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调防陪都
大滴大滴的雨珠狠狠的砸下,随着噼噼啪啪的雨声,整个半壁山,田家镇要塞乃至于附近的大小熊山和阳新县等广袤的区域都笼罩在了一片雨雾之中,整个世界都处在了一片蒙蒙的雨雾内。
风追着雨,雨赶着风,一阵阵比火炮射击响的多的雷声中,大雨像是断了线的珠子不断下落,有的落在江水中,有的砸在地面上爆出一朵朵水,反复的冲刷着灰黑的泥土,将层层泥土打散,冲刷出了土层下腐烂的尸体与残肢断臂,变染的血红的雨水汇聚成无数条溪流,注入了长江的江水之中。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使得围绕着田家镇要塞展开反复争夺的中日双方不得不停止了一切战争行为,雷声取代了炮声,雨声取代了枪声,暴雨让双方的炮兵无法射击,极低的能见度也让步机枪失去了准头。
只有地表上被雨水冲出的两军阵亡官兵的尸体和数不清的弹壳与武器残件诉说着此前双方厮杀与血拼的激烈程度。
这种暴雨之下,最为有效的武器不是火器,而是人的躯体和刺刀,可无论是进攻田家镇要塞的日军第六师团部队,还是田家镇要塞的中国守军,都没有趁着暴雨的掩护向敌方发起偷袭,在连日的高强度拼杀后,双方官兵都已极度疲惫,在暴雨来临之时,双方都十分默契的选择了休战,进入了短暂的和平状态。
滚滚长江被如注的暴雨敲打着,也显露出了狰狞的面容,暴涨的黄色江水怒吼着加速流过,以吞噬一切的气势纵横激越而过,雨声,江水声,雷声混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与枪炮声和喊杀声截然不同的威势。
同样,在田家镇要塞对面的半壁山也沉寂了下来,连日的激战中,半壁山上的炮群一直在以无比猛烈的炮火隔江支援田家镇要塞的守军,可在如此的特大暴雨面前,半壁山上威力巨大的150毫米榴弹炮和120毫米海军舰炮,以及突击总队的山炮也不得不偃旗息鼓,停止射击。
半壁山,田家镇,就此进入了一个难得的平静休战期。
在半壁山上的指挥所内,何炜正一边听着指挥所外的雨声,一边拿着一份报纸仔细品读,面色也颇为古怪。
何炜是在大捷首次见刊的三天后才看到的报纸成文,只是报纸上关于大捷的战斗经过描述很是让何炜感到愕然,此时,他手中拿着的乃是一份中央日报。
这一报刊乃是国府目前的官方报,也是当前中国国内报纸中的龙头老大,承担有“阐明d义,宣扬国策”外,更着重提出以“拥护中央,消除反侧,巩固d基,维护国本”为职责,其报社的总编全部由常凯申亲自选拔或者亲信来担任,其地位可见一斑。
这份中央日报上登载的关于突击总队所取得大捷的报道,着实是让何炜大跌眼镜,看着那十分夸张甚至可以说是略显抽象的内容,何炜也不由得佩服那些记者和执笔人的脑洞。
不得不说,那群战地督察组的督察官和记者们还是相当尽职尽责的,那日,何炜在带着他们上了高地,看了满坑满谷的日军尸体之后,本以为如此情景便足以直观的反映出突击总队的歼敌数目,可那群记者却并不满足于此,非要近距离拍摄。
故而,何炜又派人带着他们,近距离的来到了掩埋日军尸体的大坑,对日军尸体来了近距离的拍照,被打死的波田支队最高指挥官波田重一少将更是被刨坟掘墓,让记者们用相机来了个近距离尸体特写。
当时的场景何炜可谓是记忆犹新,也不得不佩服那些记者的专业素质,虽然何炜久经战阵,对于战场上的可怕景象和尸体,残肢断臂早已见怪不怪,可那帮记者对着波田重一那具已经腐烂,甚至有些巨人观迹象的尸体大拍特拍的场景还是让何炜感到颇为恶寒。
甚至,在记者们完成了对日军尸体的拍摄,几千具日军的尸体被何炜焚烧,付之一炬时产生冲天烈焰的景象,都被记者们用相机定格记录,而且很多记者在拍摄之时,几乎是一边在尸臭中呕吐,一边强忍着拍照,其职业素养也很是让何炜佩服。
而在实地勘察,拍摄结束过后,在军委会派来的战地督察组的军官们已经完全确认突击总队战绩战果属实的情况下,那群记者们却是犹不满足,又提出对何炜以及突击总队参战部队的主要军官们进行采访的要求。
对此,何炜也没有拒绝,而是百分百的满足了记者们的采访要求,从何炜本人,再到参战的营连长,甚至一些军士和士兵,都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等到记者们心满意足的收集到了足够的素材,这次以军委会方面为主导的战地督查行动方才告终,当然了,何炜为了伺候好这帮大爷,在战地督察组和记者们乘船返回武汉时,还特命后勤处主任李有财奉送上了一千块大洋作为临别赠礼。
总之,这次督察组和记者们来到突击总队的督察采访之行算是宾主尽欢,突击总队方面的战果战绩得到了确认,记者们得到了素材,督察组们也顺利的完成了任务,记者们和督察组同时还得到了礼物,也算是宾主尽欢。
送走这帮大爷后,何炜其实一直很期待督察组向军委会报告之后,军委会方面会作何反应,可却没想到,自己打出的这个大捷居然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为典型被国府的宣传机器大加宣传,并随着消息的扩散迅速的发酵开来,成为了当前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
对此,何炜虽然有所意外,但多少有些心理准备,可报纸上登载的内容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他手中的这份中央日报上,这场被官方冠以“阳新大捷”之名的胜利战役的整个战斗决策和指挥过程被用了整整一个半版面来详细描述,而何炜毫无疑问是其中的主角。
报纸上记载的内容,显然是以记者们对何炜的采访口述内容作为依据,大致脉络基本相同,可其中何炜的具体指挥决策细节和具体的战斗经过却完全遭到了魔改,改的完全不像是现代化战争的指挥决策经过,反倒像是古代战争和描写战争的传奇戏剧故事中的桥段,充满了魔幻色彩。
在中央日报登载的战斗过程记载中,突击总队和波田支队之间的对决对弈被记者们的春秋笔法幻化成了类似回合制的对决,而何炜在报纸撰文中所扮演的角色,根本不像是一名现代军队的指挥官,俨然是一名古代大将。
而参谋主任王元灵,以及突击总队的几个营长和一部分连排长也在报纸撰文中有所出场,这些人在撰文中也完全不像是现代军队的军官,而像是何炜这名古代大将手下的部将,反正是看的何炜也不知说什么好。
只能说,那些来突击总队实地采访的记者们的想象力和笔杆子实在是厉害。连中央日报都这样,其他的报纸也是大同小异,对于战斗过程的记载都是在何炜的口述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发散和改编,甚至还有几份报纸专门给这场大捷,以及何炜本人编排了戏码。
在战绩方面,这些对于战斗过程描述样百出的报纸的记载口径却是出奇的统一,将阳新大捷的歼敌数定为了两万四千余人。
同时,为了和两万四千多人的歼敌数字对上,各家报纸也统一宣称“此役,我军突击总队歼灭日军加强之波田旅团全部。”
何炜估计,这个统一的歼敌数字和一个加强旅团的被歼日军建制应该是国府高层对各家报纸和各种宣传机器关于此次阳新大捷战绩战果的统一要求。
而作为目前国内最具权威的官报中央日报,则以特大号字体为阳新大捷的性质定下了基调-“挽战局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
短短的十二个字,便将突击总队打出的此次大捷的意义,上升到了成功挽回战局,以一场痛快的歼灭战屏护了武汉的高度,甚至赋予了这场大捷以战略高度上的重大意义,可见国府高层对此次大捷的重视。
总之,阳新大捷势必在接下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会持续成为国府的宣传重点和战争时期的舆论核心话题,也将成为目前全国战局一片灰暗,颓势与败绩连连之中的一抹亮光。
“呵呵,总队长,这照片拍的好,特别是你的照片旁边有波田重一这个老鬼子作为衬托,更显你的英武不凡啊。”
王元灵笑着指着中央日报上登载的何炜半身照片笑呵呵的调侃道。
在何炜的照片旁边,则是同样大小的波田重一的尸体特写照,王元灵说的确实不错,何炜拍这张半身照时穿着的是挂着中校军衔的呢子军官礼服,本来就颇具英武之气。
在一旁波田重一那颗已经开始腐烂,面目狰狞的烂头照片的衬托下则更显何炜的正气,不过听王元灵将自己和一个死人作比较,何炜总是觉得怪怪的。
将报纸放下,何炜笑着摇摇头,说道:'这群记者倒是真的敢写,中央日报关于本总队此次大捷的详细战斗经过愣是写的像是说岳全传,我看的感觉我自己就是岳飞,你们和下面的营连长都是牛皋一般的人物,这他娘写的根本不是现代军队打仗,完全就是古代军队的战争嘛,我看就差写我和波田重一亲自上阵,骑着马互相斗将拼杀了。'
“记者们不懂军事,虽然总队长你接受了他们的采访,但是那么多的专业军事术语和指挥决策他们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搞懂,所以只能这么写,而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能让老百姓轻而易举的看懂,百姓们能看懂,也爱看这样的战斗记录,要是写的像是咱们参谋们撰写的部队阵中日记和战斗详报一样,那的确很是规范,不过我估计也没几个人能看懂了。”
“报纸必须要保证销量,第一,报纸卖的多,这场大捷的宣传效果就越好,第二,各家报纸也要赚钱,卖的多,自然赚的多,谁也不会做赔本的买卖。”
何炜点点头,将报纸丢下,无论如何,他对于现在的这一结果还是很满意的,虽然对于此战经过的宣传有些夸张,但突击总队此战的大捷之名已坐实,且得到了国府官方大力度宣传的意外之喜。
或者说,阳新大捷现在得到的宣传和在舆论上的热度早已经超过了何炜的预期,本来何炜只是想让军委会方面看到自己带着突击总队打了一个实打实的大胜仗,没有多想旁的。
却不想,就这么短短几天,他本人和突击总队打出的这次大捷居然直接成了头版头条,被大肆的宣传报道,一下子就成为了“顶流”
突击总队这支成立时间不长的部队,也因此而名声大噪,至于何炜,自也是水涨船高。
早在忻口会战时,他就因缴获日军联队旗,夺获日军战车而登上过报纸,算是很有些名气,一度被称为国军中的红人,金陵之战虽然也立下了大功劳,但出于何炜在金陵之战中所取得的击杀日本皇族战绩的特殊性,何炜在金陵所立下的功勋没有被大肆宣传,当然,国府高层对于此事则都心知肚明,何炜便又一次在高层那里挂了号。
如今,何炜又因阳新大捷,而作为突击总队的主官登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再次以国军功勋军官的身份被官方宣传机器推到了公众的面前,成为了立下战功的英雄人物。
显然,无论是突击总队,还是何炜本人,接下来的形势都将是一片大好,至于如何大好,怎么大好,何炜暂时还不得而知。
这次大捷给突击总队以及他本人带来的一切红利,都需要靠上峰来裁夺,何炜能做的,只有老老实实的等待上峰的消息。
而突击总队的官兵在得知阳新大捷的宣传过后也是一片振奋鼓舞,全总队上下官兵的士气,心气儿,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甚至有不少官兵还摩拳擦掌的请战,希望何炜带他们打过江去,灭了江对岸的日军第六师团,突击总队官兵们的士气由此可见一斑。
又过了数日,何炜终于等到了军委会方面的来电,这份电文的内容却不是什么论功行赏,也不是什么满是好听话的口头鼓励,而是十分简短的,让何炜无比震惊的短短数言-“陪都紧急,着令贵部改为陪都卫戍部队,尽快乘船开拔川省陪都。”
(本章完)
大滴大滴的雨珠狠狠的砸下,随着噼噼啪啪的雨声,整个半壁山,田家镇要塞乃至于附近的大小熊山和阳新县等广袤的区域都笼罩在了一片雨雾之中,整个世界都处在了一片蒙蒙的雨雾内。
风追着雨,雨赶着风,一阵阵比火炮射击响的多的雷声中,大雨像是断了线的珠子不断下落,有的落在江水中,有的砸在地面上爆出一朵朵水,反复的冲刷着灰黑的泥土,将层层泥土打散,冲刷出了土层下腐烂的尸体与残肢断臂,变染的血红的雨水汇聚成无数条溪流,注入了长江的江水之中。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使得围绕着田家镇要塞展开反复争夺的中日双方不得不停止了一切战争行为,雷声取代了炮声,雨声取代了枪声,暴雨让双方的炮兵无法射击,极低的能见度也让步机枪失去了准头。
只有地表上被雨水冲出的两军阵亡官兵的尸体和数不清的弹壳与武器残件诉说着此前双方厮杀与血拼的激烈程度。
这种暴雨之下,最为有效的武器不是火器,而是人的躯体和刺刀,可无论是进攻田家镇要塞的日军第六师团部队,还是田家镇要塞的中国守军,都没有趁着暴雨的掩护向敌方发起偷袭,在连日的高强度拼杀后,双方官兵都已极度疲惫,在暴雨来临之时,双方都十分默契的选择了休战,进入了短暂的和平状态。
滚滚长江被如注的暴雨敲打着,也显露出了狰狞的面容,暴涨的黄色江水怒吼着加速流过,以吞噬一切的气势纵横激越而过,雨声,江水声,雷声混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与枪炮声和喊杀声截然不同的威势。
同样,在田家镇要塞对面的半壁山也沉寂了下来,连日的激战中,半壁山上的炮群一直在以无比猛烈的炮火隔江支援田家镇要塞的守军,可在如此的特大暴雨面前,半壁山上威力巨大的150毫米榴弹炮和120毫米海军舰炮,以及突击总队的山炮也不得不偃旗息鼓,停止射击。
半壁山,田家镇,就此进入了一个难得的平静休战期。
在半壁山上的指挥所内,何炜正一边听着指挥所外的雨声,一边拿着一份报纸仔细品读,面色也颇为古怪。
何炜是在大捷首次见刊的三天后才看到的报纸成文,只是报纸上关于大捷的战斗经过描述很是让何炜感到愕然,此时,他手中拿着的乃是一份中央日报。
这一报刊乃是国府目前的官方报,也是当前中国国内报纸中的龙头老大,承担有“阐明d义,宣扬国策”外,更着重提出以“拥护中央,消除反侧,巩固d基,维护国本”为职责,其报社的总编全部由常凯申亲自选拔或者亲信来担任,其地位可见一斑。
这份中央日报上登载的关于突击总队所取得大捷的报道,着实是让何炜大跌眼镜,看着那十分夸张甚至可以说是略显抽象的内容,何炜也不由得佩服那些记者和执笔人的脑洞。
不得不说,那群战地督察组的督察官和记者们还是相当尽职尽责的,那日,何炜在带着他们上了高地,看了满坑满谷的日军尸体之后,本以为如此情景便足以直观的反映出突击总队的歼敌数目,可那群记者却并不满足于此,非要近距离拍摄。
故而,何炜又派人带着他们,近距离的来到了掩埋日军尸体的大坑,对日军尸体来了近距离的拍照,被打死的波田支队最高指挥官波田重一少将更是被刨坟掘墓,让记者们用相机来了个近距离尸体特写。
当时的场景何炜可谓是记忆犹新,也不得不佩服那些记者的专业素质,虽然何炜久经战阵,对于战场上的可怕景象和尸体,残肢断臂早已见怪不怪,可那帮记者对着波田重一那具已经腐烂,甚至有些巨人观迹象的尸体大拍特拍的场景还是让何炜感到颇为恶寒。
甚至,在记者们完成了对日军尸体的拍摄,几千具日军的尸体被何炜焚烧,付之一炬时产生冲天烈焰的景象,都被记者们用相机定格记录,而且很多记者在拍摄之时,几乎是一边在尸臭中呕吐,一边强忍着拍照,其职业素养也很是让何炜佩服。
而在实地勘察,拍摄结束过后,在军委会派来的战地督察组的军官们已经完全确认突击总队战绩战果属实的情况下,那群记者们却是犹不满足,又提出对何炜以及突击总队参战部队的主要军官们进行采访的要求。
对此,何炜也没有拒绝,而是百分百的满足了记者们的采访要求,从何炜本人,再到参战的营连长,甚至一些军士和士兵,都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等到记者们心满意足的收集到了足够的素材,这次以军委会方面为主导的战地督查行动方才告终,当然了,何炜为了伺候好这帮大爷,在战地督察组和记者们乘船返回武汉时,还特命后勤处主任李有财奉送上了一千块大洋作为临别赠礼。
总之,这次督察组和记者们来到突击总队的督察采访之行算是宾主尽欢,突击总队方面的战果战绩得到了确认,记者们得到了素材,督察组们也顺利的完成了任务,记者们和督察组同时还得到了礼物,也算是宾主尽欢。
送走这帮大爷后,何炜其实一直很期待督察组向军委会报告之后,军委会方面会作何反应,可却没想到,自己打出的这个大捷居然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为典型被国府的宣传机器大加宣传,并随着消息的扩散迅速的发酵开来,成为了当前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
对此,何炜虽然有所意外,但多少有些心理准备,可报纸上登载的内容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他手中的这份中央日报上,这场被官方冠以“阳新大捷”之名的胜利战役的整个战斗决策和指挥过程被用了整整一个半版面来详细描述,而何炜毫无疑问是其中的主角。
报纸上记载的内容,显然是以记者们对何炜的采访口述内容作为依据,大致脉络基本相同,可其中何炜的具体指挥决策细节和具体的战斗经过却完全遭到了魔改,改的完全不像是现代化战争的指挥决策经过,反倒像是古代战争和描写战争的传奇戏剧故事中的桥段,充满了魔幻色彩。
在中央日报登载的战斗过程记载中,突击总队和波田支队之间的对决对弈被记者们的春秋笔法幻化成了类似回合制的对决,而何炜在报纸撰文中所扮演的角色,根本不像是一名现代军队的指挥官,俨然是一名古代大将。
而参谋主任王元灵,以及突击总队的几个营长和一部分连排长也在报纸撰文中有所出场,这些人在撰文中也完全不像是现代军队的军官,而像是何炜这名古代大将手下的部将,反正是看的何炜也不知说什么好。
只能说,那些来突击总队实地采访的记者们的想象力和笔杆子实在是厉害。连中央日报都这样,其他的报纸也是大同小异,对于战斗过程的记载都是在何炜的口述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发散和改编,甚至还有几份报纸专门给这场大捷,以及何炜本人编排了戏码。
在战绩方面,这些对于战斗过程描述样百出的报纸的记载口径却是出奇的统一,将阳新大捷的歼敌数定为了两万四千余人。
同时,为了和两万四千多人的歼敌数字对上,各家报纸也统一宣称“此役,我军突击总队歼灭日军加强之波田旅团全部。”
何炜估计,这个统一的歼敌数字和一个加强旅团的被歼日军建制应该是国府高层对各家报纸和各种宣传机器关于此次阳新大捷战绩战果的统一要求。
而作为目前国内最具权威的官报中央日报,则以特大号字体为阳新大捷的性质定下了基调-“挽战局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
短短的十二个字,便将突击总队打出的此次大捷的意义,上升到了成功挽回战局,以一场痛快的歼灭战屏护了武汉的高度,甚至赋予了这场大捷以战略高度上的重大意义,可见国府高层对此次大捷的重视。
总之,阳新大捷势必在接下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会持续成为国府的宣传重点和战争时期的舆论核心话题,也将成为目前全国战局一片灰暗,颓势与败绩连连之中的一抹亮光。
“呵呵,总队长,这照片拍的好,特别是你的照片旁边有波田重一这个老鬼子作为衬托,更显你的英武不凡啊。”
王元灵笑着指着中央日报上登载的何炜半身照片笑呵呵的调侃道。
在何炜的照片旁边,则是同样大小的波田重一的尸体特写照,王元灵说的确实不错,何炜拍这张半身照时穿着的是挂着中校军衔的呢子军官礼服,本来就颇具英武之气。
在一旁波田重一那颗已经开始腐烂,面目狰狞的烂头照片的衬托下则更显何炜的正气,不过听王元灵将自己和一个死人作比较,何炜总是觉得怪怪的。
将报纸放下,何炜笑着摇摇头,说道:'这群记者倒是真的敢写,中央日报关于本总队此次大捷的详细战斗经过愣是写的像是说岳全传,我看的感觉我自己就是岳飞,你们和下面的营连长都是牛皋一般的人物,这他娘写的根本不是现代军队打仗,完全就是古代军队的战争嘛,我看就差写我和波田重一亲自上阵,骑着马互相斗将拼杀了。'
“记者们不懂军事,虽然总队长你接受了他们的采访,但是那么多的专业军事术语和指挥决策他们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搞懂,所以只能这么写,而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也能让老百姓轻而易举的看懂,百姓们能看懂,也爱看这样的战斗记录,要是写的像是咱们参谋们撰写的部队阵中日记和战斗详报一样,那的确很是规范,不过我估计也没几个人能看懂了。”
“报纸必须要保证销量,第一,报纸卖的多,这场大捷的宣传效果就越好,第二,各家报纸也要赚钱,卖的多,自然赚的多,谁也不会做赔本的买卖。”
何炜点点头,将报纸丢下,无论如何,他对于现在的这一结果还是很满意的,虽然对于此战经过的宣传有些夸张,但突击总队此战的大捷之名已坐实,且得到了国府官方大力度宣传的意外之喜。
或者说,阳新大捷现在得到的宣传和在舆论上的热度早已经超过了何炜的预期,本来何炜只是想让军委会方面看到自己带着突击总队打了一个实打实的大胜仗,没有多想旁的。
却不想,就这么短短几天,他本人和突击总队打出的这次大捷居然直接成了头版头条,被大肆的宣传报道,一下子就成为了“顶流”
突击总队这支成立时间不长的部队,也因此而名声大噪,至于何炜,自也是水涨船高。
早在忻口会战时,他就因缴获日军联队旗,夺获日军战车而登上过报纸,算是很有些名气,一度被称为国军中的红人,金陵之战虽然也立下了大功劳,但出于何炜在金陵之战中所取得的击杀日本皇族战绩的特殊性,何炜在金陵所立下的功勋没有被大肆宣传,当然,国府高层对于此事则都心知肚明,何炜便又一次在高层那里挂了号。
如今,何炜又因阳新大捷,而作为突击总队的主官登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再次以国军功勋军官的身份被官方宣传机器推到了公众的面前,成为了立下战功的英雄人物。
显然,无论是突击总队,还是何炜本人,接下来的形势都将是一片大好,至于如何大好,怎么大好,何炜暂时还不得而知。
这次大捷给突击总队以及他本人带来的一切红利,都需要靠上峰来裁夺,何炜能做的,只有老老实实的等待上峰的消息。
而突击总队的官兵在得知阳新大捷的宣传过后也是一片振奋鼓舞,全总队上下官兵的士气,心气儿,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甚至有不少官兵还摩拳擦掌的请战,希望何炜带他们打过江去,灭了江对岸的日军第六师团,突击总队官兵们的士气由此可见一斑。
又过了数日,何炜终于等到了军委会方面的来电,这份电文的内容却不是什么论功行赏,也不是什么满是好听话的口头鼓励,而是十分简短的,让何炜无比震惊的短短数言-“陪都紧急,着令贵部改为陪都卫戍部队,尽快乘船开拔川省陪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