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的玩具大多是自制的,从麦芒好好的童车被当成大人车使用就可以看出来,现在大家还顾不上小孩子的乐趣。
而这个辅助轮,拆下来,做成小孩子的三轮车简直再好不过了。
“姐姐,姐姐,你的车子能让我骑骑吗?”缠着何多多的小孩是她表姐的孩子。
她表姐比她大十岁,这孩子现在都已经十一岁了,小学四年级,男孩子发育晚,这孩子这会儿才一米三左右,
何多多看向她妈,见她妈允许,才答应下来:“好好好,你等会儿,我帮你调整一下高度。”
快手快脚的把原本适合她身高的车座和把手调低,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
“这自行车还能变大变小呢?”就算是三百个工人,也不过是三百辆自行车,知道可以调节高度的也就他们这些工人。
供销社里刚上货不过半个月,而且,供销社的员工都比较豪横,想让他们耐心的给你讲解商品几乎是不可能的,爱买买,不买别挡着下一个人的路。
这自行车进供销社的时候是按照一米六的成年人最佳骑行高度设置的,从供销社买回去的人也从来没调整过高度,这些没买过的人就更不知道这回事了。
“对,我们工厂生产的自行车,大人小孩都可以骑,非常方便。”说话的时候,何多多已经调整好了高度。
她外甥骑上自行车,正好可以坐上车座,兴奋的一路喊着出了院子。
他是会骑自行车的,他家里就有辆二八大杠,只不过二八大杠他骑的时候,只能斜挎着骑,车子又重,哪有这个好。
院子里其他家的半大孩子都跟在他后面疯跑,吸引的路过的人纷纷围观。
“慢点!”何多多表姐喊话的功夫,孩子已经不见了踪影。
他们也不担心,这么多孩子一起出去玩,基本上不会出什么事。
院子里其他的人原本是觉得,这自行车便宜是便宜,但是太小了,就有些犹豫,现在看到这车子能变大变小,兴趣就浓厚起来。
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看着自己家孩子跟在人家后面跑,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就想着要不要也买个。
他们是同一个院子的,就是同一个厂的职工,家家户户至少有一个工人,生活水平比起农村还是好很多的。
如果家里是双职工,孩子又少,那生活就更好了。
所以楼县买自行车的大部分都是这些职工家庭。
只不过这样的职工家庭在楼县只是少部分人,更多的人,不是农村人,没有地,又没有正式工作,日子紧紧巴巴的。
同市供销社也在售卖麦芒自行车,当然,牌子上写的是童车,不过不要票还是吸引了很多人。
同市比楼县要富裕很多,市里工厂也多,工人更多。
他们对于这样的自行车爆发出极大的兴趣,在有个供销社员工展示调整车座和把手之后,迅速引爆全场。
人们呼朋唤友的,相约前来购买麦芒自行车,每当孩子们放学之后,满大街都是骑着自行车到处乱跑的孩子们。
甚至二八大杠的销路都没有麦芒自行车的销路好。
尤其是红色五星经典配色,很快汇聚成红色的海洋。
张书记看着销量如此之好的麦芒自行车,再次心痛,没能把厂子留下来的伤悲涌上心头。
唯一能安慰他的就是那些老师傅写回来的信。
信件里满满的都是对新设备的夸赞,还夹杂着一些对李麦芒的称赞。
张书记就觉得有些疑惑,更多的是欣慰,老师傅们到工厂之后,一直在研究自动化设备,而李麦芒也从来没有阻拦他们。
这是很难得的,要知道,现在有很多国家都在对他们进行技术封锁,那些高精尖设备,别说让他们放开了研究了,有的甚至看都不让他们看,想摸着他们过河都做不到。
他可不相信李麦芒看不出来这些老师傅们是想研究她的设备,一个千里迢迢,从漂亮国来华国,投入这么多办工厂的人。
哪怕她只是个十八岁的孩子,只是个女孩子,也不能小觑。
而她不阻止老师傅们研究设备,张爱国猜测,她可能是真的把华国当成自己的半个家了,也可能是,这些设备并不是最高级的设备,就算被他们学了,也无所谓。
不管哪个原因,张爱国他们都要承李麦芒的情,毕竟这些设备对他们来说确实重要。
如果说张爱国是后悔中带着庆幸,那么原市的市长就只剩下后悔,原市的供销社还一直催着麦芒自行车厂给他们加大供应量。
作为晋省的省会,原市是最繁华的城市,也是晋省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更不要说还有来往的客商。
分配给他们的自行车根本就不够用的,往往是攒了一个星期发过来的两万辆自行车,不到三天的时间就销售一空。
甚至因为太过便宜,有来这里做生意的人,回程的时候,会捎上几辆自行车,不管是自己用、送人,还是带到外地卖出去,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原市这么大的市场,你们可以减少对同市和楼县的供应啊,尤其是楼县,那里应该卖不了多少辆,多发一些来原市,而且,发货越多,也更划算。”
供销社的采购主任语重心长的跟麦芒自行车厂的外销部人员谈判。
外销部人员只能笑着说:“没办法,产能就这么些,过段时间买过的人多了,就没这么多买的人了。”
不增加供应是有原因的,他们需要留一部分产量去其他省试水。
第11章 我要当厂长
随着卖车款的逐渐回收,麦芒自行车厂正在迅速变成下金蛋的母鸡。
廉价的人工、低廉的原料、巨大的产能,这一切组合在一起,哪怕是卖九十九,也要比一百多的自行车利润更大。
孙星看到账目的时候都吓了一跳,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营收,楼县很快就能摆脱贫困县的帽子,甚至是踏入模范县。
李麦芒则是看着已经完成十万销售额度的小厂系统,陷入沉思。
“现在有钱了,你说咱们工厂是扩大生产线,开始生产成人自行车好呢,还是建个别的日用品工厂?”她装作随口问孙星的样子。
“还生产什么成人自行车啊,这自行车现在不就是成人自行车,我觉得呀,来个缝纫机,或者手表就行,最好是彩礼三件套凑齐,咱们县用自己生产的彩礼结婚。”
孙星现在也到了为自家儿女结婚发愁的时候了,他家倒是不缺这些东西,只是想到其他家庭都在为彩礼发愁,才有感而发。
只是他没想到,这句话让他在今后的日子里,后悔不已。
无数次感叹,他儿子要结婚了,干他屁事,管他三大件凑没凑够呢,早点让麦芒自行车厂生产上汽车不比三大件强。
国内现在的汽车生产线极其落后,一直都在想办法引进国外的汽车流水线,为此已经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谈判。
李麦芒皱皱眉头,缝纫机是她最不想解锁的,因为解锁线太短,老式缝纫机、电动缝纫机、电脑缝纫机、自动绣花机……后续的都是工厂需要的大型机械,买的人也不多。
还不如解锁手表,儿童的电子表,虽然在后来大家看来太过幼稚,可是在现在,电子表也是很时尚的东西呢。
只要表盘设计的不是那么幼稚亮眼,想必买的人应该也不少吧。
李麦芒确定好建表厂,就拿出来合同,要跟孙星签约,正好孙星还没走,也省得她专门去县委找她。
孙星当然不可能现场跟她签约,他要把合同拿回去,县委班子研究之后才能决定要不要签约。
“又建厂?这自行车厂才建成一个月吧,这合适吗?不会有什么事吧?”
李麦芒毕竟是漂亮国人,就算她说的再好听,说自己是华国人,自己爱华国,那她也是漂亮国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多警惕点没坏处,万一她是通过这种方式,想要进行间谍活动呢。
这么一说,这事他们还真不敢随便下决定了,要去市里,看看市里什么意见。
同市和原市最新一期的报纸首页上出现了个新的合资工厂介绍,跟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对于工厂合资人的介绍远比工厂本身的介绍多得多。
十八岁、合资、漂亮国、这些字眼都足以吸引人的眼球。
尤其是为了能报道的更详细,更全面,在采访李麦芒没有获得更多她在漂亮国的经历之后,记者们转向发掘她在华国的经历。
不仅把她母亲的信息扒了出来,还了解到李麦芒曾经在原市户籍处了解过入籍信息,这样的人物背景,当然要大写特写。
“二叔!二婶!好消息,好消息啊!”一个中年男人举着手里的报纸,兴奋的敲响房门。
李耀祖打开门,看到满脸红光的侄子,有些不明所以。
自从他们把岗位给了他大哥家的孩子之后,除非是到了父母过寿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来他家的。
上个月,他爹刚过了七十五大寿,这还不到他妈过寿呢。
李鹏飞看到同楼里的邻居探出脑袋,警惕的看看他们,然后说:“进家里再说。”
关上房门,隔绝邻居窥探的视线,李鹏飞把报纸展开,指着上面的一块报道:“看,这不就是我堂妹李春花嘛,她闺女,也就是我外甥女,办了个工厂,就是那个麦芒自行车!”
说着,他激动的直跺脚,麦芒自行车在他们同市有多火,这么说吧,以前,大家的首选都是二八大杠,而现在,大家的首选是红色麦芒。
他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直接请假回来的,必须要第一时间跟他二叔二婶说。
“你看看,这自行车厂四百多员工呢,就我外甥女一个人,万一被骗了怎么办,办厂子,还是自己人更靠谱,更安心,你说这孩子心怎么这么大。”
李鹏飞的算盘打的震天响,他和他媳妇继承了李耀祖夫妇的岗位没错,可他家孩子还没岗位呢。
他们夫妻两个还年轻,总不能这时候就退休吧,家里孩子等到他们退休,那年纪都多大了,更别说,现在市里没个工作,说亲都不好说。
要是能去麦芒自行车厂,当个厂长什么的,那还用愁什么,工作不用愁,钱更不用愁。
李耀祖接过报纸,果然,上面写着麦芒自行车厂厂长,艾薇·摩根,中文名李麦芒,她的母亲是同市人,曾在罗村下乡,后出国。
全部都对上了,甚至算算时间点,之前那个来他们家里的女人,很有可能就是李麦芒。
李耀祖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一辈子都没什么主意,所有的主意都是他爹做的,他只要坚决执行就行。
好在李鹏飞也知道自己二叔的德行,来这里通知二叔二婶是因为他们是李麦芒的亲外公外婆,到时候少不得要让他们出面。
来这里通知过,他就要去找他爷爷奶奶去做主去,这厂子,他们一家进定了。
李老爷子今年七十五,孙子孙女一大堆,重孙重孙女更是数不胜数,少有的大家族。
他自己是农民,却供出来好几个工人,他觉得全是靠他自己的智慧,大家劲儿往一处使,这才是兴家之道。
尤其是老大一家,家里两个男孩,两个女孩,个个都有出息,不像老二家,就两个闺女,还都没出息的很,跟人学坏,数典忘祖。
幸好他有先见之明,早就看出来那两孩子以后不会有出息,让她们替家里有出息的孩子下乡去。
有这么多孩子,孩子们又有本事,李老爷子平时就是打打牌,喝喝茶,练练气功。
李鹏飞找到老爷子的时候,老爷子正蹲在地上,两根食指像探测器一样微微往前伸,没一会儿就满脸通红。
“爷,爷!好事!大好事!”李鹏飞这么一喊,李老爷子可算是有借口了,赶紧起身。
“啥事啊,这么着急,没看到我练功呢吗?”老爷子还是身体好,脸憋的通红,这会儿起身也没有头晕眼花的。
李鹏飞又把他知道的消息说了一遍,李老爷子不识字,却耳不聋眼不花的,思维活跃一瞬间就想到了得把厂子攥在自己家手里,一个女孩子家家的,懂什么办厂子。
“叫上你爸你妈,你二叔二婶,还有你兄弟,咱们一起去要个说法去。”没让叫他李鹏飞的姑姑们,就是因为他觉得,嫁出去的闺女,那都不是自己家的,这好处,只能自己家得。
有了老爷子这句话,李鹏飞心里就有底了,不止叫上了这些人,还顺带着叫上了自己儿子闺女。
开的介绍信就是去走亲戚,去开介绍信的时候,李鹏飞得意洋洋的跟厂里的同事说,麦芒自行车厂的厂长,那个外国人,是他外甥女。
而这个辅助轮,拆下来,做成小孩子的三轮车简直再好不过了。
“姐姐,姐姐,你的车子能让我骑骑吗?”缠着何多多的小孩是她表姐的孩子。
她表姐比她大十岁,这孩子现在都已经十一岁了,小学四年级,男孩子发育晚,这孩子这会儿才一米三左右,
何多多看向她妈,见她妈允许,才答应下来:“好好好,你等会儿,我帮你调整一下高度。”
快手快脚的把原本适合她身高的车座和把手调低,周围的人都围了过来。
“这自行车还能变大变小呢?”就算是三百个工人,也不过是三百辆自行车,知道可以调节高度的也就他们这些工人。
供销社里刚上货不过半个月,而且,供销社的员工都比较豪横,想让他们耐心的给你讲解商品几乎是不可能的,爱买买,不买别挡着下一个人的路。
这自行车进供销社的时候是按照一米六的成年人最佳骑行高度设置的,从供销社买回去的人也从来没调整过高度,这些没买过的人就更不知道这回事了。
“对,我们工厂生产的自行车,大人小孩都可以骑,非常方便。”说话的时候,何多多已经调整好了高度。
她外甥骑上自行车,正好可以坐上车座,兴奋的一路喊着出了院子。
他是会骑自行车的,他家里就有辆二八大杠,只不过二八大杠他骑的时候,只能斜挎着骑,车子又重,哪有这个好。
院子里其他家的半大孩子都跟在他后面疯跑,吸引的路过的人纷纷围观。
“慢点!”何多多表姐喊话的功夫,孩子已经不见了踪影。
他们也不担心,这么多孩子一起出去玩,基本上不会出什么事。
院子里其他的人原本是觉得,这自行车便宜是便宜,但是太小了,就有些犹豫,现在看到这车子能变大变小,兴趣就浓厚起来。
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看着自己家孩子跟在人家后面跑,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就想着要不要也买个。
他们是同一个院子的,就是同一个厂的职工,家家户户至少有一个工人,生活水平比起农村还是好很多的。
如果家里是双职工,孩子又少,那生活就更好了。
所以楼县买自行车的大部分都是这些职工家庭。
只不过这样的职工家庭在楼县只是少部分人,更多的人,不是农村人,没有地,又没有正式工作,日子紧紧巴巴的。
同市供销社也在售卖麦芒自行车,当然,牌子上写的是童车,不过不要票还是吸引了很多人。
同市比楼县要富裕很多,市里工厂也多,工人更多。
他们对于这样的自行车爆发出极大的兴趣,在有个供销社员工展示调整车座和把手之后,迅速引爆全场。
人们呼朋唤友的,相约前来购买麦芒自行车,每当孩子们放学之后,满大街都是骑着自行车到处乱跑的孩子们。
甚至二八大杠的销路都没有麦芒自行车的销路好。
尤其是红色五星经典配色,很快汇聚成红色的海洋。
张书记看着销量如此之好的麦芒自行车,再次心痛,没能把厂子留下来的伤悲涌上心头。
唯一能安慰他的就是那些老师傅写回来的信。
信件里满满的都是对新设备的夸赞,还夹杂着一些对李麦芒的称赞。
张书记就觉得有些疑惑,更多的是欣慰,老师傅们到工厂之后,一直在研究自动化设备,而李麦芒也从来没有阻拦他们。
这是很难得的,要知道,现在有很多国家都在对他们进行技术封锁,那些高精尖设备,别说让他们放开了研究了,有的甚至看都不让他们看,想摸着他们过河都做不到。
他可不相信李麦芒看不出来这些老师傅们是想研究她的设备,一个千里迢迢,从漂亮国来华国,投入这么多办工厂的人。
哪怕她只是个十八岁的孩子,只是个女孩子,也不能小觑。
而她不阻止老师傅们研究设备,张爱国猜测,她可能是真的把华国当成自己的半个家了,也可能是,这些设备并不是最高级的设备,就算被他们学了,也无所谓。
不管哪个原因,张爱国他们都要承李麦芒的情,毕竟这些设备对他们来说确实重要。
如果说张爱国是后悔中带着庆幸,那么原市的市长就只剩下后悔,原市的供销社还一直催着麦芒自行车厂给他们加大供应量。
作为晋省的省会,原市是最繁华的城市,也是晋省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更不要说还有来往的客商。
分配给他们的自行车根本就不够用的,往往是攒了一个星期发过来的两万辆自行车,不到三天的时间就销售一空。
甚至因为太过便宜,有来这里做生意的人,回程的时候,会捎上几辆自行车,不管是自己用、送人,还是带到外地卖出去,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原市这么大的市场,你们可以减少对同市和楼县的供应啊,尤其是楼县,那里应该卖不了多少辆,多发一些来原市,而且,发货越多,也更划算。”
供销社的采购主任语重心长的跟麦芒自行车厂的外销部人员谈判。
外销部人员只能笑着说:“没办法,产能就这么些,过段时间买过的人多了,就没这么多买的人了。”
不增加供应是有原因的,他们需要留一部分产量去其他省试水。
第11章 我要当厂长
随着卖车款的逐渐回收,麦芒自行车厂正在迅速变成下金蛋的母鸡。
廉价的人工、低廉的原料、巨大的产能,这一切组合在一起,哪怕是卖九十九,也要比一百多的自行车利润更大。
孙星看到账目的时候都吓了一跳,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营收,楼县很快就能摆脱贫困县的帽子,甚至是踏入模范县。
李麦芒则是看着已经完成十万销售额度的小厂系统,陷入沉思。
“现在有钱了,你说咱们工厂是扩大生产线,开始生产成人自行车好呢,还是建个别的日用品工厂?”她装作随口问孙星的样子。
“还生产什么成人自行车啊,这自行车现在不就是成人自行车,我觉得呀,来个缝纫机,或者手表就行,最好是彩礼三件套凑齐,咱们县用自己生产的彩礼结婚。”
孙星现在也到了为自家儿女结婚发愁的时候了,他家倒是不缺这些东西,只是想到其他家庭都在为彩礼发愁,才有感而发。
只是他没想到,这句话让他在今后的日子里,后悔不已。
无数次感叹,他儿子要结婚了,干他屁事,管他三大件凑没凑够呢,早点让麦芒自行车厂生产上汽车不比三大件强。
国内现在的汽车生产线极其落后,一直都在想办法引进国外的汽车流水线,为此已经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谈判。
李麦芒皱皱眉头,缝纫机是她最不想解锁的,因为解锁线太短,老式缝纫机、电动缝纫机、电脑缝纫机、自动绣花机……后续的都是工厂需要的大型机械,买的人也不多。
还不如解锁手表,儿童的电子表,虽然在后来大家看来太过幼稚,可是在现在,电子表也是很时尚的东西呢。
只要表盘设计的不是那么幼稚亮眼,想必买的人应该也不少吧。
李麦芒确定好建表厂,就拿出来合同,要跟孙星签约,正好孙星还没走,也省得她专门去县委找她。
孙星当然不可能现场跟她签约,他要把合同拿回去,县委班子研究之后才能决定要不要签约。
“又建厂?这自行车厂才建成一个月吧,这合适吗?不会有什么事吧?”
李麦芒毕竟是漂亮国人,就算她说的再好听,说自己是华国人,自己爱华国,那她也是漂亮国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多警惕点没坏处,万一她是通过这种方式,想要进行间谍活动呢。
这么一说,这事他们还真不敢随便下决定了,要去市里,看看市里什么意见。
同市和原市最新一期的报纸首页上出现了个新的合资工厂介绍,跟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对于工厂合资人的介绍远比工厂本身的介绍多得多。
十八岁、合资、漂亮国、这些字眼都足以吸引人的眼球。
尤其是为了能报道的更详细,更全面,在采访李麦芒没有获得更多她在漂亮国的经历之后,记者们转向发掘她在华国的经历。
不仅把她母亲的信息扒了出来,还了解到李麦芒曾经在原市户籍处了解过入籍信息,这样的人物背景,当然要大写特写。
“二叔!二婶!好消息,好消息啊!”一个中年男人举着手里的报纸,兴奋的敲响房门。
李耀祖打开门,看到满脸红光的侄子,有些不明所以。
自从他们把岗位给了他大哥家的孩子之后,除非是到了父母过寿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来他家的。
上个月,他爹刚过了七十五大寿,这还不到他妈过寿呢。
李鹏飞看到同楼里的邻居探出脑袋,警惕的看看他们,然后说:“进家里再说。”
关上房门,隔绝邻居窥探的视线,李鹏飞把报纸展开,指着上面的一块报道:“看,这不就是我堂妹李春花嘛,她闺女,也就是我外甥女,办了个工厂,就是那个麦芒自行车!”
说着,他激动的直跺脚,麦芒自行车在他们同市有多火,这么说吧,以前,大家的首选都是二八大杠,而现在,大家的首选是红色麦芒。
他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直接请假回来的,必须要第一时间跟他二叔二婶说。
“你看看,这自行车厂四百多员工呢,就我外甥女一个人,万一被骗了怎么办,办厂子,还是自己人更靠谱,更安心,你说这孩子心怎么这么大。”
李鹏飞的算盘打的震天响,他和他媳妇继承了李耀祖夫妇的岗位没错,可他家孩子还没岗位呢。
他们夫妻两个还年轻,总不能这时候就退休吧,家里孩子等到他们退休,那年纪都多大了,更别说,现在市里没个工作,说亲都不好说。
要是能去麦芒自行车厂,当个厂长什么的,那还用愁什么,工作不用愁,钱更不用愁。
李耀祖接过报纸,果然,上面写着麦芒自行车厂厂长,艾薇·摩根,中文名李麦芒,她的母亲是同市人,曾在罗村下乡,后出国。
全部都对上了,甚至算算时间点,之前那个来他们家里的女人,很有可能就是李麦芒。
李耀祖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一辈子都没什么主意,所有的主意都是他爹做的,他只要坚决执行就行。
好在李鹏飞也知道自己二叔的德行,来这里通知二叔二婶是因为他们是李麦芒的亲外公外婆,到时候少不得要让他们出面。
来这里通知过,他就要去找他爷爷奶奶去做主去,这厂子,他们一家进定了。
李老爷子今年七十五,孙子孙女一大堆,重孙重孙女更是数不胜数,少有的大家族。
他自己是农民,却供出来好几个工人,他觉得全是靠他自己的智慧,大家劲儿往一处使,这才是兴家之道。
尤其是老大一家,家里两个男孩,两个女孩,个个都有出息,不像老二家,就两个闺女,还都没出息的很,跟人学坏,数典忘祖。
幸好他有先见之明,早就看出来那两孩子以后不会有出息,让她们替家里有出息的孩子下乡去。
有这么多孩子,孩子们又有本事,李老爷子平时就是打打牌,喝喝茶,练练气功。
李鹏飞找到老爷子的时候,老爷子正蹲在地上,两根食指像探测器一样微微往前伸,没一会儿就满脸通红。
“爷,爷!好事!大好事!”李鹏飞这么一喊,李老爷子可算是有借口了,赶紧起身。
“啥事啊,这么着急,没看到我练功呢吗?”老爷子还是身体好,脸憋的通红,这会儿起身也没有头晕眼花的。
李鹏飞又把他知道的消息说了一遍,李老爷子不识字,却耳不聋眼不花的,思维活跃一瞬间就想到了得把厂子攥在自己家手里,一个女孩子家家的,懂什么办厂子。
“叫上你爸你妈,你二叔二婶,还有你兄弟,咱们一起去要个说法去。”没让叫他李鹏飞的姑姑们,就是因为他觉得,嫁出去的闺女,那都不是自己家的,这好处,只能自己家得。
有了老爷子这句话,李鹏飞心里就有底了,不止叫上了这些人,还顺带着叫上了自己儿子闺女。
开的介绍信就是去走亲戚,去开介绍信的时候,李鹏飞得意洋洋的跟厂里的同事说,麦芒自行车厂的厂长,那个外国人,是他外甥女。