。蒋介石的几百万大军正在变成地上翻滚的枯叶。华北遍地枪声,而东北败局已定,陈诚在沈阳是挣扎不了几天的了,也许要不了一年半载,共军便会以百万之众,兵临故都城下,到那时,他这片枯萎的杨树叶便不得不凋落了。
他是民国三十四年十月二十六日——日本宣布投降两个多月后,由汉中飞到北平的。早在日本宣布投降前的几天,他在汉中便接到白崇禧由重庆统帅部打来的电话,告知日本已经投降,俟盟国表态后,即由日皇颁布诏书。此消息一出,市面上即陆续传来欢呼声和热烈的鞭炮声。李宗仁命副官去备办几桌酒席,与部下共庆胜利。那些军官们为八年抗战的胜利简直冲昏了头脑,他们一边痛饮,一边放着留声机,一边欢呼,一边围着餐桌舞蹈起来。李宗仁却离席坐到沙发上,面容显得沉郁,似乎胜利的欢乐没有感染他那沉重的心灵。八年,啊,这使中华民族国家破碎、人民流离失所、失去数以千万计生命的空前大浩劫,终于结束了!作为抗战名将有功于中华民族的李宗仁,他内心当然感到欣慰。可是,这种欢乐马上就为忧虑所替代,就像刚露晴的天空,即布上了浓重的阴云一般。他首先想到的是个人的出处问题。他与蒋介石的对峙是因为抗战爆发才结束的,以他的经验看来,北伐成功后,蒋介石便要消灭异己,现在,抗战大功告成,蒋介石很可能又要下手消灭地方势力了。他和白崇禧是国民党内有名的反蒋实力派,抗战八年,桂系的势力由广西延伸到安徽,白崇禧身为副总参谋长,在统帅部调度指挥全国军事,他则坐镇前方,打了台儿庄之战,名震中外,对此,老蒋不得不时刻提防着。无奈八年抗战,年年用兵,蒋介石为了抗战也不得不重用李、白等一大批曾经反对过他的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李宗仁对此不得不防。再者,抗战八年,共产党深入敌后,滋生蔓长,拥有几十万武装部队和大片根据地。现在的共产党早已不同于北伐时代了,那时节,他和蒋介石一声“清党”令下,成千上万人头落地。抗战胜利后,国共之间的冲突将无法避免,斯时鹿死谁手尚难逆料。李宗仁在沉思着,耳畔不断传来震耳欲聋的欢庆胜利的鞭炮声,仿佛是响彻中华大地的枪炮声——共产党与国民党在厮杀,蒋介石与李宗仁、白崇禧在火并……
1945年10月30日,李宗仁由汉中飞抵北平,受到北平各界的热烈欢迎
“德公,您也来跳跳舞吧!”参谋长王鸿韶引着机要处的一位俊俏的女译电员来到李宗仁面前。
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与李宗仁在汉中行营
李宗仁摇了摇头,脸上毫无表情,王参谋长见时已夜阑,想必李宗仁疲倦了,于是便命部属们向李宗仁告辞而散。李宗仁却把秘书主任黄雪邨叫到办公室来,吩咐道:
“你以我的名义,给蒋委员长拍份电报。”
黄雪邨马上抽出钢笔,掏出小本子,看着李宗仁道:
“请德公指示纲要。”
“首先,向蒋委员长致敬,致以领导抗战赢得胜利的祝贺。”李宗仁在办公室里踱着步,一只手背在身后,一只手托着下巴,慢慢地说道。
黄雪邨在小本子上迅速地记录着。
“宗仁追随委座完成国民革命北伐大业后,现在又在委座的领导之下,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李宗仁字斟句酌地说着,“然宗仁在前方担任方面军事统帅八年之久,心力交瘁,请求予以名义出国考察,藉资休养;至于战后对共党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国家军事与政治之统一问题,中央自能妥善处理,庶不至战乱再作,重陷斯民于水火之中……”
黄雪邨听了大吃一惊,忙说道:“主任坐镇前方抗战八年,有功于国,有德于民,战后国家重建需人,中央是不会允主任遽萌退志的!”
李宗仁淡淡一笑,说道:“蒋委员长身为最高统帅,抗战这笔总账,在功劳簿上一定又记在他的户头上了。我和他相处多年,深知在患难时期还可以勉强相处,说到共安乐就难乎其难了。我不如趁此机会,出国考察,好好休息,至于将来如何,看形势变化情况再说。”
黄雪邨到底是李宗仁的心腹之人,他眨了眨眼睛,马上便领会了李宗仁给蒋介石这个电报的真正意图,这是李对蒋斗争的一种策略。李宗仁以退为进,企图以出国考察为要挟,摸一摸战后老蒋的底牌。黄雪邨看得明白,却装得糊涂,笑道:
“主任要出国的话,可得把我也带上啊!”
“嘿嘿!”李宗仁发出几声干笑,没再说什么。
电报发出三天后,日本正式宣布投降了。街上又是一阵阵鞭炮声响,学校的师生们拥上街头游行祝捷。李宗仁案头的电话机也欢快地跟着响了起来。
“德邻兄,你好!”电话机把蒋介石那浓重的奉化口音由重庆输送过千山万水,直达汉中行营李宗仁的耳畔,蒋介石也掩饰不住自己那兴奋和激动的声音。
“委座,你好!”李宗仁声调平静,他估计蒋介石此时打来长途电话,必和那封电报有关。
“嗯,这个,你的电报我早就收到了。”蒋介石用充满情感的声音说道,“这八年,你辛苦啦!”
“委座领导抗战,劳苦功高!”李宗仁也敷衍了一句。
“这个,战后建国的任务重大。这个,国家遭遇严重破坏之后的重建工作,还需付出极大的努力,因此你还身兼重任,出国休养,现在还不是时候。等到将来可以放手的那一天,嗯嗯,我们兄弟再一道下来休息……”蒋介石在电话中与李宗仁称兄道弟,叙起手足之情,“德邻弟,汉中行营乃是抗战的组织机构,胜利了,这机构便要撤销了,至于将来你的出处问题,中央方面正在研究之中,请你放心好了。总之,战后建国,任重道远,你还得像北伐和抗战一样,助为兄一臂之力啊!”
半个月后,白崇禧由重庆打电话来告诉李宗仁,中央已决定要李到北平担任总领华北的行辕主任。白崇禧在电话中喜滋滋地说道:
“德公,北伐时我们在北平坐不住,这回可要坐稳啊!”
“怎样才能坐得稳呢?”李宗仁一听蒋介石决定派他到北平去总领华北五省、三市的党政军,心里自然兴奋,忙向白崇禧问计道。
“当年我们坐不住是因为东北问题没有解决。”白崇禧只一句话便把问题点清楚了。
“噢!”李宗仁点了点头,心中豁然开朗,因怕电话受到监听,不敢多说,只讲了一句“这个问题,我要向委员长提出”,便放下了电话。
第二天,蒋介石亲自打电话来征询李宗仁对出任北平行营主任的意见,李宗仁欣然受命,并关切说道:
“东北为最重要之地区,负责接收的人,尤应慎重遴选。”
“你看接收东北谁最适当呢?”蒋介石灵机一动,忙问道。
李宗仁没想到蒋介石会直截了当地向他询问接收东北的人选,他内心认为最合适的人物,当然是白崇禧了,如白氏出关总领东北,他坐镇故都,便等于控制了大半个中国。但是,他深知蒋介石是绝不会让李、白同时去东北和华北的,因此稍一思索,便说道:
“我看黄绍竑还可以。”
“啊?嗯嗯,这个,这个,中央还要考虑。”蒋介石仿佛被马蜂蜇了一下似的,“哼”了几声,便撂了电话筒。
李宗仁忖度,黄绍竑在民国十九年便离开了李、白,投入蒋氏幕中,而且颇得蒋的信赖。为了收拾广西,蒋曾命黄绍竑做广西军务督办,并送了黄二十万块钱。因李、白一直在广西硬撑着,黄绍竑也不忍和李、白刀兵相见,便拿着蒋介石的钱在上海吃喝取乐,又到香港买了一幢洋房,还到菲律宾走了一趟。蒋介石见黄绍竑回不了广西,便让他当内政部长,后来又任命其为浙江省主席和湖北省主席。
抗战时期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的黄绍竑
抗战爆发,蒋介石组织作战机构,任命黄绍竑为作战部部长,后来又调他去当阎锡山的副手——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长城抗战失败,黄绍竑回到南京,日军已攻占苏州、嘉兴,正向南京、杭州进迫,南京已开始最后的撤退,蒋介石又命黄绍竑重回浙江省任省主席。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底,黄绍竑到达浙江的时候,杭州已快要沦陷了,不久他率省政府退到金华。抗战这些年,李、黄、白绝大部分时间不在一起,他们大概也知道,这是蒋介石对他们分而治之的一种策略,只要这三个广西人不搞在一起,蒋介石的内部便不会大乱。偶尔黄绍竑也到重庆去开会,可以碰到白崇禧,但和李宗仁会面可就不容易了,因为李一直在前线指挥作战。徐州会战后,李宗仁到武昌东湖疗养院治病,曾与李济深、黄绍竑有过短暂的聚会。那时,黄绍竑已在浙江省主席任上,很想做些抗日工作,不想刚到任半年,便突然接到蒋介石的电报,斥责黄的省政府“声名狼藉”。黄绍竑一气之下,便去电要求辞职,蒋介石不准。黄绍竑便到武昌向蒋面陈衷曲,正好也住在东湖疗养院。李宗仁、李济深、黄绍竑好不容易有机会聚在一起,他们每日闲谈,或论国事,或下围棋,有时雇上一叶扁舟泛舟荷花丛中,垂钓消遣。白崇禧也时常抽暇前来谈话。这四个不同寻常的广西人聚在一起,马上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他不但命军统、中统暗中派人监视他们的行动,而且要陈诚前来打招呼。某日,正当李、黄、白和李济深在聚首畅谈的时候,陈诚突然闯了进来,用半开玩笑的口吻笑道:
“你们这几个广西佬住在一起,外面惹出很多闲话,十分刺耳,我奉委员长之命今天特来赶你们出院!”
不几天,李宗仁即出院赶往黄陂县内的小镇宋埠,回到第五战区长官部去了。黄绍
竑亦回浙江。直到这年年底,李、黄到重庆开会时,李济深约了冯玉祥、周恩来、秦邦宪、陈绍禹、叶剑英、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到神仙洞他家里茶会,他们才又聚了几天。李宗仁知道,黄绍竑在浙江过得并不痛快,虽然山高皇帝远,但蒋对黄仍盯得很紧,黄绍竑组织青年政工队、团队办的兵工厂,全都被蒋介石派人接收了,黄绍竑气得只好跑到福州去养病。照李宗仁的估计,抗战胜利后,不但他和蒋介石共“安乐”不易,便是已投蒋多年的黄绍竑,恐怕在蒋身边也不好混下去。因此李宗仁便向蒋介石推荐黄绍竑到东北去,如李、黄两人分掌东北和华北大权,白崇禧在中央活动,黄旭初坐镇广西,李品仙坐镇安徽,这盘棋局就要胜过北伐的风云时代了。殊不知猫精老鼠更精,蒋介石如何能让李宗仁下这盘棋呢?在发表李宗仁任北平行营主任后不久,蒋介石便命亲信熊式辉出任东北行营主任。李宗仁一看,心里凉了半截。但白崇禧由重庆打来电话,仍颇为乐观,他告诉李宗仁,已任命何柱国去东北当行营参谋长。李宗仁听了,心里这才由凉变热。
原来,何柱国也是广西人,与黄绍竑、黄旭初同为容县老乡。他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在东北军中任职,曾任东北骑兵军军长,颇受张学良信任。抗战中,何柱国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当过李宗仁的部下,两人关系十分密切。后来,李品仙当第十战区司令官,何柱国任副司令官。因此,何柱国虽属东北军系统,但李、白却把他当作自己人看待。黄绍竑与白崇禧既不能去东北做总管,现在派何柱国去东北行辕当参谋长,何是东北军的著名将领,与东北各界人士均有联系,他去当东北行营的参谋长,也就等于桂系在东北插进去一只脚了。李宗仁正在暗自高兴,不想,过了几天,白崇禧又打来电话,沮丧地说道:“何柱国在熊式辉家的一次宴会上,被人暗中下毒,毒瞎了双眼,不能到东北赴任了!”李宗仁大吃一惊,这才对东北死了心,怀着一肚子闷气,由汉中飞往北平赴任去了。
1947年10月4日,蒋介石夫妇视察北平,李宗仁夫妇到机场迎接
李宗仁到了北平,这才发现自己被把兄蒋介石高高地挂在故都的半空中,上不沾天,下不着地,令不出勤政殿。他辖下的五省、三市和两大战区,什么也管不了,就是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要成立个十几人的武装班,需领取十几支枪,李宗仁签字批准了,后勤补给机关居然敢拒绝发放,气得李宗仁差点拍烂了桌子,但也无用。他幽居北平,终日无所事事,除了喝酒解闷外,便是寻幽访胜,凭览古迹。遥听着关外国共两军殊死决战的枪声,接到的却是国民党军队不断惨败的消息。到了民国三十五年底,东北战局日蹙,在“北满”,国民党军队完全孤立在长春和永吉两点上,主力则局限于四平、沈阳、营口、锦州一带,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一筹莫展,连电向蒋介石告急。蒋介石这才想起李宗仁曾向他推荐黄绍竑出长东北之事,败局日露,他只好请李宗仁出关去收拾东北残局。
李宗仁把白崇禧请到北平密谋一番,向蒋介石提出了缩短战线的作战方案,蒋没有采用,李宗仁也就趁机不去东北当替死鬼。蒋介石无奈,只得把手中最后一张王牌陈诚打到东北去,将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和保安司令杜聿明撤回来。陈诚初到东北,倒也抱着一番雄心壮志,大吹要“建设三民主义新东北”。他锐意整军,扩充军队,同时又重演其排除异己之故伎。大概东北共军已窥知蒋介石中途易帅之企图,正当陈诚在大吹大擂的时候,共军一场凌厉的秋季攻势,便消灭陈诚部队十万人,吓得陈诚胆战心惊,无所适从。
……
又一片枯叶被风刮落到地上,伴随着尘埃,不住地翻滚旋转,然后一头栽进那条臭水沟里去了。李宗仁背脊有些发凉,他觉得坐困北平的结局,很可能像那片枯落的杨树叶一般。此时的华北平原已大半落入共军之手,毫无斗志的国民党军队仅占据着少数几座大城市,东北、华北都面临着相同的命运。李宗仁手头无兵可用,但又不甘心失败,他曾和白崇禧私下商量,请白向蒋介石建议,把桂军精锐第七军和第三十一军调到北平,以挽回华北败局,但白崇禧却叹道:“德公,你的想法或许是对的,但是为事势所不许。”
李宗仁无可奈何地抬头望着光秃秃的杨树。那上面尚有屈指可数的几片残叶,在风中悲凉地挣扎着,他不知哪一片是蒋介石,哪一片是白崇禧、黄绍竑,哪一片又是他自己!那几片叶子,又很像中国的一个个地区,他不知哪一片属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但不管怎样,都会随着秋天的过去而凋落,先落下的那一片必然是东北,然后是华北……整个国民党政权和蒋介石的势力已经面临到了严冬的威胁。李宗仁认为,蒋介石是挣扎不下去的,要使国民党起死回生,就得来一番改造,就像这杨树一样,只有到了春天,才能长出满树的绿叶,他盼望的正是这一天。
“这鬼天气,把脸都吹裂了!”
1947年5月,北平学生举行“反内战,反饥饿”大游行
郭德洁站立在风中,不时用手绢轻轻地扪着她那擦过高级脂粉的脸,皱着眉头,向李宗仁发牢骚:
“几个穷教授,也费得着出大门外来迎接,风沙都钻进眼里来了!”
她用手绢擦着眼角,也不知是真有沙粒飞进了眼里,还是故作姿态。李宗仁倒很有耐心,他笑道:
“老蒋要的,我们要不到;老蒋不要的,我们才能拣起来。这故都北平,老蒋不要的只有这些穷教授和血气方刚的学生啊!”
“啊?”郭德洁不解地问道,“这些教授、学生,他们既不当权,又不能吃粮当兵为你打天下,为何要如此重视他们?”
“德洁,你有所不知。”李宗仁耐心地开导他的夫人,“这故都北平,乃是近代中国学生运动的圣地,五四运动以后,所有学潮无不以北平马首是瞻。‘三一八’‘一二·九’曾闹得轰轰烈烈。目下,内战频仍,通货膨胀,人民生活的痛苦日甚一日,感觉敏锐的青年学生不断集会游行,学潮势如野火,这股势力,绝不可小视。”
郭德洁是个聪明伶俐之人,很能领会李宗仁的意图,她点了点头,说道:
“你将兵几十年,想不到还能掌握这些秀才呢!”
李宗仁又轻轻说道:“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在北平燕京大学数十年,他是中国通,向来重视知识界的舆论……”
郭德洁又点了点头,这时,几辆轿车驶进北长街,李宗仁说道:
“我的客人来了,你得好好招待哩!”
“放心吧,我会使他们满意的。”郭德洁轻松地笑了起来,仿佛那刚刚还吹得皮肤欲裂的西北风,这会儿突然变得像春风一般温柔了。那几辆小轿车在李公馆门前停下后,李宗仁夫妇便从大门口的阶下走向车子前,笑容可掬地和从车里出来的教授们一一握手。这十几位教授全是北平有名的大学教授,个子有高有矮,身材有胖有瘦,有的鬓发苍苍,有的英俊潇洒,有的穿着风衣,有的持着手杖。李宗仁夫妇热诚地把他们迎进公馆内的大客厅,在两张大圆桌前坐下。大客厅陈设朴素,最引人注目的只有墙上那幅寿桃横幅,这幅杰作乃是齐白石老先生的笔墨。原来,北平光复之初,因交通尚未恢复,城内发生粮荒,燃料也严重缺乏,简直到了众口嗷嗷、无以为炊的惨境。一天,白石老人拄着手杖,径到行营来见李宗仁,告之无法买到米和煤,请求接济。李宗仁没有办法,只得在行营人员配额中酌量拨出部分米、煤,令副官给老画家送去。白石老人见身为北平行辕主任的李宗仁没有官架子,很是感动,特地挥笔绘了这幅寿桃横幅相赠。
“今天请诸位先生前来便餐,请随便坐,随便坐!”
李宗仁亲自招呼教授们在桌旁落座,他又命行辕的几位处长前来作陪,宾主坐下后,郭德洁手捧一只黑漆托盘,亲自上菜来了。她在旗袍外扎上一块洁白的小围裙,既体现出行辕主任夫人的身份,又不失一个精明主妇的气质,她一出场,便给客人一种好感,使人感到在李公馆做客,既有待如上宾之感,又有亲切融洽之气氛。
“先生们,诸位在北方,难得吃到正宗的南方菜,今天请品尝我们广西特产风味。”郭德洁笑盈盈地将一盘红扣果子狸轻轻摆到桌上,立时,一股诱人的香味从盘中逸散出来,李宗仁拿着一瓶桂林三花酒,一一给教授们斟酒,斟完酒,他才摇晃着手中的空酒瓶,说道:
“桂林三花酒,古称瑞露,已有千年以上历史,宋代文人范成大说‘来桂林而饮瑞露,乃尽酒之妙,声震湖广,则虽金兰之胜未必能颉颃’。据说金兰是当时北方的名酒,范成大本来是很赏识它的,但一当喝到桂林三花酒的前身——瑞露之后,才觉得有名的金兰酒也未必能比得上。桂林三花酒经他这么一宣扬就更加出名了。今天我以此酒款待诸位,来日桂林三花酒必将誉满中国。来,为范成大老先生干杯!”
李宗仁这一篇祝酒辞说得妙极了。正当大家都把酒杯高高举起来的时候,座中一位带有几分傲气的北大教授却说道:
“且慢!李主任,你说广西的东西这也好,那也好,我看广西的人就不见得都是那么好,大家一听到‘桂系’这两个字,就头疼,就反感,请问,你是否准备把华北也纳入桂系的势力范围?”
这位教授的话简直说得近乎胆大包天,不但他的同行们感到惴惴不安,而且来作陪的行辕中的那些处长们几乎都快要发作起来了,但是李宗仁却哈哈大笑道:
“先生们都是做大学问的,你们可曾在什么辞典上看过‘桂系’这个词吗?广西人是不大行,特别是文化上落后,我这次到北平来,既不敢带广西的兵,也不敢带广西籍的官。”
李宗仁的话马上把气氛缓和了下来,但那位教授却并不罢休,一针见血地说道:
“国民党都是些腐败的官僚当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难道你李主任能例外吗?”
李宗仁明白,他今天请的这些教授中,不乏思想激进分子,这正是他所需要的。他平素待人本来就比较宽厚,今天又有思想准备,因此更显得豁达大度,他要在这些享有盛名的知识者中树立自己的民主进步形象,他要把自己打扮成在国人认为腐败的国民党政权中的佼佼者,他要使国人和友邦看到自己不同于独裁的蒋介石的自由民主改革者的光辉品质,让他们发现国民党内仍有复兴的领袖存在。他要和蒋介石争夺人心,从而挽救正在分崩离析的国民党政权。因此,他什么话都能听。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本党内是大有人在啊!”李宗仁忧心忡忡地说道,“诸位也许对我的北平行辕班子还不甚了解,好在今天行辕中的处长们都在这里,我想请他们向诸位自报家门,介绍一下自己的籍贯。”
李宗仁说着便指着身旁的秘书长肖一山说道:“肖秘书长是江苏铜山人,也是一位教授,与诸位早已相熟。”他又指着政务处长王捷三说道:“王处长是陕西人,曾任过北洋大学工学院西安分院教授。”
李宗仁介绍完这两位教授出身的中将处长后,参谋处长梁述哉站起来说道:
“我是河北人,在行辕任参谋处长。”
“我是安徽人,在行辕任军法处长。”军法处长方克猷说道。
“我是河北人,在行辕任总务处长。”总务处长张寿龄接着说道。
“俺是山东人,在行辕任经理处长。”经理处长张寰超说道。
“我是辽宁人,在行辕任副官主任。”副官主任李宇清最后说道。
李宗仁笑道:
“诸位,你们都看到了,我行辕的处长中别说没有广西人,连南方人也没有啊!”李宗仁为他的表弟、军务处长黄敬修打了埋伏,但是,经这几位北方口音的处长们一自我介绍,倒使那位言辞尖锐的教授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了,李宗仁为了不使对方感到难堪,忙再一次举起酒杯,非常恳切地说道:
“来,为我众多的北方朋友们干杯!”
正当李宗仁和教授们干杯的时候,在李公馆的另一间小客厅里,也摆着两桌丰盛的酒席,在座的全都是广西人,而且绝大多数是和李宗仁、郭德洁有亲戚关系的,有些则是李宗仁在玉林起家时候帮了大忙的那些地方绅士的子弟和亲属。他们从广西千里迢迢跑到北平来投奔李宗仁,实指望凭着特殊关系弄个一官半职,可是一住便是几个月,却毫无半点做官的消息,每日郭德洁虽都以好酒好菜招待,但他们一提职务方面的事,郭德洁便环顾左右而言他,她也真有能耐,弄得这些人虽心中不畅快,但口中却说不出来。这天,李宗仁要招待教授们,当然对这帮广西老乡亲也不能怠慢,郭德洁一会儿出现在教授们的餐桌旁,一会儿又到广西老乡这边应酬,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九婶娘,我的差事九叔安排了没有?你帮我多催一催呀!”李宗仁的一位颇亲近的族侄见郭德洁进来,忙站起来问道。
“啊,有了,有了。”郭德洁笑道,“你九叔要你去当一个银号的董事长。”
“银号董事长,连七品芝麻官都算不上,有什么做头啰!”那位族侄一心巴望做个堂堂正正的官,好光宗耀祖,对银号董事长不感兴趣。
“那可是个肥缺哟,好多人想要,你九叔都没舍得给呢!”郭德洁笑道,“这年头做官还不如赚钱保险。”她知道,李宗仁自到北平后,为了拉拢北方人,对广西人的安排控制得很严,连他身边的副官主任都不让自己的亲朋故友做,而把这个重要职位给了一个辽宁人李宇清,这说明他不但重视华北,连东北也都不放过哩。但是,对于一些从广西老家来投的人,他又不能让他们吃闭门羹,因为这些人不是亲戚便是故友及其子弟,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多少也得考虑安置,官场不好放,便只有让他们去搞经济工作,虽然谋不上一官半职,但总可以发点财的。郭德洁对此深有了解,她觉得李宗仁的想法不乏远见卓识,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这个社会里,李宗仁这样做,便可获得清正廉洁的好名声,而又不致得罪了家乡的人。
“嫂夫人,我的差事呢?”一位五十开外的乡绅向郭德洁问道。他在李宗仁起家时,曾出了大力,帮了大忙,大约在乡间久居感到寂寞,也想到北平来开开洋荤。
“德邻想请您老到‘白川号’上去帮忙,你看怎样?”郭德洁知道对这样的人是不能得罪的,这老头子无非是想出来见识见识世面,因此她已和李宗仁商量了,准备让他去“白川号”货轮上任职。这“白川号”货轮是李宗仁到北平后,有人以二十万美元为他代买的一艘澳大利亚的超龄轮船,目下正航行于长江和沿海一带。
“嫂夫人,船上的风浪我恐怕受不了哟!”那老乡绅一心只想在北平混个差事,因为这是元、明、清三朝故都,广西人很少有在这里为官的。他又迷信很深,认为李宗仁坐镇北平,必有黄袍加身之日,因此他执意留在北平,要做个“京官”。
“‘白川号’上有专人服侍您老,又可饱览长江名胜风光,这可是个美差呀!”郭德洁耐心地劝导着那老乡绅。
“你们是要我葬身鱼腹呀!呜呜!”大约是心情不畅快,而又多喝了几杯,那老乡绅竟嚎啕大哭起来,引得满座唏嘘,郭德洁忙命人把他扶下去。
在大客厅这边,又是另一种气氛,大学教授们正在评论时弊,有些言辞竟尖锐得胜过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抨击。
“李主任,你身为党国要人,又为华北党、政、军最高长官,可是北平城中军警宪特光天化日之下,公开捕杀进步学生,法西斯恐怖已达极点,我们教授无法教书,学生也无法上课了!”一位老教授当面对李宗仁指责道。
“先生说的全是一片真情!”李宗仁不但不怒,反而十分同情地说道,“只恨我李某人管束不住那些可以通天的人!”他既自责,但又表露出能让人理解的某种苦衷。
“蒋介石独裁,祸国殃民!”一位教授拍案而起,竟对着李宗仁和他的下属公开指责起蒋介石来了。“八年抗战,国家残破,元气大伤,蒋介石不从事国家建设,却热心于打内战,他要把人民推向死亡的深渊,国家危矣!民族危矣!”老教授说得慷慨激昂。
李宗仁洗耳恭听,不时沉重地点一点头,脸上露出一副内疚的但又似不甘心的表情。教授们见李宗仁不但不干涉他们抨击时事的言谈,反而专心静听若有所思,情绪更加活跃起来,他们一边饮酒,一边发出震撼人心的疾呼和呐喊:
“中国需要民主!需要懂得民主的领袖!”
“魏德迈将军说得好,‘中国的复兴有待于富有感召力的领袖’!”
“中国人正在进行着一场空前的自杀!”
“东北亡给日本人十四年,如今又要丢给共产党,熊式辉混蛋,杜聿明无能,陈诚是个窝囊废!”
“李主任,你是北伐名将,抗日英雄,你应该挺身而出,领导中国的民主改革!”
李宗仁的心在翻滚着,他从这些不满现状、憧憬西方民主自由的名教授的言谈中,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希望。一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憎恨,对国民党政权腐败无能的绝望而又对共产党恐惧的情绪,正在各阶层蔓延,如能掌握住这种情绪,便可在知识阶层和中产阶级中获得巨大的支持。李宗仁利用他军人善于抓住战机的敏锐,很快便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相信,搞政治也和打仗一样,看准机会,果断突破,便能扭转战局。对于他来说,要摆脱目下的困境,就必须抓住这个突破口,大造声势。两个月前,杜鲁门总统的特使魏德迈来华调查,曾到北平与他会晤,李宗仁向魏德迈阐述了自己对中国局势的见解,受到魏德迈的重视。他想,如果能抓住国内这股情绪,又能抓住美援,他是可以干一番更大的事业的,绝不至于在这里长坐冷板凳。李宗仁正在想着心事,谋划自己的前程,忽然副官来报:“北平市何市长来见!”
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在处理政务
李宗仁一听说北平市市长何思源来见,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大事,为了表示他与教授们亲密无间的作风,他便命令副官:
“请何市长来这里一同用餐。”
何思源跟着副官急匆匆到大厅来见李宗仁,他见在座的全是北平有名的教授,心中更加着急了,他向李宗仁说道:
“李主任,据我得到的消息,全市大、中学生今天又要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你看怎么办?”
李宗仁笑道:“看你急的,我还以为发生火警把故宫烧了哩,学生们要游行,让他们游不就是了。”
何思源一怔,忙说道:“有人已经向我报告,说驻北平的特务机关这次可忍不住了,他们正在准备行动!”
李宗仁问道:“他们如何行动法?”
“各重要街口现已埋伏大批便衣特务,他们准备以手提机关枪来对付游行的学生。”何思源说道。
众教授一听特务机关要用武力镇压手无寸铁的学生,既愤怒又担心,齐声向李宗仁要求道:
“李主任,你一定要制止他们,绝不能重演‘三一八’惨案呀!”
李宗仁“霍”的一声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道:“诸位放心,只要我李某人还在北平,谁也别想向青年学生开刀!”他走过去,一把抓起电话筒,给北平行辕第二处处长马汉三打电话:
“马处长,你立即到公馆来见我!”
不久,马汉三来到。他长得横眉竖眼,一脸横肉,北平人都知道马汉三是吃什么饭的。他虽在李宗仁的行辕任第二处处长,但却直接听命于军统局长戴笠,他的第二处在行辕中是个独立王国,人事经理,都单起炉灶,工作对象更是李宗仁所不能过问的。因此马汉三平日胡作非为,根本不把李宗仁这位大主任放在眼里。今天,在电话中得知李宗仁要召他去公馆,便大模大样地乘车来到了李公馆。
“听说你们今天要制造血案,是不是?”李宗仁两眼逼视着马汉三,厉声问道。
马汉三早已奉到南京的命令,因此根本不把李宗仁的话放在耳里,特别是当着这么多大学教授,马汉三的威风如何肯收敛,他大大咧咧地答道:
“学潮愈闹愈不像话了,不牺牲几个人如何维持得了秩序,李主任,这事你就放心让我们去办吧!”
“胡说!”李宗仁怒喝道,“五四运动以来,哪一次学潮是镇压得下去的呢?只有北洋军阀才屠杀学生、教授。民国十六年北伐,我打的就是北洋军阀,难道现在还有人要当北洋军阀不成!”
李宗仁这话,直说到教授们的心坎上去了,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共鸣,他们感到这位李主任确是不同寻常。但马汉三却顶了李宗仁一句:
“他们是受共产党煽动的,我要执行委座‘戡乱救国’的指示!”
“你打死了学生,不是更替共产党制造反政府的借口吗?”李宗仁用手指着马汉三的鼻尖,大声呵斥道,“我命令你,马上将便衣队撤回去!”
马汉三因有南京的指示壮胆,对李宗仁的命令无动于衷,他站着,一言不发,硬顶着不办。李宗仁勃然大怒,一拳头擂在桌子上,大喝一声:
“来人!”
几名卫士和副官应声而来,李宗仁命令道:“给我把马汉三扣押起来!”
“是!”卫士们拔出手枪逼住马汉三,搜缴了他的手枪。
“命令行辕警卫团,立即将特务便衣队全部缴械!”李宗仁把眼睛一瞪,向军法处长方克猷命令道。
马汉三虽然一向不把职大权小的李宗仁放在眼里,但他知道李宗仁轻易不发脾气,一发脾气可就不得了,他虽然有戴笠做靠山,但眼下名义上受李宗仁管辖,如果李宗仁暴怒之下,真的缴了特务便衣队的械,那他马汉三也下不了台。他忘不了戴笠那次来北平临回南京去时,到北长街向李宗仁辞行,戴笠亲自打电话把他叫到李宗仁的客厅,当着李宗仁的面教训他道:“你要好好听话,不许你自由行动;不然,我就枪毙你!”那次简直吓得他灵魂出窍,他疑心李宗仁对戴笠说了什么不利于他的话,不然戴笠怎么会发那样大的脾气?如果这次和李宗仁冲突起来,说不定真的会被戴笠枪毙呢!好汉不吃眼前亏,出事反正有李宗仁承担责任,他犯不着两头受气。因此,忙一个立正向李宗仁说道:
“我听李主任的命令就是。”
李宗仁见镇住了马汉三,这才把他喝退:“去吧!”
“是!”马汉三唯唯而退,那垂头丧气的样子,与刚进门时的神气对比,很是有点戏剧味道。
一位老教授怀着激动的心情走到李宗仁面前敬酒:
“一柱擎天,唯公是焉!李主任,让我权且代表北平的学生们向你敬酒致意!”
“对!”众教授齐声附和道,纷纷向李宗仁举起酒杯。
“惭愧!惭愧!”李宗仁摇着头,感慨道,“我身为封疆大吏,既不能守士,又不能卫民,已经很对不住华北的父老兄弟姐妹啦!但只要我一息尚存,就决心和诸位一道,为实现中国的民主政治而奋斗到底!”
“啪啪啪!”教授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仿佛他们已经看见了民主自由的曙光在阴霾沉沉的中华大地上闪亮。
故都的秋末,强劲的西北风裹着尘沙,从荒凉的塞外闯进来,刮得地上的杨树枯叶飞舞,使人睁不开眼睛。在昏曚的日色中,有洋车夫沉重的身影,小贩无力的叫卖声,踟蹰在暗灰色胡同里的乞丐的抽泣声,军警的呵斥声,追捕行人的脚步声……更使毫无生气的北平蒙上一层恐怖的阴影。
上午九点钟,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便来到公馆门前准备迎候客人。李宗仁一身西装革履,一改他那“猛子”将军的军人气质,而带上几分政治家睿智豁达的风采了。他的夫人郭德洁梳着庄重的发髻,身着黑色紧身旗袍,穿长统丝袜和高跟鞋,一身打扮与她的地位极为相称。北平的风沙无休无止地在天空回旋,在地上翻腾,李公馆门前那株大杨树上,还有几片褐色的叶子眷恋着光秃秃的树枝,西北风摇撼着枝干,刮得那几片残叶不住地抖动着,仿佛是被麻绳拴在树上的几只可怜的鸟雀,正抖动着疲惫不堪的翅膀,欲飞不能,等待着的是垂死的命运。李宗仁抬头看了一眼这古老的杨树,不觉一阵心酸袭来,他觉得自己的命运有点儿像杨树上那残叶中的一片。蒋介石的几百万大军正在变成地上翻滚的枯叶。华北遍地枪声,而东北败局已定,陈诚在沈阳是挣扎不了几天的了,也许要不了一年半载,共军便会以百万之众,兵临故都城下,到那时,他这片枯萎的杨树叶便不得不凋落了。
他是民国三十四年十月二十六日——日本宣布投降两个多月后,由汉中飞到北平的。早在日本宣布投降前的几天,他在汉中便接到白崇禧由重庆统帅部打来的电话,告知日本已经投降,俟盟国表态后,即由日皇颁布诏书。此消息一出,市面上即陆续传来欢呼声和热烈的鞭炮声。李宗仁命副官去备办几桌酒席,与部下共庆胜利。那些军官们为八年抗战的胜利简直冲昏了头脑,他们一边痛饮,一边放着留声机,一边欢呼,一边围着餐桌舞蹈起来。李宗仁却离席坐到沙发上,面容显得沉郁,似乎胜利的欢乐没有感染他那沉重的心灵。八年,啊,这使中华民族国家破碎、人民流离失所、失去数以千万计生命的空前大浩劫,终于结束了!作为抗战名将有功于中华民族的李宗仁,他内心当然感到欣慰。可是,这种欢乐马上就为忧虑所替代,就像刚露晴的天空,即布上了浓重的阴云一般。他首先想到的是个人的出处问题。他与蒋介石的对峙是因为抗战爆发才结束的,以他的经验看来,北伐成功后,蒋介石便要消灭异己,现在,抗战大功告成,蒋介石很可能又要下手消灭地方势力了。他和白崇禧是国民党内有名的反蒋实力派,抗战八年,桂系的势力由广西延伸到安徽,白崇禧身为副总参谋长,在统帅部调度指挥全国军事,他则坐镇前方,打了台儿庄之战,名震中外,对此,老蒋不得不时刻提防着。无奈八年抗战,年年用兵,蒋介石为了抗战也不得不重用李、白等一大批曾经反对过他的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李宗仁对此不得不防。再者,抗战八年,共产党深入敌后,滋生蔓长,拥有几十万武装部队和大片根据地。现在的共产党早已不同于北伐时代了,那时节,他和蒋介石一声“清党”令下,成千上万人头落地。抗战胜利后,国共之间的冲突将无法避免,斯时鹿死谁手尚难逆料。李宗仁在沉思着,耳畔不断传来震耳欲聋的欢庆胜利的鞭炮声,仿佛是响彻中华大地的枪炮声——共产党与国民党在厮杀,蒋介石与李宗仁、白崇禧在火并……
1945年10月30日,李宗仁由汉中飞抵北平,受到北平各界的热烈欢迎
“德公,您也来跳跳舞吧!”参谋长王鸿韶引着机要处的一位俊俏的女译电员来到李宗仁面前。
抗战胜利前夕蒋介石与李宗仁在汉中行营
李宗仁摇了摇头,脸上毫无表情,王参谋长见时已夜阑,想必李宗仁疲倦了,于是便命部属们向李宗仁告辞而散。李宗仁却把秘书主任黄雪邨叫到办公室来,吩咐道:
“你以我的名义,给蒋委员长拍份电报。”
黄雪邨马上抽出钢笔,掏出小本子,看着李宗仁道:
“请德公指示纲要。”
“首先,向蒋委员长致敬,致以领导抗战赢得胜利的祝贺。”李宗仁在办公室里踱着步,一只手背在身后,一只手托着下巴,慢慢地说道。
黄雪邨在小本子上迅速地记录着。
“宗仁追随委座完成国民革命北伐大业后,现在又在委座的领导之下,取得了抗战的胜利。”李宗仁字斟句酌地说着,“然宗仁在前方担任方面军事统帅八年之久,心力交瘁,请求予以名义出国考察,藉资休养;至于战后对共党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国家军事与政治之统一问题,中央自能妥善处理,庶不至战乱再作,重陷斯民于水火之中……”
黄雪邨听了大吃一惊,忙说道:“主任坐镇前方抗战八年,有功于国,有德于民,战后国家重建需人,中央是不会允主任遽萌退志的!”
李宗仁淡淡一笑,说道:“蒋委员长身为最高统帅,抗战这笔总账,在功劳簿上一定又记在他的户头上了。我和他相处多年,深知在患难时期还可以勉强相处,说到共安乐就难乎其难了。我不如趁此机会,出国考察,好好休息,至于将来如何,看形势变化情况再说。”
黄雪邨到底是李宗仁的心腹之人,他眨了眨眼睛,马上便领会了李宗仁给蒋介石这个电报的真正意图,这是李对蒋斗争的一种策略。李宗仁以退为进,企图以出国考察为要挟,摸一摸战后老蒋的底牌。黄雪邨看得明白,却装得糊涂,笑道:
“主任要出国的话,可得把我也带上啊!”
“嘿嘿!”李宗仁发出几声干笑,没再说什么。
电报发出三天后,日本正式宣布投降了。街上又是一阵阵鞭炮声响,学校的师生们拥上街头游行祝捷。李宗仁案头的电话机也欢快地跟着响了起来。
“德邻兄,你好!”电话机把蒋介石那浓重的奉化口音由重庆输送过千山万水,直达汉中行营李宗仁的耳畔,蒋介石也掩饰不住自己那兴奋和激动的声音。
“委座,你好!”李宗仁声调平静,他估计蒋介石此时打来长途电话,必和那封电报有关。
“嗯,这个,你的电报我早就收到了。”蒋介石用充满情感的声音说道,“这八年,你辛苦啦!”
“委座领导抗战,劳苦功高!”李宗仁也敷衍了一句。
“这个,战后建国的任务重大。这个,国家遭遇严重破坏之后的重建工作,还需付出极大的努力,因此你还身兼重任,出国休养,现在还不是时候。等到将来可以放手的那一天,嗯嗯,我们兄弟再一道下来休息……”蒋介石在电话中与李宗仁称兄道弟,叙起手足之情,“德邻弟,汉中行营乃是抗战的组织机构,胜利了,这机构便要撤销了,至于将来你的出处问题,中央方面正在研究之中,请你放心好了。总之,战后建国,任重道远,你还得像北伐和抗战一样,助为兄一臂之力啊!”
半个月后,白崇禧由重庆打电话来告诉李宗仁,中央已决定要李到北平担任总领华北的行辕主任。白崇禧在电话中喜滋滋地说道:
“德公,北伐时我们在北平坐不住,这回可要坐稳啊!”
“怎样才能坐得稳呢?”李宗仁一听蒋介石决定派他到北平去总领华北五省、三市的党政军,心里自然兴奋,忙向白崇禧问计道。
“当年我们坐不住是因为东北问题没有解决。”白崇禧只一句话便把问题点清楚了。
“噢!”李宗仁点了点头,心中豁然开朗,因怕电话受到监听,不敢多说,只讲了一句“这个问题,我要向委员长提出”,便放下了电话。
第二天,蒋介石亲自打电话来征询李宗仁对出任北平行营主任的意见,李宗仁欣然受命,并关切说道:
“东北为最重要之地区,负责接收的人,尤应慎重遴选。”
“你看接收东北谁最适当呢?”蒋介石灵机一动,忙问道。
李宗仁没想到蒋介石会直截了当地向他询问接收东北的人选,他内心认为最合适的人物,当然是白崇禧了,如白氏出关总领东北,他坐镇故都,便等于控制了大半个中国。但是,他深知蒋介石是绝不会让李、白同时去东北和华北的,因此稍一思索,便说道:
“我看黄绍竑还可以。”
“啊?嗯嗯,这个,这个,中央还要考虑。”蒋介石仿佛被马蜂蜇了一下似的,“哼”了几声,便撂了电话筒。
李宗仁忖度,黄绍竑在民国十九年便离开了李、白,投入蒋氏幕中,而且颇得蒋的信赖。为了收拾广西,蒋曾命黄绍竑做广西军务督办,并送了黄二十万块钱。因李、白一直在广西硬撑着,黄绍竑也不忍和李、白刀兵相见,便拿着蒋介石的钱在上海吃喝取乐,又到香港买了一幢洋房,还到菲律宾走了一趟。蒋介石见黄绍竑回不了广西,便让他当内政部长,后来又任命其为浙江省主席和湖北省主席。
抗战时期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的黄绍竑
抗战爆发,蒋介石组织作战机构,任命黄绍竑为作战部部长,后来又调他去当阎锡山的副手——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长城抗战失败,黄绍竑回到南京,日军已攻占苏州、嘉兴,正向南京、杭州进迫,南京已开始最后的撤退,蒋介石又命黄绍竑重回浙江省任省主席。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底,黄绍竑到达浙江的时候,杭州已快要沦陷了,不久他率省政府退到金华。抗战这些年,李、黄、白绝大部分时间不在一起,他们大概也知道,这是蒋介石对他们分而治之的一种策略,只要这三个广西人不搞在一起,蒋介石的内部便不会大乱。偶尔黄绍竑也到重庆去开会,可以碰到白崇禧,但和李宗仁会面可就不容易了,因为李一直在前线指挥作战。徐州会战后,李宗仁到武昌东湖疗养院治病,曾与李济深、黄绍竑有过短暂的聚会。那时,黄绍竑已在浙江省主席任上,很想做些抗日工作,不想刚到任半年,便突然接到蒋介石的电报,斥责黄的省政府“声名狼藉”。黄绍竑一气之下,便去电要求辞职,蒋介石不准。黄绍竑便到武昌向蒋面陈衷曲,正好也住在东湖疗养院。李宗仁、李济深、黄绍竑好不容易有机会聚在一起,他们每日闲谈,或论国事,或下围棋,有时雇上一叶扁舟泛舟荷花丛中,垂钓消遣。白崇禧也时常抽暇前来谈话。这四个不同寻常的广西人聚在一起,马上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他不但命军统、中统暗中派人监视他们的行动,而且要陈诚前来打招呼。某日,正当李、黄、白和李济深在聚首畅谈的时候,陈诚突然闯了进来,用半开玩笑的口吻笑道:
“你们这几个广西佬住在一起,外面惹出很多闲话,十分刺耳,我奉委员长之命今天特来赶你们出院!”
不几天,李宗仁即出院赶往黄陂县内的小镇宋埠,回到第五战区长官部去了。黄绍
竑亦回浙江。直到这年年底,李、黄到重庆开会时,李济深约了冯玉祥、周恩来、秦邦宪、陈绍禹、叶剑英、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到神仙洞他家里茶会,他们才又聚了几天。李宗仁知道,黄绍竑在浙江过得并不痛快,虽然山高皇帝远,但蒋对黄仍盯得很紧,黄绍竑组织青年政工队、团队办的兵工厂,全都被蒋介石派人接收了,黄绍竑气得只好跑到福州去养病。照李宗仁的估计,抗战胜利后,不但他和蒋介石共“安乐”不易,便是已投蒋多年的黄绍竑,恐怕在蒋身边也不好混下去。因此李宗仁便向蒋介石推荐黄绍竑到东北去,如李、黄两人分掌东北和华北大权,白崇禧在中央活动,黄旭初坐镇广西,李品仙坐镇安徽,这盘棋局就要胜过北伐的风云时代了。殊不知猫精老鼠更精,蒋介石如何能让李宗仁下这盘棋呢?在发表李宗仁任北平行营主任后不久,蒋介石便命亲信熊式辉出任东北行营主任。李宗仁一看,心里凉了半截。但白崇禧由重庆打来电话,仍颇为乐观,他告诉李宗仁,已任命何柱国去东北当行营参谋长。李宗仁听了,心里这才由凉变热。
原来,何柱国也是广西人,与黄绍竑、黄旭初同为容县老乡。他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在东北军中任职,曾任东北骑兵军军长,颇受张学良信任。抗战中,何柱国任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当过李宗仁的部下,两人关系十分密切。后来,李品仙当第十战区司令官,何柱国任副司令官。因此,何柱国虽属东北军系统,但李、白却把他当作自己人看待。黄绍竑与白崇禧既不能去东北做总管,现在派何柱国去东北行辕当参谋长,何是东北军的著名将领,与东北各界人士均有联系,他去当东北行营的参谋长,也就等于桂系在东北插进去一只脚了。李宗仁正在暗自高兴,不想,过了几天,白崇禧又打来电话,沮丧地说道:“何柱国在熊式辉家的一次宴会上,被人暗中下毒,毒瞎了双眼,不能到东北赴任了!”李宗仁大吃一惊,这才对东北死了心,怀着一肚子闷气,由汉中飞往北平赴任去了。
1947年10月4日,蒋介石夫妇视察北平,李宗仁夫妇到机场迎接
李宗仁到了北平,这才发现自己被把兄蒋介石高高地挂在故都的半空中,上不沾天,下不着地,令不出勤政殿。他辖下的五省、三市和两大战区,什么也管不了,就是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要成立个十几人的武装班,需领取十几支枪,李宗仁签字批准了,后勤补给机关居然敢拒绝发放,气得李宗仁差点拍烂了桌子,但也无用。他幽居北平,终日无所事事,除了喝酒解闷外,便是寻幽访胜,凭览古迹。遥听着关外国共两军殊死决战的枪声,接到的却是国民党军队不断惨败的消息。到了民国三十五年底,东北战局日蹙,在“北满”,国民党军队完全孤立在长春和永吉两点上,主力则局限于四平、沈阳、营口、锦州一带,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一筹莫展,连电向蒋介石告急。蒋介石这才想起李宗仁曾向他推荐黄绍竑出长东北之事,败局日露,他只好请李宗仁出关去收拾东北残局。
李宗仁把白崇禧请到北平密谋一番,向蒋介石提出了缩短战线的作战方案,蒋没有采用,李宗仁也就趁机不去东北当替死鬼。蒋介石无奈,只得把手中最后一张王牌陈诚打到东北去,将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和保安司令杜聿明撤回来。陈诚初到东北,倒也抱着一番雄心壮志,大吹要“建设三民主义新东北”。他锐意整军,扩充军队,同时又重演其排除异己之故伎。大概东北共军已窥知蒋介石中途易帅之企图,正当陈诚在大吹大擂的时候,共军一场凌厉的秋季攻势,便消灭陈诚部队十万人,吓得陈诚胆战心惊,无所适从。
……
又一片枯叶被风刮落到地上,伴随着尘埃,不住地翻滚旋转,然后一头栽进那条臭水沟里去了。李宗仁背脊有些发凉,他觉得坐困北平的结局,很可能像那片枯落的杨树叶一般。此时的华北平原已大半落入共军之手,毫无斗志的国民党军队仅占据着少数几座大城市,东北、华北都面临着相同的命运。李宗仁手头无兵可用,但又不甘心失败,他曾和白崇禧私下商量,请白向蒋介石建议,把桂军精锐第七军和第三十一军调到北平,以挽回华北败局,但白崇禧却叹道:“德公,你的想法或许是对的,但是为事势所不许。”
李宗仁无可奈何地抬头望着光秃秃的杨树。那上面尚有屈指可数的几片残叶,在风中悲凉地挣扎着,他不知哪一片是蒋介石,哪一片是白崇禧、黄绍竑,哪一片又是他自己!那几片叶子,又很像中国的一个个地区,他不知哪一片属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但不管怎样,都会随着秋天的过去而凋落,先落下的那一片必然是东北,然后是华北……整个国民党政权和蒋介石的势力已经面临到了严冬的威胁。李宗仁认为,蒋介石是挣扎不下去的,要使国民党起死回生,就得来一番改造,就像这杨树一样,只有到了春天,才能长出满树的绿叶,他盼望的正是这一天。
“这鬼天气,把脸都吹裂了!”
1947年5月,北平学生举行“反内战,反饥饿”大游行
郭德洁站立在风中,不时用手绢轻轻地扪着她那擦过高级脂粉的脸,皱着眉头,向李宗仁发牢骚:
“几个穷教授,也费得着出大门外来迎接,风沙都钻进眼里来了!”
她用手绢擦着眼角,也不知是真有沙粒飞进了眼里,还是故作姿态。李宗仁倒很有耐心,他笑道:
“老蒋要的,我们要不到;老蒋不要的,我们才能拣起来。这故都北平,老蒋不要的只有这些穷教授和血气方刚的学生啊!”
“啊?”郭德洁不解地问道,“这些教授、学生,他们既不当权,又不能吃粮当兵为你打天下,为何要如此重视他们?”
“德洁,你有所不知。”李宗仁耐心地开导他的夫人,“这故都北平,乃是近代中国学生运动的圣地,五四运动以后,所有学潮无不以北平马首是瞻。‘三一八’‘一二·九’曾闹得轰轰烈烈。目下,内战频仍,通货膨胀,人民生活的痛苦日甚一日,感觉敏锐的青年学生不断集会游行,学潮势如野火,这股势力,绝不可小视。”
郭德洁是个聪明伶俐之人,很能领会李宗仁的意图,她点了点头,说道:
“你将兵几十年,想不到还能掌握这些秀才呢!”
李宗仁又轻轻说道:“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在北平燕京大学数十年,他是中国通,向来重视知识界的舆论……”
郭德洁又点了点头,这时,几辆轿车驶进北长街,李宗仁说道:
“我的客人来了,你得好好招待哩!”
“放心吧,我会使他们满意的。”郭德洁轻松地笑了起来,仿佛那刚刚还吹得皮肤欲裂的西北风,这会儿突然变得像春风一般温柔了。那几辆小轿车在李公馆门前停下后,李宗仁夫妇便从大门口的阶下走向车子前,笑容可掬地和从车里出来的教授们一一握手。这十几位教授全是北平有名的大学教授,个子有高有矮,身材有胖有瘦,有的鬓发苍苍,有的英俊潇洒,有的穿着风衣,有的持着手杖。李宗仁夫妇热诚地把他们迎进公馆内的大客厅,在两张大圆桌前坐下。大客厅陈设朴素,最引人注目的只有墙上那幅寿桃横幅,这幅杰作乃是齐白石老先生的笔墨。原来,北平光复之初,因交通尚未恢复,城内发生粮荒,燃料也严重缺乏,简直到了众口嗷嗷、无以为炊的惨境。一天,白石老人拄着手杖,径到行营来见李宗仁,告之无法买到米和煤,请求接济。李宗仁没有办法,只得在行营人员配额中酌量拨出部分米、煤,令副官给老画家送去。白石老人见身为北平行辕主任的李宗仁没有官架子,很是感动,特地挥笔绘了这幅寿桃横幅相赠。
“今天请诸位先生前来便餐,请随便坐,随便坐!”
李宗仁亲自招呼教授们在桌旁落座,他又命行辕的几位处长前来作陪,宾主坐下后,郭德洁手捧一只黑漆托盘,亲自上菜来了。她在旗袍外扎上一块洁白的小围裙,既体现出行辕主任夫人的身份,又不失一个精明主妇的气质,她一出场,便给客人一种好感,使人感到在李公馆做客,既有待如上宾之感,又有亲切融洽之气氛。
“先生们,诸位在北方,难得吃到正宗的南方菜,今天请品尝我们广西特产风味。”郭德洁笑盈盈地将一盘红扣果子狸轻轻摆到桌上,立时,一股诱人的香味从盘中逸散出来,李宗仁拿着一瓶桂林三花酒,一一给教授们斟酒,斟完酒,他才摇晃着手中的空酒瓶,说道:
“桂林三花酒,古称瑞露,已有千年以上历史,宋代文人范成大说‘来桂林而饮瑞露,乃尽酒之妙,声震湖广,则虽金兰之胜未必能颉颃’。据说金兰是当时北方的名酒,范成大本来是很赏识它的,但一当喝到桂林三花酒的前身——瑞露之后,才觉得有名的金兰酒也未必能比得上。桂林三花酒经他这么一宣扬就更加出名了。今天我以此酒款待诸位,来日桂林三花酒必将誉满中国。来,为范成大老先生干杯!”
李宗仁这一篇祝酒辞说得妙极了。正当大家都把酒杯高高举起来的时候,座中一位带有几分傲气的北大教授却说道:
“且慢!李主任,你说广西的东西这也好,那也好,我看广西的人就不见得都是那么好,大家一听到‘桂系’这两个字,就头疼,就反感,请问,你是否准备把华北也纳入桂系的势力范围?”
这位教授的话简直说得近乎胆大包天,不但他的同行们感到惴惴不安,而且来作陪的行辕中的那些处长们几乎都快要发作起来了,但是李宗仁却哈哈大笑道:
“先生们都是做大学问的,你们可曾在什么辞典上看过‘桂系’这个词吗?广西人是不大行,特别是文化上落后,我这次到北平来,既不敢带广西的兵,也不敢带广西籍的官。”
李宗仁的话马上把气氛缓和了下来,但那位教授却并不罢休,一针见血地说道:
“国民党都是些腐败的官僚当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难道你李主任能例外吗?”
李宗仁明白,他今天请的这些教授中,不乏思想激进分子,这正是他所需要的。他平素待人本来就比较宽厚,今天又有思想准备,因此更显得豁达大度,他要在这些享有盛名的知识者中树立自己的民主进步形象,他要把自己打扮成在国人认为腐败的国民党政权中的佼佼者,他要使国人和友邦看到自己不同于独裁的蒋介石的自由民主改革者的光辉品质,让他们发现国民党内仍有复兴的领袖存在。他要和蒋介石争夺人心,从而挽救正在分崩离析的国民党政权。因此,他什么话都能听。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本党内是大有人在啊!”李宗仁忧心忡忡地说道,“诸位也许对我的北平行辕班子还不甚了解,好在今天行辕中的处长们都在这里,我想请他们向诸位自报家门,介绍一下自己的籍贯。”
李宗仁说着便指着身旁的秘书长肖一山说道:“肖秘书长是江苏铜山人,也是一位教授,与诸位早已相熟。”他又指着政务处长王捷三说道:“王处长是陕西人,曾任过北洋大学工学院西安分院教授。”
李宗仁介绍完这两位教授出身的中将处长后,参谋处长梁述哉站起来说道:
“我是河北人,在行辕任参谋处长。”
“我是安徽人,在行辕任军法处长。”军法处长方克猷说道。
“我是河北人,在行辕任总务处长。”总务处长张寿龄接着说道。
“俺是山东人,在行辕任经理处长。”经理处长张寰超说道。
“我是辽宁人,在行辕任副官主任。”副官主任李宇清最后说道。
李宗仁笑道:
“诸位,你们都看到了,我行辕的处长中别说没有广西人,连南方人也没有啊!”李宗仁为他的表弟、军务处长黄敬修打了埋伏,但是,经这几位北方口音的处长们一自我介绍,倒使那位言辞尖锐的教授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了,李宗仁为了不使对方感到难堪,忙再一次举起酒杯,非常恳切地说道:
“来,为我众多的北方朋友们干杯!”
正当李宗仁和教授们干杯的时候,在李公馆的另一间小客厅里,也摆着两桌丰盛的酒席,在座的全都是广西人,而且绝大多数是和李宗仁、郭德洁有亲戚关系的,有些则是李宗仁在玉林起家时候帮了大忙的那些地方绅士的子弟和亲属。他们从广西千里迢迢跑到北平来投奔李宗仁,实指望凭着特殊关系弄个一官半职,可是一住便是几个月,却毫无半点做官的消息,每日郭德洁虽都以好酒好菜招待,但他们一提职务方面的事,郭德洁便环顾左右而言他,她也真有能耐,弄得这些人虽心中不畅快,但口中却说不出来。这天,李宗仁要招待教授们,当然对这帮广西老乡亲也不能怠慢,郭德洁一会儿出现在教授们的餐桌旁,一会儿又到广西老乡这边应酬,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九婶娘,我的差事九叔安排了没有?你帮我多催一催呀!”李宗仁的一位颇亲近的族侄见郭德洁进来,忙站起来问道。
“啊,有了,有了。”郭德洁笑道,“你九叔要你去当一个银号的董事长。”
“银号董事长,连七品芝麻官都算不上,有什么做头啰!”那位族侄一心巴望做个堂堂正正的官,好光宗耀祖,对银号董事长不感兴趣。
“那可是个肥缺哟,好多人想要,你九叔都没舍得给呢!”郭德洁笑道,“这年头做官还不如赚钱保险。”她知道,李宗仁自到北平后,为了拉拢北方人,对广西人的安排控制得很严,连他身边的副官主任都不让自己的亲朋故友做,而把这个重要职位给了一个辽宁人李宇清,这说明他不但重视华北,连东北也都不放过哩。但是,对于一些从广西老家来投的人,他又不能让他们吃闭门羹,因为这些人不是亲戚便是故友及其子弟,和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多少也得考虑安置,官场不好放,便只有让他们去搞经济工作,虽然谋不上一官半职,但总可以发点财的。郭德洁对此深有了解,她觉得李宗仁的想法不乏远见卓识,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这个社会里,李宗仁这样做,便可获得清正廉洁的好名声,而又不致得罪了家乡的人。
“嫂夫人,我的差事呢?”一位五十开外的乡绅向郭德洁问道。他在李宗仁起家时,曾出了大力,帮了大忙,大约在乡间久居感到寂寞,也想到北平来开开洋荤。
“德邻想请您老到‘白川号’上去帮忙,你看怎样?”郭德洁知道对这样的人是不能得罪的,这老头子无非是想出来见识见识世面,因此她已和李宗仁商量了,准备让他去“白川号”货轮上任职。这“白川号”货轮是李宗仁到北平后,有人以二十万美元为他代买的一艘澳大利亚的超龄轮船,目下正航行于长江和沿海一带。
“嫂夫人,船上的风浪我恐怕受不了哟!”那老乡绅一心只想在北平混个差事,因为这是元、明、清三朝故都,广西人很少有在这里为官的。他又迷信很深,认为李宗仁坐镇北平,必有黄袍加身之日,因此他执意留在北平,要做个“京官”。
“‘白川号’上有专人服侍您老,又可饱览长江名胜风光,这可是个美差呀!”郭德洁耐心地劝导着那老乡绅。
“你们是要我葬身鱼腹呀!呜呜!”大约是心情不畅快,而又多喝了几杯,那老乡绅竟嚎啕大哭起来,引得满座唏嘘,郭德洁忙命人把他扶下去。
在大客厅这边,又是另一种气氛,大学教授们正在评论时弊,有些言辞竟尖锐得胜过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抨击。
“李主任,你身为党国要人,又为华北党、政、军最高长官,可是北平城中军警宪特光天化日之下,公开捕杀进步学生,法西斯恐怖已达极点,我们教授无法教书,学生也无法上课了!”一位老教授当面对李宗仁指责道。
“先生说的全是一片真情!”李宗仁不但不怒,反而十分同情地说道,“只恨我李某人管束不住那些可以通天的人!”他既自责,但又表露出能让人理解的某种苦衷。
“蒋介石独裁,祸国殃民!”一位教授拍案而起,竟对着李宗仁和他的下属公开指责起蒋介石来了。“八年抗战,国家残破,元气大伤,蒋介石不从事国家建设,却热心于打内战,他要把人民推向死亡的深渊,国家危矣!民族危矣!”老教授说得慷慨激昂。
李宗仁洗耳恭听,不时沉重地点一点头,脸上露出一副内疚的但又似不甘心的表情。教授们见李宗仁不但不干涉他们抨击时事的言谈,反而专心静听若有所思,情绪更加活跃起来,他们一边饮酒,一边发出震撼人心的疾呼和呐喊:
“中国需要民主!需要懂得民主的领袖!”
“魏德迈将军说得好,‘中国的复兴有待于富有感召力的领袖’!”
“中国人正在进行着一场空前的自杀!”
“东北亡给日本人十四年,如今又要丢给共产党,熊式辉混蛋,杜聿明无能,陈诚是个窝囊废!”
“李主任,你是北伐名将,抗日英雄,你应该挺身而出,领导中国的民主改革!”
李宗仁的心在翻滚着,他从这些不满现状、憧憬西方民主自由的名教授的言谈中,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希望。一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憎恨,对国民党政权腐败无能的绝望而又对共产党恐惧的情绪,正在各阶层蔓延,如能掌握住这种情绪,便可在知识阶层和中产阶级中获得巨大的支持。李宗仁利用他军人善于抓住战机的敏锐,很快便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相信,搞政治也和打仗一样,看准机会,果断突破,便能扭转战局。对于他来说,要摆脱目下的困境,就必须抓住这个突破口,大造声势。两个月前,杜鲁门总统的特使魏德迈来华调查,曾到北平与他会晤,李宗仁向魏德迈阐述了自己对中国局势的见解,受到魏德迈的重视。他想,如果能抓住国内这股情绪,又能抓住美援,他是可以干一番更大的事业的,绝不至于在这里长坐冷板凳。李宗仁正在想着心事,谋划自己的前程,忽然副官来报:“北平市何市长来见!”
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在处理政务
李宗仁一听说北平市市长何思源来见,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大事,为了表示他与教授们亲密无间的作风,他便命令副官:
“请何市长来这里一同用餐。”
何思源跟着副官急匆匆到大厅来见李宗仁,他见在座的全是北平有名的教授,心中更加着急了,他向李宗仁说道:
“李主任,据我得到的消息,全市大、中学生今天又要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你看怎么办?”
李宗仁笑道:“看你急的,我还以为发生火警把故宫烧了哩,学生们要游行,让他们游不就是了。”
何思源一怔,忙说道:“有人已经向我报告,说驻北平的特务机关这次可忍不住了,他们正在准备行动!”
李宗仁问道:“他们如何行动法?”
“各重要街口现已埋伏大批便衣特务,他们准备以手提机关枪来对付游行的学生。”何思源说道。
众教授一听特务机关要用武力镇压手无寸铁的学生,既愤怒又担心,齐声向李宗仁要求道:
“李主任,你一定要制止他们,绝不能重演‘三一八’惨案呀!”
李宗仁“霍”的一声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道:“诸位放心,只要我李某人还在北平,谁也别想向青年学生开刀!”他走过去,一把抓起电话筒,给北平行辕第二处处长马汉三打电话:
“马处长,你立即到公馆来见我!”
不久,马汉三来到。他长得横眉竖眼,一脸横肉,北平人都知道马汉三是吃什么饭的。他虽在李宗仁的行辕任第二处处长,但却直接听命于军统局长戴笠,他的第二处在行辕中是个独立王国,人事经理,都单起炉灶,工作对象更是李宗仁所不能过问的。因此马汉三平日胡作非为,根本不把李宗仁这位大主任放在眼里。今天,在电话中得知李宗仁要召他去公馆,便大模大样地乘车来到了李公馆。
“听说你们今天要制造血案,是不是?”李宗仁两眼逼视着马汉三,厉声问道。
马汉三早已奉到南京的命令,因此根本不把李宗仁的话放在耳里,特别是当着这么多大学教授,马汉三的威风如何肯收敛,他大大咧咧地答道:
“学潮愈闹愈不像话了,不牺牲几个人如何维持得了秩序,李主任,这事你就放心让我们去办吧!”
“胡说!”李宗仁怒喝道,“五四运动以来,哪一次学潮是镇压得下去的呢?只有北洋军阀才屠杀学生、教授。民国十六年北伐,我打的就是北洋军阀,难道现在还有人要当北洋军阀不成!”
李宗仁这话,直说到教授们的心坎上去了,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共鸣,他们感到这位李主任确是不同寻常。但马汉三却顶了李宗仁一句:
“他们是受共产党煽动的,我要执行委座‘戡乱救国’的指示!”
“你打死了学生,不是更替共产党制造反政府的借口吗?”李宗仁用手指着马汉三的鼻尖,大声呵斥道,“我命令你,马上将便衣队撤回去!”
马汉三因有南京的指示壮胆,对李宗仁的命令无动于衷,他站着,一言不发,硬顶着不办。李宗仁勃然大怒,一拳头擂在桌子上,大喝一声:
“来人!”
几名卫士和副官应声而来,李宗仁命令道:“给我把马汉三扣押起来!”
“是!”卫士们拔出手枪逼住马汉三,搜缴了他的手枪。
“命令行辕警卫团,立即将特务便衣队全部缴械!”李宗仁把眼睛一瞪,向军法处长方克猷命令道。
马汉三虽然一向不把职大权小的李宗仁放在眼里,但他知道李宗仁轻易不发脾气,一发脾气可就不得了,他虽然有戴笠做靠山,但眼下名义上受李宗仁管辖,如果李宗仁暴怒之下,真的缴了特务便衣队的械,那他马汉三也下不了台。他忘不了戴笠那次来北平临回南京去时,到北长街向李宗仁辞行,戴笠亲自打电话把他叫到李宗仁的客厅,当着李宗仁的面教训他道:“你要好好听话,不许你自由行动;不然,我就枪毙你!”那次简直吓得他灵魂出窍,他疑心李宗仁对戴笠说了什么不利于他的话,不然戴笠怎么会发那样大的脾气?如果这次和李宗仁冲突起来,说不定真的会被戴笠枪毙呢!好汉不吃眼前亏,出事反正有李宗仁承担责任,他犯不着两头受气。因此,忙一个立正向李宗仁说道:
“我听李主任的命令就是。”
李宗仁见镇住了马汉三,这才把他喝退:“去吧!”
“是!”马汉三唯唯而退,那垂头丧气的样子,与刚进门时的神气对比,很是有点戏剧味道。
一位老教授怀着激动的心情走到李宗仁面前敬酒:
“一柱擎天,唯公是焉!李主任,让我权且代表北平的学生们向你敬酒致意!”
“对!”众教授齐声附和道,纷纷向李宗仁举起酒杯。
“惭愧!惭愧!”李宗仁摇着头,感慨道,“我身为封疆大吏,既不能守士,又不能卫民,已经很对不住华北的父老兄弟姐妹啦!但只要我一息尚存,就决心和诸位一道,为实现中国的民主政治而奋斗到底!”
“啪啪啪!”教授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仿佛他们已经看见了民主自由的曙光在阴霾沉沉的中华大地上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